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書霞育兒說

    缺乏主見的大寶

    大寶07年出生,當時先生都快四十了,所以非常溺愛孩子。當時我也因為育兒知識的缺乏,覺得孩子就應該寵愛。什麼事情都喜歡提前幫孩子安排好,六歲前都還在餵飯,總把他當嬰兒對待,當時一點都不覺得這樣做有問題。三年級後,大寶沒主見,不會處理問題等各種問題百出時,我們才知道事情的嚴重性。

    很有主見的二寶

    從懷上二寶,我就參加醫院的各種課程。因為有帶大寶的經驗,再加上育兒知識的學習,二寶帶的非常輕鬆。孕後期就經常給他聽音樂。出生後八個月就親子閱讀。現在二寶6歲了,親子閱讀一直在堅持。二寶八個多月,就經常出選擇題給他。還經常帶他到處去玩,孩子堅持親子閱讀,聽的多,看的多,玩的多,孩子就會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

    怎麼引導缺乏主見的孩子?

    堅持親子閱讀,多給孩子講些關於有主見的故事,我印象中最深的是那個《狗熊種地》的故事,多給孩子聽幾次,也許有效果。現在書店也有專門針對孩子問題的各種書,買回來陪孩子讀,堅持下去,一定有效果。

    多給孩子提供選擇的機會:比如帶孩子去買菜,問孩子想吃什麼菜?並說出兩種菜名讓他選擇。早上穿衣服也準備兩套,讓孩子自己選擇,並且及時鼓勵和表揚孩子。告訴孩子你長大了,能有自己的想法了,真了不起。這樣就可以增加孩子的信心和興趣。下次公園玩或者爬山,也可以讓孩子自己選擇。

    父母學習親子課:我家兩個孩子,也是經常問題百出,我並不覺得這是壞事,就找了很多類似的圖書或者音訊課去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其實對付孩子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父母需要學習。我經常在圖書館找教育孩子的書,也能在書中找到最好的答案。喜馬拉雅的親子音訊課都是免費的。父母不斷學習和成長,才能解決孩子的各種問題,多學點兒童心理學,對孩子的成長也有很大的幫助。

    我是王書霞,Sunny愛學習的全職寶媽,如有別字,請多多包容。因為每個孩子都不一樣,別人的經驗也只能供我們參考。 育兒是一項最了不起的工程,需要我們要不停的學習和成長。碼字不易,歡迎關注、點贊和轉發。 努力像Sunny,溫暖每個人;傳遞正能量,關愛每個孩子。

  • 2 # 90後靜兒媽咪

    現在的父母一邊學習著各種各樣的育兒經驗,一邊捧著孩子怕摔倒,一邊倡導著給孩子自由,一邊把孩子的未來掌握在自己手裡,把孩子培養成了只會為了成才的“木偶人”。

    2歲開始,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主觀意識,可以憑藉自己的本能喜好選擇自己喜歡的玩具

    3歲開始,孩子可以清楚的表達自己想法,並與大人交流,對於喜歡的東西志在必得,即使已經有了相同的玩具,即使玩具買回來很久不玩。

    根據一項權威家庭教育的報告資料:隨機抽選100個父母為85後年齡在6歲以內孩子,每個孩子面前放5個玩具,讓所有的孩子只能選擇一個自己最喜歡的玩具,結果有81個孩子不顧勸說拿走了兩個以上的玩具;隨後父母拿出兩件新衣服問自己的孩子最喜歡哪件,有75個孩子無從選擇。

    我的親妹妹今年讀初中,在她上小學的時候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老媽帶她去買衣服,問她喜歡哪件,她總是回答“都可以”或者“都喜歡”,從來不會說最喜歡哪件,也從來不會拒絕老媽給買的東西,不論是衣服還是零食或者學習用品。

    孩子缺乏主見的原因

    1.“包辦式”家長

    記得我上幼兒園到小學的時候,每天放學之後要自己走十幾二十分鐘自己回家,隨著年齡越來越大,發現身邊的小孩自己上學的越來越少了。現在自己也有了孩子,再看每天幼兒園和小學門口每逢放學的時候就擠滿了接孩子的人群。即使孩子都認識回家的路,即使是白天,家長總會覺得應該保護好孩子。

    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很多的獨生子女家庭出現,獨生子女的下一代又承載了上一輩的各種寄託,因此從孩子出生到長大,每一天幾乎都是再家長的精心呵護下成長。

    嬰兒時:給寶寶規定各種時間該吃什麼該做什麼,為了寶寶的健康;

    幼兒時:為了孩子以後上學不輸給其他孩子,安排了各種各樣的學前教育課程,甚至只要看到有育兒類的經驗就會在自己孩子身上實踐;

    少年時:每天繁重的課業之外還有上不完的興趣班,美其名曰為了孩子全面發展,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青年時:為了孩子能讀個好學校,每天“不辭勞苦”的趕著孩子往前衝。

    這一切看似是為了孩子的將來,捫心自問,難道不是按照自己心中的完美孩子的形象再塑造孩子嗎?生怕孩子的錯誤決定影響孩子目前的狀態,於是乎從生活起居到教育學習幾乎大包大攬,還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為你好”。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顯示父母包辦式教育對孩子造成的負面影響:孩子缺乏主見(58.9%),孩子為人處事優柔寡斷(55.5%),滋長孩子的懶惰和依賴性(51.0%)。

    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思維模式已經完全被家長所代替,剩下的只是機械的完成家長給出的那一條條路,即使有反駁也會被家長以“為你好”的名義強制打壓下去,久而久之,沒有主見,遇到選擇時第一時間就是看向家長,等待家長替自己做決定。

    2.“對比式”教育

    自從懷孕到生小孩,不知不覺只要看到別人的孩子就忍不住多看幾眼,特別關注別人的孩子是怎樣的,別人的父母是怎麼對待孩子的,從而學著自己做一個合格的媽媽。但是連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小時候最討厭的事情竟然發生在自己身上。

    一天帶著大女兒去附近的廣場去玩,那裡每天會聚集很多的小朋友和家長,小廣場已經成了孩子和家長交流的場所。女兒和另外一個女孩在一起玩,這時候一個小男孩拿著一個閃著七彩光的玩具在旁邊玩,他媽兩個就湊在一起跟小男孩玩,沒過多久小男孩拿著玩具走了。女兒就跟著小男孩走,非要玩那個玩具,另一個小女孩則是很乖巧的回到家長身邊。不知道為什麼當時一下子就很生氣,指著女兒說:"你怎麼什麼都想要,你看看別人小朋友,那麼乖,那麼聽話,你怎麼就那麼不懂事”。其實當時說完就後悔了,女兒的表情充滿了委屈。

    “對比”好像已經成了激勵孩子和鞭策孩子的一種最常見的方法,哪怕是新手家長也會“無師自通”。從孩子的性格喜好到學習成績甚至吃的玩的用的,只要孩子不聽話,就會拿周圍聽話的孩子做對比。殊不知,這種連我們自己都討厭的方式我們竟然用在了孩子身上,還樂此不疲。

    對比會讓孩子產生強烈的自卑感,對自己的決定和選擇不自信,甚至出現恐懼選擇,因為孩子害怕自己做出的決定會招來父母無情的指責和對自己的否定。以至於養成遇事就不知所措,生怕自己哪裡不如別人,不敢有自己的主觀意識等等。

    缺乏主見的對孩子的危害

    1.選擇困難

    缺乏主見的孩子常常把選擇權都交給家長代替自己執行,形成過度依賴,選擇的本能退化,固有的思維模式中逐漸失去自己可以給自己做主的意識。面對需要自己做選擇,而身邊又沒有可以替代自己做選擇人時,就會惶恐不安,思前想後,生怕自己的決定是錯誤,會讓家長不高興的心理。

    我的妹妹就是樣的真實案例,帶去買衣服從來沒有自己的主見,不知道自己應該喜歡什麼。如果非逼著她自己選擇一件衣服時,也會說“媽媽你得好就好”,每次看的我氣不打一處來。

    2.缺乏獨立思考能力,容易人云亦云

    孩子在自己的很多想法被否定之後形成的主觀意識缺乏會讓孩子失去主動思考的能力,淡化思考在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缺乏主見會讓孩子在自己的社交圈子裡成為一個迷茫的人,常常被周圍的人的思想觀念所影響,不會主動思考辨別來自周圍的思想是否符合自身,導致孩子在社交過程中的的認同感降低。這就是所謂的“人云亦云”。

    善用列舉法

    1.“列舉法”

    列舉法常常用在文化課中,比如最常用的數學中的列舉法。

    列舉顧名思義就是把所有的條件、因素或者結果逐條羅列出來,尋找出最正確的答案或者從中得出最佳的結果。

    在孩子的教育中,列舉法是指在孩子面臨新的事物不之所錯時,協助孩子把事物的利弊用文字的形式逐條記錄下來,讓孩子自己說出對於這件事物的看法和父母對這件事情的看法,在羅列出全部的利弊後,只要利大於弊就滿足孩子的要求。

    舉例說明:女兒有了很多玩具,在逛超市的時候看上一個跟她已經有的玩具類似的玩具,但是她又不知道是不是可以要的時候,就需要父母及時用“列舉法”幫助孩子做出選擇。首先跟孩子溝通想要這件玩具的好處是什麼,我不想給她買的原因是什麼,只要她說的好處比我說的原因多,就給她買。

    2.如何運用“列舉法”引導孩子樹立主見

    列舉法的應用可以多元化,應用在各種不同的場景和不同事件上面。從生活習慣到飲食起居,從娛樂玩具到學習教育,都可以進行廣泛的應用。

    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則,在陪孩子玩耍、學習的時候適時用當前發生的事情用列舉法解決事情。

    學習一天的孩子放學回來,還沒有寫作業就想看電視,媽媽就問他那你說說為什麼要現在看電視的理由,只要能反駁到我就讓你看。孩子認真的對媽媽說“今天晚上有動畫片,如果不看就沒有了,別的小朋友都看了,明天上學他們都在說而我不知道,就沒人跟我說話”“我心裡一直想著動畫片,寫作業也不能全神貫注,容易走神出錯”“動畫片也就15分鐘,耽誤不了寫作業的時間”。其實在孩子說出來這些理由以後,孩子的媽媽已經沒有任何理由反駁孩子,因為媽媽反對的理由只有一個就是擔心孩子寫不完作業。

    列舉法其實就是一場辯論賽,讓孩子在跟你辯論中更加清晰的對事情進行判斷,針對反對意見不斷的進行思考,重要的是思考的過程,而不是結果。

    列舉法對孩子的好處

    1.提高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善於思考的孩子對任何事情都會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而列舉法就是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工具,在孩子列舉事件的利弊時就是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加上還要不斷應對家長提出來的反對意見,更加激起孩子的思考潛能。這種頭腦風暴出來的結果比單純的一味拒絕或者接受更讓孩子明白做一件事情對自己的好處是什麼。

    2.培養孩子“趨利避害”擇優選擇能力

    有主見,面對選擇和困難有自己獨立見解的孩子在選擇面前能很快的羅列出這件事情對自己的好處是什麼,對自己的弊端是什麼,從而做出對自己相對有利的決定。這種擇優選擇的能力需要在孩子幼兒時期就要堅持不斷的進行引導培養。

    人的一生要面臨無數的選擇和機會,但是機會不是生來就有的,也不是誰每天都有機會在在等著,更不會隨著人的意志說來就來,因此這種培養孩子的主見能力,能在孩子遇到機會時能清晰的辨別機會。“列舉法”可以讓孩子擁有擇優選擇的能力,才能更好的抓住利用出現在眼前的機會。對比主觀意識差的孩子,他們面對機會時猶猶豫豫,前怕狼後怕虎或者根本無從選擇的時候,只會讓機會稍縱即逝。

    3.增進孩子與父母的親子感情

    培養孩子的過程其實就是與孩子相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溝通才是解決孩子問題的最有效的方法。“列舉法”就是利用父母與孩子溝通時候運用羅列的方式進行的一場辯論,能讓父母更加了解孩子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和思想活動。

    有時候我們家庭中教育孩子總是按照自己的經驗和五花八門的育兒經學來的經驗培養孩子,但是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是有自己思維意識的人,強加的思想只會讓孩子與父母走的越來越遠。遇到事情與孩子列舉事件的利弊的過程就是了解孩子和讓孩子瞭解自己真實想法和感受的過程。

    這樣的方式能讓孩子更體諒父母的不易,也能讓父母體會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久而久之,孩子會更願意跟父母分享自己的狀態和心裡活動,親子感情也就更加牢固。

    結尾故事:父子與驢

    上小學的時候課文中有一篇故事:

    有父子倆要去很遠的地方探親,家裡有隻驢子,父子倆都外出,就沒有人來照顧驢子了,於是,父子倆決定牽著驢子一同前往。 在半路上,有人就笑話他們:“真笨,有驢子不騎,偏要走路!”於是,父親便叫兒子騎在驢背上,走了一會兒,又聽到有人說:“這兒子真不孝,竟然讓父親走路,而自己騎在驢子上!”於是,父親趕快叫兒子下來,自己騎到驢背上,過了一會兒又有人說:“真是狠心的父親,不怕把孩子累死嗎?”

    於是,父親連忙叫兒子也騎上驢背。誰知走了一會兒又有人說:“這驢子真可憐,兩個人騎在驢背上,不怕把那瘦驢壓死?”於是,父子倆趕快溜下驢背,把驢子四隻腳綁起來,用棍子扛著走。這時又有人說了:“這父子倆是不是有病,不累嗎?”最後,兒子建議,把驢子賣了,父親覺得有道理,於是就到集市把驢子賣了。這之後再沒有人笑話他們。

    一個人的主見意識影響著人的一生,人的一生就是面對無數選擇之後的結果銜接起來的故事。從小培養孩子的主觀意識,培養孩子的主見能力是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 3 # 可愛的嚶嚶醬

    有家長說,孩子今年上一年級,功課很好,也很乖巧,但就是沒有主見,喜歡“隨大流”,比如,跟一群小孩子去玩,大家說玩什麼,她就跟著,其實她也不知道自己要玩什麼。家長問,孩子沒有主見,應該怎麼辦呢?

    現實生活中,很多媽媽對孩子的要求都是“乖,懂事,聽話”,實際上,這並不是一個科學的評價標準。隨著孩子的成長,他應該越來越有主見才對,而不應該事事順從別人。

    如果孩子10歲的時候,做事情還是需要聽從他人的安排,而沒有別人指導的時候,自己就不知道做什麼,這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如果任其發展下去,孩子在將來的生活中,很可能會成為一個優柔寡斷、遇事毫無主見的人,甚至會喪失獨立的人格。

    一、孩子會形成這種缺乏主見的個性,主要有三個原因:

    1、因為喜歡模仿,所以容易盲從;

    2、大多數的父母都習慣替孩子包辦、設定好一切,再加上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本身具有權威性,所以,容易造成孩子唯命是從;

    3、也有很多父母因為忙,沒時間和孩子進行溝通交流,也不理解孩子,往往容易造成孩子畏懼的心理,敢想不敢做、也不敢說。

    二、孩子失去主見,父母可以嘗試以下的方法,進行改善:

    1、多讓孩子作主

    對於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不妨讓孩子自己作主,如自己過生日的時候想請哪些小朋友、去商場給自己挑選喜歡的衣服、挑選玩具、圖書等。對於較“大”的事情,父母應該給予孩子參與的機會,如和孩子一起設計房間的佈置、外出旅行讓孩子提出自己的建議等等,只要孩子說的不是很離譜,父母應該儘量採取孩子建議。

    2、和孩子做智力遊戲

    父母可以向孩子提出一個問題,然後讓他想出多種解決的方法。如乒乓球掉進了小洞裡面,手又伸不進去,要怎麼拿出來呢?人在哪種情況下容易口渴?引發孩子進行發散性的思維,並想出多種解決的方法。。

    3、教孩子學會說不

    要讓孩子變得有主見,就必須破除孩子對權威的信仰。你可以和孩子玩一個“說不”的遊戲,即父母有意出錯,然後讓孩子挑出錯誤的地方,如媽媽說:“桌子、電視、床頭櫃都屬於傢俱。”讓孩子指出錯誤的地方:“電視不是傢俱,是電器”。

    讓孩子明白,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會有出錯的時候。當孩子認識到這一點,就不會盲從的聽從別人,模仿別人,人云亦云了。

    綜上所述,要解決孩子缺乏主見的情況,父母要放下自己的權威,多讓孩子自己做主,同時破除對權威的信仰。

    曾經有一位母親向我抱怨自己做全職媽媽太辛苦,還被家人嫌棄。我說這是你缺乏主見,你覺得教育下一代重要還是忙於賺錢重要?你要做一個有主見的人,你的價值不是別人說了算的。

    自己也要做一個有主見的人,孩子也會學著你,越來越有主見。

    分享一個適合學齡前兒童用得識字軟體【貓小帥識字】,家裡或者身邊有適齡兒童的話可以去下載一個試試哦,這裡面有豐富的童話故事,還有有趣的冒險任務,孩子可以和喜歡的童話人物一起學習漢字,不知不覺中對漢字產生興趣。

  • 4 # 蛻變之後我們的生活

    孩子缺乏主見原因主要有:

    1、孩子喜歡模仿,容易盲從。

    2、家長、教師本來就是孩子心目中的權威,再加上有些家長習慣於替孩子設想一切,所以容易造成孩子唯命是從,不敢幹甚至不敢想違背家長或教師意願的事情。

    3、有些家長因為工作忙,和孩子之間缺乏溝通,不理解孩子,往往造成孩子的畏懼心理,不敢說、不敢做想做的事情。

  • 5 # 翩翩媽媽

    你好!這個問題我有幾點看法,希望可以對你有幫助。

    媽媽認為的孩子缺乏主見,是不是孩子對媽媽依賴性比較大?孩子的依賴性太大,可能對事物缺乏自己的主見判斷。所以針對這個問題,媽媽應該在幾個方面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讓孩子成為一個有主見能獨立思考做事的人。

    第一,生活方面的獨立性培養。平時生活上要多注重孩子獨立性的培養要讓她知道“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比如吃飯,穿衣服,做作業,整理玩具等等。

    第二,培養思想方面的獨立性。媽媽要告訴孩子“對任何事情要有自己的觀點和喜好”。當然對孩子說太深奧的道理她可能會不懂,那麼父母可以用選擇式的問題,多引導孩子去思考去根據自己的想法作選擇。舉個例子,比如媽媽要給女兒買件外套,媽媽明確把選擇權給孩子,並詢問她的喜好

    “寶貝,你喜歡紅色的還是藍色的外套呀?”

    而不是,泛問孩子“你喜歡什麼衣服?”

    第三,培養孩子做事的獨立性,自己去解決問題和麵對後果。孩子成長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很多問題,當父母不可能一輩子為孩子“擦屁股”,所以孩子做事的獨立性也非常重要。當孩子遇到問題向父母求助時,父母不必馬上伸出援手,讓她試著自己去解決,鼓勵她給予她信心,相信自己可以做好。

  • 6 # 一樹梅家長教練

    孩子缺乏主見是因為沒有自信,家長平時為他做的太多,從以下幾點去引導。

    第一,從現在開始,讓孩子自己做選擇,媽媽不要替孩子做選擇,要讓孩子學會有自主選擇的權利。

    第二,給孩子做選擇的時候要給他選擇的材料。比如你今天是穿紅色的羽絨服還是藍色的羽絨服呢?

    第三,要尊重孩子。特別是對於孩子的事情,要他發表意見。家裡的事兒請他一起參與。不管孩子回答的正確與否,家長都要給予肯定,給予表揚和鼓勵

    第四,接納孩子的想法。接納他的想法不等於全部允許他的所有要求,如果要求是錯誤的,我們要給予拒絕。

    第五,如果孩子還是不願意參與其中。家長可以拿出筆和本子坐在孩子旁邊。對某一件事情請孩子說出他自己的想法,然後家長一條一條認真的記下來,孩子感覺被家長尊重就充滿了自信,就會說的,同時家長也把對這件事自己的想法以一條條的寫出來。寫的過程中一定不要去評判孩子說的好與壞

  • 7 # 小小思維家

    孩子的內心形成一種依賴感,也就漸漸失去了主動權。因此孩子教育過程中,適當的給予孩子一些選擇權。

    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父母要以肯定的語言評價孩子的各方面的表現,切忌以懷疑或否定的語言對孩子說話,這很容易使孩子懷疑自己的力量,對自己失去信心,從而導致孩子要向別人看齊,加重了孩子的從眾心理。

    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

    孩子模仿性強,控制能力差,往往不分好壞,難免會有些不當的言行。對此,家長恰當的做法是耐心地正面誘導、糾正,使孩子透過成人對其行為、言語的評價,逐步認識到自己行為的是非,從而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

    給孩子表達意願的機會

    家長在任何時候都要注意讓孩子充分表達自己的意願,給他自主思想的機會。帶孩子出門,可以問他想乘坐什麼交通工具;帶孩子去旅行,可以問問他自己覺得要準備些什麼東西等等。

    用啟發式的話語代替命令

    如“這件事怎樣做更好呢”、“你是否該去幹……了”,這種表達方式會讓孩子感覺到家長對自己的尊重,從而引發孩子獨立思考,按自己的意志主動處理好事情。

  • 8 # 始終142942699

    我怎麼感覺這孩子不是沒主見呢………我覺得這樣的孩子是善良懂事、善體親心、生性隨和,是個大孝子,而且將來肯定人緣好!

  • 9 # 我不是公主命有女王範

    要我說呀!沒有主見的應該是大人吧?一般小孩子去超市買東西,看到喜歡的東西,或者看到一些有趣的物品,肯定會有好奇心,就一個勁的說,媽媽!媽媽!好看,有什麼都想要買的衝動。這並不代表著孩子就沒有主見,說明孩子只想要買自己喜歡的東西。這時,作為媽媽作為大人的你,你可以假裝聽不見,任由孩子一路走一路說,有主見的大人,是有點狠得下心來的,而不是被自己的孩子牽著鼻子走,不是孩子想要什麼就給買什麼東西的。

  • 10 # 娪婠翀偲

    看到這個問題我的第一反應是,這個母親對孩子做了什麼?是對孩子關愛的太多還是過於嚴厲?孩子沒有“主見”,只是個片面的描述,其實應該是缺乏對孩子責任感的培養。孩子出現的問題其實很多都是父母造成的,孩子就是父母的鏡子,你的行為直接反映在孩子身上,只是我們不願承認罷了。

    當今社會家長對孩子總是以愛的名義給予太多,認為父母的責任就是要保護孩子免受挫折和失望,不讓孩子犯自己犯過的錯誤,因此他們包攬孩子的一切,剝奪了本該是他們需要經歷的事情,同時也剝奪了孩子以負責任的方式作出貢獻來獲得歸屬感和價值感的機會,然後反過來埋怨孩子,嫌他們沒有“主見”。

    當父母對孩子太過嬌縱,孩子培養不出責任感;當父母對孩子太嚴格和控制太多時,孩子也培育不出責任感。過度關愛會讓孩子產生他所獲得一切是理所當然的,甚至無需自己付出和努力就可以得到,從而產生“不滿足我的要求就是不愛我”的心理;而過度嚴厲會讓孩子因為做錯事而招來羞辱和懲罰,而認定自己“不夠好”。慢慢這些孩子都不再嘗試或者認為不該嘗試,就會成為只會依賴和接受的人。

    作為父母我們需要給孩子一個開放的空間,讓其能參與自己的成長。不要怕他犯錯或者失敗,我們不也是這麼長大的麼,我們需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和善、堅定、有尊嚴、受尊重的氛圍,讓孩子多參與家庭的事務,學校的事務,給他們參與的機會,給他們一些正確的指導,可以與孩子並肩去做,邊幹邊學,保持平等尊重的心態與孩子溝通交流,慢慢的孩子就會自然而然的培養出感知力和技能來,這些感知力和技能會增加他的自信,從而變得有“主見”。

  • 11 # 春去秋又來

    多鼓勵他多引導他自己來做決定,因為孩子終究要長大,終究有很多選擇需要他自己來做。缺乏主見,他在人生中就會特別迷茫,容易徘徊在十字路口不知該往哪裡走。

    買東西時孩子說:媽媽說好看就好看,你可以告訴他:是你用不是媽媽用,所以你要自己喜歡才行。或者再給他挑一件,引導他自己說出兩個東西的特點差別,以及兩個東西里他喜歡的點,慢慢讓他挑出自己最喜歡的。以後再買東西就鼓勵他自己去挑東西,即便你覺得不好看也不要打擊他,你可以問他選擇這件東西的理由,如果理由充分可以幫他買回家。不要怕錯,就怕沒有錯的機會,所以給孩子些耐心,讓他自己拿主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周杰倫自出道以來共寫了多少歌?哪一些是比較經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