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分鐘看世界
-
2 # 張老大159957934
諸葛亮北伐是以騷擾為目的,並非有能力佔領魏國,就憑几萬人馬,一但失去山川之避護,能遭幾日之圍殲。此諸葛選擇六出祁山之主要原因。
-
3 # 林下美人來
古代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南出三峽,北出祁山,是大軍出川的戰略通道,三峽被孫吳封殺,只能北出祁山,從甘肅天水,再取關中這一通道。
-
4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諸葛亮伐魏,怎麼東進中原?
這裡的中原應該是指洛陽一帶吧,東進中原,也就是說從蜀漢的成都出發,經永安,到達夷陵,再北上進攻襄陽,攻打宛城,直取洛陽。
根本就無法東進中原,蜀漢的東邊是吳國的荊州,如果諸葛亮伐魏東進,那麼必然要經過吳國的領土,吳國怎麼辦?肯定是不讓諸葛亮通過了,以孫權的尿性,還不時刻提防著諸葛亮,要知道荊州都是孫權偷襲取來的,越是偷來的,越是害怕別人也用同樣的方式偷走。
況且東聯孫權,也是諸葛亮的既定政策,在魏國存在時,諸葛亮斷然不會更改既定國策。
就算人家孫權同意你借用吳國的土地去攻打中原,你諸葛亮這麼打,根本沒有可能打進中原,蜀軍就會全軍覆沒,一是補給是問題,二是目標太過於明顯,三是中原地區魏國重兵把守,連關羽佔有荊州都打不下襄樊,更別說諸葛亮了。
諸葛亮北伐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從來就不是長安,諸葛亮北伐的目的,就是拿下隴右。
從歷次諸葛亮北伐的路線來看,諸葛亮五次北伐,有三次是出祁山,諸葛亮的戰略目的是:先拿下隴右,切斷曹魏關中與涼州的聯絡,進一步蠶食雍涼,然後再是攻佔長安,再依託關中之地,以函谷關為險,東出函谷,攻打洛陽,還於舊都。
諸葛亮的目標很明確,而且也非常適合目前的情況,蜀弱魏強,諸葛亮沒有辦法與魏國拼實力,只能採用迂迴隴右的戰略,一步一步打擊魏國。
而魏延提出的子午谷戰略,先不論成功與否?在戰略上也與諸葛亮的既定戰略不一樣,即使拿下長安,也守不住,四面八主的魏國會圍過來,到時長安就是一座孤城,還是要失守的,所以諸葛亮拒絕了魏延的子午谷謀略。
而東進中原更加不靠譜,前面已經解釋過了,而最正確的戰略就是諸葛亮既定的西出祁山戰略,所以諸葛亮要選擇了。
回覆列表
否則實力對比差太多,蜀道後勤壓力也大,吳國鼠輩隨時背後插刀。
如何滅得了吳國?
在魏國沒插手的情況下,劉備帶著一批中生代將領,被陸遜一鍋端。。
要是吳國那麼容易滅,魏就不會在滅了蜀國還要過8年才能滅了東吳,還是在東吳自身暴政的情況下
皇叔做的對,吳國小人,寧不要漢家天下也不能讓吳國好過。諸葛亮伐魏完全是搞錯了物件,應該守漢中,舉全國之力七伐東吳,為皇叔和五虎上將們報仇。
問題是大部分時間吳都強於蜀,任何時間都不弱於蜀,所以諸葛亮只能聯吳,周瑜卻想滅蜀。
隆中對是雙線暴兵。。
後來只剩下漢中一條線了。
諸葛亮也不是一來就硬搞岐山,平了南蠻,養了幾年兵,出來的時機也不錯,一開始也有不錯的戰果。
無奈魏反應也很快,再加上街亭掛了。
不過招了姜維。
事實上諸葛的北伐,損失不會很大,但是戰果也不多,諸葛偏於保守。
可能諸葛也是擔心荊州系老了以後,人才接不上,加上太平久了人也容易沒進取心。魏沒先
亂蜀國先廢了。。 所以才決定的出岐山
蜀國的問題,應該是怎麼才能活的更久???
其實諸葛隆中對,一開始的戰略上靠譜的: 一旦中原有事。。。可以出來搞。。
結果後來,諸葛沒有了劉備的大方向掌控之後,開始硬搞出岐山了。。。。
忘了初心
易中天講過,諸葛亮伐魏也是無奈之舉,蜀國內部荊州集團、益州集團矛盾重重,伐魏是政治正確用來緩和內部矛盾的。
一礦打三礦,不惜一切的早打、不斷的打,是戰略正確,政治正確和戰略正確重合,就鐵定伐魏~
劉備自立為帝的政權合法性也源自於此,自稱在西川繼續漢朝大統,首先就必須打篡漢的魏
感覺蜀漢後期內部鬥爭是比較激烈的,但多數屬於路線鬥爭,組織上還是比較團結的
雖然姜維說起怎麼受排擠,他在橋頭被圍困,成都還是砸鍋賣鐵,四個重號將軍去了三個增援他,估計成都主力也抽調得差不多了
蜀漢是一群理想主義者的集合,所以多數人可以顧全大局。
而最高理想就是興復漢室
魏國先滅蜀再滅吳,這已經是中國無數次歷史沿襲了
最早秦國先攻佔巴蜀,對楚國佔據優勢
最近的歷史,日本也想進陝進川,仿照蒙古滅南宋,只是實力不夠沒能實現
諸葛亮有自己的目的,北伐的根本原因是把要把軍隊帶在自己身邊,這樣可以自保
諸葛亮要是回朝廷待著,搞不好就被奸臣進讒害死了
各位看官,您認為應該先打吳,還是伐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