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AI康養
-
2 # 德厚致遠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祖述堯舜,憲章文武”,是以“堯舜之道為祖而述之,以文武之製為憲而章之”,也就是提倡堯舜禹的治國理政經驗,效法周文、武王的禮義文明制度。儒家學說其實也就是為我們樹立了堯舜禹的光輝形象,讓我們繼承堯舜禹的光榮傳統,儒家祖述堯舜禹,就是給我們塑造了學習的典範和追求的道德楷模,學習堯舜堯舜率天下以仁,以天下為公的內聖外王思想,提倡和推崇仁義禮智信,講究以孝感人,以德服人,以仁安人,以義聚人,以禮待人,以智育人,以信勵人。正因為堯舜禹具備的高尚精神品德和貢獻的卓越功勳贏得了時人的稱讚,贏得了大家的歸順,也弘揚了優秀的華夏文明。至聖賢王堯舜禹就是透過自身的修身養性、積功累德而被舉賢任能成為部落首領和文明導師。
堯帝團結親族、聯絡友邦、征討四夷、統一華夏。愛民勤政、富而不驕、怒而不煩、仁義道德。主政期間,派鯀治水,制定曆法,整飭百官,國泰民安。
舜帝虛懷納諫,懲罰奸佞,流放四凶(共工、獾兜、三苗、鯀);任賢使能,百業興旺,政通人和。《史記》所載:"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舜以孝立德,以德為先,重視教化,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
大禹治水,一改其父鯀圍堵截流的方法,翻山越水,審視地理,根據水土流向,變阻為導,因水之力,因地制宜,開創了治水新局面。並且吃苦耐勞,以身作則,三過家門而不入,為民造福,大禹鑄九鼎,劃九州,以他彪炳的業績建功立德。
中華為文明古國並且傳承至今,也有儒家學說的功勞,儒家學說千年不倒的原因恰恰是為我們指明瞭文明的方向,堯舜禹是中華文明的倡導者和領導者,也是明德丶修身、齊家丶治國、平天下的踐行者和前行者。文明,是歷史沉澱的良好社會經驗和崇高智慧理念,文明是人們普遍認可和自覺接受的人文精神以及公序良俗。文明是一種道德標準,也是一種優良傳統;文明是一種精神,也是一種責任。它要求人們從完善自身出發,引導人們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內心信念、行為規範、社會輿論、風俗習慣及良好表現。
文明猶如人生路上的燈塔和路標,指引並照耀著人們前行的方向,有益於為人處世,有利於建功立業。
只有文明才能繁榮昌盛,生生不息。“牆頭草”只會左右搖擺,漸漸枯萎。
-
3 # 中上行
儒家學說,有真東西。但也有很少為了自己利益編的。從春秋孔子時沒搞明白編到戰國為了自己獲得別人的認可編。再到秦漢後為了騙官編,再到宋,為了獲取優越感及其它,欺壓其他階層人編。儒家離道越來越遠。最終讓有良知的知識份子看不下去了,打到孔家店的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暴發了。事實告訴我們任何學說都有可能暗藏著某種私心。儒家文化真的部份是他的確含有中華文化部份精髓。沒有孔子,我們不知道中華文化的大門在那裡。
-
4 # 靜欣雨
孔老二當年說沒說過那些經典語錄不重要,重要的是帝王喜不喜歡?有利於統治階級的東西孔老二的徒子徒孫們就編出來愣說是教書先生孔丘說的,反正人都死了,也沒辦法對證,不管誰當皇帝,只要一句話儒家思想就為他服務,人家往金鑾殿上一坐,下面那些滿腹經綸把儒家經典語錄倒背如流的大臣們,趕緊跪下,從此俺們就跟著大哥您混了,儒家啥叫氣節?俺們這叫識時務者為俊傑,儒家思想就是為大哥效勞的,當年日本鬼子來了,孔家後人在孔老二的老家怎麼對待日本鬼子的?
回覆列表
仰天子鼻息,用天下公器。
有良心自照,多一己私慾。
儒家學說千年不倒,是因為封建皇帝有用,藉以御草民。
道德為公用,所以才能在幾千年封建社會不倒。而其他諸子百家就沒有它的幸運。
從焚書坑儒到滿清文字獄,凡是有點反叛精神,與皇權相違的學說都被歷代皇帝清洗掉了。
儒家學說被皇權改造來改造去,始終沒脫離封建統治需要,所以屹立不倒。
是不是牆頭草,也不是它說的算。皇帝佬想用它當然就折不了,否則和其它文化文藝流派一樣的宿命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