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沙塵暴5478

    在以前生產隊的年代,如果不去幹活的人會有受懲罰嗎?不會受懲罰的,過去生產隊雖然各項制度健全,但對個別覺悟低的農民,也拿他沒有辦法。只是隊長說說而已,那時沒有懲罰措施。

    過去農民到生產隊去上班,都非常自覺的,和工人天天到工廠上班一咩,農民也天天如一日,按時到生產隊上班。但也有素質較低,自由散漫,經常不上班的人每個生產隊都有哪麼幾個人。

    過去農民到生產隊上班,生產隊有專職記工員,每天給農民記工,到月底彙總後報到生產隊會計手裡,由會計做表貼在牆上公佈於眾。

    那時農民上班記工分,農民勞動一天一般正常勞動記10分制。但是那時很多生產隊工分低的可憐,有的生產隊一分工才幾分錢,富裕生產隊一分工才一毛幾分錢。農民幹了一年的活,才能掙幾十元或幾百元,有的農民上班時間少,到年終按工分開資,還倒掛欠生產的錢(因為生產隊平時分東西不收錢,記帳年底從工分里扣)。

    總的來說,過去農民天天上班,出了很多力,但始終掙不到錢。對每個生產隊個別懶人、千方百計找理由不去幹活的人不會受到懲罰,只是批評教育而已。

  • 2 # 楓香坪

    在以前生產隊的年代,如果不去幹活的人會有受懲罰的,它不屬於經濟制裁,而是屬於思想鬥爭,輕則批評教育,第二次重犯就要批判鬥爭,累教不改的就要牢改了。那時候牢改了的人就等於費了,一是政治上、人格上被人看不起,甚至公恨;二是牢改期間,完完全全是免費勞動,只發牙刷牙膏,肥皂和囚服。最重要的是牢改期滿後,連家人都不會答理。

    那時候的原則是人人個個都要投入勞動,社會主義不養懶人,只保障老人、小孩、學生,以及無勞動能力的有飯吃。無勞動能力的糧油來源是在本生產隊,和勞動者一起去分勞動成果的一半;而另一半的勞動成果由勞動者按工分去分。也就是說除了上交國家公糧後,把糧食對半一砍,一半由人口平分;一半由工分平分。

    那時候的教育方針是,人都有老的一節,都有小的一節,現在我們養他們老小,等我們老了又有小孩們長大了,學生畢業了養我們老。那時候大家確是辛苦,科技又不發達,國家一窮二白,美蔣特務空降到了我們的家門口,但是我們抱團取暖,在心靈上相互安慰,盼望孩子們長大,學生畢業了養我們老。

    哎!前三十年潭變灘;後三十年灘變潭,這些都將成為回憶,

  • 3 # 理喻5

    一般沒有懲罰,但有人和你過不去。老子不幹兒女吵;丈夫不幹媳婦吵;兒女不幹老子吵;光棍不幹大夥吵(議論)。因為生產隊實行的是多勞多得分配製度。生產隊從隊長到社員實行考勤制,也就是上工分表,一月一張張榜公佈,晚上由記工員上工帳,會計做記錄。到收穫季節分配糧食、副食品(豆類、花生)、棉花等的依據就是根據出工多少。家裡用錢在生產隊預支款都根據工帳本,絕對不給超支,工分少預支錢是很難的。所以說你不幹活生產隊一般不會懲罰你的。再說一個生產隊也就一兩個“高階社員”,你跳不起,蹦不高。行動出格了首先隊委制止你!其次社員紛紛指責你!“人要臉,樹要皮”。誰個沒有自尊心!真正打滾發賴的人少之又少。“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因素”!別看一個生產隊,真是“麻雀雖小,五臟齊全”。一、組織健全。有黨員、團員、覺悟高、品德好、有上進心責任心的“老中青”參加隊委。隊長、副隊長、會計、婦女隊長、糧食保管員、經濟保管員、民兵排長、治保員(負責治安)、記工員(負責青年)。參加隊委人員不加工分,全是義務;

    二、財務公開、制度上牆。社員對工分是極為敏感,因而記工員田頭場上記帳,工分表張貼上牆,做到日清月結。有段順口溜說的好:“當天事情當天了,一月一張工帳表;自己工分能知曉,免得日後糊塗吵。”各項制度公開透明,張貼上牆。(圖片來網路)

    ———2020.10.18於長江*江蘇福姜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歷史上的阿斗到底智商如何?為什麼有“扶不起的阿斗”這樣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