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習慣了一個月花幾百,習慣了用水不花錢,習慣了自給自足…不懂物業費…… 農村一月可以只花兩三百,勤快的還可以掙一兩百…這上樓了,沒用收入只有開銷…
13
回覆列表
  • 1 # 小城螺絲釘

    第二,如果農民上樓,就要考慮土地整改,大面積流轉給農場,農民只是季節性的去務工,其他時間去工廠務工,這樣才能上樓。

    第三,老年人一代宅基地情結,估計很難上樓,需要有一定的心裡過渡期,慢慢融入上樓。

  • 2 # 清風明月在心中

    因地而異,

    有的地方真的不適合!我是農村出來的,農民真的不容易,真的求求有些人放過他們吧!!!

  • 3 # 鄉村微視界之鄉村漫記

    農民上樓適不適合,沒有整齊劃一的標準答案。任何事物,既然存在,就有一定合理性。

    第一,農民上樓到底合不合適,不同的農戶有不同的答案,不同年齡段的農民趨向的答案也不盡相同,張三家認為有必要,很合適;李四家就可能認為完全沒有必要,一點都不合適。如再細分,張三家,可能家中年齡大的會認為不合適,上下樓不方便,堆放農具不方便,養豬、雞、鴨都受限制,每月還可能要多繳費用;但家中年較小,對農業生產,對種養殖不是很感冒,覺得而居住在樓上更乾淨更衛生,環境更好,最後是年老的聽年輕的或意見少的服從意見多,最終的結論是住樓房。

    再者,上樓農民搞農業的依然很多。一是隨著機械化的推進,農民需自己準備的農具越來越少,特別個頭較大的農具。二是隨著土地流轉的加劇,為農業專案業主打工的農民越來越多,各類農具基本上由業主提供。三是一些地方還建有專門的農具存放室、牲畜養殖區,以方便上樓農搞種養殖。四是農民上樓有多種方式,就近上樓(如農民新村、農民集中建房點、鄉鎮上的商品房等),因離土地不遠,對搞農業影響並不是大得群眾不能接受。

    第三,農民上樓後並不等於就沒有了收入,許多轉行還獲得了更高的收入。雖知"樹挪死、人挪活"的道理,農民上樓之後,要務工要就業的機會依然很多,再不濟仍可耕種自己的承包地(只是可能稍遠點不太方便,但不少地方家住鄉鎮上或城區裡回老家種地的也不少,他們往往也是工也打了,地也種了)。至於把土地流轉出去,或乾脆不再依賴於土地上,轉行做其他日子過得更好的就更多了(畢竟目前搞農業要掙錢真還不容易)。

    綜上所述,有人籠統而論農民不適合上樓,是在增加農民的負擔;有人認為農民生活不易,就應該依附於土地、困於農村,始終把農民置於弱勢地位,這種看法實在有失偏頗,也完全不符合當前農村發展的實際,不符合廣大農民對美好生產的嚮往和追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吃dha有什麼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