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九月
-
2 # 四姐聊感情
如果某種東西能夠很輕易的獲取,而且要多少有多少,那麼我們就不會覺得這種東西可貴,也不會珍惜。題主的這個問題也是同樣的道理。我們來分析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
付出多貶低了付出的價值。
辦公室的小王才入職,為了好好表現,她每天總是第一個上班,把辦公室打掃的乾乾淨淨,開水也燒的足足的,同事們一來就可以泡茶喝。一開始大家還誇她勤快,久了就習以為常,認為這些事該她做,有幾天小王家裡有事來晚了,同事習慣性提起水壺泡茶,見水壺是空的就氣呼呼抱怨她,大家都習慣認為她做這些事是應該的。
對別人付出多了,會變相貶低付出的價值。因為人們的普遍心理,會認為容易得到的東西是廉價的,數量多的東西是不必珍惜的。你付出的多了,別人會誤以為你的付出輕而易舉,理所當然,你的付出可以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他們當然就不會珍惜你的付出。久而久之還會形成了習慣定勢,別人已經習慣了由你來付出,如果你有一次拒絕付出,那是打破了常規,別人就會生氣。小王被抱怨也就是這個道理。
這就是人們常說:一石米養仇人。
所以我們在付出的時候,一定要把握一個度。
物極必反,我們的付出應該有一個度,那就是在該付出的時候才付出,而且付出要適度,不要氾濫成災。
這正如父母對子女的愛,理智適度的付出就是愛,付出太多就變成了溺愛,子女習慣了索取,不僅不會感恩,還會慾壑難填,不思進取,無休止的啃老,這時候愛便成了害。
所以付出也要講究科學和理性。
-
3 # 梁山寶樹堂xiety
很多人都是這樣的。我的故事更能說明這個問題,上世紀末,我每年回老家都會給舅舅們送煙、酒、茶等禮物,再包紅包200元。他們家只要有人生病,就會通知我家,好像是為我們打仗負傷一樣,要我們的錢。大概5~6年後,我的舅舅們不滿意了,就在後面發嘮叨,說“再怎麼包也是200元”,不小心被我母親聽到了。從此我就不再去他們家了,也不再給他們送禮物和紅包了。
我外公過世得早,外婆裹腳,我母親是大姐,從小含辛茹苦養育著3個小弟,以至沒機會讀書,累得身材矮小,對孃家貢獻巨大。在那饑荒年代,我們家窮,但外婆一直是我們供養。3個舅舅都是讀過書的人,又是打石匠,生活很好,也不曾報答我母親的養育之恩。相反,經常到我家要這要那,人性貪婪大致如此,物慾永無止境。對這種人我們選擇遠離!
-
4 # 使用者7541706608494
人與人子間相處,都當有互相理解包容子心,幫助儘自己的能力幫助,超出能力以外的事幫不了,也不當生氣,當理解,因為人的能力總有現,來到耶穌裡面讓基督得著你,會得到無現的祝福和幫助。
-
5 # 一笑樓123
習慣成自然,認為這點應該的,如果哪天忘了或者少給了,滿臉不高興!這也算欺負人,以後也就斷決了來往!從沒得過一句好話。
-
6 # 盛曲清棠
因為接受了你的付出,也對你多了一些認可,情感就多了一絲對你的依賴,接受的次數多了,依賴會越多,所以被你拒絕了,情感上本能會產生落差,概括說是不舒服的感覺,涵養不好的人和直性子的人就會表現出來。只要不針尖對麥芒,也別覺得自己的付出是施捨,用同理心對待,換位思考,好好解釋溝通,自然沒有矛盾,就算不解釋,緩些時日,對方也能想明白的。不包括偏激或者少部分另類哈。
大多數給予的這方,多多少少會有一點高姿態,總覺得對方因為是接受方,自己不欠他,反而是他欠自己,潛意識裡面會有些虛榮,所以對方一旦被脫離了給予的習慣而出現不適並表現出來抱怨時,就會感覺委屈和不平,說白了,沒用平常心對待,有些可能還是因為想被人知道才給予。
很多時候的矛盾都是因為情感的落差,物質無非是起到了媒介的作用,而不是真正在意物質本身。
回覆列表
謝謝!這是你付出的次數太多了,別人總覺得你是應該的付出,別人也不管你的委屈和難為,最後的付出還沒有一點好,這是你付出習慣的原因,我有這樣的體會,如果對父母付出這是應該的,不要有願恨,只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就好,好人會有好報的,好人一生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