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大妞看世界
-
2 # 素心老師要努力
“青春期”這三個字,我們都覺得這是一個敏感的字眼。青春期又是每個孩子寶貴的青春花季,然而花季有風也有雨。可能是偏執的,任性的,執拗的,叛逆的,甚至有人覺得不可理喻的。那麼如何陪伴孩子平穩的度過青春期呢?我認為可以這樣做:
一、與孩子做朋友。我覺得這一點非常重要。從我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就可以體會到,如果你與孩子靜下心來,平等的溫和的和他交流。久而久之,信任就會產生了。他願意甚至渴望把心裡的話向你傾訴。有的人會說這有什麼難的呀?其實從現實來看,則不然。我們往往以大人的口氣,秉承“我都是為你好”的論調兒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難以從孩子內心真實的需求出發,這樣孩子怎麼能從心底裡信任你呢?怎麼願你向你掏心掏肺呢?避之還來不及呢?
二、向孩子普及青春期的一些生理心理特點。並告訴孩子無論發生什麼,我都站在你身後,永遠做你堅強的後盾,我對你的愛是無條件的。
三、做父母的還要做好自己,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如果家庭是溫馨的,努力的,上進的,充滿愛的,父母是人格完整的人,還愁和孩子相處麼?
-
3 # 霸道總裁
學會換位思考,積極向上,多交流,多講道理,儘量不要動手!每個人都有一個青春期的一個階段,看我們怎麼去和孩子交流溝通引導!
-
4 # 老者沙龍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與大家分享我本人的做法,與朋友們一起探討。
我孩子成績一直很好,但在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時,成績突然下降得利害(下降了一百多名)。成績升升降降本是學生最正常不過的事,但突然下降一百多名,對於成績一直穩定在年級前十名的他來說,顯得很不正常。為此,我到老師辦公室諮詢老師,得知孩子一段時間以來上課不專心、老是開小差。
考慮到孩子的年齡,我偷看了孩子的日記本,經綜合分析,確定孩子原來是進入了青春期躁動期。他喜歡上漂亮女孩了。
我佯裝並不知情,問孩子為什麼上課不專心。孩子支支吾吾地說迷上了小說,我假裝認可他這種說法。於是和孩子一起商量如何才能克服上課開小差毛病。
孩子拿不出主義,於是,我說,要不這樣:你每天上數理化和英語四門課時,做好課堂筆記,放學回來,第一件事就是把所上的這四門課講給我聽,如何?孩子答應了。
於是,每天上午和下午放學已到家,孩子就站在小黑板前給我上課。我像小學生一樣,在小凳子上正襟危坐,認真聽課。
對於幾十年前學過的東西,很多內容我早已忘了,但在我有把握的地方煞有介事地提問兒子一個問題。孩子誤以為我什麼都懂,不敢怠慢。就這樣,直到學期結束,每天上下午各一次,從未間斷過。
從這個這一事例中,我總結出以下幾點體會:
一,老師和家長,特別是家長,一定要密切關注孩子的青春期異樣表現,並及時採取措施,儘量把青春期給孩子帶來的副作用降到最低。如果弄得不好,孩子會因此一蹶不振,成績也很難再恢復到從前。
二,孩子的青春期是正常生理現象,無論男孩女孩,到了一定年齡都會出現,家長既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大驚小怪。只要措施得當,青春期就能平穩度過。
三,青春期主要表現是躁動不安、上課不專心。出現這種情況,採取說服教育的方法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打罵等暴力更不可取。弄得不好,甚至會把孩子逼上危險之境。唯一的辦法就是設法轉移孩子對心中異性的注意力。只要堅持一段時間,定能收到顯著效果。
四,作為家長,一定不要緊張,保持頭腦清醒,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在整個過程中,家長一定要有耐心,把正確的做法堅持到底。
以上是幾條主要感悟,僅供參考。實際的情況會更復雜一些,但還是那句老話:辦法總比困難多。
-
5 # 小胖愛解說
我覺得和處在青春期的孩子交流時應該注意一下幾點: 1、孩子犯錯時,不要一味的批評孩子,要先了解情況,理智的面對。這個非常重要,負責你們將進行一段時間的冷戰,或者熱戰。
2、其實你根本不知道孩子每天在想什麼,所以要善於溝通,進入他們的內心世界。對他們青春期所面臨的問題及時的幫助。
3、處於青春期的孩子都有一點叛逆,你不必慌張,讓他們釋放一次未必不是好事,如果非要制止,結果可能會相反。
-
6 # 偌妍希
先給他寫封信,告訴他你的想法。然後在問他的意見,叫他把想法寫出來。如果他表示不想,尊重他的意見。面對青春期的孩子,父母該做的不是謾罵毆打,而該學會安靜。告知他他已經長大了,好多的事不能在你為他去做了,比如他的內褲,襪子該讓他去洗了,他的零花錢也該按月給,不過要和他約好,用完就沒有,你不能讓他丟失原則,要是他在學校打架鬥毆,不要去為他道歉,該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到了青春期,他不再是個孩子,而是一半大人一般孩子。把他當做朋友來溝通吧,多問問他的意見!
-
7 # 拉呱體育
1,跟孩子交朋友,不要輕易問敏感的問題,要問也要用委婉的方式
2,建立共同愛好和興趣,有了共同愛好,就會有共同的語言
-
8 # 八段錦愛好者
1、放低姿態。嘗試從孩子的角度思考,體會孩子的想法,瞭解孩子的思想以及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2、改變態度 。把孩子當做成人,平等地與孩子相處,用商量的語氣與孩子溝通。
3、尊重孩子 。在家庭事務中,認可和尊重孩子的想法。試著讓他就自己的事情做決定,父母當參謀,不把意見強加到孩子身上。
4、謹慎評價。儘量不用負面詞彙評價孩子,對其評價要客觀、有建設性,以鼓勵為主。
5、融洽關係。讓孩子感受得到父母的愛。讓孩子知道父母尊重他,可以信賴和依賴。
-
9 # 皓容學習力
容寶認為雖然青春期是的特殊的時期,我們也沒有必要緊張焦慮,智慧的家長這時期會充當一個知心朋友,生活教練,孩子這時候有了自己的獨特的認知,也屬於正常心理的表達,教練孩子正常表達自己的想法,引導做好正確的判斷,理解他們的觀點,欣賞他們的特質,尊重他們的獨特性,放低你的期望,提高你的承諾,減少嘮叨,增加傾聽,相信可以順利陪伴孩子度過這段特殊成長期。
-
10 # 來自88年的雪碧
青春期的孩子智力和身體都在經歷二次發育,智力方面他們會希望自己像成人一樣,做事果斷,能自己獨立處理問題,承擔責任,所以他們會模仿大人抽菸,喝酒,在家裡爭取獨立空間,話語權。在身體方面女孩會來月經,男孩會有晨勃,這是他們的身體趨於成熟的標誌,由於還處於學習期間,主要以學業為重,大多數大人會忽略孩子這方面的感受,孩子自己心裡也很矛盾,不知道怎樣處理這些問題。他們會早戀,打架,逃學,沉迷遊戲,厭學等等問題,這時候家長也應該學習,學習與孩子的溝通方式,不能像孩子小的時候一樣,多跟孩子聊一些關於成長髮育方面的問題,華人往往談“性”色變,非常避諱談這個,以為孩子只需要談學習。多給孩子一些自主權,空間,多關注孩子身邊的朋友,如果發現他身邊的朋友不太靠譜,需要做適當的措施,早戀當別論。
-
11 # 張爺爺的賬號
最好是父親對兒子、母親對女兒!有些話只有同一性別在一起才好說!而且作為家長別因為害羞而把一些事說的含含糊糊的,那樣會更讓孩子迷茫,再有現在的孩子比過去父母在同一年齡是要聰明和早熟多了,所謂堵不如疏,青春期的孩子大多都很叛逆,別擺著父母的臭架子,那樣是無法真正的與孩子溝通的!青春期的孩子本身對未知的事物探索欲就很強, 如果父母在擺架子裝嚴父嚴母不加解釋的就孩子“一棒子打死”,那就會起反作用,本身就出在叛逆期。你 越不讓他幹他就 越會幹!
所以要想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融洽就要做孩子的“兄長或姐姐”以一個平等的身份去交流,讓父子或母女成為互相私下裡的“閨蜜”擁有隻有兩個人才知道的小秘密!回想下我們在青春期的時候希望我們的父母怎樣對待我們,你就能大概知道你得孩子想要什麼了!
說個真實的事情,我在上初一的時候,一次自習課時(當時沒有老師看著我們自習,)班裡有個女生在上課時來了初次例假,可是由於懵懵懂懂的情況下以為自己出了什麼狀況以為是“那個膜”破了(這是後來學校緊急補生理健康課的時候我同桌告訴我的)!血順著椅子就留下了,那可是夏天啊!她穿的還是白色的裙子,當時我們所有同學都笑翻了(說實話當時我們班的同學每一個知道那是怎麼回事)!結果差點害的這位女同學跳樓!
現在想來如果她母親要是和她有著良好的溝通,能夠摒棄自己做母親的高大感,而提早告訴她就不會發生我同學要跳樓的事情了!這要不是我們學校的同學無意中看到她在樓頂,那後果就不敢設想了!
-
12 # 玲姐GZ
我的小孩己經過了叛逆期,其實我沒資格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我那時做的不好,總是打罵孩子,和他相互吵架嘔氣,他哭我也哭,把我氣狠了,買一箱速食粉放在廚房,不給他做飯吃,他認錯了叫我也不理他,他留字條也裝沒看見……現在想想孩子青春期叛逆可惡,而我做媽媽的豈不更可惡,沒給到孩子足夠的母愛,競和孩子鬥氣計較,直到有一天生氣打他時,他1米85的大個抓住我兩隻手,並且他說了一句話:媽咪,你總看到別人家小孩乖仔,你怎麼沒聽到和發現別人也在說我乖仔啊。那一刻我瞬間醒悟到原來他需要的不是專制的家長,而是走進他內心世界理解他了解他的朋友。從那以後,我倆任何一方發脾氣,對方便不出聲,等心情平靜後再說對錯。好在我的寶貝不計前嫌的對我很好,他曾經說:媽咪,那時你那樣對我,我都不敢對你動手,因為你是我的媽咪!想想沒有陪兒子好好的度過那個叛逆期,心裡真的很愧疚於他。所以針對這個問題,我只想說:和孩子換位思考,多贊贊孩子,不要拿出家長的姿態去居高臨下的訓斥孩子,這樣他們會很反感,多理解孩子,當他是一個忘年交的朋友,去探索他在這個迷茫期遇到種種困感,正確的引導他走出這個階段。千萬別硬碰硬的和孩子相互鬥氣,這樣既傷了孩子也更傷你自己。
-
13 # 米粒兒7390
一提青春期的孩子,有家長就“談虎色變”。其實真的沒有必要。
小孩子的成長就像自然界任何一種生物,他有自身成長規律,獨一無二的成長軌跡。成人世界裡不是也總是有抱怨,失敗,喜悅,狂躁嗎?那麼為何不能正確地面對一個處於青春期的孩子?
他們只不過更有思想空間,更有自我意識,更想衝破牢籠要自由,更想嘗試一切新奇。
如果家長了解他的需求,只需要控制好一個合理的範圍,配合他的心理需要,做一個安靜的守護者,而不是喋喋不休的,充滿斥責的,總是看不順眼的一個負能量第三者。理解一顆正在成長和完善的年輕的心,包容他的狂妄,自私,沉默不語。那只是他探索世界和探索自我的另一種狀態。像朋友一樣聽他傾訴,不要不屑於他的委屈和煩惱。那麼“青春期”這顆刺很快就會收回去或者消失。
如果家長真的能這樣做,放心,你的孩子他依然是他。而且會更好。
回覆列表
做朋友是父母和孩子相處的最好模式。
從古到今,中國流傳下來的老傳統 是做父母的要有父母的樣子,做孩子的也要有孩子的樣子。
父母和孩子之間要有分寸,說話不能沒大沒小,做孩子的絕對聽家長的話,不能和父母頂嘴,父母說什麼就是什麼,父母做錯了也不能說。做父母的有很大的權利,決定孩子的一切。
做父母的對孩子指手畫腳,管著孩子,這種關係使孩子產生叛逆,如果父母不管著孩子,而是做好自己,起到表率的作用,孩子也就不會叛逆。
叛逆這個詞只對父母而說的,一群孩子在一起,不存在叛逆,哪裡有管制哪裡就有叛逆。叛逆是不分年齡的,是看有沒有管制。
如果家長和孩子做朋友,無論孩子是處於青春期還是別的時期,都很好相處。
我以為孩子未來的命運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裡,我所做的是引導,我給她講勵志故事,鼓勵她積極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