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後斯大林時代,赫魯曉夫是如何實現擊敗一眾同僚,掌握大權,並且削弱其他對手的?
13
回覆列表
  • 1 # 絕筆歷史

    但是關鍵就在於,赫魯曉夫這個人玩弄權術確實有一套,並且他非常善於利用別人。而斯大林去世時,貝利亞掌握著克格勃,算是對赫魯曉夫最大的威脅,在這種情況下,赫魯曉夫決定首先幹掉貝利亞,因此他聯合馬林科夫,在蘇共會議上逮捕了貝利亞,並且立馬對他進行審判,然後處決。

    而赫魯曉夫打到政敵貝利亞的過程,其實也並不簡單,畢竟貝利亞掌握著蘇聯的情報組織克格勃,所以要想首先戰勝貝利亞,除了得到馬林科夫等人的支援外,也要獲得軍方的支援。

    而在這個時候,對赫魯曉夫極其重要的人物出現,此人便是掌握軍權的朱可夫,在赫魯曉夫的請求下,朱可夫也認為貝利亞上臺,勢必會向自己發難,所以他決定幫助赫魯曉夫。就這樣,貝利亞被處決了,赫魯曉夫的敵人,變成了馬林科夫。

    同時馬林科夫也在蠢蠢欲動,準備向赫魯曉夫發難,但是在這個時候,極其關鍵的一個人物朱可夫又支援了赫魯曉夫,最終馬林科夫也在權利鬥爭中失利。當然在這個時候,權力的鬥爭並沒有結束,因為赫魯曉夫還有他最後一個敵人,這便是屢次幫助他的朱可夫。

    當然結局也是在人們的預料之內,軍人出身的朱可夫肯定不是赫魯曉夫的對手,儘管手握百萬雄兵,依然被赫魯曉夫拿下,至此,赫魯曉夫才真正穩坐克里姆林宮。

    從這裡我們不難看出,赫魯曉夫絕對是個權術高手,他能在斯大林的高壓統治下全身而退,最終又打敗一眾政敵。所以赫魯曉夫最終成功掌握蘇聯最高權力,也並不是偶然!

  • 2 # 文史不假

    一提起赫魯曉夫,很多人立即就會想到那個讓蘇聯人民“吃兩遍苦和受二茬罪”的壞蛋,那個在聯合國會議中“脫皮鞋敲桌子”的莽漢,那個高呼“土豆燒熟再加牛肉”的狂人……。不可否認,以上的種種舉措都是赫魯曉夫的所作所為,並無誇大虛詞之言。

    不過,這也只是事物的一個方面而已,並不是赫魯曉夫的全部。客觀而言,赫氏也不是一個純粹的壞人或者陰謀家,他任內破除了個人迷信,為肅反擴大化造成的冤假錯案積極平反昭雪,盡力將蘇聯恢復到一個“正常社會”,就連老對手莫洛托夫都這樣表示:

    赫魯曉夫當政時,日子確實比斯大林時代過得輕鬆。

    1894年4月17日,赫魯曉夫出生於沙俄時期一個貧窮落後的小村莊,父母都是最底層的農民,家中還有一位年長他兩歲的姐姐。出生於這樣的家庭,他自然沒有機會讀書學習接受教育,很早就開始輟學打工了。

    到了十五歲時,赫魯曉夫離開了自己的家鄉,來到了烏克蘭頓巴斯礦區的尤索夫卡成為了一名鉗工。工作之餘,他非常喜歡關注時事和發表演說,吸引了一些基層支持者。

    面對沙皇的殘暴統治,位於西伯利亞連納金礦的數千礦工發動了罷工,要求增加工資和待遇。結果,這次罷工很快就被鎮壓,而且還有數百名礦工被打死或者打傷,場面非常的血腥。

    從此以後,廣漠的俄國開啟了接二連三的罷工,加速了沙皇政權的滅亡。期間,赫魯曉夫也積極帶領所在工廠進行罷工,結果卻被藉機開除了。

    20世紀初,資本主義列強已經將亞洲、非洲、大洋洲和南美洲的殖民地瓜分完畢。因此,在持續擴張中相互之間的矛盾已經嚴重加劇,到了不可調和的階段。

    不久,德國、奧匈和奧斯曼等國組成了“同盟國陣營”,而英國、法國和沙俄等國則組成了“協約國陣營”。雙方勢力劍已出鞘,槍已上膛,只等一個契機開戰了。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的皇儲斐迪南大公夫婦前往薩拉熱窩挑釁,被塞爾維亞的民族主義者加夫裡若·普林西普槍殺。於是,協約國和同盟國全都推波助瀾,利用這一突發事件導致了國際局勢的迅速惡化,第一次世界大戰終於爆發了。

    沙俄雖然屬於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但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都是二流的,甚至還在1905年的日俄戰爭中敗給了新興國家日本。因此,一戰爆發後國家的狀況更加堪憂,底層民眾已經無法繼續生存。

    在此背景下,赫魯曉夫積極組織各種型別的罷工遊行和反戰示威,立即遭到了沙俄政府的通緝。好在,赫氏終於熬出了頭,沙俄政權先於他滅亡了。

    1917年3月,俄國的彼得格勒爆發了“二月革命”,沙皇的專制統治被推翻。之後,國內出現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兩個政權並立的局面,由於共同的敵人已經消失,他們相互之間開始彼次提防。

    11月7日,列寧領導的無產階級力量成功攻佔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所在地冬宮,成功推翻了資產階級政權。十月革命後,赫魯曉夫成為了當地採礦工業聯合會的主席,繼續帶領工人階級奪權。

    由於俄國疆域面積廣大,布林什維克還沒有足夠的力量兼顧到所有地區。因此,赫魯曉夫所在的烏克蘭依然還存在著相當規模的資產階級和封建貴族殘餘勢力,他們聯合向無產階級進行反撲。

    由於俄國主動退出了一戰,而且還提出了嶄新的社會主義理論,立即就遭到了歐洲列強的敵視。1918年春,外國勢力開始武裝干涉俄國革命,德軍甚至直接開進了烏克蘭。

    在這種白色恐怖下,赫魯曉夫又成為了被通緝的物件,被迫轉入地下進行潛伏。在組織安排下,他和家人秘密返回了故鄉卡利諾夫卡村,密切關注著局勢的變化。

    到了1920年底,布林什維克終於在全俄站穩了腳跟,建立起了穩固的無產階級政權。於是,赫魯曉夫重新回到了魯欽科夫礦並且擔任了副礦長,投入到了緊張的復工復產中。

    十月革命後,列寧全權負責蘇俄黨和國家的一切事務。但是,他在1918年8月時遭到了暗殺,雖然沒有致命,但卻在體內留下了兩顆子彈無法取出,身體健康狀況大不如前。

    1921年底,列寧又患上了嚴重的頭痛和眩暈症,嚴重地影響了正常工作。到了第二年,他更是患上了麻痺性中風,右手和腿部以及語言能力都產生了嚴重影響。期間,斯大林逐漸成為新任總書記並接管了黨的領導權。

    赫魯曉夫自身的文化程度不高,但在長期的革命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因此,他在礦上幹得非常出色,使得魯欽科夫礦的各項工作都名列前茅,得到了上級領導的一致認可。

    眼見自己的短板非常明顯,赫魯曉夫婉言拒絕出任礦長,主動請求進入礦業技術學校脫產學習。在他看來,工人階級也應該是有文化的一種力量。

    從礦業技校畢業後,赫魯曉夫被任命為頓巴斯的區委書記。有了文化,又充滿幹勁的赫氏自然遊刃有餘,很快就將該區的經濟和民生都搞得風生水起,還引起了烏克蘭第一書記卡岡諾維奇的關注。

    搭上了政治快車,赫魯曉夫被調往烏克蘭中央組織部擔任副部長。不過,他似乎對於這個極具前途的工作並不感興趣,更願意從事基本和一線的工作。

    1929年,赫魯曉夫做出了令人瞠目結舌之事,竟然辭去組織部的工作進入莫斯科工業學院讀書,從烏克蘭來到了俄羅斯發展。這次變動,成為赫魯曉夫一生命運的轉折點。

    在莫斯科工業學院讀書期間,赫魯曉夫儘管成績一般,但卻非常具有煽動力,多次發表演講。於是,他成功贏得了斯大林的妻子娜傑日達·阿利盧耶娃的注意力,從此開始緊密追隨斯大林。

    在斯大林的推薦下,赫魯曉夫還未完成學業就成為了莫斯科市最大區克拉斯諾普雷斯奈斯基的書記。緊接著,他又被選為莫斯科市委的第二書記,頻頻出現在政治舞臺上。

    到了1934年,赫魯曉夫被選入聯共(布)中央委員,成為了莫斯科州委兼市委第一書記。

    面對基洛夫在列寧格勒的遇刺事件,斯大林親自掛帥前往調查,由此拉開了蘇聯史上大規模的政治清洗運動。期間,赫魯曉夫堅決擁護斯大林關於階級鬥爭尖銳化的理論,可也沒有放鬆對於經濟建設的力度,竭盡全力不被清洗。日後,他在自己的回憶錄中這樣表示:

    當年,幾乎所有和我一起工作的人都遭到了逮捕。

    到了1937年底,由於大清洗運動的擴大化,烏克蘭的局勢已經失控,赫魯曉夫被調任烏克蘭第一書記。斯大林的目的很明確,希望他可以迅速穩定局面,因為蘇德戰爭已經迫在眉睫。

    1939年9月1日,隨著納粹德國閃擊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為了應對這場戰爭,蘇聯也加緊了戰前的準備工作,無論工業和農業都開足馬力。

    1941年6月22日,德國發起“巴巴羅薩計劃”入侵蘇聯。面對德國的閃電戰,長期肅反運動下的蘇軍竟然一觸即潰,完全沒有抵抗力,致使蘇聯領土大面積丟失。

    十萬火急下,斯大林下令赫魯曉夫所在的西南方面軍死守基輔。可是,面對德軍的鋼鐵洪流,士氣低落的蘇軍只得且退且戰,基輔戰役遭到了大敗。

    大怒之下,斯大林不僅解除了鐵木辛哥元帥的職務,而且還解散了西南戰區。作為主要領導,赫魯曉夫也被召回莫斯科興師問罪,好在他態度積極,才被再次派往了前線任職。

    在著名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期間,赫魯曉夫作為政治委員始終堅守在一線。於是,他與一大批的軍隊將領們結下了戰地友誼,也為日後得到軍方的支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隨著蘇軍展開戰略反攻,納粹德國的敗勢已現。烏克蘭被解放後,赫魯曉夫出任了烏克蘭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同時仍然擔任著烏克蘭第一書記。

    在赫魯曉夫的不懈努力下,烏克蘭的經濟狀況恢復迅速,糧食、鋼鐵和煤炭等產量也很快恢復到了戰前的水平。可即便如此,他仍然沒能完成斯大林下達的糧食任務,能力開始被對方所質疑。

    除了經濟領域,赫魯曉夫在思想領域也遭到了斯大林質疑。因為,烏克蘭在民族主義和地方主義方面有所抬頭,引起了強調中央集權的斯大林不滿。

    1947年3月,赫魯曉夫被免去了烏克蘭第一書記的職務,改由卡岡諾維奇接任。不過,卡岡諾維奇卻太過於秉承斯大林的旨意,甚至還沿續了當年的大清洗運動。

    不到一年時間,卡岡諾維奇就因為極左而遭到批判,被斯大林召回了莫斯科。此後,赫魯曉夫再次得到重用,重新成為烏克蘭第一書記。

    此後,赫魯曉夫帶領烏克蘭日益富強,無論經濟、文化還是政治方面都名列前茅,一舉超越了除俄羅斯以外的所有加盟共和國。對此,斯大林顯得非常滿意,多次在大會小會上不斷提及。

    1949年,斯大林將赫魯曉夫從烏克蘭調往莫斯科。對此任命,外界紛紛揣測除了平衡貝利亞和馬林科夫等人的權力外,也有提前考察接班人的意圖。

    1952年10月,蘇共十九大在莫斯科如期舉行,大會選舉產生了由25名委員和11名候補委員組成的中央主席團。在中央主席團中,斯大林又指定了四名執行團成員,分別是馬林科夫、貝利亞、布林加寧和赫魯曉夫,算是第一次明確了他們的接班人地位。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召集貝利亞、布林加寧、赫魯曉夫和馬林科夫到克里姆林宮議事。之後,他們一同趕到位於孔策沃近郊的別墅內用餐,席間相談甚歡,都喝了不少的酒。

    到了第二天凌晨,斯大林被發現倒在了餐廳的地板上,因突患腦溢血而中風。關於斯大林的具體死因,後世還存在一些質疑聲,在此不做評述。

    斯大林過世後,國家很快就陷入了權力的紛爭中。最終,暫時進入到一個奇怪的過渡階段,也稱“三駕馬車時期”,分別是貝利亞、馬林科夫和赫魯曉夫。

    掌握蘇聯情報部門的貝利亞最具野心,他憑藉自己的政治排名優勢,竟然重新指派了領導層的分工。對此,赫魯曉夫選擇以退為進,暗中積極聯絡馬林科夫、莫洛托夫和朱可夫等人組建“倒貝同盟”。

    1953年7月,赫魯曉夫在中央主席團會議上突然對貝利亞發難。緊接著,在朱可夫的強力支援下,貝利亞被軍方當場拘捕並帶離了會場,秘密執行了死刑。

    之後,赫魯曉夫終於如願以償成為蘇共中央的第一書記。不過,他的地位並還不穩固,時時都遭到了馬林科夫的挑戰,二人開始了激烈的權力鬥爭。

    1955年2月,赫魯曉夫突然宣佈解除馬林科夫的部長會議主席,改由國防部長布林加寧取代,再由朱可夫接任了國防部長一職。這樣一來,馬林科夫被打壓了,自己的支持者朱可夫也更加掌握了軍權。

    地位穩固後,赫魯曉夫在蘇共二十大上突然作了一篇長達五個小時《關於個人崇拜及其後果》的“秘密報告”,以嚴厲的口吻痛批了斯大林的種種言行。不僅如此,他又相繼丟擲了針對資本主義國家的“和平競賽”、“和平共處”與“和平過渡”這“三和路線”。

    從此開始,赫魯曉夫一面消除斯大林的個人崇拜,一面又在樹立自己的個人權威。1958年3月接替布林加寧擔任了蘇聯部長會議主席後,他終於掌握了蘇聯黨的權力和國家的權力。

    內政方面,赫魯曉夫嘗試在農業和工業都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不過,由於準備不足,更由於認識不到位,他的很多改革都是半途而廢。

    外交方面,赫魯曉夫單方面退出了《波茨坦協定》,徹底動搖二戰以後的國際秩序。對此,西方國家的反應十分強烈,美國的艾森豪威爾政府甚至威脅此舉將會引發全面的對抗。

    1958年7月31日,赫魯曉夫訪問中國,剛見到毛主席就迫不及待地表示:

    當前,臺灣海峽局勢非常緊張,美國第7艦隊也活動頻繁。蘇聯艦隊已經進入太平洋,但還需要在中國建立一個長波電臺,再組建一個聯合艦隊。

    通常,這種重大議題都會提前進行溝通和聯絡。可是,赫魯曉夫將如此重大的議題卻直接拋給了毛主席,這顯然是極不恰當的。

    由於此事幹系重大,毛主席當即詢問何謂聯合艦隊?赫魯曉夫有些尷尬,只好表示蘇聯希望中國能同意他們在東部沿海地區租借海軍基地。

    對於事關國家領土主權之事,毛主席自然不會答應。就這樣,赫魯曉夫氣呼呼地離開了北京,中蘇兩國的裂痕也逐漸顯現出來。在回憶這段歷史時,毛主席曾經這樣表示:

    中國同蘇聯鬧翻是在1958年,他們想在軍事上控制我們,我們不幹。

    1959年9月,赫魯曉夫又莫名其妙地訪問了美國,甚至都沒有事先告知其它的社會主義國家,的確顯得不夠成熟穩重。而關於他的魯莽之舉,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脫鞋敲桌事件”。

    1960年10月12日,赫魯曉夫親自前往紐約出席聯合國會議,遭到臺上發言者的抨擊和質疑時,他竟然不顧國際禮節脫掉鞋子大力敲擊桌子阻撓發言。

    在赫魯曉夫的主導下,蘇聯又介入美國和古巴的矛盾。

    1962年7月,蘇聯和古巴秘密簽訂了在對方境內部署彈道導彈的協議,儼然要在美國的後院生事。之後,蘇聯將幾十枚核彈頭分批分次運到了古巴,安排專業的技術人員進行安裝。

    不過,蘇聯和古巴的小動作還是沒有逃出美國的眼睛,隨著U—2偵察機拍到的清晰圖片被公佈,蘇聯只得默認了該事件的存在。為了展現自己強硬的一面,剛剛上任的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立即宣佈對古巴實施全面封鎖和制裁。

    面對日益嚴重的核戰陰雲,赫魯曉夫儘管嘴上挺硬,但行動上還是先妥協了。蘇聯在美國的嚴密監視下,只得灰溜溜地從古巴撤走了42枚導彈。

    面對赫魯曉夫在“古巴導彈危機”中的頹勢,國內的反對者們卻暗中竊喜。一場政變正在積極籌劃中,各派勢力已經形成了統一的“倒赫聯盟”。

    1964年10月,對於政變毫無察覺的赫魯曉夫動身訪問印度尼西亞,結束行程後徑直飛抵黑海度假。期間,突然接到了來自莫斯科的電話,通知他立即返回克里姆林宮開會。

    儘管已經察覺到事態不對,但赫魯曉夫還是太過於自信了,居然乘坐專機乖乖地返回了莫斯科。殊不知,一場早就精心策劃好的中央主席團會議正在等待他。

    當赫魯曉夫步入會場後,與會者們開始對他“開火”,就像當年他向斯大林“開火”那樣激烈。這場批鬥大會整整持續了一個晚上,到了第二天早上才透過決議,他被迫以“自動退休”的方式離開。

    隨後,勃列日涅夫以全票當選為蘇共中央的第一書記。事實上,在“倒赫聯盟”中,他絕非最具實力的一個,不過也正是平庸和無能才被各方勢力所接受。

    以這種方式退休後,赫魯曉夫領著固定退休金,也繼續享受著專車、保鏢、醫生和廚師的服務,只是行動自由被嚴格限制。他每天除了閱讀官方報紙,只偶爾在花園內散步或者耕種蔬菜。

    由於長期的情緒低落,赫魯曉夫很快就大病一場,身體健康也每況愈下。出院後,他為了掌握真實的國內外新聞,開始偷偷收聽國外廣播。

    1971年1月,面對蘇聯克格勃的嚴防死守,赫魯曉夫還是見到了《赫魯曉夫回憶錄》在國外出版發行。不過,面對勃列日涅夫的憤怒,面對蘇聯政府的威逼,他只得無奈簽署一份關於“赫魯曉夫回憶錄純系偽造”的宣告。

    現如今,在俄羅斯新聖女修道院的公墓內,赫魯曉夫的墓地赫然其中。墓碑由四塊黑色花崗石和三塊白色花崗石拼合而成,象徵著他充滿爭議的人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想裝一個220V的發電機要裝多少W的才能滿足供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