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每天學點程式設計技巧

    結合我父母的實際情況,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我父母也快60歲了,買了智慧手機以後,想著方便他們與我們兒女聯絡,就給下載了微信,簡單教了他們一些打字,語音的功能。過年回家,發現他們發朋友圈,加好友,影片聊天等功能都會了而且用的特別的順,他們也感覺微信好用。

  • 2 # 正天笑談

    目前沒有特別契合中老年社交需求的APP或者平臺。我自己倒是在做一個,目前缺乏資金,一階段的開發結束後,商業化有點困難。我這裡分享下我自己的想法:

    1、我的定位——中老年社交的使用者群體如何細分

    中老年是一個非常大的概念或者說群體,按照世界衛生組織對老年人的劃分,提出新的標準,將44歲以下的人群稱為青年人,45到59歲的人群稱為中年人,60到74歲的人群稱為年輕的老年人,75以上的才稱為老年人。因此,45以上都可以列入中老年的範圍,但從APP開發或者平臺運營的角度來說,這樣的劃分過於寬泛了。

    中國目前的人口年齡分佈大致如下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實際上我們常說的70後也要算到中老年範疇了。但70後、60年以前的使用者群體在思維方式、生活現況方面其實都是有非常大的差異的。從精準定位的角度而言,並不適合放在一起來探討如何滿足需求。

    我個人比較想抓的客戶群體是50~60後這個群體,大致年齡在60~75之間。用比較好的定義就是活力型老人——即已經退休,身體還算健康,無需子女家人每日陪伴照顧,有比較大的精神生活方面的需求。

    2、我的價值——為活力型老人提供什麼樣的服務

    首先,我認為對於60~75歲這個年齡層的老人而言,屬於“上下不靠”,缺乏關愛的階段。75歲以上,行動不便需要陪伴照顧的老人,基本已經被政府列為了重點關愛物件,就目前國家提供的種種鼓勵開展養老產業的政策來看,主要受益人群就是70歲以上的孤寡老人或者行動不便的老人,而60多歲老人,卻沒有非常明確的政策照顧和優待。

    造成這樣情況的原因在於60多歲的老人,如果是企事業單位的退休人員,自身享受了社保和企業退休管理等照顧,同時身體還算健康,又不需要特別的醫護陪伴,因此就國家層面而言,確實應該將更多的資源傾向於70歲以上那些更加弱勢的群體。

    但就人的需求而言,不可能說僅僅是吃飽喝好,就能夠開心健康的。大多數60多數的老人,因為身體健康,經濟方面相對寬鬆(兒女大多已經成家立業,自身的剛性開支又少),所以在社交、旅遊、健康等方面,這個群體的老人是有更明顯的需求意向的。

    就當下社會的現況來看,所謂大健康、康養產業搞得風風火火,實際上對活力型老人的吸引不夠,前些年也曾經興起過以廣場舞為核心的APP或者平臺,但因為這種受眾面實際是非常狹隘的,因此在後續的發展中也逐漸淡出了市場。

    就我個人而言,60多歲的老年群體最需要的是類似部落格這樣的社群型社交平臺。如果人人網沒有衰敗,應該是可以抓住這批使用者的。

    雖然現在抖音、快手等短影片平臺火爆,也確實抓到了部分老年客戶。但就長遠來看,當下火熱的內容平臺仍會迎合中青年群體為主,從內容的主題和互動的形式上來說,當下的內容平臺都偏“快”、偏“奇”,而缺乏慢下來細品的內容。

    不能再往下拉~~哈哈,我還得留點底不是麼?

  • 3 # 思語-加密聊天APP

    貌似沒聽說中老年專用社交APP喲。

    看到了比較適合年輕人的APP--思語

    功能蠻豐富,操作蠻簡單

  • 4 # 說法驚堂木

    沒有專為老年人設計的社交軟體。提高自身認識,多思考,多分辨,才是最可靠的。

    軟體,都是商業行為,商業場上爾虞我詐是常見的。老年人還是多出去走動,網上的騙局太多,無法仔細分辨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二戰時假如日本比美國先研究出原子彈,對世界格局和戰後走向會有什麼樣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