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譚宏21
-
2 # 哎唷我的小公主
連人類都沒琢磨透呢,人類社會複雜多樣,不用的國家又表現出不同的特點,主要表現為三種文明。海洋文明,遊牧文明和農耕文明,前兩者都具有侵略性,而後者則趨向於同化,比較喜好和平。所以你說外星人會怎麼樣,根本說不準。會,也可能不會
-
3 # 海闊天空詩酒花
這個問題對我而言,就好比猜測別人心裡會怎麼想。這種問題我一向認為無法回答,畢竟我不是別人肚子裡的蛔蟲。但如果題主這個問題是基於某些《三體》讀者對書中的核心設定“黑暗森林法則”的懷疑而提出的,我覺得就有必要說明一下。
1.黑暗森林法則在邏輯上沒有漏洞,在兩個公理、兩個概念以及宇宙空間的大背景下是成立的。《三體》中的黑暗森林法則大家都很熟悉,不過很多人不大瞭解這個法則的推導過程,而只是知道一個簡單結論:宇宙中各文明就像潛行在黑暗森林中的獵人,只要發現有其他的人蹤跡,二話不說就會開槍消滅對方。
這個結論看起來簡單粗暴,被很多忽略了推導過程的人看成是不可理喻,甚至有讀者自以為是地根據這個結論反推前提,認為作者是狹隘地把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推廣到全宇宙,認為作者缺乏共贏的思想,觀念落後,進而指責《三體》的價值觀有問題。
這完全是誤讀。事實上黑暗森林法則的推導過程與價值觀和道德觀毫無關聯,就是一個純粹的邏輯推理過程。正如書中所說:
“……如果他發現了別的生命,不管是不是獵人,不管是天使還是魔鬼,不管是嬌嫩的嬰兒還是步履蹣跚的老人,也不管是天仙般的少女還是天神般的男孩,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開槍消滅之!……”
看,在這片森林裡,他人就是地獄,就是永恆的威脅,一旦遇見,不是你死就是我活,這跟雙方是什麼性質的文明,秉持什麼價值理念都沒有關係。硬要說直白一點,那就是從北半球看過去,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從西方落下一樣,跟你喜歡不喜歡、覺得好不好一點關係都沒有,就是一種宇宙執行法則而已。
為什麼宇宙間的文明會形成這種與文明先程序度和價值理念沒有關聯的看似殘暴粗鄙的零和鬥爭關係呢?書中從兩條公理“文明以生存為第一目的”“宇宙物質總量不變,但文明不停擴張”以及兩個概念“猜疑鏈”和“技術爆炸”出發,進行了一系列嚴密的邏輯推演,從而得出黑暗森林法則。這個過程在三體第二部《黑暗森林》的後半段,羅輯和大史的對話中交代得很清楚,這裡就不重複了,如果感興趣可以看看我以前回答的相關問題:
《請問三體中的黑暗森林怎麼推理呢?簡單的,再說一下猜疑鏈和技術爆炸?》
《為什麼有些<三體>讀者堅信黑暗森林法則是宇宙的真理?有何科學依據?》
2.黑暗森林法則很容易被人忽略的一個重要前提是:星際文明之間的距離過於遙遠,不可能進行有效的資訊溝通。一些讀者質疑黑暗森林法則,是因為忽略了一個前提:書中說的這條法則最初是跟“宇宙社會學”的概念掛鉤的,也就是說這條法則只適用於廣闊的宇宙空間,適用於宇宙空間中存在的星際文明,而不適用於狹窄的空間範圍,比如地球。
為什麼不適用於地球,書裡也說得很明白,因為地球不存在黑森法則成立的前提之一:兩個概念中的“猜疑鏈”。
“這就是猜疑鏈,這種東西在地球上是見不到的。人類共同的物種、相近的文化、同處一個相互依存的生態圈、近在咫尺的距離,在這樣的環境下,猜疑鏈只能延伸一至兩層就會被交流所消解。……”
很多人用地球上不同程度的文明族群之間的關係去說明黑森法則的不科學,恰恰是驢唇不對馬嘴,書中早就說過黑森法則在地球上不成立了。
為什麼黑森法則,或者具體一點說其前提之一的猜疑鏈只能在太空中成立呢?
因為宇宙很大,星系之間相距遙遠。就連離太陽系最近的三體星系,都在4.2光年之外。這意味著,哪怕是用宇宙中最快的資訊傳送速度光速去進行交流,一來一回都需要8年多。這期間星系文明各自還在發展,更有技術爆炸的可能性。那些更遙遠的星系就不用說了,一條訊息發出去,收回來不知道要到猴年馬月,黃花菜都涼了,怎麼可能用常規的資訊交流方式達到互相瞭解、消除猜疑的目的?
所以,星際文明之間的猜疑鏈無法消除,是距離遙遠加上光速限制所決定的“宿命”,不是什麼文明的主觀意志可以改變的。距離遙遠和速度有限,決定了星系文明之間就是一座座可望而不可及的“孤島”,一如葉文潔對羅輯說的:
“你看,星星都是一個個的點,宇宙中各個文明社會的複雜結構,其中的混沌和隨機的因素,都被這樣巨大的距離濾去了,那些文明在我們看來就是一個個擁有引數的點……”
你如何能得知遙遠的點上面的文明細節?他們是什麼形態?發展到什麼程度?有怎樣的科技實力和社會結構?秉持怎樣的價值體系?你甚至連那上面有沒有文明都不可能知道。
所以,在這樣的遼闊宇宙背景下,黑暗森林法則無法從邏輯上被推翻,除非直接推翻其前提,也就是那兩條公理和兩個概念。
3.假設相鄰的三個星球都有智慧生命,互相之間會存在怎樣的關係,取決於彼此的距離、觀念和實力。題主和那些拿地球文明說事的質疑者不同,總算是有了宇宙空間這個背景概念。問題就是,這是一個假設的問題,“如果”,對於假設性問題,我一直都覺得假設的條件不夠多的話,是沒有確切答案的。
就像黑暗森林法則,那也是一個假設的法則。但為了推出這個結論,作者可是設定了足夠多的假設前提,而且這些前提至少是讓人沒法直接反駁說不可能成立的。
比如兩個公理,說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有問題嗎?說宇宙物質總量不變,但文明不斷擴張,言下之意就是總有一天宇宙中的資源會不夠用,文明之間勢必要爭奪,這也沒問題吧?當然你是可以否定這前提,比如書中的程心就大概表達過一部分人逃生並不比全軍覆沒強的意思,也就是說她認為人類的價值觀並不是生存第一。如果不認同這一點,那當然可以透過否定前提來否定黑森法則的結論。
又比如作者假設宇宙中的文明早就多如牛毛,“人滿為患”了,所以資源爭奪不是將來的事,而是現實中的殘酷真相。這也沒問題啊,雖然我們現在無法肯定外星文明的存在,但是從宇宙的生命史而言,也沒法一口咬定這個假設不成立對不對?
再比如作者設定的星際文明之間無法有效交流資訊,這個就不是假設了,這是事實啊!宇宙中離我們最近的恆星也有4.2光年,宇宙中沒有什麼比光速更快,這都是事實啊。這裡順便說一句,不要拿什麼量子糾纏說事,也不要舉智子的例子,量子糾纏不等於實時通訊,具有實時通訊功能的智子也是不可能存在的。因為與題目無關,這裡不多說,感興趣的話可以看我以前回答的《<三體>中的智子與三體人之間的通訊是什麼方式?》。
所以,題主的問題,條件過於簡單,不好判斷。三個相鄰星球是指不同的恆星系還是同一個恆星系裡的不同行星?恆星系的話,有多“相鄰”呢?現實中和我們最“相鄰”的恆星都在4.2光年開外,假如那裡真有智慧生命,科技實力比我們強還是比我們弱都不知道。比我們強的話,可以參照《三體》的故事自己想一想。
當然,你可以說三體人是為了侵佔地球,才限制地球科技的。但這不是關鍵,關鍵在於你認為4.2光年是否足夠催生黑森法則了?重點是沒有可以實時通訊的智子哦。假如黑森法則不成立,三體人也不需要離開母星的話,自己建設好自己的家園就行了,沒事也不會去管4.2光年外的太陽系裡的地球。但假如黑森成立呢?那如果力所能及就直接崩頭了,也不用費勁限制什麼發展。
題主這個題目,更多地像是拋卻了黑森法則的前提下,對星際文明的價值觀和心理進行猜測。那就不好說了,假如這三個相鄰星球其實是距離很近的同一個恆星系裡的“兄弟姐妹”,或者是現實中並不存在的捱得很近、互相可以充分交換資訊的恆星系,那科技強的會否限制科技弱的發展,正常來說,就得看強的一方秉持什麼理念吧。如果相信“你好我好大家好”,那可能不但不會限制,還會扶持。問題是我不能揣測人家的心理啊,要是人家信奉的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呢?那就應該會百般阻撓落後科技一方的發展。
總之,這道題我沒有答案,但這道題跟黑暗森林法則的邏輯推演也沒有關聯。
回覆列表
人類文明的發展,從原始社會的部落之間的純粹屠殺,然後吃人,到後來奴隸社會的俘虜當做奴隸,再到後來直到現在,人類文明程度越高,這種野蠻滅絕種族的行為基本消失了。人類對其它的生命都開始保護而儘量不使其滅絕。
由此可看出,智慧生物越發展到高等級文明,這種滅絕人性的行為越沒有了。一個高等級文明,其“內心”還保有陰暗的“黑森林”法則,這是不可想象的。比如人類,再向上發展,內心還有邪惡的“黑森林意識”,則至少在某個階段爆發核戰爭,在這種情形下,人類幾乎自滅。因此,高等級文明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仁慈、仁愛”。
另外,人類之間包括動物界之間的爭鬥,多數都是以妥協的方式,“互相依存”而存在下來了,正如兩個差不多大的兩個星星,幾乎不相撞,都是最終以“互繞和平”方式“共存”了。
三個星星,離的很近,還都有智慧生物?如果他們發展到能“接觸”了,這文明程度比現在人類還高很多。所以,他們基本上是“妥協共存”了!每個星球上的總統,都位元朗普文明、善良、理智和智慧的多的多,所以,他們不會“死掐”的!當然,如果每個星球上正好碰上了一個“特朗總統”,或“希特總統”,或“《三體》總統”,那也“掐”一陣子或幾十年,然後,就妥協了,制定了星際、《三體》和平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