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專注兒童教養指導

    容易沉迷遊戲與電視的孩子,怎麼救?

    案例分享:

    鵬鵬升入小學六年級後,成績一直不理想總是班級裡的倒數十幾名。媽媽也給他報了很多的課程讓他補,可他的心完全不在學習上,每天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拿出手機玩遊戲或是要看上幾集動畫片才肯去學習。要是不讓他玩,不讓他看,那他根本就不可能去學習寫作業了。媽媽曾經苦口婆心的與鵬鵬擺事實講道理,可是毫無作用,鵬鵬依然是個電視迷、遊戲迷,父母看著他是又著急又無計可施。

    專家支招:

    現代孩子電視控、手機控的現象非常的嚴重。為什麼孩子會如此?真的是電視、手機有著這麼強的吸引力嘛?我們來分析一下孩子們的心理:

    被吸引階段孩子在幼年時期,會被新鮮的遊戲或電視節目所吸引,這也是幼兒求知慾的一種需要。這時要為孩子及時建立規則意識,而不是完全制止,因為這是制止不住的。同時,有些遊戲或電視節目是對幼兒認知發展有促進作用,適合孩子身心發展,能促進孩子智力潛能開發,但過多則無益。因為孩子還沒有自控能力,這就需要家長來把關,建立規則。 二、被忽視階段當家長忙於工作,無暇陪伴孩子時,就會用電視、手機來代替家長進行陪伴。長此以往,手機、電視與孩子形成了依戀關係,孩子高興了會看電視,不高興了也會看電視,鬱悶了仍然會看電視,不管什麼時候,只要閒下來,他們就要看電視,電視成了孩子們的精神寄託。所謂的電視迷不如說孩子的內心在尋求依戀,長期被忽視必將造成孩子的空虛無助感。有時當你問孩子,在看什麼,他們會回答你,沒什麼好看的。為什麼沒什麼好看的,孩子仍然選擇去看?因為已經不是因為喜歡在看,而是因為需要才選擇看電視。三、改變急不得當家長髮現孩子已經變成一個小小的電視迷或是手機迷時,那就相當於看到了那露出水面的冰山。這些外顯行為的後面還有著深藏在內很深很深的原因導致了最終的行為表現,就像露出水面的冰山下面往往是更深更厚的冰層。所以家長就不要期望可以立刻馬上可以改變孩子的這種行為,強行改變帶不來好的結果。曾經有一個新聞報道一名13歲的孩子在家裡玩手機遊戲,父親看到後非常的生氣隨手搶過手機將手機從十幾樓扔出了窗外,但下秒發生的事情讓家長懊悔終生。孩子因著對爸爸的粗暴行為不滿,竟然隨著手機一起從扔出手機的窗戶跳了出去,當場死亡。對於多年來養成的習慣,是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改變的,家長要有做好持久戰的準備。四、找對原因針對性引導孩子一般在小學、初中、高中階段這種現象出現的多,往往也給家長帶來很多的焦慮。好話說了千萬遍,卻始終不能讓孩子有所改變,關鍵還是沒有找到根本的原因。如果孩子是因為早期時被忽視導致與電視、手機遊戲建立了聯接時,就要對孩子多付出愛的關注,愛的引導。可以多舉辦一些家庭聚會,家庭旅遊、節假日的各種活動,鼓勵孩子多參與策劃,多給予孩子積極的關注,讓孩子慢慢從虛幻的世界裡走出來,重新回到現實中來,回到愛的裡面來。還有的孩子在實際學習、生活中缺乏成就感、存在感、價值感時,他們會沉迷在遊戲中找歸屬感,成就感,沉迷在電視中尋找相同與相似的狀態或是學習或是尋求安慰。這樣的孩子就要多給予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建立成功經驗值,找到他們的興趣點,找到他們擅長的地方,及地的鼓勵、肯定他們,讓他們看到自己的價值,感受到自己的自身價值,當現實的價值體驗大於網路時,自然他們就會轉向現實,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們好勝心與自尊心都是很強的,他們也渴望在現實中建立成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說說你們對玄彬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