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君輕笑
-
2 # Cian文強
這東西很難說,諸葛亮之前的戰略是 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荊州被關羽弄沒了,諸葛亮整個北伐計劃都變了。加上夷陵之戰劉備敗家。所以諸葛亮要恢復好長時間。街亭也是這種大背景下成為了必守之地。是戰略轉移的產物。
換言之,守住街亭只是北伐成功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諸葛亮後期採取的戰略是囤積糧草,穩中求進。而司馬懿採取的是堅守不出。在這樣的情況下,時間就成了大問題。所以無論諸葛亮攻下多少城池,一旦諸葛亮不在了,司馬懿就會迅速反攻,加上東吳也是個潛在的危險。
其實西蜀一帶本來就難和中原相抗,此一時彼一時,劉邦那時候真正的對手只有項羽,而劉備卻還有孫權。因此孔明的隆中對只能三分天下,不能一統江山。即使關羽不死 荊州不失。北伐還未必成功。所以馬謖失街亭。只是加速了北伐失敗。並不是主要原因。
-
3 # 杜新1
諸葛亮的北伐是戰略,出祁山只是這個戰略在軍事上的第一步。如果馬謖守住了街亭,也只是區域性戰術性的勝利,而不是“北伐大業”的成功。在諸葛亮六出祁山每次都無功而返,究竟有無獲勝的可能的問題上歷史學家范文瀾先生在他的〈中國通史簡編〉中做了如下分析:諸葛亮六出祁山中,有兩次可以得到好的局面,一次是如果聽從魏延的建議出子午谷直奔長安;一個是街亭之戰中只要馬謖在要道口安營紮寨,此戰便將以全勝,可以直奔長安了。
范文瀾先生認為,這兩次機會的失去,,一個是失於諸葛亮的過於謹慎,未聽良策,一個是錯用主將馬謖而功敗垂成。這兩次機會的失去,諸葛亮要負完全的責任。
按照范文瀾先生的見解,更為嚴重的是這兩次出祁山的失敗已經使魏國有了兵力物力的充分的準備,另外的四出祁山就成了徒勞之舉,後來姜維的再出祁山,便成了誤國,乃至禍國之舉了。
現在還回到原題,如果馬謖能夠守住要道,沒有街亭之敗的話,諸葛亮能不能北伐成功,平魏滅吳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范文瀾先生的見解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便是三國之中,蜀漢之國力,在經濟和軍事力量上,是最弱的。諸葛亮本應協助劉禪治理蜀中,增強國力,韜光養晦,以待魏與吳,或二者交兵,或自生內亂,屆時順勢而出,才是上策。即使選擇出擊,也應出其不意,速戰速決才是。但諸葛亮兩次主動出擊失去機會以後,卻一而再,再而三地與司馬懿在祁山斗陣法,在後人看來,乃不可思議之為也。
自古“身前身後事,千秋萬歲名。”成都武侯祠裡的那副“能攻心則反惻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的對聯,上聯當然是對他七擒孟獲,攻心為上的讚頌。那麼下聯呢?是否也包含著對他的形勢判斷的批評呢?
-
4 # 德懿雙馨
必要而不充分的條件。在我看來,蜀國任何時候都不具備滅掉魏國的充分條件。蜀國的優勢是守。伐魏的關鍵在於經營漢中,取得長安。有了這個優勢才可以圖天下。否則,蜀國那個基礎設施和承載能力,不可能有席捲天下的可能。伐魏以圖天下的第一步始終都沒有實現。
-
5 # 初心如舊
如果諸葛亮採用子午谷奇襲,北伐會成功嗎?
三國志--魏延傳:【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
這裡說,魏延勇猛,但性格衿高,就是比較傲慢,同事都不願搭理。每次隨諸葛亮出兵,魏延提出要獨自帶兵,從另一路像韓信那樣與諸葛亮會師,並沒有說明子午谷,演義中把這發揮了一下,讓魏延點明瞭子午谷。子午谷北起長安縣秦嶺山中,南至石泉縣;北口稱“子”,南口稱“午“,總長約三百多公里。是漢中通往關中的古道之一,屬於最難以透過的道路。明朝末年,闖王高迎祥用親身經歷,嘗試了魏延的子午谷之計:
1636年7月 16日 ,高迎祥率軍到達子午谷的黑水嶼,只要透過這裡,前方就是坦途,但不幸的是四天後,負傷的高迎祥在山洞裡被俘,他的好幾萬大軍徹底崩潰,全軍覆沒。高迎祥本人押送北京,被凌遲處死。
這裡列舉高迎祥,不是說魏延就一定失敗,畢竟相隔一千多年,時勢有所不同。以下試作分析。走子午谷,肯定只能用隨身輕便兵器,
無法攜帶重型攻城武器,糧草,輜重也只能救急的量,這就必須順利攻破長安,才能及時補給。那魏延的一萬人(其中五千專司後勤)能打下長安嗎?曹魏集團西線總指揮是大將軍曹真,安西將軍夏侯楙,右將軍張郃。魏延意思讓諸葛亮帶大隊,從褒斜道吸引曹軍,自己像鄧艾偷渡陰平那樣,出奇兵攻破長安。但長安不是江油,歷史上的曹真也不是江油城馬邈,雖不一定在子午谷預設重兵埋伏,但這個方向派少數偵察兵,是非常可能的。退一步說,就算曹真大意,這裡就像劉禪撤掉陰平道口的兵營一樣,子午谷口大門洞開,魏延數千經長途跋涉,疲憊不
堪的飢兵寒卒,僅憑輕便冷兵器,能打下曾經的都城長安嗎?要知道,光張郃率領往街亭方向的,就是五萬大軍!馬謖兩萬人,紮營在高處都不能抵擋,魏延就算一萬人,在重兵駐守的長安城下,長途跋涉之後,再仰攻堅城,如何全身而退都是問題,更不要說攻城略地了。當然,也可能有奇蹟,但那只是想法,而不會是真實。(:046)
-
6 # 狼的影子319
從這幅圖上可以看出幾個問題,一,即使馬謖守住街亭,北伐也不可能成功,當時,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已經不戰而降,諸葛亮的主力卻被阻於隴西郡,張郃攻破街亭只是讓蜀軍進無所據,不能越過秦嶺進入關中地區,但是斜谷一路的趙雲戰敗,使得曹真可以穿過斜谷,直達漢中,這才是最要命的,那樣蜀軍連退路都沒有了,所以諸葛亮才匆忙退軍,如果僅僅是街亭失敗,諸葛亮以主力出擊張郃,即使不能擊退,至少可以有時間讓諸葛亮遷移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居民,徐徐退回漢中,而事實上由於趙雲的敗退,使得諸葛亮沒有時間搬遷三郡居民,必須迅速退回漢中固守,
二,諸葛亮的北伐目的並不是佔領關中,而是想佔領隴右諸郡,獲得那裡的人口,馬匹,糧食以及把隴右建設成為以後北伐的基地,如此,則不需要再翻山越嶺的從四川運糧,雖然子午谷距離長安最近,但是,魏延能順利拿下的可能性極小,而且,即使能夠破長安,即使蜀軍主力能夠會師於長安,如果不能封閉潼關,阻隔關東的曹魏援軍(事實上曹魏迅速做出了反應,魏明帝親赴長安坐鎮,曹真,張郃兩路援軍迅速到達前線接敵,加上關中原有的郭淮軍團,迅速改變了戰場的力量對比),就勢必在關中地區提前形成蜀魏雙方的戰略決戰,如此,蜀軍就是孤懸於關中的客軍,無法越過秦嶺實施後勤保障,其結果是百分之百的被全殲於關中,。
-
7 # 老威觀史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街亭守住了的話,北伐只能說成功地走出了第一步,並不能說成功了。因為諸葛亮北伐的最終目的是克服中原,復興漢朝。
街亭之戰發生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當時諸葛亮的目的不是佔領長安,而是奪取隴右。
街亭之戰的重要性街亭之戰直接關係到了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成敗。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計劃就是先派趙雲、鄧芝率一支偏師佯裝成主力進攻陳倉,吸引魏軍主力到陳倉,然後諸葛亮走祁山道去進攻隴右。
這個計劃獲得了成功,如圖,趙雲到了陳倉之後,魏國中計派大將軍曹真率魏軍主力和趙雲對峙在了陳倉。此時諸葛亮率主力部隊走祁山道,這條道路到長安的缺點就是繞了遠路,但是優點也是很明顯的,就是地勢平坦,適合於大兵團作戰。
諸葛亮到了隴右地區後,蜀軍勢如破竹,而隴右根本沒做好準備,一時間隴右大部分地區都落入了蜀軍之手。
此事驚動了魏國皇帝曹睿,他親自坐鎮長安,從荊州調來了張郃及其精銳的五萬騎兵馳援隴右。
從長安到隴右有兩條路,一條是陳倉渭水道,此事諸葛亮正在這裡和郭淮對峙,另一條是隴山道,而街亭就是隴山道的必經之路,張郃此事要想快速馳援隴右就只能走隴山道。所以守住街亭就能夠擋住魏軍的增援。
此時的隴右只剩下了隴西這一座大城,當時魏延和吳懿帶兵包圍了隴西城,拿下隴西只是時間問題。所以街亭之戰的時候,諸葛亮綜合考慮也只能派出了馬謖,有人說趙雲、魏延、吳懿這樣的老司機沒有派去街亭,實際上也就是這些原因,他們都被派往了其他戰場,當時不能夠參戰街亭。
拿下隴右的意義隴右地區是在長安西北面的三個郡,即天水郡、安定和南安三郡。如果能夠拿下隴右,那麼就對將來北伐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是道路好走,從隴右到長安都是大道,適合於大兵團作戰,同時也便於糧草運輸,比起漢中進攻長安的道路則好走許多;
二是隴右產糧食,這樣可以為將來進攻長安做好充分的糧食準備,不至於如以後的北伐一樣,經常因為糧草不濟而不得不撤兵;
三是隴右地區能夠為蜀漢提供更多的兵源;
四是隴右地區產馬,能夠使蜀漢組建一支騎兵部隊,為將來中原地區平原作戰提供戰略性的資源。
馬謖守住街亭的推演如果馬謖守住了街亭,那麼隴右是肯定能拿下了。此時的話,按照人口來說,魏國有500萬人口,能夠動員大約50萬的軍隊,當然也不是全部用來對付蜀漢,有20萬人是防備東吳,10萬人左右在各地駐防,尤其是北方遊牧民族地區,能夠用來對付蜀漢的軍隊大約在20萬人上下。
而蜀華人口不到100萬人,能夠動員的兵力最多的時候為10萬人,而拿下隴右地區後,能夠增加大約2萬人的兵員,當然,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的時候動員了12萬人,那麼蜀漢未來進攻長安,不排除諸葛亮真的暴一波流,最大限度地動用所有的資源進攻長安,則蜀國能動員15萬人左右。
也就是說,未來諸葛亮進攻長安的話,將最大限度動員15萬人,對戰曹魏在長安地區大約20萬人的兵力,這是一場旗鼓相當的較量,還要看具體的發揮了。
-
8 # 愛尚文史
馬謖失了街亭,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一定會失敗。反過來,如果馬謖守住了街亭,諸葛亮的北伐就一定成功嗎?這種說法顯然不正確。我不止一次的說過,守住街亭,而且要守住街亭三十日,策應隴西的攻堅主力大軍拿下隴西城池。這樣!北伐才算成功了第一步。後邊還有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還有很長的路等著諸葛亮去走。
區區一個街亭隘口,哪能左右得了魏蜀吳的生死存亡呢?
怎樣才算北伐成功?在諸葛亮的出師表中,清清楚楚的記載了他北伐曹魏的目的。原文如下: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弩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參考,《三國志·諸葛亮傳》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才是諸葛亮北伐的主要目的。也就是說,只有剿滅了曹魏政權,使蜀漢還於舊都之後,北伐的任務才算完成,才能稱之為北伐成功。
顯然!單單守住街亭,離北伐成功還相拒著十萬八千里。
魏蜀吳三分天下,曹魏獨佔三分之二,吳蜀兩國只得一份。魏國的國策,曹睿採納的是侍中孫資的建議,修養身息,閉而不戰,以國力拖垮吳、蜀兩國,使其不戰自敗。
無論是對蜀國,還是對東吳,曹魏都是閉門不出,被動接戰。
蜀漢方面,諸葛亮直接領數萬大軍,突襲了隴右地區。隴右三郡守備不足,故獻城請降。緊接著,北伐軍將戰略目標鎖定在了隴西郡。只要拿下隴西郡,就可以將南安、天水、安定、隴西四郡連成一片,形成一個比較堅固的防禦體系,來與曹魏長期對峙。
東吳方面,曹魏仍然避而不戰,一直到五月,孫權才用了一個詐降計謀,誘騙曹休交戰於石亭,大敗了魏軍。
但是!直到八月,曹魏才與東吳交兵,這個時候諸葛亮早就被擊敗了。
曹魏的策略再明顯不過;首先!在全域性上採取全線守勢。其次!在蜀、吳兩國主動進攻的時候,對一方採取堅壁清野的戰術方針,全力阻擊另一方的進攻。
換句話說!就算諸葛亮取得了隴西郡,暫時佔住了隴右四郡,也起不到實際作用。曹魏將會出全力對付蜀軍,對吳軍繼續堅壁清野。在諸葛亮被擊退之前,曹休接到的死命令就是堅守城池。所以他不會中計主動出擊。東吳幫不到諸葛亮的忙。
——諸葛亮想要北伐成功,必須依靠他蜀國的自身力量。
接下來!從北伐全域性分析,看看諸葛亮拿下隴西郡之後,有沒有可能北伐成功?諸葛亮是怎麼拿下隴右三郡的?
是利用“聲東擊西”的計謀,利用趙雲、鄧芝的一支疑軍,引開了曹魏主力曹真所部。進而率主力大軍出其不意的出隴右道,襲擊了隴右諸郡。
三郡在防守不足的情況下,被迫選擇了投降。
而當諸葛亮拿下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後,隴西一郡,就孤立在了隴右地區。換句話說,只有隴西郡是最好拿的。因為他沒有援軍,沒有糧道,城中只有一個月的糧食。
所以拿隴西郡是最好的選擇,而且拿下之後,還能使隴右四郡連成一片,互相呼應,形成一片防禦體系。
但是!這麼一個區區隴西郡,一個缺乏糧草補給,孤立無援的隴西郡。居然要耗費一個月的時間才能拿下。而且他拿下隴西城,還是建立在隴西糧盡的情況下。
說明什麼?說明他壓根就沒有多餘的兵力去持續的強攻隴西。
——諸葛亮兵力嚴重不足。而且他沒有後續的兵力增援。
反觀曹魏,曹真的主力大軍數量不詳,但既然是主力,兵力絕對不會低於張郃。而張郃的五萬大軍,是史書明文記載的。外加上邽的郭淮兵力不詳。涼州的一州之地,正在奮力攻打南安。廣魏後方支援補給不斷。曹睿在長安,勢必還留有一些餘力。
在北伐主戰場上,曹魏的兵力情況,顯然更為樂觀……
也就是說,諸葛亮即便拿下了隴西郡,他的北伐軍,也只能迅速轉為守勢。能不能擋住魏軍的下一步攻勢,能不能守住隴右四郡,還得打上一個大大的❓
另外一點,就是戰線過長,諸葛亮的後繼補給的運送,會非常的麻煩。區區隴右四郡那點糧食,不夠他數萬大軍持久作戰。
北伐成功,只是一種理想化的狀態。實踐起來很難很難,畢竟魏國的國力在那擺著。
回覆列表
個人感覺重點在陳倉的郝昭。這個人擅長防守,街亭重要在於守退路。而且即使拿下陳倉,那麼進入平原現場,蜀就一定能勝魏?當時已經坐擁四大產馬地的魏集團騎兵應該可以碾壓蜀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