為什麼輸出是最好的學習方式?
舉個例子
你學過的一節課、一篇文章
如果你能用自己的語言把內容講述出來
你才是真的把裡面的知識內化了
這才算是你把知識“拿走了”
從輸入到輸出,這個過程是學習的閉環
其實,輸出不光是一種學習方式
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董師爺說
回覆列表
-
1 # 時光漫步l
-
2 # 芽兒微語
學習是一種認知上的更新,學習完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才是真正學會了,如果單純的死記硬背理論,原文,時間久了會忘記。有效輸出是一種對學習的檢驗和最好的踐行。
觀點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1.依據和國內外現狀2.原因剖析
1.下圖是風靡全球教育界並被廣泛認可的學習金字塔理論。它要說明的是越靠近金字塔低端的學習方式,你以這種方式學習,知識可以在你頭腦中留存的時間越久。該理論被腦認知科學所認可,並且全球教育改革也是在此基礎上展開。國內教育界尤其是一線城市,教育改革主要在主動學習層次展開,比如專案式學習和STEM教育,它們以小組合作學習和實踐活動為主,也會提倡學生輸出成果和分享收穫。
2.說到原因其實很簡單。你聽老和尚唸經一樣,一動不動坐個把小時,聽老師講課;和自己主動參與、頭腦風暴、輸出成果,並且還能在分享成果中收穫成就感,兩種學習方式你心裡感受,積極性是不一樣的。只有你自己願意學習了,你才能最大效率學到東西,術語叫做內驅力。當你把一個知識技能,不僅學會了,還透過理解和消化吸收應用出來,表達出來。這個知識已經在你的大腦中被以多種方式處理,已經被你嚼過很多遍,並且反芻出來了。
所以,給人講題,分享成果,寫讀後感等可以讓你收穫最大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