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夕樓古書新讀

    我認為竹林七賢裡未能免俗的人其實才是大多數,如山濤、向秀、王戎,甚至阮籍、嵇康,也在不同程度上對現實進行了妥協。山濤本就是入世之人,所以才有了嵇康“故意”寫給山濤的那篇《與山巨源絕交書》向秀是不得已而出仕,因為要活下去,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怕死也意味著不能如道家思想那般“齊生死”;王戎則有一個逐漸墮落的過程,習性漸成,人也終於活成了一個俗物;阮籍則在嵇康死後不得不去當司馬家的步兵校尉,還迫於壓力,替司馬家起草了《勸進表》

    竹林之遊和東晉南渡後計程車族還不一樣,後者追慕的是一種“身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闕之下”的生命狀態;而竹林之遊裡則包含了一種無聲的抗爭。如《晉書•阮籍傳》說他:“屬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與世事……發言玄遠,口不臧否人物。”所以,竹林七賢直面的是一道政治命題——“名教”與“自然”之間的衝突。在這樣劇烈的矛盾下,出仕與不出仕的行為背後,就是對現實政權的認可與否。

    七賢才高於世,舉世皆聞。

    對他們這批行為藝術家而言,堅守自己就是最能體現生命價值的事情。如果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那麼未能將其道一以貫之的人都可以說是俗人了。七賢之中,有的是俗中雅,如山濤向秀;有的是雅中俗,如王戎阮籍;有的俗中俗,如阮咸、劉伶;有的是雅中雅,如嵇康。

    我將這種觀點融合在自己的幾篇竹林七賢的人物隨筆當中了,感興趣的讀友可以一觀:

    《竹林七賢”系列之王戎:習以為常,才是人生最大的陷阱》以及《竹林七賢”之向秀:人生的“黑天鵝”,總會讓你一夜長大》

  • 2 # 獨上蘭舟

    竹林七賢是指魏末晉初的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王戎。活動區域在當時的山陽縣,今河南省輝縣西北一帶。《晉書·嵇康傳》:嵇康居山陽,“所與神交者惟陳留阮籍、河內山濤,豫其流者河內向秀、沛國劉伶、籍兄子鹹、琅邪王戎,遂為竹林之遊,世所謂‘竹林七賢’也。

    未能免俗的是阮籍、阮咸叔侄倆。 根據當地的習俗,每年七月六月,家家戶戶都要翻箱倒筐,把所有的衣物都拿出來曬一曬,以防止發黴蟲蛀。街北的那些阮氏兄弟富有,穿的是綾羅綢緞,因此曬出來的衣服光彩奪目,看得人們眼花繚亂。阮咸看到對面庭院裡掛滿了衣服,便對叔叔說:我們也拿些衣服去曬曬吧! 可是,他倆找來找去找不到什麼衣服可曬,就把一條粗布的牛鼻褲子用竹竿串起來,高高地掛在庭院中。鄰居見了,對阮咸說:你還是不曬算了,這樣的衣服曬出去太寒酸了! 阮咸回答說:這是一種習俗,我們也不能不這樣做呀!就讓它這樣曬吧!。

    這裡的俗是指習俗。

  • 3 # 趙先生110047856

    曹魏末年,司馬氏掌握了大權,司馬懿父子為了篡權奪位,一面誅殺曹氏王室。一面屠戮傾向曹氏集團的文人。在魏齊王曹芳正始年間,文學界以所謂竹林七賢為代表。嵇康,阮籍,山濤,向秀,阮咸,王戎,劉伶,七人常集於竹林之下,故世稱竹林七賢。這七人中山濤,王戎後來投靠司馬昭集團。而其餘五人都多少反對禮法名教,對司馬氏集團表示不滿?在文學上則以阮籍,嵇康的成就比較大。

    未能免俗的是山濤。他缺少文人的傲骨,不僅投依了司馬昭集團,做了御用文人,為之歌功頌德,助紂為虐,與之同流合汙,還給嵇康寫信,想幫助司馬昭拉攏嵇康出來做官,招致嵇康回信痛罵。,二人從此絕交。

  • 4 # 愛上讀書寫作

    竹林七賢是指魏晉時期的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七人。他們在生活上不拘禮法,清靜無為,聚眾在竹林喝酒,縱歌。

    在竹林七賢中,未能免俗的故事,指的是阮咸。

    未能免俗,意思是沒能夠擺脫開自己不以為然的風俗習慣。 這句話出自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任誕》:“未能免俗,聊復爾耳。”講的就是阮咸的故事。   

    每年七月初七那天,人們按照風俗要將衣服拿出來曬一下,以便達到祛除溼氣、黴氣,防止衣裳黴蛀的目的。住在道路北邊的阮姓都是富戶,大家把紗、羅、錦、緞等衣物都拿出來曬。住在道路南面的阮姓都比較貧苦,阮咸家就住在道南。那一天烈日當空,阮咸把一條粗布短褲曬在院子裡。別人感到奇怪,問他這是幹什麼,他說:“今天大家都曬衣服,我沒能擺脫一般人的習俗,姑且也這麼做。”

    這就是未能免俗的故事,這裡的俗,是指一般人的習俗。

    縱觀歷史上的竹林七賢,他們的作品大多揭露和諷刺司馬朝廷的虛偽,與當時政治態度上的分歧比較明顯對執掌大權、已成取代之勢的對執掌大權、已成取代之勢的司馬氏集團持不合作態度。所以他們不為世俗的權勢所動,不拘禮法,清靜無為,經常聚集在竹林喝酒,縱歌,以作品揭露和抨擊朝政。

    竹林七賢與朝廷不合作的態度,為司馬氏朝廷所不容,最後分崩離析。阮籍、劉伶、嵇康對司馬朝廷不合作,嵇康被殺害,阮籍佯狂避世。王戎、山濤則投靠司馬朝廷,竹林七賢最後各散西東。

    如果說把與朝廷合作,做官求取功名作為俗的話,竹林七賢未能免俗的該指山濤和王戎。他們的俗,就是依然擺脫不了高官厚祿功成名就的思想。

    山濤起先“隱身自晦”,但40歲後出仕,投靠司馬師,歷任尚書吏部郎、侍中、司徒等,成為司馬氏政權的高官。

    王戎為人鄙吝,功名心最盛,入晉後長期為侍中、吏部尚書、司徒等,歷仕晉武帝、晉惠帝兩朝,在八王之亂中,仍優遊暇豫,不失其位。

  • 5 # 愛看影視的小哥

    竹林七賢是指魏晉時期的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七人。他們在生活上不拘禮法,清靜無為,聚眾在竹林喝酒,縱歌。

    在竹林七賢中,未能免俗的故事,指的是阮咸。

    未能免俗,意思是沒能夠擺脫開自己不以為然的風俗習慣。 這句話出自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任誕》:“未能免俗,聊復爾耳。”講的就是阮咸的故事。   

    每年七月初七那天,人們按照風俗要將衣服拿出來曬一下,以便達到祛除溼氣、黴氣,防止衣裳黴蛀的目的。住在道路北邊的阮姓都是富戶,大家把紗、羅、錦、緞等衣物都拿出來曬。住在道路南面的阮姓都比較貧苦,阮咸家就住在道南。那一天烈日當空,阮咸把一條粗布短褲曬在院子裡。別人感到奇怪,問他這是幹什麼,他說:“今天大家都曬衣服,我沒能擺脫一般人的習俗,姑且也這麼做。”

    這就是未能免俗的故事,這裡的俗,是指一般人的習俗。

    縱觀歷史上的竹林七賢,他們的作品大多揭露和諷刺司馬朝廷的虛偽,與當時政治態度上的分歧比較明顯對執掌大權、已成取代之勢的對執掌大權、已成取代之勢的司馬氏集團持不合作態度。所以他們不為世俗的權勢所動,不拘禮法,清靜無為,經常聚集在竹林喝酒,縱歌,以作品揭露和抨擊朝政。

    竹林七賢與朝廷不合作的態度,為司馬氏朝廷所不容,最後分崩離析。阮籍、劉伶、嵇康對司馬朝廷不合作,嵇康被殺害,阮籍佯狂避世。王戎、山濤則投靠司馬朝廷,竹林七賢最後各散西東。

    如果說把與朝廷合作,做官求取功名作為俗的話,竹林七賢未能免俗的該指山濤和王戎。他們的俗,就是依然擺脫不了高官厚祿功成名就的思想。

    山濤起先“隱身自晦”,但40歲後出仕,投靠司馬師,歷任尚書吏部郎、侍中、司徒等,成為司馬氏政權的高官。

    王戎為人鄙吝,功名心最盛,入晉後長期為侍中、吏部尚書、司徒等,歷仕晉武帝、晉惠帝兩朝,在八王之亂中,仍優遊暇豫,不失其位。

  • 6 # 噼裡啪啦嘞

    在竹林七賢中,未能免俗的故事,指的是阮咸。

    未能免俗,意思是沒能夠擺脫開自己不以為然的風俗習慣。 這句話出自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任誕》:“未能免俗,聊復爾耳。”講的就是阮咸的故事。   

    每年七月初七那天,人們按照風俗要將衣服拿出來曬一下,以便達到祛除溼氣、黴氣,防止衣裳黴蛀的目的。住在道路北邊的阮姓都是富戶,大家把紗、羅、錦、緞等衣物都拿出來曬。住在道路南面的阮姓都比較貧苦,阮咸家就住在道南。那一天烈日當空,阮咸把一條粗布短褲曬在院子裡。別人感到奇怪,問他這是幹什麼,他說:“今天大家都曬衣服,我沒能擺脫一般人的習俗,姑且也這麼做。”

    這就是未能免俗的故事,這裡的俗,是指一般人的習俗。

  • 7 # 高廣銀

    整個竹林七賢都很俗,只是自我標榜罷了

    竹林七賢並不是一個對外宣稱過的政治團體或者清談團體,他們的思想、人生軌跡和文學成就都各不相同,最多隻是常常湊在一起喝酒而已,而且時間上也不超過三五年。竹林七賢的結合點,是在老莊哲學的外衣下,以不問世事、放浪形骸的生活姿態來回避政治。也就是說,還是一種生活態度的象徵。

    像竹林七賢這樣透過放浪形骸來標榜自我的文人,其實各個時代都有,但唯獨在魏晉時期,他們得到了貴族知識分子的廣泛讚賞、宣傳和仿效。哪怕不會清談和寫詩作文的人,也要模仿他們酗酒放蕩的行為,這種生活方式,已經是士族們追求風度的時尚標杆了。魏晉文人的行為雖然顯得頹廢,近乎荒誕膚淺,但所欲表達的,是在個人觀念和生活上追求自覺與自主,這也是道家思想在現實中的演練,如果控制得好,魏晉風度是生活的藝術化,如果控制不好,也算得上是種消極的行為藝術吧。
  • 8 # 煮酒君

    曹魏第三位皇帝,魏齊王曹芳剛剛即位的正始年間(240 - 249),在山陽縣,也就是今天河南省輝縣一帶,出現了七位飲酒作樂、彈琴寫詩,不問世事的隱士。因為他們居於竹林附近,人們便將他們敬稱為"竹林七賢"。不過,這七人雖然看上去超然於世,但其中還是有一人未能免俗,他是誰,他俗在哪裡呢?

    根據《晉書·嵇康傳》記載:"(嵇康)所與神交者惟陳留阮籍、河內山濤,豫其流者河內向秀、沛國劉伶、籍兄子鹹、琅邪王戎,遂為竹林之遊,世所謂"竹林七賢"也。"這七位隱士常常聚集宴會,寄情于山水、詩文和酒。

    不過,這一局面並沒有持續太久,司馬家掌權後,對竹林七賢進行了威逼利誘的招攬。常常被人們認為是竹林七賢之首的嵇康因相貌出眾而迎娶了曹操的曾孫女長樂亭主為妻,並生下一兒一女,官職也因此當到了中散大夫。

    後來,司馬昭當上大將軍,掌握朝政,想要讓嵇康為他所用,可是不喜司馬家的嵇康逃跑到河東郡,鍾會前去拜訪,也被嵇康冷遇。史載:"大將軍聞而怒焉。"後來,嵇康的好友呂安被誣陷,他看不下去出面作證,被司馬昭乘機逮捕。當年遭到冷遇的鐘會趁機進言,司馬昭於是下令將嵇康處死。

    另一位堅決不願出仕的阮籍,曾在正始三年(242)被擔任太尉的蔣濟徵辟,在好友、家庭和同鄉的壓力下,他被迫當了蔣濟的掾屬,不過不久他就稱病辭官。此後被司馬師強徵,便用酒灌醉自己後再辦理公事,消極抵抗。

    劉伶其貌不揚、身材又矮小,沉默寡言,曾經在竹林七賢另一位王戎手下做官,但因為提倡無為而治,始終得不到重用,於是罷官。泰始二年(266),劉伶又被徵召,他聽說後,便脫光衣服裸奔到村口,使者見劉伶是個酒瘋子,便沒有強迫他當官。

    向秀因為才學出眾而被山濤引薦,加入了竹林七賢的行列,後來向秀和嵇康關係不錯,常常一起打鐵為樂,順帶換些酒錢。嵇康遇害後,向秀也迫於強權而出仕,並不得不曲意逢迎風頭正盛的司馬昭。此外,阮咸則是出仕後始終不被重視。

    除去這五人,剩下的兩個,也就是王戎和山濤則有些沒能免俗。王戎出身高官名門,且從小就知名,他來參加竹林七賢的活動,可以說是純粹為了樂趣,於是有一天他來到竹林,阮籍說道:"俗物已復來敗人意。"認為王戎是個俗人,過來會敗他的興致,王戎也不在意,而是笑著搪塞過去。

    後來王戎在政場積極打拼,最終官至司徒高位,可以說為官是十分順利。另一個不能免俗的便是山濤,他擅長迎合皇帝的旨意也做到了司徒,並且他還多次推薦竹林七賢中其他幾位出仕做官,以至於嵇康寫下名篇《與山巨源絕交書》。

    筆者認為,竹林七賢中,王戎、山濤未能免俗,他們在竹林中飲酒作樂,並不是像其他人一樣對司馬氏篡權進行反抗。進了竹林,他們是隱士,出了竹林,他們又爭名奪利,這樣的行為,筆者認為便是較其他幾位而言的"俗"。

  • 9 # 長風而歌

    魏晉七名士因放蕩不羈,不拘禮法而得賢名。然所謂賢者,法效天地,德合法度,行範後世。他們7位還沒達到聖賢的高度,更像江南四大才子。因前面已有建安七子,故別稱竹林七賢。他們崇尚老莊之學,追求清淨無為,整日飲酒作樂,縱情山林。其實用竹林七“閒”才更準確。懷著不同的目的,追求共同的愛好,七位名士走到了一起,有恃才傲物的,有消極避世的,有等待時機的,有好音樂的,有好美酒的,還有富二代附庸風雅的。以怪誕反約束,以不羈示自由,就像一支搖滾樂隊。然而聲好不進文工團,名高不入政協委,於政府的體統不顧,讓朝廷的臉面何存。於是他們也沒瀟灑幾年,為司馬氏所不容,隨著嵇康被殺,樂隊也就解散了。

    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

    1. 阮籍

    “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早年阮籍也曾有經時濟世之志,然而魏晉時期時局動盪,政治昏暗,自知所生非時,乃作窮途之哭,消極避世。作為正始文學的代表,其文學成就和哲學思想均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

    2. 嵇康

    嵇康聰穎博學,容貌出眾。琴詩書畫,名冠當時。然因性情剛烈而遭構陷。廣陵絕響成千古之憾。

    3. 山濤

    山巨源雖喜老莊,更像儒士。司馬師稱其為“當世之呂望”。入仕之後,屢獲升遷,位列三公,知人善任,素有賢名。

    餘者有阮咸琵琶遺後世,向秀淡泊注《莊子》,王戎亂局保命,劉伶酩酊成名。

    放縱豈我志,真性誰人知。流芳汗青,豈有俗名?

  • 10 # 使用者7759697694872

    竹林七賢是虛無主義者,他們否定了傳統的理念,道德,規範,行為準則,主張放浪於形骸之外的極端自我主義。是不可取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的i5 9600kf已經夠強了,有必要等10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