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古代人物說

    大家好,我是瓊林玉質。

    借用當年明月的話來評價明代宗:明代宗是一個好皇帝,但不是一個好人。

    明代宗是個好皇帝

    第一:臨危受命,挽狂瀾於危際。1449年,英宗御駕親征,在土木堡全軍覆沒,大明北部防線基本崩潰,瓦剌大軍兵鋒直逼北京,明朝面臨最大危機。此時,京城防禦空虛,以于謙為首的主戰派為免受瓦剌脅迫,放棄年幼的太子朱見深,而建議立朱祁鈺為帝。鑑於當前的爛攤子,朱祁鈺再三推辭,但最終還是同意。朱祁鈺登基後,任命于謙為兵部尚書主持北京保衛戰,最終取得勝利,重建北方防線。

    第二:任用賢能,剷除奸黨。明代宗登基後,任用於謙、楊洪、方瑛等人,同時剷除王振黨羽,不寵幸宦官。

    第三: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明代宗在位期間治理水患,減免賦稅,賑濟災民。

    總之,作為一個皇帝,明代宗是一個好皇帝,比明英宗更出色。

    明代宗不是一個好人

    第一:朱祁鈺在北京面臨危機時一開始並不願意接手即將面臨亡國的大明朝,而在北京保衛戰取得勝利,局勢穩定後卻不願迎接英宗回朝。

    第二:言而無信。朱祁鈺登基前承諾仍立朱見深為太子,百年之後並傳位於朱見深。後來明代宗卻改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

    第三:苛待英宗。代宗不僅不願意迎回英宗,還在英宗回朝後將其幽禁。

    因此,從這一角度看來代宗並不是一個好人。

  • 2 # 漢水長流

    朱祁珏在國家危亡之際,被孫太后和群臣擁立為帝,年號景泰。只因政治上的不成熟,導致‘’南宮復辟‘’而下臺,悽慘以終。

    評價明代宗,不得不先說說明英宗朱祁鎮。正統十四年(1449年),朱祁鎮親率大軍征討瓦剌,兵敗土木堡,50萬明軍,僅剩千人逃歸,英宗被俘。 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等66名大臣戰死。

    明英宗朱祁鎮

    要說英宗根本就不應該回來,死了最好。被俘本身就是奇恥大辱,況且戰敗之因皆由他寵信王振,一手釀成的。拿將士的生命當兒戲,這個愧對列祖列宗的皇帝活著就是罪惡。然而,他競不死,所以就為景泰帝后來造成了致命傷害。

    本來無心皇位的郕王朱祁鈺登基後,可比那個"死不了"的英宗朱祁鎮強百倍,在蒙古瓦剌大軍兵臨城下之時,能夠穩住陣角,重用於謙,將北京城防大權全部交付於他。同時,下詔外省軍隊進京勤王。在君臣的通力合作下,經過舉國上下的共同反擊,最終取得了對瓦剌大軍的決定性勝利。

    景泰帝朱祁鈺

    景泰帝統治期間,知人善任,改革積弊,重用賢臣,重組內閣,把有能力品行方正的文臣武將充實到六部,從而使政令更加暢達。尤其是經濟上,輕徭薄賦,施恩於民,在當時為百姓稱道。有一年,山東、河南等地大旱,景泰帝下詔免除了這些受災地區一年的賦稅。而且他還倡導開源節流,甚至嚴命宮內勤儉節約,不得濫用開支,堅決的減少宮內的採辦。朱祁鈺還鼓勵全國發展農桑經濟,治理水利等等。

    這樣一個稱職皇帝,就因為他政治上的不成熟敗在了他"死不了"的哥哥明英宗手裡。

    說實話,在明英宗被瓦剌扣押之際,景泰帝從心裡是不希望他回來,所以多次拒絕瓦剌講和的要求,但他鬥不過孫皇后一班人,因為剛繼位,根基未紮實。在朱祁鎮復歸被軟進南宮的八年時間裡,要想治人以死,作為皇帝沒有想不出來的辦法,除非傻子。這就說明景泰帝對朱祁鎮尚殘存一絲兄弟之情。

    左傳有言:匹夫以愛親為仁,在上以利國為仁,苟利於國,何親之有?

    顯然,在關健時期景泰帝還沒有狠下心來。百姓所想的生計,帝王所慮的應該是社稷。這在他沒有徹底剷除朱祁鎮餘黨中,就己經暴露了他的致命弱點:政治上不成熟。

    因此,在武清侯石亨、左副都御史徐有貞以及原王振門 下太監曹吉祥等人密謀下,朱祁鎮成功復位。

    不到半年,景泰帝便悽慘以終。明代宗朱祁鎮以親王禮葬於西山。

  • 3 # 讀史解惑

    不請自來,看到這個問題突然想起自己以前寫的一個回答,現在補充下。大家好,我是雪峰居士!

    先說一下朱祁鈺是怎麼上臺的背景。

    他是明英宗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鎮親率明軍精銳與瓦剌打仗,但是在土木堡被瓦剌人包了餃子後,就成了俘虜,當然他不是史上第一個被俘虜的皇帝,史稱“土木堡之變”。瓦剌人乘勝追擊,這個策略沒有任何錯誤。但是他們碰到的是明朝,碰上了于謙(時任兵部侍郎),在於謙的組織下,僅用北京現存的力量有效瓦解瓦剌的攻擊,取得“北京保衛戰”的輝煌勝利。

    時太子朱見深2歲,明朝文官集團為避免“主少國弱”之形象,與後宮商議立朱祁鈺為帝,旨在消除瓦剌利用朱祁鎮要挾明朝的目的,並且還下令各地邊關守將均不得已太上皇朱祁鎮為任何條件進行交換。這條命令一下,也就斷絕了瓦剌人利用朱祁鎮來打秋風的任何想法。因為明朝的意思非常明顯,就是你要殺要剮隨你,反正沒有妥協的餘地。

    以上就是朱祁鈺上臺的大概背景。

    那麼朱祁鈺上臺以後,都幹了些什麼事呢?

    一朝天子一朝臣,何況在群臣激憤的情況下,當然是磨刀霍霍開始殺人。朱祁鎮寵信的太監王振(也是土木堡事變的主要責任人)的黨羽馬順等人還等不到朱祁鈺來殺,就被明朝文官集團在朝堂之上給亂拳打死了,誰還敢說讀書人手無縛雞之力?明朝文臣朝堂之上拳殺馬順就是對這句話極大的諷刺。不過,朱祁鈺要殺的當然還是王振的黨羽,民心所向嘛。於是整個朱祁鎮一朝的親信官員被清除,朝政得以恢復清明,政治秩序開始正規正常運轉。同時,任命于謙為兵部尚書,恢復土木堡事變以來明軍的戰鬥力。顯然,朱祁鈺這一系列措施,對恢復明朝的國力具有促進作用。

    這個時候,發生了兩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瓦剌人看到朱祁鎮沒有任何作用,養著還浪費糧食,要不然呢?於是通知明朝要把朱祁鎮,你們就派人來接。此時,當了幾年皇帝的朱祁鈺已經習慣了,並不想朱祁鎮回來。於是遲遲不答應,朝臣也是意見不統一,後宮太后的意見也模凌兩可。可是,瓦剌一次又一次的催促,明朝政府不得不認真對待,進行了一次極為重要御前會議。

    朱祁鈺依賴的重臣于謙參加。這于謙就是推朱祁鈺上臺的主要人物之一,也是北京保衛戰的指揮者,因此他在朱祁鈺心中具有無可估量的地位。這次御前會議,文臣意見還是不統一,但于謙發話了,認為應遵循禮制,接回太上皇奉養宮中。朱祁鈺看到于謙主張接回,只好點頭答應。朱祁鎮回,被朱祁鈺軟禁南宮,受盡折磨,但好歹沒死。都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朱祁鎮就是最好的例子。至於朱祁鈺為什麼沒殺朱祁鎮,這就是天大的怪事,也是他的失敗的原因,後面評價會說到。

    第二件事就是朱祁鈺想換太子。大家看到這裡就迷糊了,這朱祁鈺當皇帝他兒子就是太子啊,怎麼他要換?其實不然,因為朱祁鈺這皇帝是臨時推上去的,是明朝文官集團與後宮共同妥協的結果,旨在要個頭頭帶領大家對抗外辱而已。因此,朱祁鈺當皇帝,太子還是朱見深,也就是朱祁鎮的兒子。可是已經當了幾年皇帝的朱祁鈺剛開始可能沒想法,可是到了後面就想把自己的兒子立為太子。

    這還得了?這想法一出,明朝整個文官集團一片反對之聲,反正沒人同意。既然看到沒人同意,朱祁鈺就耍賴,那就先撤了朱見深太子的名號,也不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先空在哪裡,有時間就和群臣鬥法。但每次朱祁鈺都說鎩羽而歸,這說明朱祁鈺讀書不是太多,因為每次跟這幫文臣辯論都說輸的,而且還被明裡暗裡被文臣罵了很多回。

    後來,朱祁鈺可能是因為太子的事情,也可能是其他事情,反正身體就逐漸不好起來了,而且還是重病(看來心情很重要),躺床上不能動。這個時候因為自己的兒子早就死了,沒當成太子。所以朱祁鈺眼看自己不行了,就派人將石亨(也是對瓦剌作戰立功的人)找來,可能是交待後事。八成是立誰當太子吧,反正朱祁鈺是沒打算立朱見深。唉,朱祁鈺信任的石亨滿口答應,轉眼間就幹起了背叛的勾當,聯合太監曹吉祥、政客徐有貞開始密謀。不知道朱祁鈺是病的不輕還是怎麼滴?為什麼不召見於謙呢?所以他是咎由自取,活該!

    就這樣史上最奇葩的奪門之變發生了。就在朱祁鈺打算拖出病體在第二天召見朝臣議論誰是太子的事情,在當天晚上,石亨將朱祁鎮從南宮裡面放出來,進宮了。而且進宮非常搞笑,就說了句我是太上皇,被開門放行。進宮後的朱祁鎮是直奔朱祁鈺房間,拿到了玉璽,第二天就再次坐上了皇帝寶座。底下文臣都是愣的,好吧,朝堂再一次開始磨刀霍霍,明朝功臣于謙立即被誅殺。朱祁鎮復辟後一個月後,朱祁鈺死,死因成謎(一說被朱祁鎮親手掐死、一說病重而亡,待考證。)!

    雪峰居士評曰:

    朱祁鈺有大功於明皇朝,可謂臨危受命,穩定天下,保北京不失。後用人賢明、改革弊端,明有中興之象。奈何帝位不能傳子,悲乎、急乎而病重,可惜!

    如不是病重不能駕馭群臣,明朝歷史將會改寫。但存在婦人之仁以至於丟失帝位,死因成謎,且未能入祖陵,可悲可嘆!

  • 4 # 季我努學社
    明英宗

    按理說,如果沒有意外郕王朱祁鈺是絕不可能有機會繼承皇位的,但是誰讓他的哥哥明英宗朱祁鎮連出昏招,致使在對瓦剌的戰爭中兵敗被俘。在國家面臨生死存亡之際,朱祁鈺在群臣的擁戴下匆忙登上皇位,並且尊被囚瓦剌大營英宗皇帝為太上皇。歷史在這裡就發生了一點意外,大明王朝同時出現了皇帝和太上皇,並且太上皇和皇帝之間是兄弟關係,皇位更替也不是主動禪位。因此我們不難想到繼承皇位後的朱祁鈺的內心是如何的恐慌,生怕哪天他的皇兄回來會把他趕下皇位。但是他的皇位又是來自於他的皇兄,所以又不能像前朝一樣在肉體上消滅威脅。他的這樣一種矛盾的心理很明顯的表現在他是如何對待自己皇兄的一系列事情上。

    朱祁鈺

    瓦剌部首領也先本想趁著明帝被俘的良機,攻下北京,但是不曾想在北京城下慘遭失敗,致使蒙古內部的矛盾也越打越大,面對此種情況,也先被迫與明朝議和。景泰元年,也先派遣使者前往北京,表達出願意釋放明英宗,並與明朝進行議和。這個時候,明廷的大臣都主張應該迅Superb遣使者前往瓦剌迎回太上皇,吏部尚書王直直接上奏:“上皇蒙塵,理應迎復”。然而已經即位的景泰帝生怕自己的哥哥回來之後會奪取皇位,因此在迎接上皇一事上始終不肯鬆口。他甚至說:“當初是你們強行讓我當上這個皇帝的,現在又要迎上皇回來,到底是什麼意思”。由於沒有得到朱祁鈺的許可,所以派往瓦剌議和的使臣並沒有接到迎回上皇的旨議。後來還是議和使臣楊善,變賣了家產,在沒有聖旨的情況下,自作主張迎回了上皇朱祁鎮。

    奪門之變

    朱祁鈺一看自己的哥哥已經被迎回來了,也沒有辦法。但是出於對自己皇位的安全考慮,他把英宗軟禁於南宮之內,並且把南宮的大門牢牢鎖住,還灌入了鉛。既不讓自己的哥哥出南宮一步,也不讓任何大臣來看望他。明英宗朱祁鎮每天所需的食物都透過一個小洞遞入,忍飢挨餓是常有的事。可以說在衣食方面可能還不如在瓦剌大營中的待遇。有一天,御史高平上言,說:“南宮的牆邊有一排樹,人可以爬樹進入南宮之內”。於是朱祁鈺聽完後,連忙派人那排大樹全部砍光。他要杜絕一切可以威脅他皇位的隱患。

    就這樣明英宗回京後在南宮內渡過了7年的軟禁生活,繼承皇位的朱祁鈺對他嚴防死守,斷絕他與外界的一切往來。可是沒想到,景泰八年,歷史又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奪門之變”成功,明英宗重新登上了皇位。

    參考文獻:

    1. 《明英宗實錄》

    2. 張廷玉:《明史》

    3. 曹金洪編著:《明朝十二帝》

  • 5 # 美麗青春您真痘

    郕王朱祁鈺登基稱帝絕對意外事件。

    1449年7月明英宗朱祁鎮御駕親征瓦刺,但兵敗英宗皇帝被俘,50萬的明軍在土木堡一帶全軍覆沒, 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等66名大臣戰死。于謙等人在北京擁立英宗的異母弟弟郕王朱祁鈺即位,是為明代宗(年號景泰),此時朝廷重要的文武大臣和長期駐紮在北京的明帝國精銳京軍都被英宗帶去親征被滅,北京的城防相當空虛。這種危情下當時才21歲的景泰帝軍又多次擊敗瓦剌,使大明帝國危而復安。

    8月23日,紫禁城的朝堂上明朝的文官集團並當場打死錦衣衛指揮馬順、王振同黨毛貴和王長隨、王振的侄子王山。整個朱祁鎮一朝的親信官員被清除,朝政得以恢復清明,政治秩序開始正規正常運轉。同時,任命于謙為兵部尚書,恢復土木堡事變以來明軍的戰鬥力。顯然,朱祁鈺這一系列措施,對恢復明朝的國力具有促進作用。

    也先將英宗放回後被代宗朱祁鈺隨軟禁在南宮七年,為防止大臣以英宗復位為藉口發動政變,乾脆將英宗幽禁在南宮門上鎖灌鉛,甚至加派錦衣衛嚴密看管,連食物都只能透過小洞遞入。

    1456年”奪門之變“,朱祁鎮重新成為了大明皇帝,一月後代宗暴亡。

    景帝生來就不具備“政治家”的狠辣、狡黠、刻毒與猜忌,8年時間有多少機會可英宗、憲宗從地球上消失,學學唐二代殺兄殺弟並將10個親侄斬草除根,學學北宋趙光義繼位後兄弟和侄子逐個莫名死去,就剩太宗一脈人旺。如先把石亨、徐有貞這些人除掉,哪還奪門之變?

    雪峰居士評曰:

    朱祁鈺有大功於明皇朝,可謂臨危受命,穩定天下,保北京不失。後用人賢明、改革弊端,明有中興之象。奈何帝位不能傳子,悲乎、急乎而病重,可惜!

    如不是病重不能駕馭群臣,明朝歷史將會改寫。但存在婦人之仁以至於丟失帝位,死因成謎,且未能入祖陵,可悲可嘆!

  • 6 # 坐看東南了

    善於謀國,拙於謀身。

    朱祁鈺是明宣宗朱瞻基的次子,宣宗朱瞻基天縱英才,能文能武。朱瞻基的父親是仁宗朱高熾,他兩人在位期間合稱“仁宣之治”。大明1368年建立,明仁宗1424年登基,其時經太祖、太宗勵精圖治,大明統一戰爭已完成,各項事業蒸蒸日上。

    明宣宗是在祖父朱棣和父親朱高熾的疼愛下長大的,跟祖父朱棣出征過漠北,書畫堪稱精品,駕馭群臣輕車熟路,恩威恰到好處,可謂文武全才。但是,天不假年 ,當了9年皇帝,37歲就去世了。

    宣宗只有兩個兒子,大兒子朱祁鎮,二兒子朱祁鈺。宣宗去西天的時候,大兒子朱祁鎮才8歲,老二朱祁鈺才7歲,同父異母。朱祁鎮登基後馬上就封弟弟朱祁鈺為郕王。到正統十四年(1449)土木堡之變,朱祁鈺已經二十二歲了,居然還沒有按照祖製出京城就藩,而是留在了北京,明代皇子一般15歲左右就開始離開京城到封國去了。從這事也可以看出哥哥朱祁鎮很疼愛弟弟朱祁鈺。

    英宗朱祁鎮沖齡繼位,大政多賴“三楊”,後來朱祁鎮寵信太監王振,1449年,在王振等人忽悠下,朱祁鎮御駕親征蒙古,讓比自己小一歲的弟弟朱祁鈺監國,結果朱祁鎮率領的明軍在土木堡全軍覆沒,朱祁鎮本人被俘。我們現在來看看,皇帝御駕親征,讓弟弟監國,這事匪夷所思,皇帝御駕親征的事情多了,但都是太子監國。

    讓弟弟監國的事情不要說在大明歷史上絕無僅有,在封建王朝歷史上也極為罕見。所謂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朱祁鎮就不怕弟弟黃袍加身?不擔心自己回不來北京?後來,朱祁鎮真的被蒙古人抓走了,20萬大軍全軍覆沒,皇帝被擄走,蒙古人咄咄逼人,北京岌岌可危。京城人人自危,甚至有的富戶已開啟轉移財產,面對這樣重大的危機,朝堂之上圍繞是“戰”還是“遷”開展了激烈競爭。1449年八月十八日,孫太后壓陣,朱祁鈺主持召開御前會議,商討對策,于謙站出來說,要以北宋為教訓,指責南遷是亡國之論。

    正統十四年(1449年)八月二十八日,有人上書朱祁鈺,希望他以江山社稷為重,承繼大統。當時的皇太子朱見深年僅兩歲,為免主少國疑,于謙等大臣稟明孫太后,最終在九月擁立朱祁鈺為帝,明年改元景泰,尊明英宗為太上皇,英宗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仍為太子。

    我們來看看,皇帝被俘,皇帝有兒子的情況下,沒有讓兒子繼位而是讓皇帝的弟弟繼位,這在封建王朝歷史上好像只發在宋朝發生過,宋太祖死後不是兒子繼位,是弟弟趙光義繼位,是為宋太宗。沒有讓兒子繼位的理由是主少國疑,這是什麼風格?這就是以國事為重的風格。這事是孫太后同意的,英宗朱祁鎮是孫太后的親兒子,朱祁鈺不是孫太后的親兒子。從當時危急形勢來說,擁已經成年的朱祁鈺當皇帝無疑是最正確的選擇,但是能做到這一點,充分說明了此時大明臣子的胸懷和後宮的開明。想想清末,那個叫慈禧太后的女人,親兒子同治死後,立了4歲的載湉;載湉死後,又立3歲的溥儀。在國家民族存亡絕續之際,慈禧也不願放棄自己手中的權力,誤國誤民近半個世紀。

    朱祁鈺登基之後,下詔邊關守將不得聽信蒙古人用明英宗的名義騙取財物、騙開關門。也先發兵攻打北京,朱祁鈺依靠于謙等人,組織北京保衛戰,整肅內部,調集重兵,安定人心,在同年十一月擊退也先的部隊,取得北京保衛戰的勝利。北京保衛戰之後,明軍多次擊敗也先。此時,朱祁鈺的威望也達到頂點。後來,也先見撈不到好處,便想放回明英宗朱祁鎮,藉此求和。也先想放,可朱祁鈺不願意接。于謙對朱祁鈺說,皇位已經定了,不會再更改,您還是皇帝,所以理當儘快接哥哥朱祁鎮回來。朱祁鈺見於謙都這麼說,就同意了。

    哥哥回來了,朱祁鈺親自出城迎接哥哥,並行拜見之禮,一年沒見,哥倆互拉雙手,淚涕沾襟,半真半假,但兄弟情的確在。在中國歷史上,漢族的皇帝被俘後對方沒有索取到任何東西的也是聞所未聞,不附帶任何屈辱的條件就被放回來。

    但是,朱祁鈺把哥哥軟禁在南宮,嚴加防範,不得出門,不得與外界聯絡。這就是朱祁鈺的不對了,哥倆幼年喪父,一起大,哥哥對自己疼愛有加。當上皇帝后,朱祁鈺大權在握,不願意放手,這個好理解,是朱祁鈺挽救了北京、挽救了百姓,挽救了大明江山,理應繼續幹下去。但軟禁哥哥有點不近兄弟情深。

    但是,後來,朱祁鈺透過賄賂大臣,廢除了侄子朱見深的太子位,立自己的親兒子朱見濟為太子。這事,朱祁鈺的汪皇后是堅決不能同意的,汪皇后還算明白人。但朱祁鈺一意孤行,不但不聽汪皇后的,還廢了汪皇后。剛才說了,朱祁鈺保國有功,未把皇位交還給明英宗說得過去,但他把明英宗朱祁鎮之子的太子位廢了,就過分了,引起大部分朝臣不滿,許多大臣認為朱祁鈺私心過重,有失民心。

    不過,人算不如天算,第二年朱祁鈺的太子朱見濟就死了,朱祁鈺再沒有兒子了。此事對朱祁鈺打擊很大,但朱祁鈺這時才25歲,再 生出兒子 應該不是什麼難事。但已有大臣上書呼籲朱祁鈺恢復原太子朱見深的太子位。最為著名的是貴州道監察御史鍾同,他上書說:“太子薨逝,足知天命有在。”就是說,皇帝,你看看,你強行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這下好了,太子死了,說明天命不可違。朱祁鈺大怒,把鍾同亂棍打死。大明的臣子真是敢說。

    後來,朱祁鈺再也沒有生出兒子。當了8年皇帝后病重,部分大臣迎接哥哥朱祁鎮復位。朱祁鈺知道後,說:“哥哥做皇帝了,挺好的。”度盡劫波兄弟在。事已至此,我想朱祁鈺終於醒了。朱祁鎮復辟後兩三天,在朝堂之上對大臣們說,弟弟的病好多了,可以吃粥了。但一個月後,朱祁鈺死去。

    從治國理政的角度來說,朱祁鈺要強於哥哥朱祁鎮,但是朱祁鈺一生最糊塗的事情就是廢立太子。在處理太子廢立問題上過於草率和一意孤行,使得自己的威望大打折扣。所謂利令智昏,連自己的皇后都堅決反對的事情還要去做。古人說“天命無常,有德者居之”。當自己的兒子立為太子後死去,就應該深刻反思,理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對天命保有敬畏。倘若此時朱祁鈺能幡然醒悟,復立侄子朱見深為太子,“奪門之變”就不會發生。

    復辟後,哥哥朱祁鎮廢他帝號,降他為親王,說他不孝、不弟、不仁、不義,臭名昭著,神人共憤,死後也是以親王禮儀下葬,並未入葬十三陵。朱祁鎮復辟後又當了8年皇帝,死後太子朱見深繼位,承認叔叔朱祁鈺是皇帝。到南明弘光政權時,給予朱祁鈺完全平反,上廟號為代宗。總的來說,他們哥倆關係還是不錯,沒有發生兄弟之間動刀動槍的事情,沒有流血。畢竟,皇位擺在那裡,在有機會爭的情況下,不爭不可能。

    總的來說,朱祁鈺知人善任,信任賢臣,遠離小人,但是沒有處理好與哥哥的關係。

  • 7 # 中國故示

    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鈺可以說是一代明君,賢君,他力王狂瀾,拯救一個瀕臨亡國的大明王朝,並且勵精圖治,使得大明從新煥發生機。

    朱祁鈺的即位充滿著一些幸運和不幸,因為英宗聽信讒言,隨意御駕親征,不懂的指揮軍隊作戰,一味由太監王振瞎指揮、瞎折騰,能不兵敗,發生土木堡之變麼?比起武宗實在是太遜了。皇帝戰敗被敵人俘虜,成了階下囚,還被瓦剌一路拿來當做擋箭牌,直接一路過關來到北京城下,大明危在旦夕了。

    國難賴長君,雖然此前孫太后立了朱見深為太子(這時候叫朱見濬),郕王監國,但是瓦剌已經快要兵臨城下了,都快打到北京了,這時候不得行,只能讓郕王登基,打亂也先的陰謀,並讓于謙統領北京防衛,北京保衛戰就這樣打響了,最後瓦剌反被挫敗,最後只能引兵退去,明朝獲得勝利。

    瓦剌雖然暫時退兵了,可是大明總要收拾這個戰爭留下來的創傷,為此,景泰帝重用於謙,對大明進行整頓,使得大明重現出生機一片。大明情況不斷好轉,中興的路子逐步走上正軌,景泰帝卻病倒了,這一病帶來的問題可嚴重了,讓別人有機可乘,英宗復辟了,景泰帝就這麼被迫下臺了,不久就病死了。

    明代宗景泰帝在這幾年裡,雖然談不上有什麼出色的才能,但是他重用以于謙為首的一批賢臣、能臣,讓大明出現和正統兩種不一樣的情況,大明出現中興氣象,可惜最終沒有實現重振大明的夙願,大明自此每況愈下了,雖然有一些中興,但始終是治標不治本,延緩大明走向滅亡的腳步而已。

    景泰帝可以說是一個明朝難得的明君,要是給他多十年的時間,明朝又將是另一番不同的景象了,因為他身邊聚集著賢臣、能臣,這是他的中興大明的資本。

  • 8 # 平果143509945

    總評

    當明帝國面臨最危難之際,朱祁鈺臨危受命,登基後重用於謙等大臣,反對國都南遷,高舉抗敵的旗幟,上下齊心,終於取得國都保衛戰的勝利,抗擊並打敗了瓦剌,有效遏制了瓦剌南下的野心,鞏固了大明朝的江山,使得百姓免遭兵禍,功不可沒。同時,啟用被迫害的忠臣良將,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了朝野清明,維護了國家政治穩定,這些是代宗不可抹煞的功績,而且也當了幾年皇帝,身份得到了全國的承認。

    然而朱祁鈺成功抗擊瓦剌後迷戀權位,不但不思迎回已經被架空為太上皇的明英宗,迎回後還把他軟禁於南宮,八年之間不得出入。同時執意廢掉侄兒的太子之位,企圖讓自己的後人繼位。結果病篤之時,小人趁勢而發,被取代成功,足可嘆息!

    當時明英宗在土木堡之變被瓦剌俘虜,為免主少國疑,于謙等大臣勸服太后,立郕王朱祁鈺為帝,次年改元景泰。朱祁鈺在位期間,知人善任,啟用於謙等正直之人,勵精圖治,選將練兵,擊退了瓦剌的入侵,使得江山社稷轉危為安,又對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進行了整頓和改革。使當時明朝社會由亂而治漸開中興,可謂英明之主。但是在天性之間未能盡善盡美,因而使得奸臣乘機作亂,這是他的缺點。景泰八年,奪門之變爆發,明英宗復位,改元天順。二月,明英宗廢朱祁鈺為郕王,軟禁於西苑。不久朱祁鈺去世,享年三十。

  • 9 # 晨曉cc

    明朝本就是一個奇葩的朝代,有著許許多多很傻很天真的故事,而朱祁鈺的存在也告訴我們,皇帝是可以被俘虜的,是可以被當成搖錢樹的,也告訴了我們當一份至高的權力放在你面前時也許你可以不在乎它,但是當你嚐到了權力的滋味以後,就再也不能自拔。

    “金錢一旦作響,壞話隨之戛然而止。”

    ----羅斯柴爾德

    這句話在權力面前表現的更加露骨,真實。當權力一說話,金錢便滾滾而來。

    古來就有江山美人之說,“醉臥美人膝,醒掌天下權。”更是大多數男人的終極夢想。

    廢話不多說,我們look一下朱祁鈺的生平,出生於1428年,死於1457年(精確到3月23日),為朱瞻基次子,年號景泰。

    在任期間,知人善用,命于謙為兵部尚書,打退瓦刺也先的進攻步伐,成功穩定當時即將亡國的局面,視為明朝中興之主,頂住壓力,至使明朝得以延續。

    正所謂我雖能力略有不如,但是我眼光獨到,做了一個好伯樂,使得千里馬美而外現。

    朱祁鈺是怎麼當上皇帝的呢,原因奇葩,熟讀歷史的人都知道明朝歷史上各種各樣的奇葩事,排名前幾的必須要有朱祁鎮北狩。

    所謂北狩,不過是明朝廷對一個皇帝被俘虜而起了一個好聽的說法。皇帝被俘虜,國家不可以一日無君,精神領袖不在,我們還怎麼工作!

    所以朱祁鈺就這樣被推上了皇位,估計他也怕,這是一個吃力不討好的活,打贏了要乖乖的把皇位還回去。打輸了,最好的結果便是和他的哥哥一樣去“北狩”,不過大部分可能是也先一刀結果了他們兄弟倆然後黃泉路上做個伴。

    最開始的朱祁鈺肯定是擔驚受怕的,但是北京保衛戰打完以後,他的腰板就硬起來了,也漸漸地嚐到了至高無上權力的滋味,廢了朱見深的太子之位,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奈何這小兄弟沒有做太子的命,不過幾天就暴斃而亡。(這裡有個猜測很有可能是朱祁鎮親信毒殺。)

    後來朱祁鈺便在沒有立過太子,也沒有說接朱祁鎮北狩歸來,儘管也先表示快點把這個人帶走,但是朱祁鈺絲毫不動,後朱祁鈺病重,手中大權也是牢牢握在手中,不肯放給朱祁鎮。

    後面朱祁鎮發動“奪門之變”重新奪得皇位,而朱祁鈺在皇宮裡病逝。

    所以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朱祁鈺正直壯年卻死於病痛,實在是可惜。但是我們也看到了權力的滋味,嘗過的人都說好,誰人都不肯撒手。

    如果沒有“土木之變”沒有“英宗北狩”,朱祁鎮還是朱祁鈺的那個好哥哥,朱祁鈺還是那個遊手好閒,待兄如父的好弟弟。改變他們的不是一個土木之變,而是封建社會的君王制。

  • 10 # YAO活力無限

    總體來說明代宗朱祁鈺還算是個英明之主。

    在明英宗輕信太監王振,御駕親征瓦剌卻導致土木堡之變被瓦剌所擒,在這種情況下,朝廷的有識之士比如於謙等上書孫太后為避免主少國疑立朱祁鈺為帝,是為明代宗。

    明代宗登基後,任用於謙等人積極組織北京保衛戰,使得瓦剌沒有撈到任何好處,保住了北京,使得百姓免遭搶劫和屠戮。

    之後他知人善用,廣開言路,積極改革弊政,在軍事、政治、經濟、社會等諸多方面出現了一片繁榮的景象,使得明朝由亂到中興,可謂功不可沒。

    但是他私心太重,明英宗回朝後他仗著自己護國有功,不讓位還可以說得過去,但是他後來卻廢了侄子朱見深的太子之位,立自己的的兒子為皇太子期間卻也得罪了不少大臣,導致了後來奪門之變幾乎沒有受到多大的阻礙就成功了。

    總體來說,明代宗朱祁鈺功大於過,是個英明之主。

  • 11 # 上游的小石頭

    首先按照套路介紹一下朱祁鈺這個人,明宣宗朱瞻基的二兒子,明英宗朱祁鎮異母弟弟,主要說兩件事:

    第一件臨危受命。在土木堡之變前朱祁鈺是個平常的親王,本來是要和歷史上大多數的親王一樣在自己的封地平淡過完一生,但是歷史總是愛和人開玩笑,土木堡之變他皇帝哥哥御駕親征不幸被俘,瓦刺兵臨城下圍攻京師,當時的太子朱見深還在吃奶(兩歲),作為監國親王朱祁鈺被大臣們(主要是于謙)推上皇位接手殘局,登上朱祁鈺也不負眾望任用賢臣能將,清理宦官集團,統一戰線,堅守京師,拒絕南遷,最後成功擊退了瓦刺,避免了北宋亡國的重現。

    第二件違背約定。土木堡之變後朱祁鎮被俘,朱祁鈺登基,朱祁鎮榮登太上皇(這其中的過程挺有意思,在這就不說了),瓦刺用太上皇威脅大明帝國,明朝君臣一心嚴辭拒絕了 並告訴他們:我們有新皇帝了。悲催的朱祁鎮從此被囚禁。瓦刺多次表示願意釋放太上皇並不要贖金,但是朱祁鈺卻不願收,反覆幾次後實在是沒辦法,就隨便派了個使者去瓦刺,本來只想應付了事沒想到這個使者真的把太上皇接回來了,這可難壞朱祁鈺了,太上皇回來了自己去哪?一不做二不休就把太上皇又囚禁了。隨後又改立太子(登基之前太后,群臣商量好了,皇帝朱祁鈺可以當,但是最後還是要傳位給朱祁鎮的兒子,朱祁鈺當時也答應的),這就是背棄當時的約定,這也是朱祁鈺為後人納垢的地方。

    這兩件事情一褒一貶,導致後人對朱祁鈺的評價充滿爭議,但是從人性的角度來看,我以為是可以統一的,打個比方:把大明王朝當做一個市值千億的家族企業,董事長被綁架,弟弟掌權,面對鉅額的資產和懂事長的特權,他會輕易放棄嗎?不,得到過的不僅不想放棄,還想著留給親兒子,更何況面對的是世間無二的皇權,所以作為一個人朱祁鈺是可以被理解的,況且這個人曾經挽救過大明王朝,並讓王朝欣欣向榮(朱祁鈺在位期間輕搖薄稅,廣言納諫,帝國一片生機盎然景象)。

  • 12 # 愛讀歷史的大胖子

    明代宗朱祁鈺比他哥哥英宗朱祁鎮更適合當皇帝。“土木堡之變”英宗朱祁鎮被俘,危機時刻被太后和大臣們推舉為監國,馬上又被推舉當皇帝。在接掌皇位之時,朱祁鈺也是誠惶誠恐,不敢接位,在眾人勸說下才登基,把哥哥英宗的兒子朱見深立為太子。

    危機時刻朱祁鈺重用於謙,痛斥要求南遷的徐有貞等人,帶領國家走出危機,打敗瓦剌人。朱祁鈺在接著的皇帝生涯裡做的還是不錯的,知人善任,用於謙等賢臣,清除閹黨王振的勢力。軍事上統一軍事指揮,查處吃空餉現象,處理一批違法軍官。經濟上厲行節約,治理水患,賑濟災民,減免稅賦。

    皇帝位置坐穩了以後,享受了權力帶來的無窮樂趣,原來那個害怕當皇帝的郕王,變得想盡辦法要保住皇位。先是反對把他的哥哥英宗皇帝從瓦剌接回來,逼不得已接回英宗朱祁鎮後,把他軟禁在南宮,自己不去見他,不許和外界接觸。要知道宣宗朱瞻基就兩個兒子,哥哥朱祁鎮對弟弟還是不錯的,一直把他留在京城,不讓就藩。為了撕毀當初立英宗兒子為太子的協定,甚至賄賂大臣,強行廢太子朱見深,策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還廢了反對此事的汪皇后。人性之惡躍然紙上,只是第二年兒子就病死了,自己深受打擊,身體不好了。最後幾個有心人利用,乘著景泰帝病重,把他哥哥朱祁鎮從南宮抬了出來,成功復辟。

  • 13 # 笑看風雲在際

    朱祁鈺沒有登基之前,他確實不想做帝王。但也可以說是眾望所歸,畢竟朱祁鎮被俘虜之後,瓦剌人兵臨城下,要是沒有新帝,明帝國不滅亡也得半壁江山,而當時最合適的人選就是朱祁鈺。時事造就英雄,朱祁鈺的上位,有偶然因素,但也是必然的結果。

    土木堡之變

    要說明英宗朱祁鎮最出名的事,那就是他效仿先帝們天子守國門,結果他御駕親征,卻被瓦剌人給俘虜了。歷史上被俘虜的帝王不多,他算一個。這種天子履歷可不算什麼光榮的事,尤其瓦剌人還把他綁在了陣前,一路暢通無阻,兵臨京城下,眼看就要滅了明帝國。明英宗一時的魯莽,卻帶給明帝國致命一擊。於是乎明英宗朱祁鎮的帝王之路就得斷,不然要是他還是明帝王,明帝國就得滅亡,之後明帝國就開始籌劃著,讓朱祁鎮退休,冊立新君。

    新帝人選

    按照朱元璋建國時立下的繼承製度,朱祁鎮被迫退休後,那就應該由他的兒子繼承帝位。剛好朱祁鎮御駕親征之前,他就立下了太子朱見深,按理說這時候朱見深由太子升位,理所當然。可問題是當時的朱見深才2歲,倒不是說2歲的太子不能繼位。不過如果讓2歲的娃娃天子坐鎮京師,明帝國還是群龍無首,那瓦剌人的大軍依舊沒人可以阻擋,明帝國的滅國之禍還在眼前。

    於是明帝國的兩位王爺就成為新君的合適人選,一個就是朱祁鎮唯一的弟弟郕王朱祁鈺,還有一個是襄王朱瞻墡。其實襄王朱瞻墡並不是特別合適的新君人選,畢竟他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兄弟,不符合明帝國的繼承製度,不過孫太后主張立下襄王朱瞻墡為新帝。一是因為襄王朱瞻墡為人賢德,能堪當此大任。二是朱祁鈺是朱祁鎮的弟弟,他若年輕繼位,以後不容易還位給她孫子朱見深。可惜襄王朱瞻墡愣是不接孫太后的懿旨進宮,態度很明確,要立朱見深為帝,讓朱祁鈺監國,總之一句話,他襄王朱瞻墡不幹。

    朱祁鈺的憂心

    襄王朱瞻墡這麼一表明態度,城下還有瓦剌人的虎視眈眈,最後孫太后也不得不妥協,只能同意朱祁鈺繼位。其實當時的朱祁鈺也不願意幹這臨時救急的帝王。想想也知道了,孫太后的態度很明確,不管誰當新君,太子都是她孫子朱見深,也就是說過了危機之後,帝位還是朱祁鎮一脈的。朱祁鈺又不傻,危難之際要他出力,可過了危難之後,說不定就是皇儲之爭,指不定還有帝位之爭,所以朱祁鈺的內心是不願意趟渾水的。事實上朱祁鎮被贖回明帝國之後,這對曾經親密無比的兄弟,確實發生奪位之事,而朱見深也兩度被立太子位。

    當然最後朱祁鈺被于謙擁護登基為帝,也是因為襄王朱瞻墡不願意登位後,要是朱祁鈺再撂挑子不幹,瓦剌人可不給明帝國時間再籌劃擁立更合適的新君。也就是說當時那種情況下,朱祁鈺登基就是眾望所歸,不然明帝國就得被滅,或者逃到南京,跟南宋一樣,成為半壁江山。因此才會說朱祁鈺的登位是迫不得已,也是眾望所歸。

  • 14 # 芊芊煮書

    大明王朝出人意料的事就是多:朱元璋大位不傳兒子卻傳了孫子;朱允炆沒有等到把大位傳給兒子,就被叔叔搶了;朱厚照駕崩卻沒有兒子可傳,只好傳給了堂弟朱厚璁。

    還有,朱瞻基把大位傳給了老大朱祈鎮,朱祈鎮出門讓同父異母的弟弟朱祈鈺先替他坐坐,等他回來,弟弟卻已把大位據為己有。

    本來朱祈鎮和朱祈鈺哥兒倆的感情不錯,不像康熙的兒子們為了大位爭得你死我活。朱祈鎮繼位後,朱祈鈺還是那個安分守己的好弟弟。

    後來意外發生了。

    正統十四年,遠在大漠的也先率領著剽悍的瓦刺騎兵進犯大明,朱祈鎮在太監王振的蠱惑下,御駕親征。

    朱祁鎮要出遠門了,國不可一日無君。而當時兒子朱見深只有兩歲,朱祁鎮只好把大位先交給弟弟朱祁鈺坐著。

    朱祁鈺也知道,這是屬於哥哥的位置,自己不該有非分之想 ,表示等朱祁鎮凱旋而歸,他就來個完璧歸趙。

    只是,朱祁鎮沒有凱旋,卻做了俘虜。

    由於太監王振的貪生怕死和愚蠢無知,幾十萬明軍被埋土木堡,皇帝朱祁鎮被也先活捉了。

    聽到此訊息,朱祁鈺的感情應該是十分複雜的。

    大明因為土木堡失利而元氣大傷,皇帝沒了,主力部隊沒了,也先的威脅時刻存在。

    而朱祁鎮被帶回大漠後,也先用他做人質,不斷地向大明索取金銀財寶。

    在此種情況下,有人主張朝廷南遷,遭到了以于謙為首的主戰派的堅決反對。

    同時他們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把做了俘虜的朱祁鎮廢掉,把代理皇帝朱祁鈺推上皇位。

    于謙拿這件事與孫太后商量,老謀深算的孫太后怕皇位旁落,要求把孫子朱見深立為太子,作為朱祁鈺登基的交換條件。

    朱祁鈺坐穩皇位之後,就嚐到了做皇帝的甜頭,他不但想自己要坐牢大位,也要子子孫孫坐下去。

    1452年,他違背了承諾,廢掉了太子朱見深,把自己的兒子朱見濟扶上太子之位。

    朱祁鎮成了太上皇,對於也先來說已失去了價值,便表示願意歸還朱祁鎮給大明。

    這時朱祁鈺卻不願意哥哥回來了:皇位只有一個,本來是父親留給哥哥的,如果人家回來了,自己還好意思坐嗎?

    經過一番周折,朱祁鎮終於回家,可回家後直接被朱祁鈺關進一所破房子,切斷了和外界的一切聯絡。

    誰都認為,可憐的朱祁鎮將要在牢房裡寂寞地度過他的餘生,而朱祁鈺也沒有了後顧之憂。

    可人算不如天算,朱祁鈺唯一的兒子病逝了,痛失愛子的打擊,使朱祁鈺病倒了。

    這時一個叫石亨的人,他找到徐有貞等三人,計劃著把朱祁鈺拉下馬,把太上皇朱祁鎮重新扶上皇位。

    在一個昏暗的夜裡,太上皇朱祁鎮和石亨、徐有貞等四人一起,闖進城門來到奉天殿,敲響了上朝的鐘聲。

    躺在病床上的朱祁鈺,聽到聲音似乎明白了什麼,而侍衛的話證實了他的猜測:被他關押的朱祁鎮,在召叢集臣上朝議事。

    這就是發生在1457年的“奪門之變”,正月裡朱祁鎮復辟,二月份朱祁鈺被廢為郕王,不久便離奇去世,享年30歲。

    從做人的角度說,朱祁鈺本來是個安分守己的老實人,對大位沒有什麼妄想。

    可命運讓他意外地坐到了那裡,慢慢地,那個位置就成了他的,這似乎也是名正言順的。

    可他違背承諾,廢除朱見深的太子之位,讓自己的兒子坐上,就有些過分了。

    最後他千方百計阻止朱祁鎮回朝,朱祁鎮經歷千辛萬苦回來後又把人家關起來,這就表現得有點冷酷了。

    所以說,不能說朱祁鎮是壞人,但坐在那個大位上就變了,也許任何人像他遇到那種情況,也不能保證自己不變。

    一對好兄弟反目,一個安分的人變得無情,一切都是權力惹的禍。

    說完朱祁鈺的為人,再說說他的政績:在位七年,做了不少大事,首先果斷地懲處了土木之變罪魁王振的黨羽,為朱祁鎮收拾了爛攤子。

    最可圈可點的是起用於謙,取得北京保衛戰的勝利,擊退瓦剌的入侵,保住了岌岌可危的大明江山,使大明沒有成為第二個北宋。

    另外,朱祁鈺對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也進行了整頓和改革,成效顯著。

    如果不是“奪門之變”爆發,朱祁鈺繼續把皇帝做下去,大明王朝的明天也許更美好。

    最起碼,像于謙一樣的許多忠臣不會被朱祁鎮屠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檢查婦科病需要做哪些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