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火器工坊

    先說為什麼中國造不出晶片,說實話,這句話並不嚴謹,因為中國是可以造出晶片的,不過是製造不出高階晶片,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情況,主要由這麼幾個因素導致:

    第一,社會大環境不好。一直到去年,中國的GDP都在不斷拔高,但這其實是個很虛的數字,誠然中國這三十多年來經濟確實在快速發展,但是從十年前開始,整個社會的整體風氣是變得越來越浮躁,不管是個人還是企業甚至政府,對於投資和生產首先考慮的是短期內能不能收到效益,而不是說真的實打實的去進行產業升級。從2009年開始,國家每年給企業的研發補助大多流入了房地產的蓄水池,變換成了能代表資產的房產。這就造成兩個局面,第一是沒人去搞技術革新和產業升級,以至於中國到今天都是中低端產業為主,不服的話請舉例中國有什麼世界其他國家離不開的核心科技,不管是鏡頭、發動機、奈米技術、電晶體,我們國家都沒有拿得出手的,而這些都是現代社會可以扼住國家命門的東西。第二就是樓市不斷虛高,遠遠的超過了大多數國民的支付能力,也就造成了國家經濟虛高但其實老百姓越過越辛苦的局面。

    第二,缺乏相關的人才。以中芯國際為例,核心成員都是臺灣人,起碼就目前來看,臺灣和大陸是衝突的對立面,一旦關係繼續惡化,人家考慮自己的利益,還會不會和中國大陸政府合作就不好說了。而我們國家自己卻沒能培養出這樣的相關人才,雖然原理你給高中生都能講明白,但是這技術卻是必須有過高等教育的人才能掌握。但很遺憾啊,在這個社會大環境下,學生們想的也是畢業瞭如何找一份穩定或者來錢快的工作,有幾個人會想靜下心來搞研究呢?

    第三,體制問題。現在地方政府的領導都在想自己在任期間怎麼搞出政績,好幫助自己以後官運騰達。任期就那麼幾年,誰會去在一個可能十年都看不到成效的東西上花精力。所以就算是這個領導說要建廠搞晶片,充其量就是買了裝置建好廠房,至於技術人員和研發成本的投入,到時候人家都升遷了,還關他什麼事。

    第四,技術鏈缺陷。如果說沒有本土人才,我們還可以透過引進外來人才解決,但是整個技術鏈的缺陷卻是難以彌補的。比方說晶片的生產,你需要光刻機,需要電晶體,需要晶片用的膠。但問題是這些東西你也生產不出來,還要繼續引進這些人才和技術,可以說是一環套一環。假如這些問題都搞定了,晶片技術的研發卻又像一條永無止境的馬拉松比賽,你需要不斷實驗,不斷革新,可能幾年甚至十幾年見不到成效。而當你終於能做出來打個比方七奈米的晶片了,可能三星已經突破到一奈米了。人家只會越來越快,有代差的追趕不是你奮起直追就能追上。

    第五,也是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市場問題。你生產出晶片,是要投入市場使用的,消費者關心的是好不好用,如果有更先進更好用的晶片,大多數消費者是不會買單你這落後玩意兒的。你說國家強制要求,那不怕激起民變就弄唄。現在因為各種原因,咱國家在國際上口碑又不好,法律又有規定企業必須將企業資訊交給國家,那西方那些有著大訂單的大佬們誰敢用你的技術。沒有市場的催化,沒有利益的推動,晶片技術要麼停滯不前,要麼根本研究不出來。

    現在再說原子彈,原子彈的研發技術首先是比晶片的工序簡單的,而且他屬於一次性產品,不投入市場,沒有商業競爭,只要一次實驗成功,基本照原樣批次生產幾枚就可以,新技術也不會革新的太快,總體投資上遠不如晶片這個無底洞,是可以停下慶祝看到成果的東西。

    另外,但還是有一大批有著相關技術的愛國海歸爭著回來報效國家。美國實際上對中國的封鎖也沒有那麼厲害,畢竟主要矛盾在蘇聯那裡,很多東西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過去了。

    但是今天不一樣了,中國成了美國的頭號敵人,他就是聯合其他國家封鎖你中國,就是不讓一點技術流入中國,硬生生要困死你,你有什麼辦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很累但睡不著,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