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交大女博士
-
2 # 桃源居士45
小時不識月,呼做白玉盤。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月宮幸有閒田地,何不中央種兩株?
-
3 # 例外狀態
在詩人的感懷裡,月亮常常是個見證者,代表著永恆,見證時空的更迭,見證世事的變遷,見證萬物的變幻生滅。比如王昌齡的“秦時明月漢時關”,有著明月見證下的邊關從秦到漢的時間穿梭感;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更是處處以月為見證,月下的江水、月下的花、月光映照的夜空,一個“月”透穿古今,發出對人生、宇宙的深思。因為月的永恆感,人們也借月來表達對持久不變的感情的期待,盼望團聚,渴望相伴,如張九齡《賦得自君之出矣》“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曹植的《雜詩》“願為南流景,馳光見我君”,還有朗朗上口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而幸福美滿的時刻,月也必是最佳的襯景,賀鑄的《西江月》裡寫道“攜手看花深徑,扶肩待月斜廊”,還有“閒雲歸後,月在庭花舊欄角”,月下是情人相會的佳所,月是情人真心的見證人。月還是孤獨者的友伴,如李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無論古今,月亮一直寄載著人們對恆久美好的嚮往。
月亮在古詩中十分常見,多用來表達對朋友,家人的思念之情,以及一種盼望團圓的情感。
李白關於月亮的詩有很多,例如古朗月行: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白雲端。
仙人垂兩足,桂樹作團團。
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
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
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
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
憂來其如何,悽愴摧心肝。
月亮常被詩人用來寄託相思,鄉愁。
如李白另外一首膾炙人口的詩: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因為看月亮多是在夜晚,也常常被用來抒發孤獨寂寞的情緒,如李白的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相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又如蘇軾的明月幾時有,也是借月抒懷,表達對友人對家人的眷戀之情。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