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鐵男說經濟
-
2 # 古今會
中東戰爭是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在上世紀展開的激烈的衝突,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之間的衝突斷斷續續進行了八次,從1948年開始到2008年,阿以衝突一直以戰爭或者零星衝突的方式存在。
在歷次中東戰爭中,阿拉伯國家幾乎都沒有討到什麼好處,但是1973年的第四次中東戰爭,也就是人們稱的贖罪日戰爭,這場戰爭以埃及和敘利亞為一方,以色列為另一方。起初,埃敘聯軍曾一度佔據戰場優勢,但是在西奈半島之後,埃及由於重大錯誤導致戰場形式發生了有利於以色列的轉折。
為了奪回在第三次中東戰爭被以色列武力奪取的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埃及和敘利亞決定發起對以色列的新戰爭。埃、敘經過周密準備對以色列實施突襲和兩線夾擊,首戰告捷,使阿拉伯的民心士氣為之大振。
戰爭開始後埃及軍隊出動了200架飛機對以色列一方進行了空襲,隨後,埃及突破防線,埃及軍繼續前進了大約15公里,以2個軍的兵力,進入了西奈半島的沙漠地帶。
但是他們卻犯了致命的戰略錯誤,他們開始鞏固他們在據點,並未乘勝追擊。而以色列發動了大規模反擊,以色列大幅改變一直以來依賴坦克和飛機支援的戰術,運用步兵發起攻勢,迅速穿透了埃及軍的地對空飛彈基地和反坦克飛彈陣地。
同時,以色列開始接受美國的大量軍事裝備,利用美國提供的軍事衛星定位,以色列發現了埃及軍隊的缺口並迅速包圍之,導致了埃及軍隊進入困局。
其實第四次中東戰爭埃及的優勢比以往中東戰爭都要明顯,不僅得到了蘇聯的軍事支援,也取得了西方部分國家對以色列的中立立場,同時,經過了幾次失敗的埃及也勵精圖治。
但是本來佔據戰場優勢的埃及卻因為軍事體制以及國內問題而產生了戰場錯誤。但是本質是埃及等阿拉伯國家沒有雄厚、完整的工業生產體系,不能自主生產戰爭物資,無力應對長期消耗戰爭。
同時埃及國內缺乏充分的軍事動員,沒能繼續進行戰場優勢。但是此次中東戰爭結果還是沒那麼差的,在國際社會的斡旋下,埃及和敘利亞都取得了各自失地的一部分。隨後埃及總統薩達特主動與以色列友好,開啟了土地換和平的政策,收復了全部失地,奠定了中東和平的基礎。
但戰後埃及對以色列態度的改變也受到了阿拉伯國家的不滿,反以聯盟也逐漸被削弱。
-
3 # 海鏡清
也不算是一手好牌,只能說初期埃及仗著準備充分和出其不意佔了一定優勢。但是這個優勢是有很大限制的,埃及沒有能力將其轉化為決定性的勝利。
埃及的第一張好牌是出其不意。
1972年底,埃及耗費400萬美元在運河西岸修建一道巨大河堤,表面上是抵擋以色列的襲擊,實際上是用來隱蔽炮兵和坦克的集結。從1973年初開始,埃及多次徵召後備役人員服役,然後又分批覆員,給以色列造成錯覺。埃及還以開展頻繁外交和“例行演習”的方式迷惑以色列。
埃及搞一次演習,以色列就要搞一次動員,耗資一千萬元,所以“狼來了”搞多了,以色列人警惕性就降低了
在備戰過程中,作戰意圖、作戰計劃,埃及規定只讓總統、國防部長几人知道,作戰命令在開戰前6小時才傳到師級指揮員,開戰前3小時傳到營級指揮員。臨戰前2小時,前線指揮官還讓一些士兵下河游泳,在沙灘上晾衣服,使前線保持一派“和平”景象。
以色列人以為埃及人會老老實實過齋月,誰知道埃及人那麼不虔誠
在開戰日期上,埃及特地選擇了10月6日。這一天是穆斯林的齋月節,又是猶太教的贖罪日。齋月節裡,阿拉伯人白天不吃飯,縮短工作時間,減少活動。所以,以色列認為,阿拉伯國家決不會這這一天發起進攻(沒想到埃及人為了勝利,已經把安拉拋到九霄雲外去了)。贖罪日是猶太人的絕對休息日,從日出至日落,不吃、不喝、不吸菸、不廣播。大多數官兵都留在營中,前沿士兵很少。
出其不意帶來的優勢是明顯的,開戰不到三天,埃軍就控制了蘇伊士運河東岸10至15公里地區。但是,出其不意帶來的優勢也是暫時的,以色列人已經被驚醒,這張好牌打出去了,也就廢了,不能再用了。
埃及的另一張好牌是針對性的戰術。
以色列在蘇伊士運河東岸,興建了一條長123公里,以當時的以軍總參謀長巴列夫命名的防線。沙堤高8.5米,朝運河一面被削成55度的陡坡,在坡上設定了鐵絲網和地雷區,還設定有通向運河的凝固汽油管,點燃後可在運河上形成一道火網。以軍沿運河全線還修築了31個核心堡,形成交叉火力網。
巴列夫防線的核心堡示意圖。開戰第一天,31個核心堡就被埃及軍隊佔領了15個
為了迅速突破巴列夫防線,埃及人苦心孤詣,想出了針對性的破防措施。對於凝固汽油管,埃及蛙人秘密將其堵塞;對於鐵絲網和地雷區,用爆破筒暴力破壞;對於沙堤,用高壓水龍頭沖刷,僅用9小時,就在沙堤上打開了60多個缺口,架設10座浮橋和50個門橋渡場。在戰鬥打響後的24小時,埃軍10萬人和1020輛坦克以及1.35萬部車輛透過運河。
埃及工兵用高壓水槍打破了以色列人以為堅不可摧的沙堤防線,讓主力得以長驅直入
透過前三次中東戰爭的血淋淋教訓,埃及認識到以色列的優勢在於空軍和裝甲部隊(表面上是這樣),所以埃及從蘇聯進口了大量最新式的防空導彈和反坦克武器,並確定了一個作戰原則:部隊必須在防空網和反坦克防禦系統內行動。
薩姆各型防空導彈打破了以色列一貫的制空權
這個原則在開戰之初,確實給以色列人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埃及防空網在第一天就擊落了40架以色列戰機,由薩姆-2、薩姆-3、薩姆-6、薩姆-7型導彈為主組成的防空體系,在戰爭初期掌握了戰場制空權,使以軍飛機數日內不敢進入運河空域。
AT-3反坦克導彈,至今依然活躍在戰場上
因為預料到以色列裝甲部隊會進行反擊,埃及軍替擔任第一波攻勢的部隊裝備了空前數量的反裝甲武器,包括單兵攜帶的RPG火箭筒以及更為先進的AT-3反坦克導彈,平均3名埃及士兵便有1人裝備反裝甲武器。以色列裝甲部隊對此全然不知,傻乎乎地闖入埃軍反坦克預設陣地,結果被擊毀了數以百計的坦克。
被反坦克導彈擊毀的以色列坦克
但是這兩個殺手鐧都有其弱點。防空導彈沉重,機動性有限,本身又很脆弱,必須大量部隊保護。反坦克導彈威力很大,但是還沒有實現發射後不管,必須由發射手控制直到擊中目標,僅適合守株待兔打伏擊,不適合進攻。因此埃及軍隊不是不想繼續進攻,而是被這兩個殺手鐧拖住了後腿,沒法打運動戰。
10月14日,因為盟友敘利亞人被以色列痛擊,埃及人被迫第一次脫離防空網和反坦克防禦系統,集中1000多輛坦克主動進攻。事實證明離開了反坦克導彈,埃及裝甲部隊果然不是以色列的對手,在800輛以色列坦克的迎擊下,埃及人損失了200輛坦克,慘敗而歸,以色列僅損失50輛坦克。
離開反坦克陣地,埃及坦克被以色列坦克打得落花流水
10月16日,以軍根據美國偵察衛星提供的在大苦湖地區的埃軍第2、3軍團結合部有30公里的間隙的情報,抓住埃軍運河西岸兵力空虛之有利時機,從結合部突入運河西岸,摧毀了埃軍的大量防空導彈陣地。防空網完蛋了,以空軍得以在運河西岸進行輪番轟炸,埃及全面陷入被動,被迫同意停火。
埃及防空網被以色列地面部隊摧毀後,以色列空軍再次控制了天空,讓埃及空軍瑟瑟發抖
戰爭是兩個國家綜合實力的較量,僅靠突然襲擊和一兩樣新式武器是無法決定戰局的。以軍的戰術水平和素質遠高於埃及軍隊,所以才能反敗為勝。
-
4 # 毒刺劍客
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於1973年10月6日,歷時二十天,以埃及和敘利亞戰敗結束。這場戰爭起源於埃及與敘利亞分別攻擊六年前被以色列佔領的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因為前三次中東戰爭的緣故,以色列在蘇伊士運河東岸興建了一條123公里的巴列夫防線,防線的沙堤高8.5米,朝運河一面被削成55度的陡坡,坡上設定鐵絲網和雷區,還有通向運河的凝固汽油管,點燃後可在運河上形成一道火網。有這樣一道防線,以色列開始底氣十足,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為了這條巴列夫防線,埃及軍隊是做了功課的,用蛙人將凝固汽油管堵塞,用爆破筒破壞鐵絲網和雷區,用高壓水槍沖毀沙堤。而且埃及在開戰前故意演出了一副齋月和平安寧對我假象,藉以迷惑以色列,所以以軍並未進入一級戒備。就這樣開戰9個小時候巴列夫防線就被突破,埃及軍隊全線出擊,以色列大驚失色。
敘利亞軍隊也長驅直入,收復了戈蘭高地。至此,埃敘聯軍都達到了各自的戰略目的,於是就地轉入防禦,因為再往前推部隊就會失去防空火力掩護,在前三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空軍可是大顯神威。
著急上火的以色列趕緊向美國求救,尼克松總統立即簽署了一筆22億美元的軍火大單,而且不顧議會反對,下令“把所有能飛的飛機都飛到以色列”,尼克松就這樣以強硬的方式硬生生的把大量武器彈藥快速運抵了以色列。
就在雙方僵持不下時,以色列總理(時任以軍師長)發現埃及和敘利亞兩個軍團之間有一個空隙,於是立即率特種部隊滲透過去,破壞了聯軍寶貴的防空火力。至此以色列終於就轉了局勢。沒有防空火力,以色列就可以肆無忌憚的使用具有壓倒性優勢的空軍了,以軍數百架戰機輪流起飛,聯軍失去防空掩護,損失慘重。
以軍隨即展開反撲,雙方爆發了史上最大規模的坦克大戰,以軍800輛坦克以逸待勞,面對敘軍1000輛坦克,雙方經過混戰各有損失,最後敘軍坦克部隊敗退。
失去制空權的聯軍接下來一直被動挨打,最後只好接受聯合國挺火協議。
第四次中東戰爭對多個國家有深遠影響,阿拉伯世界因為為戰爭早期的進展,而得到了心理上的安慰,這種心態為未來的和平程序以及埃及的門戶開放政策鋪平了道路,埃及成為首個承認以色列的阿拉伯國家,同時埃及完全脫離了蘇聯的勢力範圍。 這場戰爭也使阿拉伯國家意識到無法在軍事上擊敗以色列。而這次戰爭也使以色列元氣大傷,不得不考慮和阿拉伯國家的和平談判 。
-
5 # 浴火
從戰場具體情競分析的話,那麼埃及軍隊的人員素質成問題。
首先,作戰計劃出現了問題,埃及軍隊在進攻過年中,整個防線竟然出現了一個空白,讓以軍部隊可以透過這個空虛,插入自己的後方,甚至突破了蘇伊士運河,打到了非洲大陸。
這個局面完全是由埃及人自己造成的,首先對於這場作戰,埃及人沒有完全的把握,在最初時,只是一個有限的反擊作戰計劃,實際卻成了一個全線進攻計劃。
埃及在突破防線之後,對下一步行動沒有做好的預計和準備,實情已經超出的原先的預期,許多情況已經超出了預想,可以說埃及人的作戰計劃解決了前期的作戰部分,對於中後期的預計估算不準,所以造成了一個脫節。
其次,埃及在作戰當中還犯了很多錯誤,突破以軍防線後,出現判斷失誤等等,在兵力部署上的問題實際上很嚴重,在行動當中,自已的戰線出現了一個缺口,這樣一個大問題,埃及軍隊自己竟然沒有發現,這是一個低階的錯誤,可見他們的人員素質相當的成問題,這在戰爭史上出現如此錯誤的可能性太低了。
-
6 # 世界歷史唯物觀
1972年的埃及,洗刷了歷次中東戰爭敗於以色列的恥辱,讓以色列明白了在中東不斷戰爭之下,以色列終有一天會被滅亡。
這場戰爭之後,以色列主動同埃及交涉,歸還了佔領埃及的所有領土,並且兩國建立了軍事預警熱線,相當於避免不必要的誤會。
只能說第四次中東戰爭,埃及多少還是重振了雄風,至少沒有像阿拉伯國家一般,兵敗如山倒。
而這背後則是埃及多年的準備和演練,其目的就是為了一洗前恥,收復國土。
可以說第四次中東戰爭的因,依舊是以色列種下的,且主動結出了苦果讓以色列吞下。
當時埃及暗地裡集結了大量的裝甲部隊和空中力量,對以色列發動了突然的襲擊,上演了一出翻版的以色列突擊埃及。
這算的上是埃及最好的復仇方式,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戰爭一開始,以色列軍隊最精銳的前線坦克部隊就進入了潰敗的狀態。
連當時以色列總理都大喊“救救以色列”,那幾乎是到了亡國的邊緣。只可惜埃及找錯了盟友,敘利亞等國佔領戈蘭高地之後,就按兵不動。
所以這讓以色列支援到了美軍援助到來,而且以色列還大膽集中了全部的坦克,同埃及決一死戰。
埃及軍隊本來就是閃電突擊,力求在以色列反應過來之前,推平以色列。然後當以色列抗住之後,埃及軍隊銳氣已失。
因為戰線一拉長,推進又過快,埃及軍隊的後方暴露了出來,加上空軍又不是以色列的對手。
此時以色列得到了美國援助,高精準的新式武器讓埃及軍隊的裝甲部隊節節敗退。
最後埃及軍隊一路潰敗到西奈半島附近,才最終穩住腳步同以色列對抗。
而以色列對付完埃及之後,掉頭就將那幾個阿拉伯國家打了個遍,贏得了第四次中東戰爭。
然而心有餘悸的以色列明白,不能將仇恨延續下去,於是便同埃及開始了交涉談判,在美國的調停下,雙方達成諒解。
即便是今天,以色列也不敢再對埃及過於強硬,反而是對阿拉伯國家,以色列從來沒慫過。
事實證明,埃及那一仗,確實打的值當!
-
7 # 西府趙王爺
站在客觀的角度上來分析,第四次中東戰爭,埃及打的並不算失敗,畢竟埃及軍隊打垮了以色列在戰略防禦上引以為傲的拉夫防線,並且在西奈半島上取得了重要的勝利。
雖然埃及沒有打敗以色列佔領戈蘭高地,但是卻奪回了長久以來心心念唸的西奈半島,這樣的結果在以往1、2、3次中東戰爭裡,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
換句話講,這次算是打出了阿拉伯人的血性,讓以色列知道了在這塊地方,不是他可以為所欲為的。(當然了,現在以色列基本上是為所欲為了)
當然,第四次中東戰爭的結果,對於埃及來說也算不得成功,本能夠一舉擊潰以色列的埃及,在戰略戰術上出現了重大失誤,明明攥著一手“王炸”,卻活生生的打成了盡力局。
埃及和阿拉伯國家聯軍方面,(約旦、伊拉克、阿拉伯、敘利亞)手中攥著兩個集團軍大約9萬人(算上常備軍和阿拉伯國家援助軍力)、850輛坦克、約1萬輛運兵車和裝甲車、大約300架飛機,可謂是聲勢浩大。
埃及部隊裝備的坦克——S系屠夫家族(s系輕、中、重型坦克)、MT機動坦克、蘇聯T-34/85 這三種坦克在當時的中東地區簡直是“大爺”一般的存在,只可惜…讓埃及軍隊打出了“孫子”一般的效果。
埃及軍隊使用的飛機就更不用說了,土豪阿拉伯援助的飛機有爛貨嗎? 清一色的美國F系列,和蘇聯S系列。
可以這麼說,除了美蘇之外,阿拉伯國家的空軍實力敢於和當時任何一個歐洲國家叫板。再說導彈,埃及部隊裝備前蘇聯製造的斯科特對地導彈、斯波拿反坦克導彈、薩姆6防空導彈,單靠這三種先進的導彈系統,便能夠達到讓以色列部隊寸步難行的目的。
由於得到了蘇聯得武器援助,以色列方面對於阿拉伯國家的武器優勢,不復存在!
1973年10月6日,埃及9萬大軍藉著拂曉的掩護,突擊蘇伊士運河,18小時後,埃及以傷亡280人、損失25輛坦克、5駕飛機的代價強渡蘇伊士運河。
次日,埃及全力攻打巴列夫防線,巴列夫防線是以色列築建的一處沙堤,沙堤高20米,寬不詳。
沙堤更夠阻礙坦克、火炮、裝甲車等重型武器透過,而且沙堤的流動性使得埃及軍隊無法用炮火對沙堤構成實質性的損害,早有準備的埃及軍隊用200多門水炮衝潰了沙堤,以色列引以為豪的“我愛羅防線”就這樣被輕易的摧毀了。
埃及被在西奈半島上取得的勝利衝昏了頭腦。 “我的圖坦卡蒙啊!我們居然打贏了?那接下來該做什麼?打哪?怎麼打?” 埃及軍隊完全亂了陣腳。以前從未打贏過,現在好不容易打贏了,卻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打了……
蠢得讓人心疼,掐一手好牌不會打,穆聖看了回沉默,薩拉丁看了會笑出聲。 埃及的失誤給了以色列得以喘息的機會,以色列接受了美國大量的武器援助,戰爭的天平逐漸向傾向以色列。
以色列先是守住了最為關鍵的戈蘭高地,(戈蘭高地對以色列至關重要,那裡是以色列最大的水源,一旦戈蘭高地失守,以色列將陷入亡國的危險。)
然後利用美國的戰略衛星發現了埃及第一集團軍和第二集團軍之間存在的嚴重缺口,以色列利用這個缺口,撕開了埃及的包圍圈,並且實施反包圍。
埃及被以色列突如其來的反擊打的潰不成軍,以色列乘勝追擊,直插埃及本土,僅差101公里就打進埃及首都開羅了,若不是“地球村村霸”美國出面調停,埃及可能已經完蛋了。。
埃及應該好好思考一下,為什麼二戰之後,除了美國和以色列之外,所有使用美國武器的國家都會戰敗??
難道被詛咒了??
所以說…放棄美式裝備,來買中國的武器吧。
-
8 # 薩沙
說來說去,都是埃及人缺乏戰略眼光以及一線指揮比較拙劣。
我們分析第四次中東戰爭的埃及人,戰略上就有問題。
事實證明,最好的防禦是進攻。
埃及在6日戰爭初期,全力進攻。
當時埃及軍隊並不算很強大,卻因保持攻勢,讓以色列幾乎無法招架。
埃及軍隊迅速突破巴列夫防線,大舉突入西奈半島。
當時以色列人有著3次中東戰爭勝利的經驗,強調最大程度發揮空軍作戰,以裝甲部隊作為攻擊和防禦核心作戰。當時埃及空軍曾幾次被以色列基本消滅,雖然有210架各式米格21戰鬥機,100架米格-17戰鬥機,80架蘇-7戰鬥轟炸機,5架Il-28轟炸機與25架Tu-16轟炸機,卻仍然不是以色列的對手。
以色列空軍擁有127架F-4E戰鬥機與RF-4E偵察機,162架各式A-4攻擊機,35架PhantomIIIC戰鬥機,40架Nesher戰鬥機和15架超級神秘戰鬥轟炸機。
雙方戰機質量有差距,而且飛行員素質差距也大。
所以,此次埃及乾脆放棄了制空權的爭奪,改為部署了超過45個營的防空導彈,形成野戰防空網。
這些薩姆2、薩姆3、薩姆6防空導彈,形成了一個相對嚴密的防空網,以色列空軍開始碰的頭破血流,並沒有徹底掌握制空權。僅在開戰的頭兩個小時,就有10多架以軍飛機被擊落。
抵消了以色列空軍的威力後,埃及又對付以色列裝甲部隊。
埃及有高達1700輛坦克,但都是蘇制坦克,比較老舊,T62就是最先進的坦克。
以色列坦克雖較少,效能佔優,坦克兵素質也佔優。
埃及為了低效以色列裝甲部隊優勢,以步兵作為作戰核心,裝備了大量步兵反坦克武器。
結果在初期作戰中,以色列坦克並不怕埃及裝甲部隊,卻被無處不在的反坦克導彈、發坦克火箭筒修理的很慘。
1天的戰鬥後,以色列第一線的曼德勒師的300輛坦克,只剩下100輛了。
埃及軍隊開始進攻順利,在24小時之內,10萬大軍、千餘輛坦克和1.35萬輛各種車輛到了蘇伊士運河東岸。
進攻第3天,10月9日,埃軍在運河東岸的兵力雄厚,僅第二集團軍就有9萬人,坦克800輛;在西岸,還有900輛坦克待機渡河。以軍的一些防禦支撐點被摧毀。整個西奈半島的以軍情況危急。
進攻第4天,10日埃及軍隊卻突然停止前進,試圖修建防禦工事穩住戰局。
以色列由此得到非常關鍵的喘息機會,穩住了陣腳。
10月14日,敘利亞在戈蘭高地慘敗。埃及人這才發現情況危急,主動離開工事發動攻擊。然而,以色列軍隊已經增援集結完畢,一舉擊潰埃及人的工事,1天機會200輛坦克。
老辣的猶太人在15日主動攻擊,選擇埃及軍隊的薄弱環節。
猶太人為了對付埃及人的反坦克步兵武器,採用大量步兵作為主攻力量,先消滅了敵人大量的反坦克力量。
1天內,猶太人就突破了埃及人的防禦,小部隊強行渡過蘇伊士運河,將運河對面大量埃及防空導彈破壞。
由此,埃及人失去了野戰防空網和反坦克殺手鐧。
到19日,以色列主力強攻渡過蘇伊士運河,不但包圍了深入西奈半島的埃及軍隊,還殺入埃及境內,距離開羅只剩下100公里
由此,埃及總統薩達特被迫選擇和談,埃及人再次失敗。
可見,埃及人在佔據上風的情況下,因指揮死板,軍官考慮不周,導致全線崩盤。
另外,埃及人始終沒有一個真正的攻勢思維,在高歌猛進情況下,僅僅畏懼野戰防空網不能及時推進,就放棄連續進攻,讓敵人從崩潰邊緣迅速恢復。
大家可以去看看埃及首都開羅和以色列首都特拉維夫的區別,就知道為什麼會這樣。
開羅到處都是埃及,騙子小偷橫行;特拉維夫地面非常乾淨,小偷不見蹤影,更不要說騙子。
-
9 # 裝備空間
個人認為,通過歷次中東戰爭的過程和結果來看,埃及亦或者是阿拉伯聯軍從來都沒有“一手好牌”過,頂多是從兵力規模、裝備數量上佔據過優勢,但是在作戰人員素質、凝聚力、指揮水平等“人的因素”方面差的不是一星半點。當然,作為“世界火藥桶”的中東地區,每次戰爭背後都少不了世界大國之間角力的影響和干預,但僅就第四次中東戰爭時期來說,阿以雙方背後的蘇美兩國,在軍事實力和軍工水平方面已經算是“旗鼓相當”。美國和蘇聯對交戰雙方的援助力度,也算是不相伯仲,甚至兩線作戰的以色列在“外援”方面從某種程度上講還處於劣勢,最後依然能夠以“受挫於先、制勝於後”收場,不得不說以色列是“深諳戰爭藝術”之道。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期間,以色列南線司令沙龍在蘇伊士運河岸邊
戰爭初期,以色列短暫失利的原因1973年10月6日,經過精心準備的埃及和敘利亞軍隊,在炮火的掩護下突然從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南北兩向”夾擊以色列。由於埃敘聯軍發起戰爭的突然性,讓以色列措手不及。僅用了24小時,埃及軍隊就摧毀了以色列人兩個旅把手的“巴列夫防線”,不到3天的功夫敘利亞也佔領了戈蘭高地的前沿陣地。地面戰爭程序的第一階段呈現出一邊倒趨勢,以色列大量作戰人員被殲滅或俘虜,損失坦克300餘量,戰局十分被動,以至於時任以色列總理梅厄夫人向美國發出緊急求援“救救以色列”。題目所說的一手好牌,似乎也就是這一段短暫時光了吧?
▲第四次中東戰爭期間,敘利亞俘虜的以色列士兵
那麼經驗豐富且多次戰勝阿拉伯世界的以色列,為何會在戰爭初期如此“不堪”呢?
1、首當其衝的原因,當然是埃及和敘利亞發起戰爭的突然性,但是從另一方面講則是以色列情報機構的失能,更是整個以色列國家的“麻痺大意”。事實上以色列的情報機構早就對埃及的戰前準備和動員有所察覺,然而多年來積累的戰爭優勢和六日戰爭(第三次中東戰爭)迅速且壓倒性的勝利,讓整個以色列都瀰漫著一種“盲目自信”的情緒,此時的以色列深信“自己在中東地區已經形成了威懾力,阿拉伯國家在達到某種條件之前不敢主動開戰”。例如,以色列情報部門領導即使在開戰前夕,依然認為“埃及在具備轟炸以色列機場並癱瘓以空軍之前不會發起進攻,而要具備這種能力至少要到1975年”。
▲以色列在蘇伊士運河沿岸構築了“巴列夫防線”
2、埃及的“疲敵戰術”頗有成效:經統計,埃及在1973年1月、4月、7月、9月和10月五次沿蘇伊士運河進行大規模軍事演習,迫使以色列在1月、5月和8月釋出了三次“國家戰爭動員令”,然而每次動員都以“沒有戰爭、解除戒備”結尾,造成了以色列國內怨聲載道,生產和生活受到嚴重影響。例如,1973年4月,以色列情報部門報告“埃及開始實施燈火管制、招募獻血人員、動員民防人員,並且沿蘇伊士運河大規模集結兵力開展軍事演習,並沿運河西岸開闢65條坦克通行斜坡道,很有可能在5月份突然對以色列發起突然襲擊”。於是以色列政府在5月17日釋出“戰爭動員令”,因為戰爭動員造成的工廠停工、活動受限和各種管制措施,就導致以色列蒙受了大約1100萬美元的經濟損失,對人民生活也造成極大不便。因此,在多次“狼來了”以後,以色列社會對政府“過於輕率的下達動員令”產生了很多責難和非議,以色列高層心理負擔巨大。最終,在1973年10月6日,埃及軍隊突然從演習狀態轉為戰爭狀態時,以色列還沒來得及做戰爭動員。
▲1973年10月,埃及軍隊開始跨越蘇伊士運河,那裡本應是雙方的“停火線”
3、國際局勢的變化,第四次中東戰爭(贖罪日戰爭)前夕,埃及已經走出六日戰爭的陰影,結束了被孤立的局面,獲得的國際支援越來越多,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蘇聯援助。時間到了1973年左右,蘇聯的力量顯著增強,我們知道美蘇爭霸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而從60年代中後期到70年代末,美蘇攻守易勢,蘇聯呈現明顯的擴充套件勢頭,而美國則逐漸轉向戰略收縮。在這個特殊的歷史時期,蘇聯給予埃及和阿拉伯世界的支援,讓其底氣十足。在1973年10月至11月的不到一個月時間裡,蘇聯就向埃及和敘利亞空運和海運了大約2000輛坦克裝甲車,而美國僅僅向以色列援助了600輛坦克,由此可以看出各位幕後大佬下注的力度。
▲1973年10月7日,以色列軍隊開始向邊境地帶集結
戰爭初期取得優勢以後,埃及為何會戰敗結合上文所述,無論是以色列麻痺大意也好,還是埃及初期戰術成功也罷,最終仍然難逃阿拉伯世界慘敗的命運,這其中主要的因素應該還是“人”的因素。
一方面,以色列的國民教育體系遠勝當時的阿拉伯各國,向以色列軍隊輸送了大量接受過較好教育的高素質兵員。例如在七十年代,以色列的國民識字率已經幾乎達到90%,而在阿拉伯世界中教育體系還算不錯的埃及識字率只有不到40%。人員素質的巨大差距,可以讓以色列在戰爭中總是能夠“以少勝多、以質量贏數量”。
▲第四次中東戰爭前後,蘇伊士運河地區的戰爭走勢
另一方面,“人”的因素還體現在阿拉伯各國的勾心鬥角上,所謂“規模大了,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就是這樣。在第四次中東戰爭開戰前夕,敘利亞、伊拉克和埃及等阿拉伯國家擁有戰機1254架,以色列只有大約468架(這些飛機基本上都是美蘇技戰術效能差不多的產品),空軍實力阿以對比約為2.67:1;陸軍裝備在質量大體相當的情況下,以色列的數量劣勢更為明顯;海軍裝備方面,雙方都不是什麼海軍大國,但是以色列也處在絕對劣勢。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敘利亞依然戰敗、埃及越界軍隊被殲滅被迫停火和談,“人心不齊”也是重要原因。
▲1973年10月12日,以色列軍隊在戈蘭高地與敘利亞作戰
上午時間有限,先寫到這裡。關於戰爭期間敘利亞與伊拉克的矛盾,埃及與利比亞的糾葛,以及約旦、巴勒斯坦、沙特在這場戰爭中的作用,我們後文再說吧。
-
10 # 戰情解碼
第四次中東戰爭又被稱贖罪日戰爭。在戰爭早期,埃及和敘利亞軍隊南北兩路夾擊的攻勢,讓以色列猝不及防,精心準備的巴列夫防線很快就被埃及軍隊摧毀。猶太人派出精銳裝甲旅反擊埃及軍隊,結果卻被埃及軍隊裝備的AT3反坦克導彈和RPG反裝甲火箭彈擊敗,而且最精銳的空軍也在埃及軍隊薩姆導彈的密集打擊下無處施展。埃及的兩個軍很快就渡過了蘇伊士,開始威脅西奈半島上的以色列軍隊。以色列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軍事壓力。
仗打到這個時候,埃及人的前途一片光明,似乎勝利已經觸手可及,但凡事都怕出現“然而”。埃及軍隊的大勝超過了總參謀部的預期,在累累戰果前,埃及軍隊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打了。在阿拉伯軍隊與以色列人的十餘年戰爭中,猶太人常常痛擊阿拉伯人,以至於埃及軍隊在發動贖罪日戰爭前都沒有預料到自己會取得如此輝煌的勝利。大勝的驚喜過後,埃及軍隊停下腳步開始籌劃下一步軍事行動,以色列人也沒有坐以待斃。這時,以色列主力部隊立刻揮軍北上,集結自己的裝甲部隊同敘利亞裝甲部隊展開了一場大規模的坦克戰。最終,技高一籌的以色列軍隊成功擊敗敘利亞,解除了兩面作戰的困境,並重新鞏固了戈蘭高地的防禦。
以色列人的勝利與美國的軍事支援也分不開,美軍在以色列軍隊陷入被動以後立刻大力支援猶太人,從武器彈藥、生產生活物資到軍事情報一樣不落地交到了以色列人手中。正是美軍國軍事衛星提供的情報,告知了以色列軍隊埃及第二軍和第三軍的交界處有一個空隙,於是猶太人名將沙龍率領一個師長驅而入,成功切斷了埃及軍隊兩個軍團之間的聯絡。
當然以色列也不是吃素的主兒,猶太人的軍事素質和武器裝備都要優於阿拉伯人。儘管歐洲拒絕向以色列人出口武器,但是他們卻擁有清一色的美式裝備。而且猶太人通常是十分優秀的軍人,勇敢而富有戰鬥力。當埃及計劃派出1000輛坦克大舉進攻以色列部隊的時候,他們勇敢而又機智地運用各種反坦克武器對埃及軍隊實施反擊,在數量不佔據優勢的情況下仍然摧毀了250輛埃及坦克,把埃及軍隊趕回了陣地。隨後,沙龍指揮以色列軍隊採用迂迴進攻的策略,強渡蘇伊士運河,運用美製M72 LAW式火箭筒打擊埃及防空導彈,成功讓以色列空軍掌握了制空權。最終,這場戰爭再次以以色列軍隊的全勝而告終。
-
11 # 紅色手電筒
對於埃及人來說,本身制定的計劃就是一個非常有限度的計劃,埃及人打過蘇伊士運河的目的就是在於過河,然後停下來守住佔據的地盤,然後開始談判,利用自己的軍事存在政治解決和以色列的問題。巴列夫防線的刨面圖。以色列沿著蘇伊士運河構築的所謂巴列夫防線,主要是構築一道沙堤,然後是隔一段距離設定一個的支撐點。埃及軍隊突破巴列夫防線,特別是用高壓水槍衝開沙堤的做法已經成為了一個經典戰例寫進了各國工兵的教科書。
而當時的埃及以及敘利亞方面都認為自己的空軍實力是無法和以色列方面抗衡,只能依靠防空導彈,就是以地制空。而這種以地制空的策略導致了埃及方面的部隊在運動起來以後就會束手束腳,不敢跨出自己的防空導彈射程半步,埃及人在上次戰爭就是第三次中東戰爭中已經是吃夠了以色列空軍的虧了。在第四次中東戰爭中,埃及人又試著走出防空導彈的射程,其結果就是出去的一個旅損失了90%。埃及軍隊開始渡河。埃及軍隊本來的計劃就是渡過河就停下來,在初戰勝利以後,後續的渡河組織十分糟糕,多次出現堵車問題,影響了後續部隊的運動。
處於這種束手束腳的狀態,埃及人制定的計劃十分保守,打過蘇伊士運河就是勝利,連攻佔西奈山口的計劃都是十分有進取心的計劃,同時也是超出了埃及軍隊能力的計劃,而且根據埃及軍隊當時的參謀長沙茲利中將的回憶,他這個直接制定計劃的人居然不知道埃及和敘利亞統一行動的具體情況,兩邊只是在最高層也就是薩達特和老阿薩德之間有一個協調,後來埃及軍隊進攻西奈山口就是應老阿薩德的要求發動,但是這就已經不在戰前準備的計劃之內了。以色列軍隊動員以後開赴前線,埃及突破巴列夫防線第一次震驚了世界,而以色列的快速動員則是第二次震動了世界。
而本身埃及軍隊就是有很多的問題存在,埃及軍隊雖然有80萬之眾,但是真正投入第四次中東戰爭的只有第二/三兩個軍團約10萬人,而且這兩個軍團已經是吧其他部隊的反坦克部隊都調過來加強上了,埃及的國土面積比以色列大,其他地方也需要駐軍,雖然總兵力多於以色列,但是到了具體能夠投入戰場的兵力,埃及人反而是要少於以色列,以色列動員以後的兵力高達41萬人,而且能夠集中兵力作戰,這反而是佔據了內線作戰的優勢。
不但數量上不佔優勢,而且質量上埃及也有問題,最大的問題是埃及軍隊的飛機不少,但是沒有足夠的飛行員,一般空軍飛行員和飛機的比例都是在1.5-2:1飛行員要比飛機數量多一些,而埃及則是反過來,飛行員比飛機少,埃及的人口不少,連幾百個飛行員都湊不夠?而這個問題就不是軍隊能解決的了。中間的是沙龍,第四次中東戰爭以色列能夠扭轉戰局是和他突入大苦湖有直接關係。右邊戴眼罩的是摩西-達揚,以色列的戰神。
埃及和敘利亞聯合發動的第四次中東戰爭,一開始的確打了以色列一個措手不及,是習慣於先發制人的以色列手忙腳亂,但是以色列憑藉著高效的戰爭動員體制迅速轉入戰爭狀態,而埃及和敘利亞方面在初戰得手以後,由於後勁不足,主要是自身國家發展的水平不高,沒有一個能夠有效動員的體制,導致自己的後勁不足,從而導致最終的結局,不過對於埃及來說戰爭的目的還是達到了,最終透過外交和政治談判,埃及還是收回了西奈半島。關於這場戰爭雙方的兩本書,那時候的書好便宜。都是幾塊錢。埃及的那本遠不如以色列的那本常見,這也能夠說明了什麼叫做話語權。
-
12 # 彎彎繞573
埃及和以斯列其實就是戰術上的俄版和美版。都知道陸地區域性美版厲害,陸地大戰俄版厲害。沒毛熊的本事就別學毛熊的打發
-
13 # 太陽125933863
贖罪日戰爭剛開始,埃及人進展順利,以軍節節敗退,梅厄總理向美國呼籲救救以色列吧,同時將核彈裝上了幼師式戰機,此吋在美國的猶太人搭乘民航班機迅速趕往以色列助戰。以色列的戰損修復能力驚人,埃及人不明白以色列的坦克越打越多。以軍修復了埃及戰損和丟掉的坦克重新投入戰鬥。美國衛星發現埃及第二軍和第三軍之間有8公里寬的間隙,通報以色列,以軍遂組建沙龍坦克旅,使用繳獲和修復埃及的蘇式坦克組成,把臉抹深,說阿拉伯語,喬裝埃軍,渡過運河,一路打打殺殺,直逼開羅,此時埃及第3軍也被以軍包圍,蘇聯人出面要求停火,薩達特嘗受到先勝後敗的苦果,只好接受。
-
14 # 優己
埃及確實是把一手好牌給打爛掉了!埃及軍隊在進攻以色列的前36個小時裡,他們仗著先發制人的機會,共摧毀了以色列的三個裝甲旅,300多件的裝甲裝置被摧毀,但是呢,由於埃及軍隊對這些軍事裝備並沒有進行毀滅性的打擊,導致這些裝備在三天之內被修復了90%以上,200多輛坦克重新投入戰場。恰恰是這些裝甲部隊恢復了戰鬥力才導致了埃及軍隊功敗垂成。
整體來說,埃及軍隊就是個三流的水平!他們在第四次中東戰爭犯下了非常低階的錯誤,那就是低估了坦克這種陸戰之王耐揍能力。埃及軍隊在第一次攻擊中摧毀的坦克只是把這些坦克打趴窩了而已(可能是履帶受損,也可能是發動機打壞了某個零部件),如果埃及人足夠聰明,應該對這些壞損的坦克再補上一槍,哪怕拿手榴彈往這些壞坦克裡面一扔,那麼這些坦克的修復週期也沒辦法那麼快。像這方面以色列就做得專業得多,被以色列摧毀的埃及裝甲裝置基本上都是隻能報廢回廠了。
回覆列表
第四次中東戰爭開戰後不過18小時,埃軍兩個集團軍9萬人、850輛坦克和1萬多臺車輛就跨越蘇伊士運河,損失不過280人、25輛坦克和5架飛機,擊落以軍飛機27架,打殘以色列前沿部署的三個裝甲旅和一個步兵旅,創造了軍事史上的渡河作戰經典,表現堪稱驚豔。
最為經典的是埃及攻打拉夫防線。這條防線是以色列沿運河東岸構築了高達20米的沙堤,對坦克、火炮等重型武器的透過造成了極大的阻礙。由於沙土的流動性,爆破轟炸對沙堤的毀壞破障效果不佳,埃及研究出了用高壓水龍頭沖毀清除沙堤的辦法。為了在戰時按時限開啟通道,埃及專門構築了同樣的沙堤,供工兵分隊反覆練習,埃及軍隊一共開展了300多次渡河演習。在戰爭打響之後,埃及軍隊就根據早已爛熟於心的戰法,迅速解決了這個土堤,以色列人苦心經營的拉夫防線就這樣被水槍瓦解了。
埃及軍隊利用水槍在拉夫防線上噴出缺口,順利登陸。
不過,以軍在經過最初幾天的震驚和茫然失措之後,還是憑藉卓越的戰鬥素養和優勢的武器裝備找回了感覺。
埃及在西奈半島上取得了巨大勝利後,戰術上就發生的極其重大的錯誤:他們沒有乘勝追擊,給了以色列一個得以喘息的機會。以色列接受了大量的美國軍援,並集中兵力遏制住敘利亞的進攻,最終牢牢控制住戈蘭高地。同時,使用美國提供的衛星應用於戰爭,他們觀察到了埃及的第二和第三集團軍之間存在一個缺口,很快,以色列軍隊利用這個縫隙打入了蘇伊士運河,導致了埃及軍隊(第三兵團)被圍,戰局被逆轉。到戰爭結束時,以色列部隊已經大量攻入埃及,距離首都開羅只剩下101公里了。
以色列精就精在即使在最絕望的時候,也能分的清方向。面對西北兩線作戰,以色列明白,西奈半島可予之,而戈蘭高地不可丟也!埃及人要的不是殺死以色列,為的是復仇,而失去戈蘭高地,就意味著水源大部被切斷,更可怕的是,以色列將可能被敘利亞直接推進地中海餵魚!因此,以色列決定誓死頂住敘利亞,保住戈蘭高地,再圖其他。事實證明,這樣的選擇是極其正確的!
戰爭打了18天,在各方勢力都達到目的的情況下停火了。埃及奪回了西奈半島,一雪前恥,不勝而勝,以色列保住了戈蘭高地,又積攢了大量實戰經驗,而後,埃以簽署和平協定,為中東地區的穩定做出了一定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