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弘曆和張廷玉變著法的歌頌他,而一些明朝的奏章史料上,袁崇煥給魏忠賢請生祠,擅殺毛文龍,動不動就僭越殺武將,與後金招撫等等……他究竟是國賊還是民族英雄呢?
9
回覆列表
  • 1 # 多看閱讀

    在今天看來,把明朝的存亡寄託於袁崇煥一人是非常不明智的。從寧遠保衛戰和毛文龍事件來看,他也許是位好將領,但絕對不是位合格的元帥,至少在政治方面欠缺。人們喜歡同情弱者,特別是悲劇英雄;而對亡國之君卻無比痛恨,即使這並不是他的錯。

    就從歷史而言,史學的研究者喜歡將歷史人物分成三等;

    第一級:關鍵人物,對歷史發展產生過轉折性影響的,歸於此類。明朝的代表人物張居正算一個,如果沒有他力挽狂瀾的改革,明朝說不定在萬曆年間就消失,與袁崇煥處在同一時期的孫承憲算一個,袁崇煥是他提拔起來的,關寧防線的構建者,祖大壽、趙率教、滿桂等明末主要將領的提拔者,關寧防線的構建者,收拾爛攤子、收復遵化等四城、趕走皇太極的護衛者,在一定程度上,孫承憲又給明朝這家大公司續命。

    第二級:重要人物,對歷史產生重大影響的,歸於此類。諸如民族英雄戚繼光;有沒有袁崇煥,明朝都會在歷史中滅亡,但袁崇煥從蠻荒之地的苦讀書生,福建的縣令,京城的小小主事,堅守孤城的寧遠道,威震天下的薊遼督師,逮捕入獄的將領,揹負冤屈死去的囚犯。這都是一個真實的袁崇煥。

    第三級:雞肋人物,但凡史書留名,又不屬於上述兩類人物的,皆歸於此類。

    拋開在眼花繚亂的歷史評論背後,無論歷史給我留下怎樣的答案,但符合歷史最終要求的只有兩字——利益;由於清軍入關時,打出了替崇禎皇帝報仇的口號,所以清朝對這位皇帝的被害,曾表示極度的同情,對邪惡的李自成、張獻忠等人,則表示極度的唾棄(這時的明朝已經滅亡,清軍根基不穩),對於崇禎皇帝的勤政表示了極大的肯定,順治還跑到崇禎墳上哭了一場,據說還叫了幾聲大哥,但隨著統治基礎的加深,清朝的這些皇帝發現,我再去說崇禎皇帝的話,那為什麼還要接受大清的統治呢?

    於是一個符合清朝統治者利益的吹捧方案就誕生了,在當時,如果我直接說崇禎皇帝的好,那不是自己打臉嗎?剛夸人人家就來潑汙水,這種方法顯然是行不通的,彆著急,那就只能曲線汙人。不能揮大錘猛敲,只能用軟刀子背後捅人。

    要詆譭崇禎,無需謾罵、無需汙衊,只需要誇獎一個人——袁崇煥。因為袁崇煥是被崇禎幹掉的,所以只要死命地捧袁崇煥,把他說成千古偉人,而如此偉人,竟然被崇禎幹掉了,所謂自毀長城(當然也在承認袁崇煥的歷史功績,間接的害死努爾哈赤,直接性打敗皇太極),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把崇禎與歷史上宋高宗(殺岳飛)之流歸為同類。

    如果知道了這一點,就不能明白,同樣勤政的南明政權弘光帝一直以來是反面形象,因為他是被清軍殺掉的。

  • 2 # whoimixmu

    從現有看到的部分史料來判斷,傾向於袁崇煥並非民族英雄,可以歸為眼高手低的庸人。從能力角度來看,袁崇煥基本上沒有什麼高瞻遠矚的戰略佈局(孫承宗),也沒有精妙的戰術指揮(孫傳庭),反倒是爭權奪利傾軋同僚(毛文龍、滿貴)和拙劣的錯誤(放清軍入關)犯了不少。總之沒看出他有多大本事,就會吹牛說大話攬權譁眾取寵。

  • 3 # 怨天天不允

    袁崇煥是文官和武官的楷模。他在福建邵武做知縣的時候一文不貪。百姓家中起火他親自上房提水救火。他死後抄家的時候,家無餘資。在北京保衛戰中,他身先士卒以九千人擊敗皇太極十萬之眾。在遼東前線的時候,他為了表示自己的決心和鼓舞戰士計程車氣,他把自己的老母和妻子接到了前線。後來接到父親在東莞的喪報才命自己的弟弟帶上母親和妻子回東莞治傷。

  • 4 # 今夏暢飲冰河

    他哪來錢修祠堂搞賄賂,抄家也抄得數萬兩銀子何來?

    袁的後人全加入八旗!

    殺毛帥毀了東江縝,對誰有利!

    軍事上暮氣難鼓,庸劣腐朽被撤。

    保寧遠空城,驅敵屠殺覺華島二萬軍民劫略數十萬糧船,掩敗為功。與按兵不動放敵入關,手法一致。

    壞事幹多了,就知他是故意通敵賣國!

    一個奸賊孬種,十惡不赦的民族敗類。

  • 5 # 曉木曰兮歷史系

    這看似是個歷史問題,但是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對歷史人物,尤其是去日未遠的歷史人物,人們站在不同角度,依不同立場去評論,出於不同目的,會得出截然相反的觀點,作出完全不同的結論。其目的只是維護各自的利益罷了。經過明末,盛清,晚清直到現在各家的評價,袁崇煥原本的歷史形象被披上了一層又一層的外衣,我們今天覺得對袁崇煥評論分歧如此之大,原因就是這一層又一層的“外衣”彼此之間,和它們和袁崇煥本人之間的衝突罷了。所以說,這本質上是一個政治問題,宣傳問題。我們今天評論袁崇煥,就跳不開歷史上這些評論和其產生背後的立場。

    袁崇煥的特殊性:明末去今未遠,希望大家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討論到明末諸將,最著名的就是袁督師,而不是孫承宗,孫傳庭等等?論功勞,論地位這些袁崇煥都應該是排不上號的,是因為寧錦之戰?是因為誅殺毛帥?還是因為他是書生部堂?我認為,最根本的原因是袁崇煥那慘絕人寰,獨一無二的結局:凌遲,百姓爭食其肉。其功不一定匹及岳飛,其慘卻完全超過風波亭。不論是否冤案,在當時,把北京之圍的責任丟給“治遼不力”的袁崇煥,說他裡通外國,對於崇禎,對於朝內閹黨,都可以鬆口氣。之後當時對袁崇煥的評價,翻案,都不過是朝堂上一個打壓異己的理由罷了。所以崇禎恨他,閹黨踩他,東林敬他,而對清朝來說,那是個敵人,除之後快,誇他做甚?

    乾隆:一改清前期的態度,大讚袁崇煥,為何?很多人說是為表揚其忠,維護統治。結論我贊同,原因不贊同。欲贊忠臣,歷史上有那麼多忠臣,哪怕你說為弘天朝氣度,贊前朝忠臣,光照千宇的於少保,剛正不阿的海閻王,哪個不比他袁崇煥偉光正?要挑個明末的,孫傳庭,夏完淳,史可法哪個氣節輸他?為何乾隆要挑爭議不斷的袁崇煥來做這尊忠臣像?我認為,乾隆的目的是為大清政權合法性提供理論依據,為自己的皇位背書。“袁崇煥督師薊遼,雖與我朝為難,但尚能忠於所事,彼時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闢,深可憫惻。”把袁崇煥做高,自然就貶低了崇禎,袁崇煥若是一個岳飛般的人物,那崇禎就是妄殺忠良,自斷股肱,就是宋高宗,可惜崇禎前面沒有一個秦檜擋刀,那他只能自己當秦檜背這個黑鍋。褒袁是為了貶崇禎。中國古代講天道,政權更替的背後有天理民心。汙崇禎是一個桀紂隋煬一樣的人物,統治無道,不辨忠奸,那明朝滅亡就是氣數已盡,崇禎就是咎由自取,清代明興就是天理必然。為這點,他可以不提破北京,逼崇禎上吊的是闖王李自成;也可以選擇性遺忘當年清入關後打的旗號是為崇禎報仇(事實上清朝一直不承認)。可憐袁督師,為明抗清一輩子,結果被明所殺,死後又被清朝用來宣傳正統,證明明朝必將滅亡。

    梁啟超:他盛讚袁崇煥,併為其做傳,原因很簡單:老鄉。“若夫以一身之言動、進退、生死,關係國家之安危、民族之隆替者,於古未始有之。有之,則袁督師其人也。”這都吹上天啦!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哪本穿越小說的主角這麼厲害……廣東因為地理原因,發展較晚,一直被稱南蠻之地,在中國古文明中處於邊緣地帶。明清之際,因臨近東南亞,貿易發展,生齒日繁,當清末廣東人來到京城,因為語音,長相,習俗等等被人不解,嘲笑時,對家鄉的認同感愈加強烈,而作為為數不多的廣東籍名人,袁崇煥肯定會被他們高度評價。就像山東人說孔子,山西人說關羽,湖南人說主席一樣,只是當時的這批廣東知識分子這種思想更強烈,不僅梁啟超,康有為,包括後來的金庸,都對袁督師稱讚有加。值得一提的是,袁崇煥能夠在大眾之間獲得較高的知名度,《碧血劍》功不可沒。

    我的觀點:袁崇煥有功,是名將;也有過,有許多一生抹不去的汙點。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符合群眾利益的真英雄,大浪淘沙,最終一定會留在史冊裡,留在人心裡。袁崇煥雖死時被人爭食,死後鮮有民間自願建立的祠堂,但如今爭論不停,那就讓他去爭吧。實事求是,明亡誰該負責任,誰該負主要責任,自有公論,不可能透過褒貶一人而改動整段歷史。袁的公案就讓史學家們去辯吧,我們普通人重要的是透過讀這段歷史,吸取經驗教訓,不要讓我們的國家重蹈覆轍,避免這種悲劇。要想弘揚愛國精神,學習民族氣節,建議去讀讀岳飛的《滿江紅》,文天祥的《正氣歌》,于謙的《石灰吟》,這裡面你能感受到什麼是精忠報國、浩然正氣、雖死不懼。他們是沒有非議的,受人民群眾頌揚的,堂堂正正的民族英雄。

  • 6 # 白耀亮

    我只回答題主的幾個問題,你從哪看出乾隆變著法捧袁崇煥的?造謠雖然不入刑法,但是還比較喪良心的。

    清高宗實錄“袁崇煥督師薊遼,雖與我朝為難,但尚能忠於所事,彼時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闢,深可憫惻。”這叫做吹捧嗎?乾隆為什麼要吹捧袁崇煥?為了抹黑崇禎?崇禎這種垃圾還用抹黑嗎?更何況明史分明是吹捧崇禎的。

    《明史》中有言,“崇禎在位十有七年,不邇聲色,憂勸惕勵,殫心治理……”這叫抹黑?有點良心好不好?

    就算後來封了袁崇煥堂弟的五世孫一個雜官,也是按熊廷弼的例子封的,並沒有特殊為袁崇煥做過什麼。

    熊廷弼,

    惜乎廷弼以蓋世之材,褊性取忌,功名顯於遼,亦隳於遼。假使廷弼效死邊城,義不反顧,豈不毅然節烈丈夫哉!

    盧象升,

    盧象升材優軍旅,志竭股肱,坎坷遭時,艱難就義,今諡忠肅。(《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

    孫傳庭,

    《明史》稱“傳庭死,而明亡矣”。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清廷追諡“忠靖”。

    乾隆對這三位的評價都要高於袁崇煥。盧象升與孫傳庭都被清廷追諡。而袁崇煥連個諡號都沒有給,怎麼算變著法的吹捧?

    我們再說第二個問題,袁崇煥為魏忠賢立生祠,這是全國性的事件,魏忠賢加封九千歲,全國各地都為魏忠賢立了生祠。很奇怪,魏忠賢被殺了以後,毛文龍還在祭祀魏忠賢,這事你怎麼不提,毛文龍認魏忠賢做乾爹,這事你怎麼不說,而且你還在吹捧毛文龍,你這雙重人格是精神分裂嗎?

    袁崇煥殺毛文龍,毛文龍罪證確鑿,百死莫贖。而且袁崇煥後來補辦了手續,得到了崇禎的許可。在程式上已沒有任何問題。不要給我說崇禎是不得已。崇禎三年,袁崇煥已死,周立煌想給毛文龍平反,被崇禎一頓訓斥。而且後來從來沒有人給毛文龍平反,早就說明他罪有應得。

    不要老抱著一本那些事兒當真經。會被洗成傻子的。

  • 7 # 淨月暖陽

    人們總習慣用對、錯,忠、奸,這樣極度對立的詞彙,去評價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到了網際網路上,有了更加肆無忌憚的空間,彷彿不一語以僻之,更不過癮,語不驚人死不休!其實,人,人性又那裡是如此簡單,放眼周圍的人,那一個又能用好或壞就劃分清楚?當然在這兒不是宣揚虛無主義,反而應該用歷史唯物主義去看待歷史。

    袁崇煥其人,爭議極大,是其自身作為,在當時就起伏不定,三次平臺策對,從大權獨攬,國之棟樑,到罪犯十惡,千刀萬剮。那袁崇煥是功臣還是漢奸?

    袁崇煥應該是個能臣,一介書生,投筆從戎,兩敗後金而為朝廷發現,委以重任。之後建關寧鐵騎,厄守東北門戶,使後金不能直接入關劫掠,只能長途繞道入關,其能也。

    袁崇煥又是個權臣,為保關寧軍事體系,要大權獨攬,不受朝堂掣肘,不得有勢力不聽命於其總體規劃,可以殺了毛文龍,可在情況不明時按兵不動,不回救北京。

    袁崇煥還是個狂臣,曾拍胸脯,三年肅清後金之患,最後做不到成了欺君之罪。

    袁崇煥是漢奸嗎?決對不是,如是漢奸,引清入關,如他的下屬吳三桂般才是。

    可袁崇煥有必死之由,不是簡單說崇禎中了反間計,崇禎殺他的時候,心裡說的一定是“我TM忍你很久啦!”

    袁崇煥就是個有能力,有個性,想立功,能幹事,幹成事卻不會做人,不會做官,有私心,有權欲的這樣一個人。

    袁崇煥的生死影響歷史程序了嗎?沒有!歷史總有其發展規律,袁不過恰逢其時。

  • 8 # 水月觀

    袁崇煥是明末的抗清將領,也是一位爭議很大的人物。

    有人認為他是抗清大英雄,只是生不逢時,未遇明主,以致枉殺;

    也有人認為他勾結滿清、通敵賣國,自取滅亡。

    在我看來,人性是複雜的,作為袁崇煥其人,其所思所想、所作所為、及其最終結局都是令人唏噓不已的。並不能單純以英雄或賣國賊兩個極端來評價其人。在我看來,袁崇煥是一個好心辦壞事、見識短淺而無遠略、志氣驕橫而身死國滅的複雜人物。

    一、好心辦壞事的大帥

    說袁崇煥是賣國賊,那是絕無可能的。作為一個從地方縣令而最後成為邊關的重將,他是充滿著一腔熱血、希望建功立業、報答聖恩的。從動機上看,他絕無主觀上投敵賣國、悖主求榮的思想存在。

    但從袁崇煥的人生軌跡來看,其人是空有報國之志、實無報國之智、之力。

    1、袁崇煥35歲時考中進士,被任命為福建邵武知縣。在任時喜歡與人談論兵法,遇見退伍的老兵時,袁崇煥與其討論邊塞上的事情。自以為對邊塞的狀況很瞭解,自認為有鎮守邊關的才能。可以說,他自認為具備鎮守邊關的見識、才能,其實是來自於早年的道聽途說與自己臆想,是書生之見。

    2、崇禎初次召見袁崇煥,袁崇煥聲稱自己可以五年復遼,此舉引起了崇禎帝的極大興趣,對此大加讚賞。後來同僚問他如何復遼?他竟然說是安慰皇上的話。軍國大事,視同兒戲,信口開河,給皇帝以錯誤的判斷和預期,也為他自己埋下了隱患。

    二、見識短淺而無遠略

    說袁崇煥見識短淺,主要是不能認清形勢,做不到知己知彼,因而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戰略考量,事實上導致滿清日益強大而大明日益退縮。

    1、寧遠大戰,努爾哈赤被袁崇煥的紅衣大炮擊敗,不久含恨而死。這個時候,後金群龍無首,而且補給不足,內部也在內訌,此時如果明軍一舉殲滅後金,應該是最佳時機。而實際上,袁崇煥也派使臣去往敵營,名為憑弔,實則一探虛實。不知道他們探聽的是啥情況?竟然答應了皇太極的議和,而且後來朝中大臣反對,袁崇煥堅持議和是收復遼東的最好方法。他的想法是為需要給自己留足時間修繕大小淩河、錦州城,修養生息,殊不知,這更給了敵人喘息的時間和機會。

    2、袁崇煥提出了“以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遼人,守為正著,戰為奇著,和為旁著”的策略,把後金錯誤地理解為明朝的附屬政權,對後金的態度以防守為主,攻為次,和為輔,這也就導致了他和皇太極之間多次書信籌“議和”之事,被皇太極玩弄於股掌之間。可以說他是見識短淺、誤判形勢。

    三、志氣驕橫而身死國滅

    袁崇煥本質上就是一個文人,內心自負,大膽胡扯,更把文人相輕、自以為是的毛病帶到了軍隊裡。他不但和毛文龍不對付,和滿桂、趙率教、王之臣這些個同僚都不對付,心胸及其狹窄,可以說,毫無容人之量、馭人之能。

    1、擅殺毛文龍。袁崇煥殺毛文龍,無論是從私德、還是從共事上看,都是大錯特錯。毛文龍也許驕橫了點,貪汙了點,但絕對罪不至死。毛文龍作為一員悍將,他所鎮守的皮島,那就是後金的後院,只要他在,後金那就得瞻前顧後,不敢輕舉妄為。毛文龍一死,八旗軍就敢撒著歡在遼東蹦躂了。

    2、在和後金交戰的過程中,袁崇煥卻私下裡和蒙古做起了物資生意,糧食換戰馬。他自己的小算盤打得好好的,明朝缺戰馬撒,殊不知,後金缺糧食才是更要命的?滿蒙親如一家,暗地裡扶持了後金的軍民百姓。不知道,袁大帥腦子裡想得啥呢?

    綜上,袁崇煥就是明王朝一個普普通通的儒生官員,作為邊關大將,他是不合格的,更稱不上英雄。雖然無投敵賣國之心,但實際行為卻都是損折自己、助長了敵人,是個好心辦壞事的腐儒大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月桃花雪,美景如詩如畫,卻對農業生產有很大的影響,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