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娟話茶
-
2 # 淨德山人
問題提到了幾個方面我來逐一回答
飲茶時,要先洗茶嗎?現在的第一泡茶水你說它髒,它還就有點髒吧,你說它不髒它也能喝。
茶葉以現在的種植技術,農藥的科學規範使用,生產製作的嚴格把關,國家對食品的嚴格衛生安全檢疫等因素來看,茶葉是安全衛生的健康食品,即使是直接沖泡來喝也是可以的。
那麼髒又從何所起呢?
因為,茶葉從種植、採摘、製作、成品包裝、倉儲、運輸是一個繁雜且漫長的過程,再嚴格的管控也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保證,不能排除茶葉在運輸和儲存的過程中被汙染的可能。 特別是一些非完整包裝出廠的散裝茶,被汙染的可能性就更高了。
還是洗洗的好!
這時又會問那洗茶到底洗什麼?
說到這裡,就來說說洗茶吧!
為何洗茶洗茶,是華人在茶葉沖泡時的傳統做法,最早記錄於唐宋時期,後來還曾寫入詩歌,“吟鼎吹炊小灶昏,嬌兒也學洗茶痕。”這句詩用的好像有點牽強,不急我們接著往下說。
說到洗茶,我個人更傾向於明代許次紓的做法,他在《茶疏》用了一整章節來寫洗茶。
先是寫“烹時不洗去沙土,最能敗茶。“
意思說的是,沖泡時必須先將茶葉沖洗一下,因為附著在茶葉表面的汙染物會直接影響茶葉沖泡時的口感。這點也印證了上面的說法,還是洗洗的好。
後又寫道“洗必躬親,非可攝代。凡湯之冷熱,茶之燥溼,緩急之節,頓置之宜,以意訊息,他人未必的解。”
意思說的是,洗茶時一定要親自動手,不能讓他人替代。但凡洗茶時水溫的高低,茶葉的乾溼程度,洗茶時出湯的快慢、喚醒茶葉的停頓如何處置,都要憑藉自己的經驗和感覺,別人未必能理解茶性通曉處置的方法。
其實,許次紓說的洗茶已經是兩個層面的意思,一是洗茶,二是醒茶。可見洗茶已經不是單純的停留在洗去茶葉表面的髒東西上了,而是對茶葉在沖泡品飲上的口感追求。
如何洗茶那麼我們又該如何洗茶呢?
我就分享一下我的個人經驗吧!
不同的茶類沖泡的方法不同,洗茶的方法也就不同。
1、 低溫洗茶法
綠茶、黃茶、花茶,這些不發酵或輕發酵茶,茶葉通常是比較鮮嫩單薄的芽頭、芽葉,不適合用高溫沖洗,水溫應控制在80°以下,50°~70°較為合適,沖洗一遍即可,沖泡溫度也不宜過高,一般在80°~90°之間,80°最為合適。
2、 高溫快洗法
青茶(烏龍茶)、紅茶、白茶,用高溫快速沖洗一次即可,切忌浸泡,這樣可以儘可能多的保留茶葉的製作工藝香氣。
3、 高溫二次或三次洗茶法
黑茶、普洱茶(包括生茶)、緊壓茶,用高溫沖洗兩到三次,二次三次洗茶之間可以短暫間隔一段時間,具體時間自己把握。這樣的做法是儘量讓茶葉舒展,同時也能去除一些倉味或雜味。
說完了為何洗茶和如何洗茶,洗茶的目的也就不用我多說了吧!
今天就說到這裡,您又有怎樣的想要分享呢?
-
3 # 嘉樹茶葉商行總經理
1、 洗走內心的陰霾
泡茶也是一種修行,泡茶者需保持心平氣和、內心清淨,這樣才能用最敏感的神經去感悟茶的本源,享受茶的美妙。泡茶人若心不在焉、神遊四方,這樣只會玷汙了茶,也負了自己,在茶道中,洗茶其實洗去的是泡茶人內心的浮躁和陰霾。
2、 洗的是農殘和塵埃
① 在生活中,大多數人認為洗茶其實就是將茶洗乾淨,總感覺茶葉上面有毛茸茸的不明物質,認為它很不乾淨,其實這種想法也不完全,現代正規品牌的茶葉,衛生把控還是很嚴格的,在出廠前都會進行收灰的工序,其實這道程式就是將茶葉中的灰塵和雜質進行清理,因此大家以後可以消除這方面的疑慮。
② 還有很多人認為茶葉中會有農殘,關於這個問題,是有必要考慮的,當然這種情況國家的管控會逐漸完善,以後農殘超標的茶葉會越來越少。
3、 洗茶是為了喚醒茶葉
洗茶的目的除了洗掉茶葉表面的雜質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讓茶葉甦醒過來,也被稱之為:“潤茶”,茶葉在加工或存放過程中,其茶葉表層會形成一道保護膜,這道保護膜能防止水分的進入,保持茶葉原有的滋味,然而在泡茶過程中,我們洗茶是為了破壞這層保護膜,從而充分釋放茶葉中的內含物質,以便於茶葉的口感會更加好喝。
-
4 # 昆明老王園林景觀
所謂洗茶:
第一、沖洗去茶葉初制所或茶廠加工過程中的 塵腥味;第二、讓飲茶者平心靜氣,洗去心中雜念;第三、升溫杯具、茶具待用;第四、讓水沁如茶葉,喚醒茶體以備出湯。
-
5 # 廿一茶趣
部分黑茶、普洱、青茶、成熟鮮葉製作的紅茶為了改善口感,轉化風味,大多經過一定時間的存放、陳化。
老茶衝第一泡時,一些口感不醇的氧化物會率先浸出;茶藝師為了保證茶湯的穩定性,通常把醒茶的第一泡倒掉。
沒經過存放的新鮮綠茶,黃茶,花茶則不需要洗(醒)茶。
回覆列表
泡茶之前是需要洗茶的,一般來講洗茶有兩個目的:一是洗去茶葉製作過程當中留下的浮塵,已達到清洗的目的。二是醒茶,用有溫度的水讓茶性慢慢舒展,更有利於後面茶味的延續。有些茶友說洗茶能不能洗去農殘,這個小娟不認同,農殘是無法透過水洗去除的,所以在選擇茶葉的時候就要選擇原料過關,製作工藝過關的茶品來品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