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司馬中流
-
2 # 燕南天工作室
如果是麵條或饅頭絕對是每次光碟,一根麵條都不會剩下,吃饅頭的時候,也可能會掉一點渣吧。
談起這個話題,總讓我想起勤勞節儉的爺爺(已經故去),每次喝完稀飯都要用舌頭把飯碗舔得乾乾淨淨,舔不到的地方還要用手指刮乾淨,再送到嘴裡面,最後把手指也舔得乾乾淨淨。吃饅頭的時候,地上掉個渣都要撿起來送到嘴裡。真的是一點點都沒有浪費。
這個畫面清晰而刻印地印在我的腦海中,讓我從小就深深地懂得糧食的珍貴。
爺爺經歷過饑荒年代,曾經飢餓得吃草根和樹皮,也吃過扎嘴的麥糠,就是那種牛羊都不吃的粗糙的小麥脫粒後的麥殼夾雜著麥旺和雜物的麥糠。
爺爺如果健在的話,今年應該也是百歲老人了。那些經歷過饑荒年代的老人對糧食的珍惜是我們後代人永遠也無法超越的,因為我們沒有經歷過那要命的饑荒年代,很多人被活活的餓死街頭和路邊,也許當你看了《1942》這部電影,才會深深的明白。
當一個人面臨生死的邊緣,一口粗糙的麥糠就可以救命,可想而知糧食是多麼的重要,糧食是人類生命的保障,就和空氣和水一樣重要。
讓我們一起珍惜糧食,拒絕浪費,瑾記:“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沒有糧食就沒有我們的生存,就寸步難行,從我做起,節約每一粒糧食。
-
3 # 老朽求是
是的,我是從幼年時就養成了不浪費糧食的習慣,當年老人屢屢訓教說:“糟蹋糧食就是傷天理”,故在腦海裡對糧食節儉好像是與生俱來似的。
-
4 # 空谷幽蘭3528
不光我自己吃飯吃的乾乾淨淨,孩子也從小教育他吃光光。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每天都絮叨好幾遍,深入民心了。
-
5 # 五月音花
現代這個年代能夠做到一粒米都不剩的,幾乎沒有,但可以做到吃多少盛多少飯,儘量做到不浪費,從自身做起也教育後代這樣做!
-
6 # 芹話芹說
會!
因為從我記事起,就聽母親說58年大躍進時,家裡沒有糧食,她帶著我的倆個姐姐要飯的事……那時候的要飯花子,只為能吃飽肚子,不是像現在變了味的叫花子……以至於後來,掉在地上的一粒飯米粒,母親都讓我兒子撿起來吃……
現在的人越來越浪費糧食,飯店,食堂的剩飯剩菜真的是不忍直視……我只好用一句太不像話了來發洩一下心中的……
還有,我曾是農民。深深知道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滋味!
當年,我懷著孩子,挺著肚子插13天的秧苗,每天到晚,累得路都走不了……所以我更明白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現如今,我不怕大家笑話:我不但會把碗裡的每一粒米吃光,哪怕先生碗裡有一粒米,我都會給吃乾淨……
節約糧食是每個華人的傳統美德!
回覆列表
會的!
這也不是什麼強迫症,而只是從小就養成的習慣。
到了現在,才明白:這其實是珍惜自己的擁有!
只有珍惜了自己的擁有,才能更好的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