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1234那些年那些事
-
2 # 漢月寄思
我覺得與其討論大明支援哪位大名,還不如探討大明介入日本戰國的哪個時間點最合適。當然我個人認為明朝時期介入日本實際操作上不太可能。首先當時資訊交通不發達,無法應對瞬息萬變的戰國局勢。其次大明一直以天朝自居,肯定不願意對日本這個島國花如此大的精力。
-
3 # 風月無邊1980
這是假命題,即使在戰國時期,日本在形式上還是獨立國家,無論是形式上仍是最高統帥的足利幕府,還是精神上的國家象徵天皇,都是存在的。各個大名只是地方割據,只要大名稱霸仍然需要“上洛”,日本還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因此,即使所謂大明支援一個大明,也不可能會阻止日本實現真正意義的統一。
-
4 # 搖椅小琦
這是愚蠢的,封建時代統一的日本對中國是有利的,為什麼要阻止日本統一?
在日本所謂的戰國時代,正是中國沿海倭寇之患最嚴重的時期,因為戰亂,日本無業無地的農民、浪人就被少數中國海盜煽動糾集起來成為倭寇,之前的統一的平安時代,包括鎌倉時代,日本也有航海能力,但從來不來中國搗亂,反而派留學生來中國友好訪問和學習,而之後的德川江戶時代,日本對航海貿易控制得嚴格,也沒有與中國衝突。
其實日本古代的封建時代是沒有真正意義上華人所理解的統一的,和歐洲一樣,是真正的封建,領主在自己領地上就是皇帝,有自己的軍隊和官僚系統,所謂的統一就是將軍擁有較強的力量,能夠壓制住國內軍閥而已
-
5 # 國史觀
說實話,明朝想要支援一位大名幾乎是不可能的,在日本戰國時代,有名的大名無一不是梟雄之輩,若是支援一個小大名根本就是費力不討好,支援有威望和能力的大名人家根本不鳥你。
明朝可以選擇支援的大名並不多,而在我看來,這些大名不可能甘為人下的。
第一 ,織田信長,這位被稱為第六天魔王的梟雄自小就桀驁不馴,他連天皇都不放在眼裡,絕對不會聽從明朝的差遣的。
第二,豐臣秀吉,這位是典型的野心家,織田信長一死,他毫不猶豫攫取了織田家的權力,後來幾乎統一了整個日本,還對北韓發動了戰爭,意圖以北韓為跳板進攻明朝,所以不會受明朝控制,就算假意聽從,最終還是養虎為患。
第三,德川家康,德川老烏龜是出了名的老奸巨猾,熬死了武田信玄,熬死了織田信長,熬死了豐臣秀吉,他或許會願意跟明朝合作,可是他的目標與前兩位一樣,還是要統一日本的。
第四,武田信玄,武田信玄的領土在內陸,很難與明朝進行接觸,他的目標即便不是統一也是稱霸,而且他的力量有限,始終被北邊的上杉謙信牽制,而且地理位置太差,即便扶持了他他也只能影響到關東,而對於織田信長在關西的攻略是無法影響的。
第五,上杉謙信,這位軍神腦子裡一門心思想的是匡扶幕府,一輩子以“義”字為大旗,不存在拋棄幕府聽信明朝的指揮的。
以上五位,算是日本最有實力的地方大名,可想要這些從血火裡打滾出來的軍閥作為傀儡,實在很難。
歷史上,統一的蒙古,吐蕃,契丹都有威脅,戰亂的日本符合大明的利益,支援一位日本大名,最好能保持忠心,使得日本不能被統一,那麼應該支援誰?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其實可參考美國的“門羅主義”即“胡蘿蔔加大棒”政策。
日本的民族特性決定了其不知感恩的特性,只針對強者屈服,唐朝的“白江口之役”,使三島倭奴見識了唐帝國的強大。日本隨即派遣留學使全面學習唐文化,即“大化改新”。日本華人如“烈馬”,不聽話的時候還需鞭子抽幾下,打疼了,就聽話了。明帝國支援戰國時期的某一位大名,依我看來,到頭來換回的結果也只能是“反被其咬”。得不償失。
若換成二戰後美國模式,控制住“天皇”,使其淪為傀儡,依靠明帝國先進的海軍優勢,駐紮日本,日本本土供給補養.對各大名,服從大明的,勢力不是很強大的可如“二戰後的歐洲”被保護,但限制其軍事,不服從大明的,如美對伊,對敘,聯合親明勢力予以剿滅,進而扶持“親明勢力”但也絕不縱容勢力的擴充。
經濟方面可參考航海運動後的“東南亞”,使其變為大明海外原料產地。
總而言之,分裂的倭奴更利於統治。軍事上不定時的敲打,打疼了,打怕了,也就聽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