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齊它故事
-
2 # 冬天裡的春天
教孩子體諒父母有幾點。第一,父母要以身作則,平常父母的言談舉止,勤儉節約,孝敬父母,與人和睦相處,對工作兢兢業業,這些無形中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行為了。比如我自己吧,我不打麻將,我的孩子們都不會打。我們周圍會打麻將的父母孩子基本都會,大人亂花錢,孩子自然學會腐敗。我家的孩子一帆風順考上大學,畢業自己找工作。有錢的人家從高考就開始送禮買分,自費上高中,大學畢業考試不及格,工作花錢送禮,上班還是不好好幹。寒門出將相,富貴養驕子,就是這個道理。第二,即使家庭富裕了,也不要讓孩子亂花錢,從各個方面開導疏通教育,多跟孩子溝通,培養孩子謙虛謹慎勤勞等各種美德。看到孩子有點錯誤,不是打罵,要給孩子尊嚴,有場合有策略地說服。雖然孩子們不愛聽大人憶苦思甜,聊天的時侯還是多說一點。時間長了,孩子自然明白了道理。總而言之,想讓孩子體涼父母,首先要教育好孩子,從小給孩子樹立好父母的形象,從小培養孩子做人的品德,只有孩子懂事了,才能體諒父母。謝謝了。
-
3 # 絮絮和二妹
謝謝邀請!下面透過我的親身體驗來談談這個話題吧。我們家有四姐妹,我和我的妹妹就特別能理解體諒父母,常常幫著做農活和家務,也不會鬧家裡要這樣那樣。姐姐和家裡最小的弟弟剛好相反,完全做不到站到父母的立場上,為大人著想多幫忙家裡分擔些,即使長大了還是多少保留著這個性格特點。究其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從小沒有加強與孩子的溝通,錯過了幫助孩子扮演好家庭角色的時機。我姐是家中老大,性格比較內向,平時不愛跟任何人表達心裡的想法。當她看到家裡弟弟妹妹一個接一個地因為各種好討得父母的歡心時,會產後忌妒心理。但是當時的大人們沒有覺察到這一點,不能及時排解她的負面情緒。隨著時間的推移,她這種想法越來越強烈,逐漸走到了父母的對立面。你叫她做什麼她偏不,她會認為憑什麼叫我,幹嘛不找那些你們寵著的弟弟妹妹。到後來,她乾脆就當“撒手掌櫃”,家裡事一概不管,要她付出點什麼完全看心情而定。
過於寵溺,父母做牛做馬也不能得到孩子的感恩迴應。我弟是典型的從小被寵壞了。說風就是風,說雨就是雨,大人若有半點不依,馬上就是各種胡攪蠻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教育孩子的時候是必須跟他們約法三章的,大人小孩一起商量制訂,共同監督執行。做好了可以獲得獎勵,犯錯了必須接受懲罰。
家中大小事務儘量讓孩子參與,培養主人翁意識,讓他們知道當家的不容易,就能真正體諒父母了。我跟我妹妹從小跟著媽種花生、餵豬、上山砍柴等,稍微大一點了,就幫我爸記賬本,殺了家裡幾頭大豬收入多少錢啊,交幾姐妹的學費留多少錢啊,上次借張三的錢補房子還差多少沒還,等等。後來我們成年離家出去工作,心裡還記掛著這些瑣事,你說我們怎麼會不體諒父母呢?
-
4 # 阿珍育兒
首先父母要體諒孩子,凡事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不要用父母的威壓去控制孩子,與孩子交心交朋友,這樣的父母教育出來的孩子自然會體諒家長。
-
5 # 冬神的秘密
孩子還小,千萬不要放過他們
小孩子的教育十分重要,如果不能在他們不知道什麼是錯什麼是對的時候,給他們一個正確的世界觀,那麼很有可能他們就會成為一個不知道自己做的是對是錯的人。
小孩子的世界都是很簡單的,因為在他們來到這個世界上之後,他們就是一片空白的。他們所知道的,只有睡覺和吃,以及冷熱癢痛等等。等他們睜開眼看世界,發現了自己最親的人,他們就會對十分依賴,希望得到父母的關愛,希望得到他們的注意。
這個時期的小孩子,他們開始有了學習的能力,有了自己的簡單意識,有了自己想法。他們希望有人關注自己,不希望被冷落,而這種情況會持續很久很久。而如果你發現孩子已經沒有這種情況的時候,那麼你就已經離他很遠了,很有可能再也喚不回來了。
孩子慢慢長大,等他們開始丫丫學語,試著邁出人生中的第一步時,他們就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慾望,只是還不知道什麼是好,什麼是壞。
這個時候就是身為家長最重要的時候。因為一旦你在這個時間段冷落了孩子,或者不在意孩子自己的作為和想法,你就很有可能在以後的幾十年裡,連孩子的心裡話都掏不出來。
孩子在這個時候,是需要你去悉心教育的,這個時期也是你需要用耐心和真心去呵護的。他們很無知,但是他們很聰明。他們不知道什麼是對是錯,但是他們知道你的一舉一動,你的每一個態度。他們希望得到你的注意,更希望得到你的誇獎和親吻,這是對於他們來說,比食物還要重要的東西。
最理想的時間段,就是孩子在三歲之前。因為在他們說話還不能說清,腳步還十分蹣跚的時候,他們是最需要你的時候。你就是他的天空,是他的大地,是他的世界。擁有你的關愛,就像每天都有著彩虹在眼前漂浮著,每天都是彩色的。
這個時候是你最容易教導的時候。你每天帶著他看書,他就會陪著你看書,因為愛你,所以他們通常不會吵鬧。你可以教他們看字看畫,即使他們不懂,但是他們的腦海卻有了這些東西,知道這些東西你很喜歡,他們也樂意去學。這種結果,通常就會讓他們學會安靜,學會學習,學會認字,學會思考。
這個時候也是他們的性格完善的時刻。其實每個孩子出生的時候,都有著自己的性格。有的喜歡安靜的睡覺,有的則容易大哭大叫,有的不能容忍一絲聲音,有的則會睜大眼睛,看著大人忙忙碌碌的樣子。
世界上有兩個說法,一個是人性本善,一個是人性本惡。但是在我看來,人在出生之前,就有了自己的性格,而且每個人都不一樣,或者是善,或者是惡。但是通常人就是一個善惡的共同體,只不過有的人善多一些,有的是惡多一些。在基督教裡,這就是人的原罪,每個人都有犯罪的衝動,只是有的人會剋制,有的人則不剋制。
在孩子慢慢成長的時候,生活的氛圍成了他們性格的關鍵因素。有時候根本就不需要去刻意教導,只需要用自己的行為給他們做一個“榜樣”,他們就有樣學樣,也慢慢的學會了分辨對錯,明白善惡。
有些孩子很聰明,或者說每個孩子都很聰明,他們都有著自己自私的性格。他們知道隱藏,他們的偽裝甚至可以瞞過你的眼睛。因為他們在不會說話的時候,就會看著大人們的動作,你的一舉一動,他們都看在眼裡。有時候他們會分辨出來,有時候卻又為了自己想要的東西,使出大人們的招數,學會了欺騙,來得到自己的好處。
孩子是父母的結晶,每個父母都恨不得把自己最好的東西給自己的孩子,但是很多時候你會發現,無論你做什麼,你跟你孩子的距離越來越遠,你也對他越來越感到陌生,不知道他的想法。這是因為你在他們最需要你的時候,你選擇了無視,而且你的壞習慣他們學的比你還好。
變壞只需要一天,變好卻需要一生。
學前教育在我看來都已經晚了,你應該在孩子最需要學習,也最容易學習的時候,拿出你的耐心,你的溫柔,你的關愛,讓他們的世界變得豐富多彩。學會教育孩子,趁他們還小,別放過他們的“未來”!
回覆列表
首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 ,父母言傳身教可以潛移默化地讓孩子體會父母的付出。
其次,父母在呵護孩子的過程中不要溺愛孩子,讓孩子吃點身體上的苦,精神上的苦,讓他能理解父母之苦。
再次,父母要尊重自己父母,讓孩子看到他們是如何對待自己的爸爸媽媽,是如何體諒他們的辛苦付出的。
此外,培養孩子的獨立精神,讓他們身體力行的去做一些事情,比如家務事,比如自己打理一些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的事,感受父母做這些事情的辛苦之處,懂得感恩。
孩子不將父母的付出當作理所當然之事時,他自然就懂得如何體諒和心疼父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