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尚文史

    東吳武力值排名靠前的幾位,大概是孫策、太史慈、甘寧、周泰、淩統、程普。而孫策是主公的身份,所以不參與此次比評。接下來,對剩下的這五位做一個武力值排名。

    第五名:程普

    程普是孫吳集團的一線元老大將,不光資格最老,而且武藝高強。在孫堅時期,他被稱為孫堅麾下的第一上將,綜合水平穩壓黃蓋、韓當等人一頭。

    程普的首秀是沂水關之戰,當時十八鎮諸侯聯合討董,孫堅作為主力先鋒,帶領程普等人去攻打沂水關。在這一戰中,程普的表現無可挑剔,曾一度威震沂水關,打得華雄等不敢出關迎戰。原文如下:

    雄與兵三千,排列出關。堅見胡軫出馬,卻欲自出。程普飛馬挺矛,直取胡軫。鬥不數合,程普刺中胡軫咽喉,死於馬下。一陣直殺上關,關上矢如雨下。

    他不到數合刺死了華雄的副將胡軫,而且一路直殺上關,逼得華雄只敢以箭雨勸退。說明程普的武藝很高。至少有一流水平。不過除此之外,程普沒有其他精彩表現了,所以排在第五名。

    第四名:淩統

    淩統是東吳青年一代將領,父親凌操被射死的時候,淩統只有十五歲,他見到父親被甘寧射中,毫不猶豫的衝過陣前,搶回了父屍。說明他從小就愛好武學,且武藝非凡。

    淩統的最佳鬥將,應該是濡須口單挑張遼,兩人相交四五十合,不分勝負。張遼是公認的一流武將,而且是一流中上游。淩統能接住張遼五十回合,水平至少也應該是一流。不過後來孫權恐淩統有失,令呂蒙接應回營。說明他的武藝相比張遼應該有一定的劣勢。

    張遼是一流中上游,那麼,淩統應該是一流偏中下水平。

    第三名:周泰

    周泰是孫權的守護神,無論孫權的處境多麼危險,只要有周泰在身邊,總可以化險為夷,轉危為安。周泰是東吳將領中,救主次數最多的武將,他身上大部分的傷疤,都是救主的時候留下來的。

    他最精彩的一次救主,應該是濡須口之戰,當時張遼、徐晃兩萬兵馬包圍孫權,曹操令許褚出馬衝殺孫權的親隨,併成功將他們隔絕。孫權一個人被圍在陣中,情況非常不妙。正在孫權命懸一線之際,周泰的出現讓他感到了一絲安慰。

    周泰讓孫權跟在自己身後,帶著孫權一起殺出重圍。殺到江邊之後,回頭卻不見了孫權。於是周泰第二次殺入重圍,找到孫權之後,繼續讓孫權跟在自己身後突圍。但當他再度殺到江邊之後,發現孫權還是不見了。於是只好三度殺入重圍,找到孫權之後,原來孫權害怕箭雨不敢突圍,周泰用身體為孫權擋箭,護住他殺出了重圍。

    三進三出之後,終於救出了孫權。後聽說徐盛被困在陣中,周泰第四次衝入重圍,救出了徐盛,二人各帶重傷。

    四進四出曹圍,堪稱東吳版“古之惡來”周泰僅憑這一戰,足以確立他的一流水平,而且是一流上游。

    第一名:太史慈、甘寧

    個人觀點,甘寧太史慈二將,武力值應該半斤八兩。

    論箭術,太史慈在救孔融期間,一進一出管亥的十萬包圍圈,射殺賊寇無數。而甘寧生平射殺的大將居多,其中包括黃祖、凌操、蔡壎等人,而且他還射中了曹魏的大將樂進。兩人都以快、準、狠聞名,擁有零失誤的箭術表現。

    論近戰武力值,太史慈曾一百多合戰平了“小霸王”孫策,兩人處於伯仲之間,是公認的強一流水平。不過太史慈幾乎沒有斬將記錄,而且七八十合打平張遼,三十合打平程普,也給他拉了不少的分。

    而甘寧的斬將記錄非常豪華,並且幾乎全是一合斬殺,比如馬延、張顗、鄧龍、蔡中等,甚至在攀登雲梯攻城的時候,面對敵主將朱光親自指揮亂箭齊發,甘寧一邊用鐵鏈擋箭,一邊瞅準時機一鏈將朱光打倒。

    無論是箭術,還是近戰廝殺,甘寧的斬將效率都非常的高,他一生共斬殺了八員將領,並重傷了一員大將(樂進)。除了這些,甘寧最經精彩的表現,當屬百騎劫曹營一戰。僅僅百騎衝入曹營,左追右趕,逢人便殺,最後衝出曹營,無人敢擋。

    綜合甘寧的整體表現,他應該也有強一流的水平。與太史慈武藝相當。

  • 2 # 俗人張先生

    三國演義中東吳武藝最高者應是甘寧。

    甘 寧 (字興霸),巴郡臨江(今重慶忠縣)人,三國時期孫吳名將,官至西陵太守,折衝將軍。

    甘寧少年時好遊俠,糾集人馬,持弓弩,在地方上為非作歹,組成渠師搶奪船隻財物,崇尚奢華,人稱錦帆賊。青年時停止搶劫,熟讀諸子。曾任蜀郡丞,後歷仕於劉表和黃祖麾下,未受重用。建安十三年(208年),甘寧率部投奔孫權,開始建功立業。曾經力勸孫權攻破黃祖佔據楚關,隨周瑜攻曹仁奪取夷陵,隨魯肅鎮益陽對峙關羽,隨孫權攻皖城擒獲朱光。率百餘人夜襲曹營,斬得數十首級而回。在逍遙津之戰,他保護孫權蹴馬趨津,死裡逃生。孫權曾說:“孟德有張遼,孤有甘興霸,足相敵也”。呂蒙曾說:“天下未定,鬥將如寧難得,宜容忍之。”

    東吳的最佳統帥當為陸遜。

    陸遜(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三國時期吳國政治家、軍事家。

    建安八年(203年)入孫權幕府,歷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帳下右部督。因受孫權賞識得以發揮卓越的軍事才能,地位漸至隆崇。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陸遜參與襲取荊州。蜀章武二年(222年),孫權以陸遜為大都督,在夷陵之戰中火燒連營擊敗劉備。吳黃武七年(228年),陸遜取得石亭之戰的勝利。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后,以陸遜為上大將軍、輔佐太子孫登並掌管陪都武昌事宜。赤烏七年(244年)拜為丞相、荊州牧、右都護、總領三公事務,領武昌事。

    陸遜跟隨孫權四十餘年,統領吳國軍政二十餘年。其為人深謀遠慮,忠誠耿直。一生出將入相,被贊為”社稷之臣“。

  • 3 # 追夢樂享人生

    東吳武藝最高的當屬甘寧。

    甘寧(?—220年),字興霸,巴郡臨江(今重慶忠縣)人,官至西陵太守,折衝將軍。

    少年時好遊俠,糾集人馬,持弓弩,在地方上為非作歹,組成渠師搶奪船隻財物,身佩鈴鐺,衣著華麗,人稱錦帆賊。當地人聞鈴響,即知道是甘寧出現。奪取船貨直到二十多歲,後停止搶劫,熟讀諸子。18歲左右任過蜀郡丞,後歷仕於劉表和黃祖麾下不被重用,期間曾射殺淩統之父凌操,因此與淩統有殺父之仇。建安十三年(208年),甘寧率部投奔孫權,開始建功立業。破黃祖據楚關,攻曹仁取夷陵,鎮益陽拒關羽,守西陵獲朱光,率騎襲曹營,戰功赫赫,孫權曾說:“孟德有張遼,孤有甘興霸,足可敵矣。”甘寧為人仗義疏財,深得士卒擁戴。

    東吳最佳統帥當屬周瑜。

    周瑜(175-210),字公瑾,廬江舒縣(出生在今安徽廬江西南)人。東漢末年東吳集團將領,傑出的軍事家。美姿容,精音律,長壯有姿貌,多謀善斷,心胸寬廣。公元208年赤壁之戰中打敗曹軍,奠定三分天下基礎。後圖進中原,不幸因病早逝,年僅36歲。

    三國時期堪稱完美的男子,不論出身、人品、相貌、才能、功績、地位、名望,他幾乎無懈可擊,才幹的高超成度很難有人超越。最著名的指揮赤壁之戰 ,以三萬人破曹操八十三萬大軍 , 威震華夏。

  • 4 # 手機使用者71586820482

    從《三國演義》小說的描寫來看,東吳武將武功最高的應該是甘寧或者是程普,能稱上統帥的應該是周瑜或者是陸遜。要按《三國誌》來看,那是另一回事了。丷

  • 5 # f夢飛翔f

    三國時期吳蜀魏三國,論大將的綜合質量,曹魏第一,蜀漢第二,東吳最末,雖然東吳也有號稱江東十二虎臣與五子良將和五虎上將相抗衡,但是總體武力來說要差上一大截,你就拿十二虎臣中的潘璋來說,三合就被關羽擊敗,數合就不敵黃忠,蔣欽也是數合就敗於黃忠之手。但也不是說江東就沒有武力厲害的大將,畢竟三國二十四名將榜中東吳也有四人上榜。今天就盤點下東吳綜合武力最強的十人(只從孫策開始算,孫堅不算)

    太史慈

    神亭嶺之戰,太史慈和孫策兩人大戰了一百多回合不分勝負,武力兩人算平手,太史慈除了和孫策單挑過,還和張遼打過七八十合不分勝負。值得一說的是,太史慈的箭術東吳第一,即使在三國之內也僅在呂布和黃忠之下,而且他的衝鋒陷陣能力也很強,北海突圍時硬是一個人殺出重圍。所以綜合來看,太史慈的綜合武力東吳第一。

    孫策

    神亭嶺之戰之戰就不說了,在平定江東時,孫策一人面對劉繇幾員大將,3回合生擒並挾死於靡,大喊一句,嚇得樊能墜馬摔死,可見孫策勇猛,他的小霸王名號就是這一戰打出來的。孫策的箭術也不錯,曾把黃祖部將陳生射落於馬下,但箭術顯然比不上太史慈,所以只能屈居第二。

    甘寧

    箭術東吳第二(不如太史慈):射死凌操,射殺黃祖,射翻樂進;赤壁之戰時,一合斬馬延,一回合斬張凱(這兩人在長坂坡和趙雲交過手);20合殺敗誘敵的曹洪,宛城之戰在箭雨中登城,一鐵鏈砸翻朱光;百騎劫營無一損失。而且甘寧的水上功夫在東吳也是名列前茅,畢竟他的錦帆賊名號可不是浪得虛名的。

    淩統

    淩統。50合平張遼,50合平樂進,逍遙津之戰以300死士殿後,死戰不退保孫權脫險,最後300人戰死,淩統隻身逃脫可見悍勇。淩統和甘寧有殺父之仇(甘寧在黃祖手下時射死了他的父親凌操),幾次想殺甘寧不成,後來在儒須塢之戰中甘寧救了淩統的命,兩人才握手言和

    程普

    東吳軍中,程普資格最老,作為當初跟隨孫堅的三員老將之一,程普無論是軍職還是武力都強過韓當和黃蓋:一合殺胡軫,數合斬呂公(就是伏兵射殺了孫堅的劉表部將),30合平太史慈(應該還能再打下去,因為劉繇鳴金收兵了),而張遼和太史慈打了七八十合不分勝負。

    周泰

    一回合斬張南(張南和焦觸一樣也在長坂坡和趙雲交過手趙雲),赤壁之戰和韓當聯手擊退文聘。作為孫權的貼身保鏢,周泰曾幾次救孫權:一次殺十餘人,身負12處刀傷;一次儒須塢五進五出,身被數十處槍創;夷陵之戰20回合殺死沙摩柯(甘寧就是被他射殺的)。

    陳武

    一合刺殺張英(黃蓋戰張英數合不分勝負),所以陳武武力應該強過黃蓋,隨孫策攻薛禮十,十餘人突陣殺敵五十餘人;儒須塢之戰中和龐德大戰,因樹枝掛住了袖子,被龐德擊殺,雖說如此,但是能和龐德戰了良久武力肯定強悍。

    黃蓋

    數回合殺敗蔡瑁(程普也曾和蔡瑁打過,當時是“戰不到數合,蔡瑁逃命奔回陣中”,也就是說蔡瑁知道打不過就逃了,實際上應該還是可以再支撐幾個回合的),兩回合擒黃祖,戰張英數回合不分勝負(張英是劉繇手下大將)

    韓當

    20餘合斬殺張虎(劉表手下大將),一回合刺死焦觸(長坂坡也和趙雲交過手,沒被趙雲殺也算可以的了),赤壁之戰和周泰聯手擊退文聘。

    孫桓

    大戰關興30回合後氣力不加,大敗回陣。先看孫桓,書中說他“弓馬嫻熟,常從吳王征討,屢立奇功。”,再看和關興打30餘合是個什麼概念:周泰前來救自己弟弟周平,關興一刀斬了周平後,和張苞兩人就直取周泰,韓當,結果是“韓、週二人,慌退入陣”,不敢和關興張苞交鋒,從中也能看出孫桓和關興打30餘合其實也算很厲害了。

  • 6 # 饞嘴肥貓鏟史官

    在《三國演義》中,東吳的武將們的武力值似乎都不怎麼樣,沒有太出彩的戰績。通常情況下,我們會認為“小霸王”孫策和“八臂金剛”太史慈是東吳陣營中單挑廝殺最強的猛將。孫策的表現還是相當不錯的。少年時代就隨著父親孫堅四處征戰,十五歲時就曾經一箭射死陳生;征戰江南的戰鬥歷程中,生擒挾死於麋,獅吼功喝死樊能,飛劍斬嚴與,槍挑周昕,平生未逢一敗。6次廝殺,5次獲勝,斬敵5人,下手夠狠的,戰鬥效率和斬敵數都非常可觀。孫策死後,太史慈就成為東吳陣營中的鎮軍之寶了。但令人遺憾的是,太史慈的戰績非常不理想,除了和孫策那場惡鬥之外,其它的數次戰鬥都並未表現出“東吳第一勇士”應有的殺傷力。神亭之戰平孫策,秣陵之戰平程普,合肥之戰平張遼,從未斬殺過一個敵將,小嘍囉兵卻幹掉了不少。更糟糕的是,太史慈這樣的表現還順便拉低了孫策的排名,我們只能將孫策的武力值與太史慈、張遼、張郃等視為同一水準,畢竟都是平手嘛。其實,東吳陣營中最能打的要屬甘寧了。以戰績為依據,甘寧才是東吳諸將中戰勝率最高,斬獲數量也最多的戰將。

    夏口水戰射殺凌操,沔口水戰砍殺鄧龍,荊州東門射殺黃祖,三江口水戰射死蔡壎,赤壁之戰殺蔡中、馬延、張顗,攻皖城砸倒朱光,彝陵城外退曹洪,合肥退樂進,百騎劫曹營,箭樂進救淩統。12場廝殺,斬將8名,重傷1人,無一敗績。這樣的成績堪稱輝煌,東吳其他將領皆望塵莫及。但甘寧這個人不太會來事,性情過分剛直,缺少能曲能伸的本領。他當年做“錦帆賊”的時候劫掠江上來往的船隻,就得罪了不少東吳的富豪權貴,夏口水戰,一箭射死凌操,更是讓東吳的望族恨之入骨。投奔東吳很久了,甘寧都仍然受到其他人的排擠和冷眼,使他的晉升之路頗為曲折艱難。而同樣曾經做過江賊的周泰就比甘寧要聰明得多,周泰懂得緊跟著領導,多次救主,渾身的皮外傷給孫權留下了極好的印象,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沒有苦勞,還有疤勞。

    而甘寧呢?打起仗總是挑最硬的敵人,親自冒著刀林箭雨爬城牆、躍敵船,你身上有疤嗎?你哪一處傷痕是為保護主公留下的?並沒有。這就是不會來事。要說東吳陣營中最優秀的帥才,肯定是周瑜了,比魯肅、呂蒙、陸遜要強得多。東吳可以沒有魯肅、呂蒙和陸遜,但不能沒有周瑜。沒有周瑜,就既沒有孫策的開拓,也沒有孫權的發展,更沒有東吳的基業。

    魯肅爭的是大勢,呂蒙爭的是大局,陸遜爭的是大謀,而只有周瑜爭的是大略,是天下。但實事求是的講,周瑜繼承的是孫策的志向,而並非是孫權的理想,所以周瑜並沒有得到孫權真正的支援。周瑜想要的是天下,是一統,而孫權想要的鼎立,是三分,兩人的思想就不在一個境界上。周瑜是東吳最優秀的統帥,從容寫意中把握戰局的關鍵,隨機而動,如水中行舟,收放自如,進退有據,好整以暇,確實非常難得。可惜天妒英才,年紀輕輕就病故了,令人惋惜。周瑜死後,江東的戰略思想從主動開拓轉變為全面防禦。

    柴桑江面上遠去的白帆,富池口風中搖曳的大樹,帶走的是東吳最後一絲雄心猛志。

  • 7 # 讀書是福

    陸遜最屌

    陸遜(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三國時期吳國政治家、軍事家。建安八年(203年)入孫權幕府,歷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帳下右部督。因受孫權賞識得以發揮卓越的軍事才能,地位漸至隆崇。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陸遜參與襲取荊州。蜀章武二年(222年),孫權以陸遜為大都督,在夷陵之戰中火燒連營擊敗劉備。吳黃武七年(228年),陸遜取得石亭之戰的勝利。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后,以陸遜為上大將軍、輔佐太子孫登並掌管陪都武昌事宜。赤烏七年(244年)拜為丞相、荊州牧、右都護、總領三公事務,領武昌事。孫和、孫霸二宮之爭時捲入孫權父子相爭中,次年去世,終年六十三歲,追諡“昭”。陸遜跟隨孫權四十餘年,統領吳國軍政二十餘年。其為人深謀遠慮,忠誠耿直。一生出將入相,被贊為”社稷之臣“。

  • 8 # 歷史龍元閣

    漢末三國,天下大亂。群雄逐鹿的《三國演義》當中,出場最多的人物應該就是武將了。《三國演義》這部小說也花費了大量的篇幅講述武將們的故事。魏、蜀、吳三家各有武藝高強,才能卓越的武將,曹操身邊的張遼、典韋,劉備身邊的關羽、張飛都是赫赫有名。而東吳孫權這邊也不甘示弱,太史慈、甘寧、周泰、程普毫不遜色。

    那麼東吳武將眾多,究竟哪一位的武藝最高呢?誰又適合統帥三軍呢?

    其實說起東吳的武將大家更熟悉的應該是周瑜、陸遜等人,東吳的幾場大勝仗都是他們指揮的。但嚴格意義來說他們是帥才而不是將才,制定戰略戰術,統籌全域性是他們的工作,但戰場衝鋒殺敵,還真是用不著他們。太史慈、甘寧、周泰、程普等人都是戰場廝殺過的,要說東吳武將中武藝最高的還要從他們當中挑選。而很多人公認的東吳的武將誰的武藝最高者就是太史慈。但是武藝最高的人可並不是一定是最好的統帥,統領三軍的最佳人選還是陸遜。

    先來說太史慈。

    為何說太史慈是東吳武將中武藝最高的人呢?這當然要歸功於他在小說中的表現。在《三國演義》中,太史慈曾經多次與他人作戰。他第一次出場是在小說的第十一回:劉皇叔北海救孔融,呂溫侯濮陽破曹操。

    太史慈弓馬嫻熟,武藝高強,在江湖上有些名氣。所以孔融對太史慈的母親一直非常照顧。後來孔融所在之城池被黃巾軍圍困。太史慈的母親讓兒子去救恩人。太史慈單槍匹馬殺入了黃巾軍的陣營,一個人敢跟一支隊伍較量,在《三國演義》當中可就只有趙雲能跟他有的一拼了。但是趙子龍單騎救主,七進七出的時候可是曹操下過命令的,不準士兵傷害他,要不然趙子龍也不一定能全身而退。太史慈可沒這待遇,千軍萬馬之中來去自如,武藝絕對高強。

    在《三國演義》中第十五回的神亭嶺一戰中,太史慈再次出現,跟素有江東小霸王之稱的孫策打了一仗,兩人大戰上百個回合都沒能分出勝負,孫策的武力值在《三國演義》中也算不錯的,太史慈在想要活捉孫策的前提下能與他戰鬥如此之長的時間,的確是難得。也正是因為這一戰,孫策收服了太史慈,讓原本是劉繇屬下的他成為東吳的一員大將。

    另外,程普、張遼都是《三國演義》中武藝高強的武將,太史慈也曾經與他們交手過,他與程普大戰了三十回合還沒分出勝負,比試就被打斷了。而在太史慈人生最後一戰中遇到了張遼。在合肥城一戰中,太史慈先是跟張遼大戰七、八十個回合沒有分出勝負。逼得張遼使出毒計安排士兵偷襲太史慈的軍隊,導致太史慈死於亂箭之中。

    《三國演義》中很多武將有勇無謀,誰都知道這樣的人可以上陣殺敵卻不能統帥三軍。而東吳最適合統帥三軍的人就是陸遜。《三國演義》中濃墨重彩地塑造過東吳的四大都督,他們都是非常不錯的統帥。但是《三國演義》中的周瑜心胸狹窄,命短,而陸遜偏文弱,願意做老好人,而呂蒙缺乏一定的謀略,唯有陸遜既有謀略,又有心胸,更重要的性格沉穩,是個難得的帥才。

    夷陵之戰讓陸遜揚名立萬,但是這場仗可是東吳孤注一擲的一場打仗,孫權啟用年輕的陸遜可是冒著巨大風險的。面對劉備大軍的步步緊逼,陸遜步步退讓,絕不正面迎敵。即便是劉備大軍日日叫罵,身邊的將領日日請戰他都能穩住腳步,絕不輕易出兵。他一直在等待機會,等到夏日到來,劉備大軍不堪酷暑躲入深山密林中乘涼的時候,陸遜來了一個“火燒連營七百里”,劉備大軍頃刻之間化為灰燼。而劉備倉皇逃到白帝城,沒多久便駕崩了。

    一直到火燒連營七百里成功之後,那些質疑陸遜的人才對他豎起大拇指。未出手之前,陸遜可以說是頂著巨大的壓力,有部下對他的不信任,有朝廷對他的質疑。若是意志不堅定的人根本頂不住這麼大的壓力,若貿然出兵,那麼夷陵之戰恐怕就要是另外一番結果了。可是陸遜頂住了,作為帥才不僅要才能卓著,更重要的是性格沉穩,抗壓能力強。而這些才能陸遜都具備,所以他是東吳最適合做統帥的大將。

  • 9 # 我家的貓叫皮蛋

    東吳武藝最強—太史慈

    太史慈,字子義,東漢末年名將,其人弓馬熟練,箭法精良。曾為救孔融而單騎突圍向劉備求援。原為劉繇部下,後被孫策收降,自此太史慈為孫氏大將,助其掃蕩江東。孫權統事後,因太史慈能制劉磐,便將管理南方的要務委託給他。

    太史慈演義中武藝高強,箭術也相當精湛,是個很厲害的一流名將,主要事蹟有以下:

    單騎入北海:孔融登城遙望,賊勢浩大,倍添憂惱。忽見城外一人挺槍躍馬殺入賊陣,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直到城下,大叫“開門”。孔融不識其人,不敢開門。賊眾趕到壕邊,那人回身連搠十數人下馬,賊眾倒退,急命開門引入。

    突圍求援劉備:孔融:“吾聞劉玄德乃當世英雄,若請得他來相救,此圍自解。只無人可使耳。”慈曰:“府君修書,某當急往。”融喜,修書付慈,慈擐甲上馬, 腰帶弓矢,手持鐵槍,飽食嚴裝,城門開處,一騎飛出。近壕,賊將率眾來戰。慈連搠死數 人,透圍而出。管亥知有人出城,料必是請救兵的,便自引數百騎趕來,八面圍定。慈倚住 槍,拈弓搭箭,八面射之,無不應弦落馬。賊眾不敢來追。

    神亭嶺大戰孫策:太史慈縱馬橫槍,直取孫策。策挺槍來迎。兩馬相交,戰五十合, 不分勝負。慈見孫策槍法無半點兒滲漏,乃佯輸詐敗,引孫策趕來。慈卻不由舊路上嶺,竟轉過山背後且戰且走。策那裡肯舍,一直趕到平川之地。慈兜回馬再戰,又到五十合。策一槍搠去,慈閃過,挾住槍;慈也一槍搠去,策亦閃過,挾住槍。兩個用力只一拖,都滾下馬 來。馬不知走的那裡去了。兩個棄了槍,揪住廝打,戰袍扯得粉碎。

    合肥大戰張遼:張遼縱馬當先,專搦孫權決戰。權綽槍欲自戰,陣門中一將挺槍驟馬早出,乃太史慈也。張遼揮刀來迎。兩將戰有七八十合,不分勝負。

    太史慈是東吳中除孫策外武藝最高的!

    東吳統率最強—陸遜陸遜,本名陸議,字伯言,三國時期東吳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

    公元203年,陸遜入孫權幕府,歷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帳下右部督。因受孫權賞識得以發揮卓越的軍事才能,地位漸至隆崇。公元219年,陸遜參與襲取荊州。公元222年,孫權以陸遜為大都督,在夷陵之戰中火燒連營擊敗劉備。公元228年,陸遜取得石亭之戰的勝利。公元229年,孫權稱帝后,以陸遜為上大將軍、輔佐太子孫登並掌管陪都武昌事宜。公元244年拜為丞相、荊州牧、右都護、總領三公事務,領武昌事。孫和、孫霸二宮之爭時捲入孫權父子相爭中,次年去世,終年六十三歲,追諡“昭”。

    陸遜為人忍辱負重,能屈能伸,不計較當前得失。參與謀取荊州的戰役,陸遜利用關羽驕傲自大的弱點,以小輩言辭寫信吹捧關羽。使關羽完全喪失警惕,專注於樊城之戰。夷陵之戰中,作為吳軍主帥的陸遜統觀兩軍主客觀態勢,確定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後發制人,相機破敵的戰略。劉備數萬之眾來勢兇猛。陸遜則主動放棄大片土地和戰略要地,把山區讓給蜀軍,待蜀軍銳氣頓減之時,陸遜巧用火攻反擊大獲勝利。

    陸遜跟隨孫權四十餘年,統領吳國軍政二十餘年。其為人深謀遠慮,忠誠耿直。一生出將入相,被贊為”社稷之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日常補腎的食物有哪些,怎麼吃才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