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能以人身去學習佛法,是件幸事。但存於大千塵世,往往還是離不了衣食住行。以今天的超前經濟來說,誰人都與錢財脫不掉關係。佛是人身修成,儘管富足或貧窮,都要先滿足自己生存時的條件,這就要同金錢掛上鉤。寺院的修楫需要資金,僧侶們的生存需要資金,無論怎樣,沒有資金是週轉不來的。你們是怎樣看待佛法和金錢的利益關糸?是否能得以共討?
9
回覆列表
  • 1 # 東華禪寺

    作為一個佛教徒,如果你牴觸金錢,牴觸權力,說明你在學佛這條路上已經走入魔道,邪知邪見了。如果我手裡有一把刀,我可以救人,也可以殺人,關鍵不在於刀,而在於我怎麼用。同樣,佛法也是工具,就看人如何使用它。金錢、權力、地位都是為人處世的工具,就看你會不會用,怎麼用。

    比如你有條件經商,但你放棄了,你就對不起你的祖宗,對不起你的信仰。因為他們為你創造了條件,給了你賺錢的機會,你卻不珍惜,不善加利用。

    有很多人手中沒有錢,但心中充滿了對錢的渴望。還有一種人,他手裡有很多錢,但他對金錢並不渴望、執著。學佛不是讓你放下手中的錢,而是讓你放下心中對金錢的慾望和執著。

    權利和金錢的道理是一樣的,你想為社會服務,可是一無所有,你拿什麼服務?如果你有當官的機會,為什麼不當?當官以後,你有權力有地位,為老百姓做好事,影響力是不是更大?

    省長和生產隊隊長都號召大家學佛,誰的影響力更大?(大眾:省長)東華寺這裡的前任縣委書記信佛,就給我劃了幾百畝地。如果你是當地的信徒,但你沒有當縣領導,你想給我劃撥土地都沒有權利,是不是?

    所以說你想做好事,也需要金錢和權利。但並不是只有金錢和權利才是做好事的工具,做好事的工具很多,金錢和權利只是比較實用而有效的工具。

    無論你自身有什麼條件,都要讓它發揮到極限。有賺錢的機會,你也不必刻意放棄不要,說我要學佛了,我要成佛了,不要這些身外之物了。

  • 2 # 歷史春秋網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點佛教和金錢沒有太大的關係,真正的修行是用不到太多錢的。

    看待任何事物都要參考歷史,看待宗教與金錢的關係也是一樣,我們可以分析一下金錢在佛教裡的作用,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歷代帝王推崇佛教,雖然有幾次滅佛的運動,但佛教的地位依然是不變的,歷代帝王封賞土地給寺廟,唐朝時的武宗滅佛運動即圍繞佛教寺院土地田產開始的。在古代僧人的經濟來源一是帝王封賞二就是十方供養。其實在今天這個社會,佛教的地位不再是那麼重要,僧人較比以往也少之又少但是佛教的宗旨是不變的,就是慈悲喜捨,然而在古代基本就是帝王敕封,我們看到現在很多寺院都是敕封。佛教講佈施,寺裡就是接受居士們的十方供養,寺裡要是修建就要師父張貼布告,大家就會佈施,佈施就是福報。很多居士去寺院裡用齋也是要往功德箱裡投放一些錢,不然就是消耗自己的福報是不如法的。我們明白了十方供養就知道了寺廟的經濟來源是怎麼回事了,具體的分配具體由當家師父來分配,一切要如法。我們去寺院目的就是修行,師父在寺院裡也是修行,修行的目的就是了生死,脫離六道。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蘊熾盛這都是苦,因此我們就要學佛,因為釋迦牟尼佛是我們所有人的老師。金剛經裡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我們學佛就是要講名利放下,消除貪嗔痴三毒,因此我們要明白金錢不是重要的,也不阻礙佛法,任何事都是相對的,錢可以助緣但不可以因為錢而膨脹,如果因為金錢而放棄修行那無異於自取滅亡。錢是人生活所必須的,在家人為之執著但修行人則是萬萬不可以的,佛教裡有一句話說“佛門一粒米,大如須彌山,真心不了道。披毛帶角還”出家人就是要精進修行對於一切名利都不能執著。金錢對於出家人來講只是利於修行而存在,如果為之而起貪念,那就披毛戴角下一世做畜牲了。金錢與佛法本身是沒有可比性的,因為佛法是真理而金錢則不是,三皈依裡面講皈依佛,體解大道,發無上心;皈依法,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佛法是佛弟子皈依的物件,佛是大道,法是智慧,這個是不可思議的,因此我們修行萬不可太執著於名相。

  • 3 # 彌陀的如意寶佛感

    相輔相成!把佛法修好!無形中增加了自已的福報?(平安,順利,生意興隆!冥冥之中,自有報應)多行善!善人多福!大家吉祥!

  • 4 # 黃家皮皮仙

    你會用很多年去明白,佛告訴你的是,你不要追逐金錢而不是不要金錢。金錢不是善惡,和這個世界一樣。你以為散盡千金還復來,不是這樣,散盡千金的同時你最求的是什麼?你愛買衣服,那麼就是衣服或是美?金錢是媒介,它是虛妄,你愛衣服,有錢沒衣服沒有用。但是你愛衣服,如果沒有錢就沒有衣服。佛主應該是想告訴人們,有一天你的錢放在那裡,你穿著布衣服,和你在外面看到的百十千套都一樣,錢你不會想去花它,錢來了你放一邊也不太需要它了,如果大家接受一絲不掛,那麼不穿和穿也都一樣,如果你有萬兩金,在你最需要衣服的時候你不會衡量它,覺得貴了捨不得花出去,這是佛主的其中一個意思。當然錢花到哪裡,也是不同的,我記得有新聞報道過,老人把錢都捐獻了自己過得很拮据,這個拮据是世人給附加給他的,我想他的內心最起碼自認為自己的生活很美好有幸福感的,否則他不會那麼做,對他來說那不是拮据,是我們想多了。這種人在佛法上已經踐行了,他不要有理論知識,理論可以去悟去學,他是有慧根的。

  • 5 # 銳度何老師

    貧窮不是社會主義,貧窮也不是佛法。信佛不是為了把自己窮死,不是為了把自己餓死。修行更不是為了把自己修煉成一根沒有感知的木頭。

    佛陀開悟之後講法的第一個字就是苦。佛陀講了這麼多年法,其實就是在教我們怎樣從苦中解脫出來。所以我們信佛的目的就是:脫苦得樂。信佛就是為了幸福,為了快樂,而有錢也是快樂的一個方面。站在佛法的角度,富裕,有錢,過舒適的日子,並不違背教義。而窮的心裡苦悶,是不符合佛家宗旨的。

    信佛信成窮光蛋,吃素吃個營養不良,修行修個六親不認,這叫愚痴。

    金剛經中有一個詞:持戒修福。約束自己,積攢福報。佛法是支援大家過富裕日子的。有錢不違背佛法。貪婪的本質就是執著,但認為金錢是罪惡的,是碰不得的,也是執著。這兩種態度是手心手背,都是佛家所抵制的。

    信佛,好好的修行,持戒,會得到很好的福報,有錢,是自然而然的事,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不讀華嚴,不知佛家的富貴,信佛,是富貴修,佛家是不主張苦行的。

    其實對於金錢和富貴的態度,維摩詰經第二品中就有了很好的解釋,講的就是資財無量,有著妻子眷屬的大富貴居士是用怎樣的態度修行。

    現在中國佛教興盛,寺院的香火錢也自然水漲船高,僧侶們的腰包大多都是相當的富裕充盈,這就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有人會罵和尚好吃懶做,啥活不幹就有大把大把的錢,沒辦法,就是這麼氣人,這就叫福氣,這就叫福報。

    佛法跟金錢不矛盾,佛法跟對金錢的執著才矛盾。佛家是鼓勵大家發財的,而且佛家還教了大家發財的法門:積德行善攢福報。

  • 6 # 無塵結解

    所謂金錢,就是財富。佛教徒似乎不太重視財富,信仰佛教的族群和國家也多不富有。從近代的歷史看,信仰基督教的族群,應當是真正意義上最先富起來的。這可能跟佛教的初始理論有關,就是佛陀告訴世人,人生最重要的事是成佛。而後的追隨者也都把精力放在對永恆生命的追求,在經濟方面沒能與時俱進。而基督徒在追求死亡之外的彼岸世界的同時,對現實世間的實際問題也沒放過,耶穌就對經濟問題有過很多生動精彩的論述。

    如果把基督教比喻成一個高等學府,那麼畢業生就是進入天國的人們,這些人在世時,與上帝進行精神交流,並把上帝的愛撒向人間。能夠進入天國的人,必須具備上帝一樣的道德人格和精神本性。

    如果把佛教比喻成一個大學,畢業生是分級的,如果阿羅漢是本科生,碩士生就是菩薩,菩薩要找工作,最次也是某屆天的梵王。就是肄業生,也能在某屆天的偏僻角落建立自己的世外桃園。

    可能就是因為佛教中太多的優秀人物,能夠看到我們這個現實世界以外無量無邊的廣大和無窮無盡的財富,自然就不在乎現實世界這點金錢了。

  • 7 # 平常新語

    佛法和金錢不是對立的,不是離開金錢才能有佛法,正確地看待、合理地運用金錢,不貪執,不迴避,就是佛法。

    首先,金錢是很重要的,是我們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不論在家人還是出家人,都是離不開的,沒有金錢作為基礎,就很難安心修行。如果是出家人,真正像宣化上人那樣,為法忘軀,凍死不攀緣,餓死不化緣,窮死不求緣,當然值得讚歎。但作為在家人,如果吃了上頓沒有下頓,老人有病沒錢治、孩子上學沒學費,還能安心修道嗎,恐怕很難?如果想去參學善知識,可是連車票錢都沒有,怎麼去呢?如果一身病卻沒錢醫治,又怎樣去精進用功呢?所以說,錢還是很重要的,是用功辦道的重要基礎,在家學佛應該有一份正當穩定的職業,賺取合理的錢財,來維持生活,安心修行。

    金錢雖然很重要,但卻不是人生唯一的意義,人生最高的意義是覺悟與奉獻,如果把畢生精力全部放在賺錢上,而對人生的終極意義,不去思考,不去修行,這是捨本逐末。有句話叫富貴修行難,大量的金錢能夠買來很多的東西,帶來很多享受,在這樣的生活環境裡,一般人很難升起出離心。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萬般皆不去,唯有業隨身,臨命終時一分一文也帶不走,只有造作的善惡業跟隨自己到下一個生命週期。很有可能錢越多,造的業越大,下一世越墮落。所以有人把錢看做洪水猛獸,唯恐避之不及,也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有足夠智慧,真正能做到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用錢來造福社會,利益眾生,那麼又何妨多多益善呢?像臺灣的星雲大師,在世界各地開創道場、學校,設立醫院、養老院,把佛教的慈悲灑遍全球,對大師來說,有就是空,空就是有,金錢就是妙用,雖然用錢卻不存金錢之念;無意於金錢而不廢金錢之用,這才是空不礙有,有不礙空,空有圓融的佛法真諦。

    就像濟群法師講的,錢只是一種工具而已,本身並無善惡屬性,具體怎樣用,取決於個人的智慧。佛教導我們,把財富分作四份。第一分用以保障家庭的日用開支;第二分用以投資增值;第三分用以儲蓄,以備不時之需;第四分用以慈 善事業,回饋社會,也為自己耕耘福田。假如我們都能夠以這樣的態度,善用金錢而不被金錢所用,那麼,金錢與佛法是可以很好地融合的。

  • 8 # 喵仁瘋

    閻王管你有錢沒錢,時辰到了該去哪去哪,往往橫財皆伴橫禍,踏踏實實的做人,錢多多花點錢少少花點,勤儉即是財富,心術不正不義之財必招天譴,古往今來逃過誰?

  • 9 # 家庭教育婚戀情感

    金錢為我所用,但不執著於金錢。對於修行人來說,金錢自由,修行也有時間了。所以,修福也很重要。不然只有智慧沒有福報,累死賺不到錢,生存都是個問題,還怎麼修行?

    佛法和金錢平等。法本空,金錢本空,平等不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領動和秦pro哪個好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