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常行居士
-
2 # 俯瞰宇宙
楚王這是實話實說,因為楚人確實就是蠻夷。如果楚王是在胡說,周王和諸侯肯定會出來批駁,但是沒有。因為楚王的先輩曽是周文王、周武王的老師,所以周王和諸侯都知道楚人確實是蠻夷,所以大家也就無話可說了。
屈原說楚人的祖先是帝高陽。《史記》說帝高陽就是帝顓頊。《山海經·大荒東經》記載:“少昊之國。少昊孺帝顓頊於此。”《帝王世紀》記載:“顓頊生十年而佐少昊。”這表明,顓頊是少昊之後。而少昊是東夷族。顯然,帝顓頊與東夷很近 ,應該也是東夷,楚王的話可以互相印證。而楚人所居的江漢地區,是南蠻之地。所以楚人就是居於南蠻之地的夷人,簡稱蠻夷。所以,楚王說“我蠻夷也”,完全正確,周王和諸侯都無話可說。
-
3 # 曹自理
屈原是“屈”“冤”,本名羋平!羋姓出自華夏夏部落、周王朝皇室的姫姓。羋姓是第一代楚王姫繹所改的姓,姫繹,楚國開創者,傀儡周共王姬箕之子,公元前962年,姬箕被周公密所殺,時年不足8歲的姬繹被周公密立為周共王。同年,幼年逃走又殺回來的周穆王從姬繹手中奪回了原屬於自己的王位。周公密帶著姬繹等一班文臣武將逃走,改姬姓為羋姓,建立楚國。任何一位楚王從來沒有說過“我蠻夷也”之類的話,這些都是劉邦建漢後,因為項羽出自楚國貴族,叔孫通修史時的抹黑,甚至把楚國曆代祖宗的“羋”姓給改成了“熊”姓!
-
4 # 歷史複習機
首先,華夏和蠻夷之分是兩個文化之間的劃分。
例如現在西方劃分西方和非西方,這固然有按照膚色來劃分的成分,但最重要的還是西方擁有相同的文明。又如匈奴乃是夏人的一支分支,可以說是正統的華夏族後裔,但是漢人從來沒有把匈奴當成“華”,而是稱為“胡”。
為什麼呢?因為匈奴因為長久遠離中原發展出了了不同於華夏的文明。
而楚也和匈奴情況一樣。
首先炎黃部落當年打敗了蚩尤和東夷部落集團後,華夏的主體實際是由炎黃部落集團和東夷部落集團組成。楚人是純粹的炎黃部族後裔,自稱火神祝融的後代。
楚人的祖先最早活動在黃河流域,最初根據地是河南新鄭的祝融之墟,即有熊之墟。因為不是商人的宗親部族而在商人擴張勢力是遭到商人追殺被迫南遷。
《楚居》記載楚人大致遷徙路線是從河南新鄭出發,向豫西南和陝東南方向遷徙,於西周初年到達丹水和淅水交匯處。之後繼續南下到達荊山附近的丘陵平原結合部。即:河南新鄭——桐柏山——丹陽——湖北荊山。
儘管楚人是正統的華夏後裔,儘管楚人對中原文化心生仰慕,並且一心渴望重回華夏,融入華夏文明。但是由於長期遠離中原文化,不僅身上的華夏血統不斷被周圍的“蠻夷”所稀釋,其本身發展已經有別於華夏文明,所以楚人已經被華夏部落集團貼上“蠻夷”的標籤。
儘管楚人在周人和商人的戰爭當中鬻熊毫不猶豫倒向周,在對商的戰爭當中盡心盡力立下不小功勞,也得到了周的分封但是楚人的處境並沒有得到很大改善。不僅沒有摘掉了“蠻夷”的標籤得到華夏部落的認同,遭到了各諸侯的不屑和鄙視,更致命的是楚人在全力輔佐周王朝,對周王朝畢恭畢敬安安分分的同時卻不斷遭受到了周王朝的冷落。
不斷的受到擠壓和冷落的楚人心灰意冷,周昭王率領大軍討伐楚國讓楚人認清了現實。既然你們視為我蠻夷,那麼我就讓你們看到蠻夷的力量。
你們不是使九鼎為國家的象徵嗎,那我就要問鼎;你們不是視“王”為不可逾越的權威嗎,那我就將自己三個兒子都封王,與周天子並論。
而“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諡”就是熊渠給出的理由。
在我看來這是在不斷遭受冷落和鄙視直到絕望下的憤怒和不屈!
回覆列表
楚國以前是中原地區的部落,被商驅趕到了南方,商經常討伐楚國。《詩經·商頌》裡說“撻彼殷武,奮伐荊楚”。——就是商王武丁攻打楚國。《詩經·商頌》還說“維女荊楚,居國南鄉”。——就是商朝把楚國說成是南方的一個方國。
楚國的王族是羋姓,父系來自黃帝族,母系來自鬼方(月氏)。而楚國的民眾則是荊蠻,就是商朝時期被武丁攻打的部落。荊蠻(Geman)就是歷史記載的根牟,是漢族和苗族的共同祖先。
楚國曾經幫助武王伐紂,但因居於南方蠻荒之地,沒有得到周天子的分封。
楚國的貴族(羋姓)自稱“帝高陽之苗裔兮”,而楚國後來漸漸蠻夷化,楚國的國王可能也越來越多地有了荊蠻血統,並且因為得不到中原諸侯國的認可,所以出現“楚不服周”的情況,並自稱“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諡號”。
或者也可以認為楚國分南北兩支:北支是“帝高陽之苗裔”,南支則是荊蠻。北支為鳳鳥圖騰,南支則是雙鷹圖騰。
項羽來自楚國北支(羋姓),而劉邦很可能來自楚國南支。劉邦和項羽的戰爭,很可能是楚國的“南北戰爭”。
項羽經常到處放火,其實是因為楚國北支的火神信仰。
楚國北支(羋姓)的祝融(火神)信仰,很可能就是西方拜火教的來源,由西遷的月氏人把楚國北支的火神信仰傳到了伊朗,並發展成了拜火教。西方拜火教的“蘇魯支”很可能就是“祝融氏”的音譯,而拜火教的標誌,乃至波斯國王居魯士的形象,很可能都是來自楚國北支的鳳鳥圖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