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沙洲孤鴻24331826

    也聽說過是陳寅恪,也許是歷史學教授講文學旁徵博引吧,不過當時聽說的是講了一個星期,一句詩講一個星期肚子裡貨已經夠多了,講一個學期的可能性不大。

  • 2 # 善者天佑勇者無敵

    遇到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東扯西拉!南腔北調!天南海北!雲山霧罩!旁證博引!借古諷今,就好像講故事一樣!侃侃而談!娓娓道來!有何難哉?

    又沒有考試的壓力!走到哪兒黑就到哪兒歇!有人講有人聽!時不時的還穿插一點兒葷菜,有錢的風流的皇帝!美麗的豐滿的美人,還有文采出眾的白居易!這三個人的吸睛指數!那絕對是青銅級的!

    而面對的受眾又是,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對美好事情的嚮往和追求!正是理想主義時候,那不一個個聽得如痴如狂!心有所想啊!

    再加上陳寅恪這個真正的大師!面對的是人中之龍,鳳的北大的青年才俊!那真是水乳交融!相談甚歡呀?

  • 3 # 回眸奕奕笑

    不知多久的積累才有了這樣的功力,聽說大思想家、學者知識是成體系的,一以貫之,故能厚薄隨心,羨慕這樣的才華,能旁徵博引,引經據典把一句詩詞解說到如此,可以說不愧是大師嗎,也許這才是做學問的正確姿勢,有人說民國時期是高光時刻,出現了陳寅恪、傅斯年、錢鍾書、錢穆、胡適等一大批大師級人物,感覺自己讀書還是太過急躁、功利,稍不如意就喪失動力,一直就是小時候學到的掰玉米的那隻猴子,不能形成學識和智慧。

    有時候傳說很有意思,後人難辨真假,暫未找到確切史實,陳寅恪先生《元白詩箋證稿》第一章《長恨歌》全文2000餘字,同書《李夫人》提及“漢皇重色思傾國”,亦不過200餘字,未見考證“漢”倒考證過“胡”,不論真假,這樁傳聞將繼續留傳,先生聲名永盛。

  • 4 # 三叔雜談

    按陳寅恪先生言,《長恨歌》首句“漢皇重色思傾國”不獨為明皇諱,而是暗示下半段故事實則脫胎於漢武帝為李夫人招魂之事(能以精誠致魂魄),“翠翹金雀玉搔頭”的玉搔頭和首句“傾國”二字也是典出李夫人,所以此詩是按伏了漢武帝李夫人故事的,首句更是點睛之筆,不可不談,若把漢武和明皇,楊妃和李夫人相互比較印證,再論《長恨歌》與陳鴻《長恨傳》的一體兩面,可不是一大堆考證。

    有些人掉書袋你覺得煩,那是因為他在賣弄有限的知識,就好比你家隔壁的暴發戶,有人掉書袋你只能由衷的信服,那是真博學啊!

    附圖為陳寅恪《元白詩箋證稿》中關於“漢皇重色思傾國”的部分論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謀殺伊朗將領,是不宣而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