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命理師路曉燁

    古人透過對世界的觀察發現,白天和黑夜相對構成了一天,天與地相對構成了空間,靜與動相對構成了變化,於是總結出來了一條定律,即陰陽學第一定律:

    萬事萬物都是由“陰”和“陽”兩種相對的形態組成的。

    同時對“陰”和“陽”進行了類比式的定義:

    陰:低、靜、下、醜……,偏陰暗的形態;

    陽:高、動、上、美……,偏Sunny的形態。

    古人基於這一定律去認識世界,形成了陰陽思維,這種思維深入人心,拓展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形成了陰陽文化,也是中華文華的源頭。

    而隨著人們對世界的認知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拓展,人們對陰陽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刻,很快就形成了陰陽學第二定律

    陰陽互根互化,此消彼長。

    最能體現這一定律的書籍,非《道德經》和《黃帝內經》莫屬。

    《道德經》主要將這一定律用於人事上,成其“無為無不為”的治世思想。

    《黃帝內經》將這一定律應用在中醫學上,成為中醫學理論的基石和準則。

    兩本書雖然應用方向不同,但是都對陰陽學第二定律進行了,非常詳盡的闡述。

    辯證唯物主義、二進位制計算機、博弈論,正負能量、相對論、量子理論……,從古到今,無論這些理論的創造者或發明者是否接觸過陰陽學說,但是這些理論和發明都是基於陰陽學兩大定律而來。

    陰陽學的這兩大定律是萬事萬物執行的基本規律,無論你在哪裡,都被其主導,都可以運用這兩大定律來解決實際問題。

    關注筆者,帶你瞭解陰陽學兩大定律在各種事物中的運用!

  • 2 # 興文192025802

    陰陽來源於盤古的宇宙論、人生論、物質論。廣義陰陽來源於宇論,狹義陰陽來源於人生論,個體陰陽來源於物質論。陰陽有相生、相剋、相合、相沖、相刑、相會這六種糾纏方式,簡稱六爻,這是自然規律。先哲們利用這個自然規律創造出了陰陽分離、陰陽疊加的公式,這個公式是人類主宰宇宙萬物的手段,應用這個公式可以讓陰陽服務於人類,這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舉。但是,真正掌握這門學問的人太少了。

  • 3 # 王真陽

    萬物顯象為陰,能促成顯象為陽。普通所畫太極圖,不代表完全的陰陽,陰陽奧妙難明。太極圖只能說是一種對應關係,一種相互轉化的關係。混元有陰陽,陰陽也能生混元。是可逆的,並非去而不返!

    每當遙望澄明的夜空時,看到圓月當空,月亮就象神仙一樣,被金黃色的暈圈所籠罩。不久後就會有雨,如果暈圈不完美,不久後就要起風。我們所看到這些暈圈,就是陰,我們猜測將來的風,將來的雨,這就是陽。

    知陰陽,知過去未來。看到了陰是什麼象,就能推知將來怎麼樣。將來是什麼樣,就能知道過去是如何。學習中國傳統易經文化,必須要了解陰陽。對萬事分清了陰陽,就不在過去外來。所以聖人能知身前身後事。

  • 4 # 今古齊觀

    用來表示事物的相對性而賦予的符號而已。

    “陽”代表能量,

    “氣”代表功能,

    “陰”代表物質。

  • 5 # 財經檔案館

    陰陽也叫“陰陽八卦圖”,最早見於《易經》的記載:“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關於此圖的由來,《易·繫辭傳》中記載:“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伏羲是華夏民族人文的始祖,古代傳說中的“三皇”之一。

    上面的兩儀是指陰陽,四象一般是指春夏秋冬四季,八卦分別是指乾(指天),坤(指地),兌(指澤),離(指火),震(指雷),巽(指風),坎(指水),艮(指山)等八種自然現象。儘管八卦的方位和排列次序,有歷史演進的不同,但在西周時,基本確定了下來。具體如圖所示:

    圖1:陰陽八卦說明圖

    對此八卦圖闡述最權威的著作當屬《易經》了,而每一卦都用不同的三條虛實線,作為代表的符號。根據後人的理解,三條線可能的含義為:最下面一條代表“物質基礎”,最上面一條代表“意識形態”,中間的一條代表“結構秩序”。這樣看《易經》,它就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二分法開源數理模型”了。

    1、八卦之間,兩兩組合共有8×8=64種卦象及卦辭,《易經》中卦辭是對全卦的斷語。再加上代表八卦的符號,兩兩組合後,形成上下共6條虛線或實線的組合。《易經》所有64卦,每卦都有6個爻(yao),每個爻都有一段爻辭,因此共計有64×6=384個爻辭。古人常用龜甲燒製,用八卦中的“斷語”等用於占卜,由此來預測吉凶,爭取逢凶化吉。

    2、《易經》不只是儒家的經典,對中國後世的各個主要思想流派,均有很大的影響,也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哲學著作。西漢時期,漢武帝將《易經》列為儒家五經之首;唐朝宰相虞世南曾說:“不知《易》,不可以為將相”;日本明治維新時組閣的原則是:“不知《易》者,不得入閣”;德國哲學家黑格爾也稱:“《易經》深含著華人的智慧”。

    3、因此,我們探索中國幾千年的大歷史,也必須要深入瞭解“陰陽八卦圖”,並不斷的從《易經》中汲取營養。在這裡我們分享一下清華大學的校訓:天行健,君子以不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句校訓也是《易經》中開篇最著名的一句話。

  • 6 # 山澗一清泉

    陰陽的概念出自易經,是一個看似簡單實則博大精深的華夏哲學。陰陽這個東西很多人初看覺得是迷信,實際上華夏文化的陰陽理論既體現了我們民族的世界觀同時也是我們的方法論。

    馬克思的唯物辯證法與我們的陰陽理論是一致的,他們都具有三個特點:

    萬物皆是統一的,統一於陰陽萬物皆是對立的,陰陽對立萬物皆可互化,陰陽互化

    總的說就是陰陽相生相剋,對立而統一,可以說馬克思的唯物辯證法不過是陰陽理論的現代解釋而已,並沒有什麼新意。

    在思維上它是算數和占卜(邏輯)不可分割的玄節點。自然界中生物的基因,人工智慧中的二進位制都充分論證了陰陽的生命力。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極而陽生陽極而陰生,萬物皆不可能只有陰或者只有陽,一切都是相對的。這一理念與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一致,簡單說就是沒有什麼事是絕對的,都是處在動態的平衡中!

    在華夏文化的哲學裡,陰陽是蘊藏在自然規律背後推動自然規律發展變化的根本因素的描述,是天地萬物孕育、發展、成熟、衰退直至消亡的原動力,是奠定中華文明邏輯思維基礎的核心要素。老子學《易》將這一理念歸納為“道”,所以孔子在《易傳》中說“一陰一陽為之道”。

    中華文化裡,陰陽代表的是一切事物的最基本對立關係。萬物皆由陰陽二氣組成,萬物同時因陰陽相生相剋而“生、長、衰、亡”!它是自然界的客觀規律,是萬物運動變化的本源,是人類認識事物的基本法則。

  • 7 # 洛書圖解周易

    大眾對陰陽五行的看法陰差陽錯

    絕大多數人把陰陽的本質錯解成了冷熱(見到一作者另文又自相矛盾解為物質與能量,並引《素問》為註腳:陽化氣,陰成形。其實陽為體,陰為用,如同甲木植物與乙木動物;而天干能源與地支物態在先天也是體用關係,因此陰陽解為質能錯的還不算離譜);

    易理五行又契合四季四方(古人甚至生造出一個長夏應土)發生、茂盛、收斂、貯藏特性,於是就想當然把陰陽變化,由兩極擴充套件為少陰少陽四態,把四象解作涼溫冷熱,並以之對應金木水火:水– 全陰(太陰);火 – 全陽(太陽);木 – 陽多(少陽);金 –陰多(少陰),以土為陰陽相沖平衡態自圓其說——大錯特錯,失之千里。除了土稍微沾邊——因為土主信,為信用為契約,如同原子共用電子達到平衡穩態。

    人云亦云的四象觀點其實是後人基於後天八卦圖的自圓其說解:

    金是少陰(始衰);木是少陽(萌生);水是老陰(敗極);火是老陽(旺極);土是中和平衡態,其根源是主觀的無法定性的陰陽分類。

    四象的傳統認識基於先天八卦圖:

    邵康節曰:“乾兌離震為陽,巽坎艮坤為陰。乾、兌為太陽,離、震為少陰,巽、坎為少陽,艮坤為太陰”,這是宋人本於《易傳》兩儀生四象的初始解。

    二者的四象符號雖然沒變,但意義迥異。主要區別在於後人以離火代乾金為太陽,以坎水代坤土為太陰,從而導致邏輯混亂(本質是把先天天干的四象分野生套到後天地支的四象分野)。

    按照《周易》通例,八卦分陰陽各四卦:

    陽卦:乾(天、父、庚),震(雷、長男、甲),坎(中男、壬),艮(山,少男、戊)。

    陰卦:坤(地、母、己),巽(風,長女、乙),離(中女、丁),兌(澤,少女、辛)。

    其八卦的陰陽與五行的陰陽是相應的,與我破譯的五行八卦物理本質“陽聚陰散“吻合。

    《繫辭傳》曰:“陰陽之義配日月。” 荀爽解曰:“謂乾舍於離,配日而居;坤舍於坎,配月而居之義是也。”這應是“坎水為太陰、離火為太陽”陰差陽錯的源頭,完全違背了易理。

    那麼震究竟算少陰還是算少陽,乾金何辜又由太陽妄論少陰?

    想要理順其中邏輯悖論,必須以客觀數理為依據——最好先格式化你學到悟到的先入為主的誤人子弟的古人今人論述的知識。

    依數理正悟陰陽。

    傳統觀念認為:陰陽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的對立關係,如天地、日月、男女、上下、正負等,便以哲學的思想方式類比歸納出“陰陽”這概念,反映矛盾雙方的對立、統一,消長、互根。這其中只有少數合乎乾陽坤陰的引申意義,如日明月暗、男剛女柔等;由此推而廣之歸類陰陽卻似是而非,如代表性的水火寒暑、動靜清濁等陰陽歸類實是人為的定義——有晝熱夜冷、消長交替邏輯而非易理本意。

    比如坤柔乾剛合乎易理陰陽,但兌交巽如同利刃削髮,剛柔有別而同陰;坤靜乾動合乎易理陰陽,而艮會兌如同草船借箭,艮為靜止卻為陽,兌為銳行實屬陰;還有坎水離火——坎陽而離陰,後世籠統地歸類——水性寒而潤下屬陰,火性熱而炎上屬陽——顯然脫離易理,誤人子弟。

    我的破譯,陰陽關係的本質是自然哲學——平方反比守恆,有具體的物理意義——散與聚:從狀態而言就是無與有,其二進位制數理為0與1;從能態而言就是展與勢,陽為1次方量勢態,陰為2次方量展態,比如自旋為勢態動能,物理量為角頻率ω;公轉為展態動能,物理量示為 v²。陰陽關係的數學最簡表述只能是是Xy²守恆;而五行就是賦予X\y²具體的物理意義——可名之名:“假《易》柄燈悟,幾更新輪迴”;可道之道:陰陽五行迴圈生克化合。

    陰陽的消長可由如下庚金克乙木圖直觀體會:庚金是旋轉收斂,風木是震盪發散,聚散互易,角動守恆。‘角動量守恆的本質是ωr²守恆(開普勒面積定律:ω為瞬時角速度;r²反映瞬時振動能):旋轉的滑冰運動員把雙臂收回後(振動能r²減少),轉速則提高(角動能ω增加),此消彼長,散聚互根。ωr²守恆正是乙理‘庚乙合金’的數理表達,,收攏是風天小畜,展開是天風姤。

    圖片來自

    http://osfundamentosdafisica.blogspot.sg/2013_01_01_archive.html

    再比如丙辛合水:已知辛為動能,物理量示為v²;丙火主禮——循規蹈矩,微觀為電子循軌而流,宏觀為行星各行其道,即丙火反映軌道位能——可示為軌道半徑R,丙辛合水直譯就是Rv²守恆(雷澤歸妹——開普勒和諧定律)

    丙火為電流之意,正是甲木電勢所生;丙火循軌而流,丁火則是越軌而離——為電離為光波波長,物理量當為波長的平方,那麼壬丁合木直譯就是νλ²守恆。

    似乎與光速νλ守恆矛盾。

    由德布羅意關係式變化有:νλ²≡h/m,將光子質量m= hν/c²代入即得νλ≡c 。

    顯然νλ²守恆針對的是任意一個波態粒子(包括電子軌道駐波),而νλ守恆針對的是所有光子,二者並不矛盾。

    頻率ν與角頻率ω、波長λ²與振幅(位矢)r²其實是一脈相承,顯然νλ²守恆才是宇宙根本規律。

    陽陰關係並非日月明暗熱冷迴圈往復的比例變化,其本質是自然哲學——平方反比守恆

    能態的平方反比守恆,反映的是最本質的物理:宇宙遵循能態的平方反比守恆變化,此即易理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陽聚而陰散,陽生而陰成,陽體而陰用,陽啟而陰承。

  • 8 # 雲山淺淺

    傳統觀念認為,陰陽,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對立關係。它是自然界的客觀規律,是萬物運動變化的本源,是人類認識事物的基本法則。陰陽是中國古代先賢創立的哲學範疇。一種本源論(本體論),有先天陰陽與後天陰陽之分。古人仰觀、俯察取類比象,將自然界中各種對立又相聯的現象,如天地、日月、晝夜、寒暑、男女、上下等抽象歸納出“陰陽”的概念。

    物物皆有陰陽,不可割裂,陰陽必相互依存,萬事萬物中都包含陰陽的特性。既《老子》所謂"萬物負陰而抱陽"、《易傳》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易經》便是講"陰陽"變化的數理和哲理。

    陰陽壹體兩面,彼此互藏,相感替換,不可執一而定象。二者雖無定象,隨道而變,上皆可為道,下亦可為器。道用無窮,處處有之,因用而論。用即出,陰陽即定,二者雖定,亦隨時而變遷。故曰:陰陽不二,以壹而待之。壹者太極是也,統領二物,相互作用,運化萬千。

    陰陽,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對立面,陰 為寒,為暗;陽 為熱,為光。

    陰中有陽,陽中有陰,衝氣以為和(像無形的氣分隔了陰陽,使其各居其位。)。

    陰陽的位置是不斷變化,週而復始的。我們所能看見的事物為陰內陽外,所有的事物都要符合陰陽的規律和結構,就像人出生(是聚合),然後死亡(消散),這就是陰陽的規律,而人體內陰陽失衡或陰陽所在的位置不對人就會生病。

    這些就是陰陽的含意。

  • 9 # 術數天地

    陰陽是什麼?這個問題其實回答起來不那麼容易,紅樓夢中有一段史湘雲與丫頭翠縷的談話其實就是深入淺出的道出了陰陽的本質:

    翠縷道:“這麼說起來,從古至今,開天闢地,都是陰陽了?”湘雲笑道:“糊塗東西,越說越放屁。什麼‘都是些陰陽’,難道還有個陰陽不成!‘陰’‘陽’兩個字還只是一字,陽盡了就成陰,陰盡了就成陽,不是陰盡了又有個陽生出來,陽盡了又有個陰生出來。”翠縷道:“這糊塗死了我!什麼是個陰陽,沒影沒形的。我只問姑娘,這陰陽是怎麼個樣兒?”湘雲道:“陰陽可有什麼樣兒,不過是個氣,器物賦了成形。比如天是陽,地就是陰,水是陰,火就是陽,日是陽,月就是陰。”翠縷聽了,笑道:“是了,是了,我今兒可明白了。怪道人都管著日頭叫‘太陽’呢,算命的管著月亮叫什麼‘太陰星’,就是這個理了。”湘雲笑道:“阿彌陀佛!剛剛的明白了。”翠縷道:“這些大東西有陰陽也罷了,難道那些蚊子,虼蚤,蠓蟲兒,花兒,草兒,瓦片兒,磚頭兒也有陰陽不成?”湘雲道:“怎麼有沒陰陽的呢?比如那一個樹葉兒還分陰陽呢,那邊向上朝陽的便是陽,這邊背陰覆下的便是陰。”翠縷聽了,點頭笑道:“原來這樣,我可明白了。只是咱們這手裡的扇子,怎麼是陽,怎麼是陰呢?”湘雲道:“這邊正面就是陽,那邊反面就為陰。”翠縷又點頭笑了,還要拿幾件東西問,因想不起個什麼來,猛低頭就看見湘雲宮絛上系的金麒麟,便提起來問道:“姑娘,這個難道也有陰陽?”湘雲道:“走獸飛禽,雄為陽,雌為陰,牝為陰,牡為陽。怎麼沒有呢!”翠縷道:“這是公的,到底是母的呢?”湘雲道:“這連我也不知道。”翠縷道:“這也罷了,怎麼東西都有陰陽,咱們人倒沒有陰陽呢?”湘雲照臉啐了一口道“下流東西,好生走罷!越問越問出好的來了!”翠縷笑道:“這有什麼不告訴我的呢?我也知道了,不用難我。”湘雲笑道:“你知道什麼?”翠縷道:“姑娘是陽,我就是陰。”說著,湘雲拿手帕子握著嘴,呵呵的笑起來。翠縷道:“說是了,就笑的這樣了。”湘雲道:“很是,很是。”翠縷道:“人規矩主子為陽,奴才為陰。我連這個大道理也不懂得?”湘雲笑道:“你很懂得。”

    黃帝內經:“陽為天,積陰為地。陰靜陽燥,陽生陰長,陽殺陰藏,陽化氣,陰成形。............清陽為天,濁陰為地;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雨出地氣,雲出天氣。”

    其實陰陽是有名而無形的,可以當做是一個抽象的符號系統,是一個用於描述事物規律的符號系統。

  • 10 # 澡雪堂主談修心

    陰陽學說是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用現在話業講,陰陽可以理解為能量與暗能量,或者物質與暗物質,以前對於陰陽的劃分,是從我們已知的層面來劃分的,類似於物理學中所謂的作用與反作用,它的實際範圍,可能要比這個寬得多,應該同時包含我們所有的未知領域。

    陽是已知,陰是未知。

    我們現在科學上把已知的物質稱為物質,把未知的物質稱為暗物質,能量也一樣,已知的能量為能量,未知的能量為暗能量,所謂的“暗”,就是未知的意思,對於暗的這一部分,一直是科學探索的方向。

    為什麼要這樣劃分呢?隨著量子學說的發展,越來越證明,這世界原本就是空,是無,正如老子在《道德經》中所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既然是“無”,那麼不管它演變出什麼,它的總和也應該是零,這才符合天地宇宙的真相。

    這就象是我們夢中的情景一樣,夢中空幻,這是個大前提,不管夢中的情景有多精彩,最後還是要歸於空,陰陽的道理也是一樣,陽代表已知,陰代表未知,已知的加上未知的,總和應該是零,這樣才符合邏輯,否則這些“有”就成了無因之果,這顯然是不科學的。

    從空而來,歸空而去。

    能量與暗能量,物質與暗物質,這都是陰陽對應的關係,一正一反,一明一暗,兩相激盪,動則世界生,兩相分離,靜則世界滅。

    所以陰陽,只是一種表述方式,若問陰陽是什麼,它什麼都可以是,又都什麼也不是,它們只是代號,需要它是什麼,它就可以是什麼,只是有一點,我們用陽代表什麼的同時,必須要讓陰代表它相反的東西,這二者必須平衡,這才符合陰陽的原則。

    現在科學上一直在追尋宇宙的起點,站在陰陽的角度看,宇宙不可能存在原點,因為它本來就是空,空怎麼可能會有原點呢?難道夢中的阿貓阿狗,也會有爸爸媽媽嗎?所以宇宙從空而來,歸空而去,這才是它的軌跡。

    如果硬要追原點,那麼必然會追到一個,又會發現另一個,就象現在科學上的“奇點”,如果“奇點”形成了宇宙,那麼下一個問題,“奇點”又是怎麼形成的呢?這是一個層層無窮盡的問題。這就如同一個圓,從哪裡開始,就要在哪裡結束,差一點這個圓都不完整。

  • 11 # 哈灬哈66096005

    陰,陽,是,兩個不同的,狀態,維度,特性,功能,但是,陰,陽,是在,不斷的對立,與,溶合,中,產生萬物的變化,執行!!!!!!!!!!

  • 12 # 興文192025802

    陰陽來源於盤古的宇宙論、人生論、物質論。廣義陰陽來源於宇論,狹義陰陽來源於人生論,個體陰陽來源於物質論。陰陽有相生、相剋、相合、相沖、相刑、相會這六種糾纏方式,簡稱六爻,這是自然規律。先哲們利用這個自然規律創造出了陰陽分離、陰陽疊加的公式,這個公式是人類主宰宇宙萬物的手段,應用這個公式可以讓陰陽服務於人類,這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舉。但是,真正掌握這門學問的人太少了。

  • 13 # 王真陽

    萬物顯象為陰,能促成顯象為陽。普通所畫太極圖,不代表完全的陰陽,陰陽奧妙難明。太極圖只能說是一種對應關係,一種相互轉化的關係。混元有陰陽,陰陽也能生混元。是可逆的,並非去而不返!

    每當遙望澄明的夜空時,看到圓月當空,月亮就象神仙一樣,被金黃色的暈圈所籠罩。不久後就會有雨,如果暈圈不完美,不久後就要起風。我們所看到這些暈圈,就是陰,我們猜測將來的風,將來的雨,這就是陽。

    知陰陽,知過去未來。看到了陰是什麼象,就能推知將來怎麼樣。將來是什麼樣,就能知道過去是如何。學習中國傳統易經文化,必須要了解陰陽。對萬事分清了陰陽,就不在過去外來。所以聖人能知身前身後事。

  • 14 # 今古齊觀

    用來表示事物的相對性而賦予的符號而已。

    “陽”代表能量,

    “氣”代表功能,

    “陰”代表物質。

  • 15 # 財經檔案館

    陰陽也叫“陰陽八卦圖”,最早見於《易經》的記載:“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關於此圖的由來,《易·繫辭傳》中記載:“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伏羲是華夏民族人文的始祖,古代傳說中的“三皇”之一。

    上面的兩儀是指陰陽,四象一般是指春夏秋冬四季,八卦分別是指乾(指天),坤(指地),兌(指澤),離(指火),震(指雷),巽(指風),坎(指水),艮(指山)等八種自然現象。儘管八卦的方位和排列次序,有歷史演進的不同,但在西周時,基本確定了下來。具體如圖所示:

    圖1:陰陽八卦說明圖

    對此八卦圖闡述最權威的著作當屬《易經》了,而每一卦都用不同的三條虛實線,作為代表的符號。根據後人的理解,三條線可能的含義為:最下面一條代表“物質基礎”,最上面一條代表“意識形態”,中間的一條代表“結構秩序”。這樣看《易經》,它就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二分法開源數理模型”了。

    1、八卦之間,兩兩組合共有8×8=64種卦象及卦辭,《易經》中卦辭是對全卦的斷語。再加上代表八卦的符號,兩兩組合後,形成上下共6條虛線或實線的組合。《易經》所有64卦,每卦都有6個爻(yao),每個爻都有一段爻辭,因此共計有64×6=384個爻辭。古人常用龜甲燒製,用八卦中的“斷語”等用於占卜,由此來預測吉凶,爭取逢凶化吉。

    2、《易經》不只是儒家的經典,對中國後世的各個主要思想流派,均有很大的影響,也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哲學著作。西漢時期,漢武帝將《易經》列為儒家五經之首;唐朝宰相虞世南曾說:“不知《易》,不可以為將相”;日本明治維新時組閣的原則是:“不知《易》者,不得入閣”;德國哲學家黑格爾也稱:“《易經》深含著華人的智慧”。

    3、因此,我們探索中國幾千年的大歷史,也必須要深入瞭解“陰陽八卦圖”,並不斷的從《易經》中汲取營養。在這裡我們分享一下清華大學的校訓:天行健,君子以不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句校訓也是《易經》中開篇最著名的一句話。

  • 16 # 山澗一清泉

    陰陽的概念出自易經,是一個看似簡單實則博大精深的華夏哲學。陰陽這個東西很多人初看覺得是迷信,實際上華夏文化的陰陽理論既體現了我們民族的世界觀同時也是我們的方法論。

    馬克思的唯物辯證法與我們的陰陽理論是一致的,他們都具有三個特點:

    萬物皆是統一的,統一於陰陽萬物皆是對立的,陰陽對立萬物皆可互化,陰陽互化

    總的說就是陰陽相生相剋,對立而統一,可以說馬克思的唯物辯證法不過是陰陽理論的現代解釋而已,並沒有什麼新意。

    在思維上它是算數和占卜(邏輯)不可分割的玄節點。自然界中生物的基因,人工智慧中的二進位制都充分論證了陰陽的生命力。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極而陽生陽極而陰生,萬物皆不可能只有陰或者只有陽,一切都是相對的。這一理念與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一致,簡單說就是沒有什麼事是絕對的,都是處在動態的平衡中!

    在華夏文化的哲學裡,陰陽是蘊藏在自然規律背後推動自然規律發展變化的根本因素的描述,是天地萬物孕育、發展、成熟、衰退直至消亡的原動力,是奠定中華文明邏輯思維基礎的核心要素。老子學《易》將這一理念歸納為“道”,所以孔子在《易傳》中說“一陰一陽為之道”。

    中華文化裡,陰陽代表的是一切事物的最基本對立關係。萬物皆由陰陽二氣組成,萬物同時因陰陽相生相剋而“生、長、衰、亡”!它是自然界的客觀規律,是萬物運動變化的本源,是人類認識事物的基本法則。

  • 17 # 洛書圖解周易

    大眾對陰陽五行的看法陰差陽錯

    絕大多數人把陰陽的本質錯解成了冷熱(見到一作者另文又自相矛盾解為物質與能量,並引《素問》為註腳:陽化氣,陰成形。其實陽為體,陰為用,如同甲木植物與乙木動物;而天干能源與地支物態在先天也是體用關係,因此陰陽解為質能錯的還不算離譜);

    易理五行又契合四季四方(古人甚至生造出一個長夏應土)發生、茂盛、收斂、貯藏特性,於是就想當然把陰陽變化,由兩極擴充套件為少陰少陽四態,把四象解作涼溫冷熱,並以之對應金木水火:水– 全陰(太陰);火 – 全陽(太陽);木 – 陽多(少陽);金 –陰多(少陰),以土為陰陽相沖平衡態自圓其說——大錯特錯,失之千里。除了土稍微沾邊——因為土主信,為信用為契約,如同原子共用電子達到平衡穩態。

    人云亦云的四象觀點其實是後人基於後天八卦圖的自圓其說解:

    金是少陰(始衰);木是少陽(萌生);水是老陰(敗極);火是老陽(旺極);土是中和平衡態,其根源是主觀的無法定性的陰陽分類。

    四象的傳統認識基於先天八卦圖:

    邵康節曰:“乾兌離震為陽,巽坎艮坤為陰。乾、兌為太陽,離、震為少陰,巽、坎為少陽,艮坤為太陰”,這是宋人本於《易傳》兩儀生四象的初始解。

    二者的四象符號雖然沒變,但意義迥異。主要區別在於後人以離火代乾金為太陽,以坎水代坤土為太陰,從而導致邏輯混亂(本質是把先天天干的四象分野生套到後天地支的四象分野)。

    按照《周易》通例,八卦分陰陽各四卦:

    陽卦:乾(天、父、庚),震(雷、長男、甲),坎(中男、壬),艮(山,少男、戊)。

    陰卦:坤(地、母、己),巽(風,長女、乙),離(中女、丁),兌(澤,少女、辛)。

    其八卦的陰陽與五行的陰陽是相應的,與我破譯的五行八卦物理本質“陽聚陰散“吻合。

    《繫辭傳》曰:“陰陽之義配日月。” 荀爽解曰:“謂乾舍於離,配日而居;坤舍於坎,配月而居之義是也。”這應是“坎水為太陰、離火為太陽”陰差陽錯的源頭,完全違背了易理。

    那麼震究竟算少陰還是算少陽,乾金何辜又由太陽妄論少陰?

    想要理順其中邏輯悖論,必須以客觀數理為依據——最好先格式化你學到悟到的先入為主的誤人子弟的古人今人論述的知識。

    依數理正悟陰陽。

    傳統觀念認為:陰陽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的對立關係,如天地、日月、男女、上下、正負等,便以哲學的思想方式類比歸納出“陰陽”這概念,反映矛盾雙方的對立、統一,消長、互根。這其中只有少數合乎乾陽坤陰的引申意義,如日明月暗、男剛女柔等;由此推而廣之歸類陰陽卻似是而非,如代表性的水火寒暑、動靜清濁等陰陽歸類實是人為的定義——有晝熱夜冷、消長交替邏輯而非易理本意。

    比如坤柔乾剛合乎易理陰陽,但兌交巽如同利刃削髮,剛柔有別而同陰;坤靜乾動合乎易理陰陽,而艮會兌如同草船借箭,艮為靜止卻為陽,兌為銳行實屬陰;還有坎水離火——坎陽而離陰,後世籠統地歸類——水性寒而潤下屬陰,火性熱而炎上屬陽——顯然脫離易理,誤人子弟。

    我的破譯,陰陽關係的本質是自然哲學——平方反比守恆,有具體的物理意義——散與聚:從狀態而言就是無與有,其二進位制數理為0與1;從能態而言就是展與勢,陽為1次方量勢態,陰為2次方量展態,比如自旋為勢態動能,物理量為角頻率ω;公轉為展態動能,物理量示為 v²。陰陽關係的數學最簡表述只能是是Xy²守恆;而五行就是賦予X\y²具體的物理意義——可名之名:“假《易》柄燈悟,幾更新輪迴”;可道之道:陰陽五行迴圈生克化合。

    陰陽的消長可由如下庚金克乙木圖直觀體會:庚金是旋轉收斂,風木是震盪發散,聚散互易,角動守恆。‘角動量守恆的本質是ωr²守恆(開普勒面積定律:ω為瞬時角速度;r²反映瞬時振動能):旋轉的滑冰運動員把雙臂收回後(振動能r²減少),轉速則提高(角動能ω增加),此消彼長,散聚互根。ωr²守恆正是乙理‘庚乙合金’的數理表達,,收攏是風天小畜,展開是天風姤。

    圖片來自

    http://osfundamentosdafisica.blogspot.sg/2013_01_01_archive.html

    再比如丙辛合水:已知辛為動能,物理量示為v²;丙火主禮——循規蹈矩,微觀為電子循軌而流,宏觀為行星各行其道,即丙火反映軌道位能——可示為軌道半徑R,丙辛合水直譯就是Rv²守恆(雷澤歸妹——開普勒和諧定律)

    丙火為電流之意,正是甲木電勢所生;丙火循軌而流,丁火則是越軌而離——為電離為光波波長,物理量當為波長的平方,那麼壬丁合木直譯就是νλ²守恆。

    似乎與光速νλ守恆矛盾。

    由德布羅意關係式變化有:νλ²≡h/m,將光子質量m= hν/c²代入即得νλ≡c 。

    顯然νλ²守恆針對的是任意一個波態粒子(包括電子軌道駐波),而νλ守恆針對的是所有光子,二者並不矛盾。

    頻率ν與角頻率ω、波長λ²與振幅(位矢)r²其實是一脈相承,顯然νλ²守恆才是宇宙根本規律。

    陽陰關係並非日月明暗熱冷迴圈往復的比例變化,其本質是自然哲學——平方反比守恆

    能態的平方反比守恆,反映的是最本質的物理:宇宙遵循能態的平方反比守恆變化,此即易理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陽聚而陰散,陽生而陰成,陽體而陰用,陽啟而陰承。

  • 18 # 雲山淺淺

    傳統觀念認為,陰陽,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對立關係。它是自然界的客觀規律,是萬物運動變化的本源,是人類認識事物的基本法則。陰陽是中國古代先賢創立的哲學範疇。一種本源論(本體論),有先天陰陽與後天陰陽之分。古人仰觀、俯察取類比象,將自然界中各種對立又相聯的現象,如天地、日月、晝夜、寒暑、男女、上下等抽象歸納出“陰陽”的概念。

    物物皆有陰陽,不可割裂,陰陽必相互依存,萬事萬物中都包含陰陽的特性。既《老子》所謂"萬物負陰而抱陽"、《易傳》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易經》便是講"陰陽"變化的數理和哲理。

    陰陽壹體兩面,彼此互藏,相感替換,不可執一而定象。二者雖無定象,隨道而變,上皆可為道,下亦可為器。道用無窮,處處有之,因用而論。用即出,陰陽即定,二者雖定,亦隨時而變遷。故曰:陰陽不二,以壹而待之。壹者太極是也,統領二物,相互作用,運化萬千。

    陰陽,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對立面,陰 為寒,為暗;陽 為熱,為光。

    陰中有陽,陽中有陰,衝氣以為和(像無形的氣分隔了陰陽,使其各居其位。)。

    陰陽的位置是不斷變化,週而復始的。我們所能看見的事物為陰內陽外,所有的事物都要符合陰陽的規律和結構,就像人出生(是聚合),然後死亡(消散),這就是陰陽的規律,而人體內陰陽失衡或陰陽所在的位置不對人就會生病。

    這些就是陰陽的含意。

  • 19 # 術數天地

    陰陽是什麼?這個問題其實回答起來不那麼容易,紅樓夢中有一段史湘雲與丫頭翠縷的談話其實就是深入淺出的道出了陰陽的本質:

    翠縷道:“這麼說起來,從古至今,開天闢地,都是陰陽了?”湘雲笑道:“糊塗東西,越說越放屁。什麼‘都是些陰陽’,難道還有個陰陽不成!‘陰’‘陽’兩個字還只是一字,陽盡了就成陰,陰盡了就成陽,不是陰盡了又有個陽生出來,陽盡了又有個陰生出來。”翠縷道:“這糊塗死了我!什麼是個陰陽,沒影沒形的。我只問姑娘,這陰陽是怎麼個樣兒?”湘雲道:“陰陽可有什麼樣兒,不過是個氣,器物賦了成形。比如天是陽,地就是陰,水是陰,火就是陽,日是陽,月就是陰。”翠縷聽了,笑道:“是了,是了,我今兒可明白了。怪道人都管著日頭叫‘太陽’呢,算命的管著月亮叫什麼‘太陰星’,就是這個理了。”湘雲笑道:“阿彌陀佛!剛剛的明白了。”翠縷道:“這些大東西有陰陽也罷了,難道那些蚊子,虼蚤,蠓蟲兒,花兒,草兒,瓦片兒,磚頭兒也有陰陽不成?”湘雲道:“怎麼有沒陰陽的呢?比如那一個樹葉兒還分陰陽呢,那邊向上朝陽的便是陽,這邊背陰覆下的便是陰。”翠縷聽了,點頭笑道:“原來這樣,我可明白了。只是咱們這手裡的扇子,怎麼是陽,怎麼是陰呢?”湘雲道:“這邊正面就是陽,那邊反面就為陰。”翠縷又點頭笑了,還要拿幾件東西問,因想不起個什麼來,猛低頭就看見湘雲宮絛上系的金麒麟,便提起來問道:“姑娘,這個難道也有陰陽?”湘雲道:“走獸飛禽,雄為陽,雌為陰,牝為陰,牡為陽。怎麼沒有呢!”翠縷道:“這是公的,到底是母的呢?”湘雲道:“這連我也不知道。”翠縷道:“這也罷了,怎麼東西都有陰陽,咱們人倒沒有陰陽呢?”湘雲照臉啐了一口道“下流東西,好生走罷!越問越問出好的來了!”翠縷笑道:“這有什麼不告訴我的呢?我也知道了,不用難我。”湘雲笑道:“你知道什麼?”翠縷道:“姑娘是陽,我就是陰。”說著,湘雲拿手帕子握著嘴,呵呵的笑起來。翠縷道:“說是了,就笑的這樣了。”湘雲道:“很是,很是。”翠縷道:“人規矩主子為陽,奴才為陰。我連這個大道理也不懂得?”湘雲笑道:“你很懂得。”

    黃帝內經:“陽為天,積陰為地。陰靜陽燥,陽生陰長,陽殺陰藏,陽化氣,陰成形。............清陽為天,濁陰為地;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雨出地氣,雲出天氣。”

    其實陰陽是有名而無形的,可以當做是一個抽象的符號系統,是一個用於描述事物規律的符號系統。

  • 20 # 澡雪堂主談修心

    陰陽學說是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用現在話業講,陰陽可以理解為能量與暗能量,或者物質與暗物質,以前對於陰陽的劃分,是從我們已知的層面來劃分的,類似於物理學中所謂的作用與反作用,它的實際範圍,可能要比這個寬得多,應該同時包含我們所有的未知領域。

    陽是已知,陰是未知。

    我們現在科學上把已知的物質稱為物質,把未知的物質稱為暗物質,能量也一樣,已知的能量為能量,未知的能量為暗能量,所謂的“暗”,就是未知的意思,對於暗的這一部分,一直是科學探索的方向。

    為什麼要這樣劃分呢?隨著量子學說的發展,越來越證明,這世界原本就是空,是無,正如老子在《道德經》中所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既然是“無”,那麼不管它演變出什麼,它的總和也應該是零,這才符合天地宇宙的真相。

    這就象是我們夢中的情景一樣,夢中空幻,這是個大前提,不管夢中的情景有多精彩,最後還是要歸於空,陰陽的道理也是一樣,陽代表已知,陰代表未知,已知的加上未知的,總和應該是零,這樣才符合邏輯,否則這些“有”就成了無因之果,這顯然是不科學的。

    從空而來,歸空而去。

    能量與暗能量,物質與暗物質,這都是陰陽對應的關係,一正一反,一明一暗,兩相激盪,動則世界生,兩相分離,靜則世界滅。

    所以陰陽,只是一種表述方式,若問陰陽是什麼,它什麼都可以是,又都什麼也不是,它們只是代號,需要它是什麼,它就可以是什麼,只是有一點,我們用陽代表什麼的同時,必須要讓陰代表它相反的東西,這二者必須平衡,這才符合陰陽的原則。

    現在科學上一直在追尋宇宙的起點,站在陰陽的角度看,宇宙不可能存在原點,因為它本來就是空,空怎麼可能會有原點呢?難道夢中的阿貓阿狗,也會有爸爸媽媽嗎?所以宇宙從空而來,歸空而去,這才是它的軌跡。

    如果硬要追原點,那麼必然會追到一個,又會發現另一個,就象現在科學上的“奇點”,如果“奇點”形成了宇宙,那麼下一個問題,“奇點”又是怎麼形成的呢?這是一個層層無窮盡的問題。這就如同一個圓,從哪裡開始,就要在哪裡結束,差一點這個圓都不完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型冠狀病毒大家如何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