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黑土說電影

    這體現在幾個細節

    1,姜午陽也看明白是怎麼回事了,而且是流著淚殺了龐青雲

    2,龐青雲笑著看兄弟動手

    3,姜午陽殺完後大吼一聲:“刺龐者,姜午陽是也!

    龐青雲在整部影片中就是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國家,朝廷,兄弟。龐青雲像所有我們期待的好官那樣把國家放在了首位,朝廷次之,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好兄弟。而貪官汙吏是永遠都把兄弟放在首位,國家放在最後的。可是旁青雲獲得了什麼下場呢?

  • 2 # 阿華看電影

    2007年的《投名狀》李連杰飾龐青雲,金城武飾姜午陽,劉德華飾趙二虎。三人因搶劫官銀,納投名狀結兄弟義。三人飛騰黃達之後,三人又因為互相猜忌而互相殘殺。

    劉德華飾趙二虎

    金城武飾姜午陽

    感覺這部片子蠻壓抑,其實就是影片表達出來的。兄弟的真情、友誼的認證、利益的交換、感情的真假:這些最後都無法逃出因為不平等而帶來的壓抑感。

    剛開始的為兄弟情而結義,後又因為各有各的堅持又進行了被殘殺。其實就是自己害了自己,因為一個義,因為被朝廷有意陷害。

    例如:趙二虎為義生,為義死,被義矇住了眼睛。二虎之悲,恰恰讓人淒涼,天大地大,沒有兄弟情大,只是他不懂,這猜不透的人心,他真的不懂而已。

    然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底線。如何把握好底線,如何在底線中堅持原則?就看自己如何衡量了。

    好比我們的生活中都自己的底線,只要認為是對的,為何不去堅持呢!

  • 3 # 超哥大嘴巴說娛樂

    《投名狀》講述了一個鬱郁不得志的將軍,碰到了兩個生性義氣的鐵骨漢子,結局卻是同患難但不能共享福,這說明團隊建設需要嚴明的紀律性。

    一個好的團隊,要有一個嚴明的領導人,同樣離不開他身邊的可以幫助的他的人。

    劇中三兄弟的領導人肯定是龐青雲,他這個人有能力有膽識有抱負,胸懷天下是亂世最需要的人才,他對大局觀的把控才讓最終的全面勝利。通俗的說他是為治世而生,卻讓愚昧害了自己。

    為什麼最後鬧得兄弟反目成仇呢?可能很多朋友會說是因為一個女人,但仔細想一想當時的三人名氣都有了龐青雲什麼樣的女人得不到,根本用不著犯這種大忌。問題的根本還是那4000降兵,趙二虎眼裡兄弟情義大於一切,正好觸犯了團隊建設所需的紀律性。作為領導者龐青雲想鞏固自己的地位,想要成就心中的那個太平盛世就必須排除異己,即使最親近的人。

    更何況當時的朝廷就要利用這場內鬥,如何將龐青雲摧毀。龐青雲想要證明自己就不得不痛下殺手,單如果沒有仇恨的導火索,兩個情同手足的兄弟如何反目,所以他選擇了最誅心的奪妻。

    趙二虎的結局從開始就註定了,他的信念更適合做領導者,帶著兄弟過快樂逍遙的生活,做副手的他不懂得領悟領導人的意思。姜無陽一心想維持兄弟間的關係,到頭來兩頭為難。這說明一個好的團隊需要一個好的領導人,也需要一個有能力的人,還要有一個懂得調和關係的人。

  • 4 # 薩沙

    小弟姜午陽,是個有勇無謀的小角色。他沒什麼遠見,也沒有智慧,只是敢打敢拼,成為大哥手下的打手。

    姜午陽的有點是為人簡單,重感情,相信時間不是黑就是白。

    劫軍糧時,龐青雲在太平軍手中救了他,姜午陽就把龐當做恩人。

    在後來舒城之戰,姜午陽不惜送掉自己的性命,也要救龐青雲。

    他認為龐青雲和趙二虎的反目,僅僅是為了二嫂。

    所以,姜午陽親手殺死了對他一直很好的二嫂,為了讓大哥二哥恢復以前的樣子。

    在知道趙二虎被龐青雲害死,姜午陽抱著必死決心去刺殺龐,最終被凌遲處死。

    姜午陽是個重感情的普通人,在和平年代他是很好的人。

    然而,那麼戰亂的年代,姜午陽這種人註定只是個炮灰。

    二哥趙二虎。

    趙二虎同小弟姜午陽一樣重情義。

    他為了救少年時期的女友出火坑,不惜去妓院搶人,還殺了人,被迫上山做了土匪,刀口上混生活。

    同龐青雲結義以後,在舒城之戰冒著必死的危險,也要救龐青雲。

    誰都知道,只要進入蘇州行刺,無論是否得手,趙二虎是必死無疑的。

    就這點來說,趙二虎比姜午陽要更為偉大,他願意為了更多的人犧牲。

    然而,目睹龐青雲殺死蘇州投降的太平軍士兵,趙二虎開始醒悟龐的險惡用心。

    龐青雲只是將他們作為炮灰使用,以便自己東山再起,獲取榮華富貴。

    即便明知道龐青雲不是好人,但趙二虎仍然不同敵人何奎合作。知道何奎要暗殺龐青雲,趙二虎毫不猶豫的去救人,結果被龐青雲暗算致死。

    到死的時候,趙二虎還在考慮龐青雲的安危。

    同姜午陽一樣,趙二虎其實是個重情義、敢於為別人犧牲的大好人,可惜生不逢時。

    老大龐青雲

    龐青雲是個冷血無情的軍人,又是個蹩腳的政客。

    在被何奎陷害,導致全軍覆沒時,龐青雲靠裝死僥倖生還。

    在流浪江湖時,他無意中遇到趙二虎這夥土匪。

    隨後龐青雲一系列的作為,都是為了他自己。

    比如舒城之戰,他們以800對5000太平軍,還說3天打贏。

    這根本就是用800土匪的性命去冒險。

    結果此戰下來,800土匪就死了大半,然而龐青雲卻一炮走火,重新成為滿清大將。

    他急功近利,不滿足於受3個老將軍控制,冒險去打重兵駐守的蘇州。

    此舉差點讓土匪們全軍覆沒,僅僅依靠趙二虎拼死去行刺,以及太平軍黃將軍為了部下的生命而自殺,這才僥倖獲勝。

    其實,龐青雲之前的戰鬥中,縱容土匪強姦搶劫的就是他自己。

    在趙二虎的支援下,龐青雲攻陷南京,成為消滅太平軍的第一功臣。

    朝廷以擔任兩江總督作為誘餌,讓龐青雲自己裁軍,還要除掉在山字營中最有威望且可能反叛的趙二虎。

    龐青雲並沒有什麼猶豫,就幹掉了趙二虎。

    這並不是說龐青雲同二嫂通姦,而是他的眼中任何人都是可以犧牲的炮灰。

    搞笑的是,朝廷的慈禧天后和3個老將軍才是真正的老辣。他們利用龐青雲消滅太平軍,再讓他親手消滅自己的土匪軍事力量,最後將他除掉,一了百了。

    說通俗點,上面3個人都是炮灰。

    龐青雲利用趙二虎、姜午陽,朝廷則利用龐青雲。

    這是一群炮灰的故事。

  • 5 # 而知而行的歷史

    看電影《投名狀》,如果沒有放到歷史的語境中,是難以體會到編導想傳達的更深層次內涵的。這部電影的原型,是清末四大疑案之首的刺馬案。

    (刺馬案)

    龐青雲、趙二虎、姜午陽三人在歷史上都有原型。影片的野心很大,想在短短几十分鐘裡把清末太平天國戰爭時期的人物性格描摹的豐滿立體,卻難以通過寥寥無幾的影像,將那個民族之殤的動盪年月的悲慘情形闡述盡至,以至於人們忽略了歷史背景,單就人物性格判斷誰是誰非,頗有偏差。

    龐青雲三兄弟都是浪漫主義的人物,在他們,甚至是大多數的人們的世界觀、價值觀而言,都是沒有錯的。而這,恰恰是影片悲劇的最高潮:如果所有人都沒錯,那麼一定有什麼錯了,而這個錯了的世道任何人都沒有辦法改變,除非將它徹底埋葬。

    (有著人生理想的龐青雲)

    太平天國失敗後,朝野紛紛傳言曾國藩有野心自立。而實際上,曾的部下早就慫恿他謀取帝位。空穴來風,未必無因。清廷上下為此憂心忡忡,在曾國荃打下南京後就開始著意打壓湘軍,並在江南排兵佈陣,以備不時之需。

    換句話說,天下誰都知道財賦之半出自江東。在與太平軍作戰時,清廷還不得不依重湘軍,但是,現在太平軍被“蕩平”了,慈禧太后能允許曾國藩在江南坐大嗎?東南臥著一隻虎,她睡覺也不安心。於是她把曾國藩調離江寧,派馬新貽任兩江總督,迅速裁撤湘軍。

    這個馬新貽是誰呢?他就是《投名狀》裡龐青雲的原型。

    馬新貽是山東菏澤人,也是在平定天平天國的戰爭中逐漸發跡的。不過,馬新貽並不屬於湘軍派系,始終是自成一軍。馬新貽的最終上位,有清廷的矛盾的因素,也與他的“無間道”生涯有關。

    原來馬新貽在江淮地區做官,遇到太平軍作亂,幾次戰役過後,很不幸他被俘了。不過,想來此人口才過人,像梁山上的吳用,一番慷慨陳詞下來,竟然感動了看押兵勇,與其首領義結金蘭。

    此後,馬新貽導演了一出收復失地的鬧劇,頻頻獲得大捷,逐漸升遷到高階武官,直到被清廷注意到江淮之間竟然還有一支“百戰百勝”的軍隊。

    清廷注意到馬新貽,是因為清廷此時正是用人之際。原來,清朝為了降低湘軍的威脅,施行裁勇改兵制度,幾萬湘軍士卒被裁撤,其中不乏將領。這些人並不回鄉務農,而是到處遊蕩擄掠。有些人甚至參加了哥老會,有些人本來就是哥老會成員。湘軍裁撤擴大了這些黑勢力,散兵遊勇又與黑勢力結合,成為社會的一大公害。

    馬新貽在懲治散兵遊勇時非常嚴厲,尤其是他任命以剽悍著稱的袁保慶(袁世凱的繼父)為營務處總管,抓到為害百姓、有非法行為的散兵遊勇即就地正法,散兵遊勇和黑勢力對他恨之入骨。

    馬新貽如此大刀闊斧,乃是秉著皇帝旨意,徹查湘軍意圖謀反之事。如此,馬心貽甚得清廷支援,得以威壓江東,湘軍人馬無人不仰其鼻息。江東號稱海內富庶,太平天國盤踞江東十數年,搜刮無度,朝野都認為天京城內金銀成山。

    曾國荃帶領湘勇攻進天京,一場大火,死無對證,曾國藩在奏章裡也沒有辦法解釋,只好說洪逆豪奢無度,金銀無所蹤之語來搪塞。清廷當時正缺用度,本想著天平天國討平後的金銀開支,接到這樣一個奏章,心裡不大安穩。早有細作報與朝廷,盡言長江上都是湘軍兵勇所劫掠之江東財物,載之以歸湖南。後人言無湘不成軍,乃是此時的經濟基礎已經打牢,後世湖南人才輩出,多賴此也。

    然而,清廷卻如臨大敵。一個有著優秀的統帥、百戰之餘的精兵,加上不知道多少的財富,湊到一起,是什麼呢?只有一個可能:造反。

    雖然清廷早早佈置了僧格林沁在淮北一帶不防,並對湘軍恩威並施,調離曾國藩到北京任職,明升暗降,短時間內解除了危機,但是裁撤之舉,早已讓湘軍上下為之不滿,清廷絲毫不敢大意,稍有風吹草動,清廷爪牙四出羈捕。

    如此高壓,必然導致民怨沸騰,而馬新貽就在這樣的環境下就任兩江總督的。清廷從來沒有將兩江總督這麼重要的位置交給外人(非滿人)來做的先例,馬心貽註定是一個悲劇的過渡人物。想來馬心怡也心知自己的處境,因此他只能大刀闊斧去整治湘軍舊部。

    湘軍積累的財產即將公佈於天下之際,刺馬案突發,馬新貽死於任上,且在眾目睽睽之下。清廷立知此事涉及封疆大吏密事,一旦拆穿,神佛面上都不好看,因此還特地派了曾國藩署理此案,其內在含義頗可玩味。慈禧在曾國藩辭行時,還特地交代:馬新貽是個能辦事的人。一語為此案定了基調,也是給湘軍留了迴旋的餘地。

    (拼命掙來的榮華就綻放了一剎那)

    至於“刺馬案”中的義結金蘭、無間道、漁色負友、投名狀等曲折離奇的案情,更是如同一部人間悲喜劇,道盡了人間悲歡離合。一個逐漸沒落的王朝,無法承載英雄人物的夢想。所有人都在時代的洪流中,尋找自己的位置。《投名狀》就是這樣的悲劇世界,即使你看懂了,離真相更近了,卻發現還不如沒有看到的好。得之歟,失之歟?人間正道是滄桑,誠不我欺。

  • 6 # 炒米視角

    在《投名狀》中,龐青雲三兄弟的結局說明了一個道理。

    不同階層、不同認知的人,看似表面無意識,但是每個人都是按照自己的準則在遊走世界。踏入對方的規則,而不從內心認同,不去踐行,最終憑藉這個規則獲利的,結果全部要吐出來,甚至還要付出代價。

    因為蓮生,第一次知道了揚州瘦馬那些年紀輕輕的女孩子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買回家之後,各種調教、學習曲藝、學習梳妝、學習文化,最終就是為了成年後,賣給富商大戶,賣一個好價錢。

    趙二虎自以為救了蓮生,卻無法給蓮生物質的虛榮的生活,更無法給她愛情的憧憬。然而趙二虎卻根本不懂這些,自以為和蓮生在一起就是幸福的模樣。

    蓮生一次次地出走,然而在亂世之中,又不太遠,由被迫回來。因為外面已經沒有了繁華和虛榮,只有一片破敗不堪的慘絕人寰。

    而這一次“出走”的蓮生卻意外地救了垂死的龐青雲。並且用身體點燃了龐青雲,讓他重新恢復了活下去的慾望和求取更好生活的慾望。

    雖然加夾在趙二虎當中,這事顯得非常地不道德。但是這對於蓮生和龐青雲,畢竟是靈魂的碰撞,由一夜情引發的真愛。

    蓮生和趙二虎本身就不是一個階層的,趙二虎和龐青雲同樣也不是。

    很多故事其實都講了這樣的道理,為了除賊,屈身事賊的事情,史書不絕。

    龐青雲更是現實中的現實。為了生存他可以和趙二虎、姜午陽這樣沒文化的山賊結拜兄弟;為了發展,他可以用趙二虎、姜午陽的八百兄弟的人頭去賭自己的仕途。

    本身從手段來講,龐青雲是骯髒的,不管他的內心是否純潔。但是他的魅力就在於他每一次豪賭的結果都贏了,在亂世之中,每一次贏面意味著絕對的追隨。在劇情中,姜午陽有句臺詞特別有名。

    “大哥說的雖然聽不懂,但就是覺得,大哥是對的。”

    實際上很多人都是如此,姜午陽只不過是那些追隨龐青雲的一個代表。姜午陽甚至在很多情況下,做了龐青雲的幫凶。比如在蘇州屠城的時候,鎖住了趙二虎,第一個帶頭放箭殺俘虜。

    龐青雲的魅力在於,即便做著骯髒的交易,也從來不避諱趙二虎和姜午陽。但是內心卻一直沒有遵守“投名狀”。

    龐青雲帶著趙二虎和姜午陽的800個土匪,去投陳公。第一次攻打舒城,龐青雲就讓一部分兄弟衝在前面送死,後續部隊按兵不動,等待敵人露出破綻。或許這場仗一定會打贏,但是對於衝在前面兄弟們幾無生還可能,不過是炮灰。

    這實際上第一次就已經觸犯了“投名狀”的底線了。然而龐青雲就一句話,“記住,軍隊就只能有一個頭,那就是我。”

    龐青雲實際上一直在用自己取得的勝利,去馴化趙二虎和姜午陽。

    後續龐青雲要整頓軍隊的秩序,殺了兩個兄弟;為了攻打天京無後顧之憂,讓趙二虎背信棄義,殺掉俘虜。以及後來為了爭取自己的政治資本,對趙二虎下黑手。

    “納投名狀,結兄弟誼,死生相托,吉凶相救,福禍相依,患難相依。 外人亂我兄弟者,視投名狀,必殺之! 兄弟亂我兄弟者,視投名狀,必殺之!”

    但是趙二虎、姜午陽卻是“投名狀”得忠實擁躉。

    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因為投名狀,都是為了自己的兄弟。所以這個衝突本質上是遲早要爆發的。

    龐青雲和趙二虎、姜午陽本質上就是兩個世界的人。趙二虎和姜午陽信任龐青雲的基礎在於“投名狀”,因為龐青雲是和自己納了投名狀的。

    所以當姜午陽第一次發現了大哥龐青雲和二嫂蓮生的祕密後,他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投名狀中那句話,“外人亂我兄弟者,必殺之。”

    所以姜午陽殺了蓮生,以為沒有了蓮生,他們兄弟之間就能回到最初。然而這並沒有阻止龐青雲殺趙二虎。

    於是他又想到了投名狀的另一句話,“兄弟亂我兄弟者,必殺之。”

    於是姜午陽不顧一切地去刺殺了龐青雲。

  • 7 # 暮色流年

    《投名狀》裡的英雄滿天飛,華仔扮演的趙二虎算頭一個。趙二虎頭腦簡單,言談舉止間傻氣十足,但他豪氣干雲、心地善良,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根深蒂固,就連落草為寇也是因為助人為樂所致。

    趙二虎一生都在為他的“義氣”而活,當他們攻下蘇州後他對大哥龐青雲所說的那句“人無信就是畜牲”其實就是他一直實踐著的人生觀。趙二虎不識字,是個直腸子,有絲毫的不滿都會毫不猶豫的表露出來。

    但趙二虎心腸好,在他心裡,兄弟永遠是第一位,每次打完仗,他的第一件事就是擺飯、端酒祭奠死難的兄弟。而且他始終未曾出賣過任何人,縱使何魁親自登門相求,縱使心中已然明了兄弟之情不再,縱使任兩行熱淚奪眶而出,他決不會背叛那一紙投名狀。而且,女人和生命都被他人騙走而不自知,這樣一個草莽英雄,任誰不會心生幾分憐憫?

    所以說,從頭到尾趙二虎都是一個道德神話的形象,也是最容易博得觀眾同情的角色。我在電影院裡看時,當演繹到趙二虎在雨中身中數箭而亡的那一幕時,周圍傳來了一片啜泣聲。

    三弟姜午陽也是英雄,午陽簡單,心智上幾乎就是二虎的翻版。事實上,在兩位大哥面前,午陽就像是個未成年人,他的人生觀、價值觀都是被兩位大哥灌輸的,更多的時候,他只是在兩位大哥之間做被動的選擇而已,看似有點牆頭草,卻一直忍受著內心的煎熬,著實一個苦主。

    值得注意的是,影片一直在用午陽的畫外音來結構全片,當最後午陽殺死大哥龐青雲,對天怒吼出自己的名字後,整部影片隨即結束。看到這裡,相信觀眾們都會對陳導的良苦用心恍然大悟:用午陽的畫外音,正是為了暗示他的善終結局。因為在這樣一個血雨腥風的影片裡,這麼一個純潔的孩子就像是世間希望的火種,一定得留存下去。

    李出演的大哥龐青雲最有爭議,一般來說,都認為龐青雲是個背兄棄義、勾嫂成奸的反角,但這個人物同樣有血有肉,也是腦袋別在褲腰帶上打江山的。初看時沒明白,過後一想,其實龐青雲的悲劇在片頭第一句午陽的畫外音裡就已經點出來了:“他說,當他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時候,他已經死了。”什麼叫“死了”?“死了”就是人性的泯滅;為什麼泯滅?因為他見慣了太多的爾虞我詐、血雨腥風,已不再相信任何人。

    所以,爬出死人堆的龐青雲已經不再對任何人間情感抱有幻想,此後的他,一心只想著飛黃騰達,任何人,都只是他這龐大野心中的一個棋子。從這個意義上講,龐青雲的靈魂,乃是被那個時代扭曲的。

    然而出生入死的情誼豈是說泯滅就泯滅得了的?舒城一戰,八百精兵擾亂五千敵軍,靠的是兄弟同心、齊心協力喊出的那一聲“殺”字。“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而在《投名狀》的時代,只有龐、趙、姜三兄弟那樣的瘋子才能生存。

    既然都瘋了,外人定不會理解,那份兄弟間惺惺相惜的手足之情更不會泯滅。龐青雲陰險,可他在暗算趙二虎的那一刻,獨自擺酒送別冤魂,言談間熱淚翻滾,進而號啕大哭。

    打舒城,龐未曾哭;圍蘇州,龐未曾哭;攻南京,龐未曾哭;唯獨在兄弟撒手人寰時,龐淚如雨下。誰又能說龐人性全無?當然,龐的眼淚也可以解讀為是為蓮生所流。龐一生陰人無數,坑殺蘇州滿城降將眼都不帶眨,末了還能整出一大堆道理來忽悠你,唯獨連蓮生的正臉都不敢瞧。龐青雲曾經責怪她,“既然跑了,為什麼還回來?”其實這質問,正映照出龐內心的無奈。在蓮生面前,龐是個束手就擒的俘虜。

    對於龐清雲的死,我覺得和兄弟情義,兒女私情都無關,這是政治鬥爭的結果。歷朝歷代,都是諸侯,軍閥強大了就國土四分五裂,天下大亂,民不聊生,只有強有力的中央集權專政才能天下相對太平。而龐清雲的死,是歷史的必然。

    趙二虎最楞,所以他的信仰最徹底,死都死得那麼不明不白,對他來說,就是要過有魚有肉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日子,同時獲得在兄弟中的安全感,認同感。

    姜武陽並非大家所說的孩子,他只是做他認為正確的事情。他是最偏執,也是最懂得變通的一個人。總是在審時度勢地採取行動,你很難說,感情上,他和趙二虎還是龐清雲更近,他所需要的,是在他心目中認為最合理的東西。趙二虎會為了蘇州城的俘虜被殺而完全失去理智,姜武陽就不會,因為,權衡下來,那是為攻下南京所不得不為之的行為,這就是他的變通,他沒有死守著對趙二哥的忠誠而違背自己的原則。

  • 8 # 七夜侃歷史

    我們可以先看看三兄弟的經過:故事發生在太平天國時期,一開始,劉德華(二虎)和金城武(姜午陽)就是扮演兩個好兄弟,而李連杰(龐青雲)此時是落魄的,流浪到劉德華和金城武的陣營中。在一次打劫天平軍軍糧的過程中,二虎和姜午陽差點全軍覆沒,將面臨慘重失敗的時候,龐青雲突然殺出,力挽狂瀾,成為英雄,後面這三人自然就結為了兄弟,龐青雲做了大哥。

    而後,龐青雲組織二虎和姜午陽為朝廷效力,三人屢立戰功,聲勢滔天,風頭一時無兩。但這三人卻不明白,政治往往的是黑暗的,三人性格迥異,漸漸開始不合。龐青雲野心最大,為了自己的前途,背叛了自己的兄弟,導致二弟二虎被殺。姜午陽認定龐青雲就是凶手,去找龐青雲報仇,打鬥中,龐青雲被朝廷槍殺,姜午陽逃走,不知所蹤!

    至此,三兄弟二死一逃,而朝廷卻利用這三兄弟平定了叛亂!

    這個結局,可以說明兩點:

    第一:在功名前途面前,再深的兄弟情其實都不算什麼

    這點,跟《新三國》裡的一段很接近,劉備對諸葛亮說:“如果關羽、張飛不能用就棄之,讓趙雲依令行事,跟漢室復興比起來,我們三兄弟感情不算什麼!”

    第二:飛鳥盡,良弓藏

    朝廷政治是殘酷的,需要你的時候能把你捧上天,不需要的時候可以隨時把你釘死,龐青雲就是這個結局!這點,跟劉邦朱元璋處理功臣的方式倒是很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房地產黃金十年已迴歸理性,下一個投資熱點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