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飄雪老師
-
2 # 賀婉禮
每年九月份,新生進入幼兒園的一個月裡,所有的幼兒園門口,都會發現各種在父母懷中哭鬧著,不肯進入幼兒園大門的孩子,這就是典型幼兒入園焦慮症:
如何解決幼兒入園焦慮:
1、父母可以提前選擇親子班。幼兒園在剛剛入園的時候也允許媽媽陪伴或者上半天,讓孩子逐步適應。還有可以讓孩子的從小玩伴一起上幼兒園,另外,孩子入園以後,家長要多跟老師溝通,關注孩子在園裡的表現和社交情況。
2、父母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從言語上責怪孩子。比如:你要乖乖去上學,如果你要再不去上學,我就不喜歡你了……。
3、在解決孩子分離、焦慮問題上。父母要先檢查自己是否焦慮。有一些父母對孩子過分關注和保護,干擾和限制了孩子的獨立。
4、當嘗試離開孩子時,不能表現出猶豫和內疚,否則你的焦慮會直接傳遞給孩子。
5、孩子在家的生活習慣、作息制度、獨立的生活能力,也會影響孩子的分離焦慮。
6、父母要在孩子秩序敏感期裡,給孩子制定一定要規律的作息時間,協助孩子建立規則意識,儘可能讓孩子在2.5~3歲入幼兒園。因為這正是孩子社交敏感期的開始,其心理需求與其他孩子的交往。其實,正常的孩子渴望一個象幼兒園這樣一個公共場所。對於2.5歲以下的孩子,若條件允許,建議送到幼兒園辦的早教中心。如果孩子在受孕、妊娠、出生和出生後這一時期,我們能夠採取科學的方法,在三歲時他就會發展成為一個正常的人。
-
3 # 大魚生活VLOG
上幼兒園意味著社會活動範圍的進一步擴大,要獨立應對外部世界,對每個幼兒來說,剛上幼兒園的這段時間都是比較艱難的過渡期,會出現一些焦慮緊張的情緒反應,甚至出現發燒、睡眠不好等反應,家長要有心理準備。如果決定要送就要堅持,不要因為孩子一時的難過和哭鬧而打退堂鼓,既要體貼照顧孩子的反應,又要與孩子一起度過成長的重要轉折期。如果擔心孩子上幼兒園不能適應,可以帶孩子多參加親子活動,接觸更多的小朋友,鍛鍊孩子對於集體生活的適應能力。如果年齡過小、身體不夠強壯、氣質比較敏感、自理能力差的孩子是不適宜入園的。過早地將孩子送到幼兒園,一旦孩子無法適應集體生活,會在孩子心靈深處烙下傷疤,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應視孩子的心智是否成熟到能夠暫離家庭單獨融入新環境來決定。從某種角度來說,孩子心理上的適應比身體上的適應更加重要。回來多跟寶寶聊聊開心的事。說說老師小朋友的好。然後可以跟她說。她不去幼兒園了。老師和小朋友都會很傷心的。慢慢的就會好了。都有這個過程的。要耐心,耐心,加耐心!
-
4 # 陳123321068
每個孩子都會有這個過程。要看你家寶寶現在幾歲了?如果三歲的話可以再遲個一年再去讀幼兒園。如果有四歲以上了就要讓他慢慢先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前期每個小孩都會哭鬧的。但沒辦法必須要讓他慢慢適應,因為如果不讀幼兒園的話那以後一年級是會跟不上的,還有就是可以讓他鍛鍊和小朋友相處的方式。我家寶寶剛讀幼兒園時也經常會哭鬧,並且很愛哭的那種,睡醒也愛哭。現在讀大班了就很少哭了。
-
5 # 勿念心安小孩子
這是每個孩子上學的心酸過程,剛開始就講道理,孩子能聽懂,後來有一個過度期會好點,慢慢的就習慣了上學就不會哭鬧了
-
6 # 泓靜
我家孩子上了一年的幼兒園了,你說的問題,我每天都在經歷!
每天早上起來,孩子都會問我,“媽媽,今天去哪裡玩兒啊”“我不要去幼兒園”
我的做法就是,堅持送!因為怎麼哄,她都不會說去!
我發現每次都在睡到早8點後,吃完她想吃的早餐後,就會痛痛快快去幼兒園,還唱著歌去!
所以你問問孩子為什麼不去?我家孩子會說,“小朋友都欺負我”可是每次送去,又歡歡喜喜回家,接她時候也是歡歡喜喜的說“明天我還來”也看不出受欺負的樣子!
-
7 # 教育發生
對於幼兒園的老師來講,讓孩子剛入園初就開始感覺愉快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因為對幼兒園的“第一印象”會影響孩子對未來的學校生活的態度。給予孩子快樂,應該要成為幼兒園的重要辦學理念與追求。學校不只是給予孩子知識的地方,甚至教會孩子學習和創造,也並不是最重要的。學校更重要的應該要給予孩子健康的身心和積極的人生態度,要讓孩子自信、自尊、自強,從而給予孩子快樂,快樂才是健康的標誌,快樂才是創新的溫床。
而作為家長來講,為了讓孩子儘早愉快的適應幼兒園的環境與生活,可以陪同孩子每天到幼兒園,玩上一段時間,和老師一起做做遊戲,當然,前提是這個幼兒園要提前在暑假開學前開放。這樣師生之間、孩子之間也可以提前熟悉,從而避免開學時不肯入園的情況。
總之,孩子上了幼兒園到了新的學期又不肯入園,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共同努力。有些事情不是我們做不到,而是我們的教育觀念陳舊落後,不能與時俱進。教育不是馴化,更加不是威脅與恫嚇。
-
8 # 虎叔蝦侃
一般兒童初入幼兒園,兩週以內就可以基本適應了,我家孩子今年三月份剛上幼兒園的時候也是經過哭鬧,折騰了近兩週,才逐漸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
根據題主的描述,像您孩子這樣反反覆覆半年都有哭鬧不愛上幼兒園的問題,肯定不僅僅是一個適應性問題。
根據我的經驗,應該是孩子在幼兒園學習生活中的某個點或者說某幾個點讓他不適應、害怕從而產生牴觸情緒。
這種情況如不及時介入,深究原因,隨著孩子的成長,有可能形成厭學的狀態。到那時,再想改變,難上加難。所以既然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幼兒園生活適應性問題,就不能一味的壓抑孩子,需要幾方面共同協助。
一、媽媽自身情緒管理。
再者,有的時候是家長離不開孩子,而不是孩子離不開家長。
二、家長與老師有效的溝通
我家孩子比較慶幸,遇到一個很好的幼兒園老師,對孩子很好,有問題會及時與我們溝通,並且孩子調皮的時候老師很有辦法管住小朋友,老師說話時的語氣、表情具有權威性。
所以說老師這個角色在您這個事件中至關重要,是銜接家庭與幼兒園,孩子與父母的橋樑,而怎麼運用好老師這個角色,至關重要。
家長需要和老師積極溝通,針對孩子的問題,在家裡在幼兒園裡共同觀察,找出問題所在,到底是幼兒園生活學習中的哪一個點讓孩子心理出現了負面的情緒,是哪一堂課還是哪一頓飯,或者哪一個人或者是是午睡問題。只有找出問題,才能一起想對策。
老師平日對每個孩子投入的關注和精力都差不多,不會過多偏向於誰,但只要家長向老師要求,老師是會願意真心幫助家長的。我認為較好的辦法是以下三個。
三、孩子情感的轉移。
要想孩子愛上幼兒園,首先孩子得愛上老師。這樣起碼拜託了離開媽媽的焦慮。除了家長要與老師有良性溝通,有效溝通外,我們要在家裡將老師樹立為榜樣。
這個榜樣可以是一個無所不能,非常厲害的超人,可以是孩子喜歡的某個動畫片,或者某影視動漫人物形象。
在家裡經常與孩子談談老師,將一些他感興趣的的神奇故事與老師結合起來,讓孩子知道老師多麼神奇,多麼有趣,從而對老師產生嚮往,增加孩子對老師的興趣和信任。
也就是說,需要讓孩子的感情從家庭,從媽媽這裡,向老師過渡。
四、引導孩子多說,瞭解幼兒園的情況。
這是個技術活,最好不要直白的問,不然得到答案的機率很小。這個年紀的孩子正處在人生第一個叛逆期,喜歡說不,喜歡反著幹,家長需要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多引導他多說一些幼兒園的事情,喜歡的不喜歡的等等,這便於找出孩子哭鬧的問題根源在哪裡,但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透過引導孩子,幾次下來,家長總會發現一些問題的蛛絲馬跡。
五、把上幼兒園描繪成為一件有趣的事。
自己的孩子家長最瞭解,這裡需要家長透過故事或者其他孩子感興趣的方式,把上幼兒園描繪成一件有趣的事,而並不是一味說教。我家孩子和題主孩子一樣,幼兒園上的好好的,突然也會有某天早上賴在床上不肯上幼兒園的情況,媽媽就會把今天將要上課的課程講的比較通有趣。比如非洲鼓今天將要學一個新式的打法,音樂課老師會教一首關於小動物的歌,透過這種方式來勾引起他的興趣。
-
9 # 說文寫作
一般情況下,孩子到幼兒園都是要哭鬧的,但是如果說孩子一哭鬧著就不去了,家長聽之任之那麼就麻煩了。每一個孩子都不想去幼兒園,說實話,誰也不想去幼兒園。在家多好呀,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想玩什麼就玩什麼,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可以睡到幾點就是幾點,應該說,孩子在家的生活那真是無憂憂慮了,父母寵著,長輩呵護著,因此孩子在家裡基本是稱王的,自由的。
孩子到了幼兒園呢?沒有幾個孩子說我願意到幼兒園去,孩子無論是去公立的還是私立的幼兒園都是一樣的,那麼多的孩子,老師也不可能像父母一樣呵護你,在幼兒園實行的是集體教育,每個孩子都要在這個集體中學習、生活,老師要管理好這麼多的孩子,因此,孩子們普遍對幼兒園有了新的想法,可能從之前的好奇、嚮往到現在的處處規矩,孩子本能地會哭,抗拒幼兒園,這也就是有些孩子為什麼在父母那裡會大哭,但是到了老師那裡反而不哭。
我們說幼兒園是孩子集體生活、學習的開始,應該說這個過程是艱難的、曲折的,少部分的孩子適應能力比較強,一兩個月他就能適應集體生活,但有的孩子適應能力弱,可能這一兩年都不太適應,面對孩子的哭,有些家長可能不忍心,但是我們說如果家長這時候不讓孩子去幼兒園,繼續家庭教育,那麼孩子多會兒才能適應這集體生活呢?他的小學、初中生活怎麼上?因此,家長要讓孩子去上幼兒園。
作為家長要及時瞭解孩子在幼兒園的狀況,及時和老師溝通,孩子的哭一定是有原因的,除了這些因素外,家長要知道孩子在幼兒園中的狀態,比如飯菜可不可口,有沒有受到什麼委屈等等,要和孩子交流幼兒園有沒有什麼有趣的,老師今天教你什麼了等等,這些都可以從孩子的口中知道孩子的表現。
因此,在孩子上幼兒園的過程中,家長要堅持送,只要條件可以,就要送孩子去幼兒園,不能因為這樣或那樣的理由而不去。這樣會讓孩子產生其他的影響。
-
10 # 大白兔養小猴
我崽就是昨天說的好好的,今天早上不去上幼兒園,還哭鬧,但是我沒有和她正面對抗,我首先同意她自己的選擇,但是之後想去上幼兒園可能就不是她說想去就去了,後邊自己哭著,我讓她自己呆會,又主動說去。
其實,在寶貝要上幼兒園之前的一段時間就要讓她意識到,去幼兒園是一件高興的事,比遊樂場更好玩,還有有時間可以提前帶小朋友去要上的幼兒園玩玩,我崽就是我帶她去過幾次,她記住她上的幼兒園的名字,還經常和別人說,可以讓她看看幼兒園拍的好玩的照片和影片,喚起她也想去參與!
-
11 # 蘇小燕vlog
按時接送孩子上下學,增強孩子的安全感
有些孩子不願意上幼兒園,是因為依賴父母,覺得爸爸媽媽不愛他們了,就想留在家裡,內心缺乏安全感,這個時候,爸爸媽媽應該關注孩子上幼兒園的情緒,每天按時接他們上下學,及時的跟老師溝通孩子的在校情況,詢問孩子發生幼兒園有趣的事,讓孩子覺得內心踏實,就會慢慢習慣幼兒園的生活。
邀請幼兒園的班級同學過來勸孩子上學有些孩子上了幼兒園後,適應能力還是蠻強的。這是跟家長前期有沒有給孩子做好入園準備有很大關係。媽媽可以邀請寶貝的同班同學,讓他們一起約著玩耍,一起上幼兒園,一起學習,孩子有了新的玩伴,就會慢慢放下牴觸情緒,願意回幼兒園繼續學習的。
告訴孩子上幼兒園的好處,每個孩子都要上幼兒園的道理當孩子不願意上幼兒園時,家長們要先去了解孩子牴觸的原因,然後可結合自身情況,分享自己小時候上幼兒園的趣事,要讓孩子明白上幼兒園是會遇到很多有趣的事情,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同時要讓孩子明白,每個孩子都要經歷上幼兒園過程,要去學習知識,以後才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如果孩子不能理解,可以結合讀一些繪本小故事,讓孩子學習故事中的主人公,明白學習的重要性,就會願意去上幼兒園了。
剛開始時還願意去,過了幾天就說不想去了,不過哭兩聲就好了。中間又換了班主任,從那時起就更不想去了,到現在半年了,基本上每天都哭著不想去,有時候一到幼兒園他就想往家回,都拉不住他。和他老師也溝通了,他老師說,孩子在幼兒園挺好的,我一走就不哭了,可這入園都好幾個月了,難不成還沒適應嗎?我也不知道哪個環節出了問題,請網友們出出主意
回覆列表
很多孩子剛進入幼兒園的時候,都會出現這樣的現象。一般是剛開始兩天去還可以,但是在接下去的一週就會變得不願意去,就會哭鬧。要理解這時候孩子的心情,孩子這時處於依戀階段。它是需要有一個過程的,有對家長的依戀變為對教師的依戀,有對教師的依戀變成對小朋友的依戀。我家寶貝當初也有這樣的現象。跟你分享一下我的做法。
首先,剛去幼兒園時,最好與幼兒園的老師進行溝通一下,告訴老師孩子的喜好以及他討厭做的事情。讓老師與孩子慢慢溝通,逐漸建立起感情,這個才是最主要的,只有孩子形成了對老師的依戀之後才會更加喜歡幼兒園。如果幼兒園裡面有孩子熟悉的小夥伴那就更好了。
一、家長要做到恩威並用。剛開始孩子如果去幼兒園的話,可以適當的允諾孩子,給孩子一些獎勵。但是這個不能多以防形成不好的習慣。如果獎勵不成功的話,那家長就要採取意見嚴厲的措施。說孩子如果不去幼兒園的話回來會受到一定的懲罰。比如會吃不到自己好吃的東西,會失去自己想要的玩具。但是一定要控制情緒,如果對孩子大吼大叫的話,那隻會增加孩子的恐懼,是沒有幫助的,家長一定要女孩子有耐心。
二、去送孩子的時候,最好是不是媽媽去送?因為他對媽媽的依戀性比較強,到了幼兒園門口看到要跟媽媽分開了,肯定會感到更加傷心。最好找一個其他的人去送孩子。
三、孩子從學校裡回來之後,一定要跟孩子談了一下學校裡有趣的事情,最好玩的玩具以及他最喜歡做的事情,讓他更加愛幼兒園。慢慢進行感化。另外一個感化的就是書籍。可以和孩子看一些繪本故事,透過故事來慢慢的薰陶自己的孩子。孩子通過了解繪本故事中小朋友的做法,就會與自己的做法進行相互比較。家長也可以進行適當的引導,那現在給你推薦幾本繪本。
四、有些家長在剛送孩子去幼兒園的時候會會進行陪讀。我覺得這個最好不要,因為它是對你缺乏依戀而產生的,如果你一味的去陪伴他就會越來越越不願離開你!學校本來就是一個沒有家長的環境,如果加入了你再缺少了你,孩子就會更加牴觸。
五、孩子進入幼兒園是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的,家長們一定要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有時候孩子的哭鬧只為贏得家長的關心。其實幼兒園的老師有很多方法可以讓孩子停止哭泣。也許在你去送孩子的那一刻孩子是哭泣的但是你離開之後孩子就會立刻變好。因此剛開始家長一定要多於孩子的老師進行溝通,瞭解孩子的相關情況。
六、孩子上幼兒園一定要養成堅持上學的習慣。天天都要堅持上學,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如果剛開始形成好的習慣,日後就不用家長操心了。
適應一個陌生的環境,用哭泣來進行表達,這都是孩子不自信的表現,那平常家長在家裡邊要培養孩子勇敢自信的品質。鼓勵孩子自己多做一些事情,養成獨立自主的習慣。家長也不要焦慮,孩子慢慢就會適應的,大約需要一週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