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墨者無言

    單身男性多,根據統計來看,男生也是比女生多三千多萬的。更有意思的是,在三千多萬在校大學生(普通本專生)中,女學生比重達到53.9%,那些消失的男性去了哪裡。說明現在女性越來越知道學歷的重要性,哪怕是讀個專科,也得去城市裡見識一下。

    女性去往大學的比例越來越高,那麼她們對於另一半的要求就會越來越高。不僅要有錢,還要有文化。並且單身男性面臨著很困難的窘境,那就是身處在匱乏的社交圈裡,周圍都是哥們的話,是很難交往到女朋友。

    想想過去的時代裡,大家還沒那麼看重物質,只要有個安身之所就可以,當時國家還給管分配呢。但是到這一代人,沒有錢是連結婚的門檻都觸碰不到的。以前的年代裡,還能透過“越窮越生”這樣的辦法,來生出個基因不錯的,從而讓家族的貧窮變為富裕。

    現在就算是生下來,也是需要教育,這是要投資很多錢的。並且還要創造好的環境,才能讓他慢慢走向成功。而貧窮,讓這些都成為一種美夢。窮到一定地步後,別說“窮不過三代”這樣打氣的話,甚至連後代都不會有。

    而且各大自媒體平臺都鼓吹金錢至少的文化, 經常開啟網頁搜尋菜譜的時候,猛然就會跳出來個短影片,是個採訪節目,上面問著年輕人25歲存款多少合適。有的說五十萬,有的說一百萬,還有的是有房有車還得有存款。

    有些結了婚的,三十來歲裝修完房子,家境又不好的話,哪有什麼錢呢。這樣鼓吹金錢至上,只會讓年輕的女性更加覺得:“原來我能賣出這麼高的價格。”

    正是因金錢至上的風氣盛行,才會有些地方有天價彩禮,這讓單身的男人越來越多,畢竟有些家庭本來就是低收入家庭,你還要繼續剝削,他們根本就談不起物件。每天只能愁眉不展,但卻舉步維艱。

  • 2 # 小鬧鬧的名字叫秋秋

    毫無疑問,總體上來講單身男性多。

    也許有的人會說,一些城市普遍女性單身的多。的確如此。而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面的。

    首先,城市人口大多是獨生子女,相較於農村,重男輕女不明顯,在這種前提下,男女比例趨於平衡。但近年來,大量的農村人選擇進城務工,加上考上大學生的人選擇留在城市的人也很多,因此出現了各種飄。

    進入城市的女孩相對沒有那麼挑,很容易落地紮根,但是城市本土的,或者本身條件比較好的女性,一方面由於受過高等教育,不會輕易的結婚生子,肯定得找到各方面與自己匹配的那個人,另一方面進城留下的那部分女孩打破了男女平衡,導致城市剩女越來越多。

    但上述只是總體的一部分。大部分還是體現在農村,尤其是越重男輕,越貧窮的地方越明顯。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實行計劃生育以來,很多家庭為了要男孩不惜打胎,甚至用一些更殘忍的方式生一個男孩。經歷過的人應該知道有多慘烈。大部分家庭都會有一個男孩,只有一個女孩或者雙女戶很少,當時並沒有引發什麼問題。但最近幾年問題愈加突出,很多農村開始出現男孩說不上媳婦的情況,甚至天價彩禮的情況。這時我們才發現,原來男的比女的多了將近三千萬。

    所以我認為,有的單身是自身的問題,條件高,或者找不到合適的就不結婚,但有的單身似乎是註定的。天價彩禮,要房要車這只是表面現象,造成這種局面的根本原因早在二三十年前就已經埋下了伏筆。

  • 3 # Kevin4095

    現在社會,大齡未婚的越來越多,剩女不至於沒人要,但是也不好找到滿意的物件。

    剩女一般文化較高,等在城邊,向望市中,理想豐滿。往往財力不濟,現實骨幹,落差太大。大齡剩女的被剩下我認為是:

    1、男人都是喜歡年輕的女人

    2、部分大齡未婚女太優秀,讓男人望而卻步

    這個現在就滿常見,有些女的長得很漂亮,有氣質,十分優秀,就是沒男人追。

    很多女的特別優秀,要找比他更優秀的人家肯定早就結婚了,要麼就找漂亮小女生,能被剩下的男生多半都是太窮或者太宅了,肯定不在優秀的範圍中。

    3、經歷太多不易駕馭

    能混到剩女這個份上,肯定不是剛畢業的單純小女生,都是生活經歷多多,一般不好駕馭,男人不喜歡女人感覺經歷太多。男性不管自己談了再多感情,都希望自己找個單純點女人當老婆,對於年紀大的女性肯定會擔心對方感情經歷太豐富,自己駕馭不了。

    4、挑檢太硬眼高手低

    女人挑的硬了,自身不足,自己也窮,把自己孤立了,看著男人都不中。拿著3000的工資卻總是要求男方有車有房,我還是相信什麼鍋配什麼蓋吧,門當戶對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別總把自己想的特別優秀,一定要找到條件特別好的。條件好的男生自然選擇也多。

    5、.性格太強難隨人願

    能被剩下總有其原因的,很多剩女脾氣傲慢,性格獨立,嚴求太嚴,說話立威,男人不服,說走就飛!

    其實感情都是這樣的,誰都不想寧缺毋濫,男女都一樣,所以大家就是這樣挑來挑去,最後就被剩下了,越剩就越沒人要。就像菜市場的剩菜就沒人要,要的人,你還嫌她窮。

  • 4 # 泓森槐—速生硬材樹

    90後這一代,感覺男性多,女性少,但是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的單身女性,男性同胞去哪裡了?很奇怪。而且現在很多90後的女孩喜歡大叔,估計以後,年齡差距大的夫妻會越來越多的

  • 5 # 喬挺進70954052252

    這就是社會發展進時特快製成的難題第一生活條件提高,第二物階上漲不止,第三家庭地位的富貴與貧窮的關係,第四家庭教育不細膩,第五情尚不定自由散蠻,立場不定,第六品質低俗精神文病與物質文明相差太遠。。

  • 6 # 屋簷下的貓

    按推理來說,應該是男的比女的多,可是不同的地方應該不一樣吧!一般在農村,男女到了該結婚的年齡就基本都結婚了,也就是20多歲,基本不是太挑,女的基本沒有單著的,可是到了大城市就不一樣了,特別是北上廣這些一流的城市,感覺女的單身的應該比較多,因為在這裡生活的女人,經過了大城市的洗禮,她們的要求就不一樣了,你再讓她回家找個人隨便結婚,感覺很難,而在大城市裡想找個自己如意的男的,更是很難,所以生活在大城市的女的也很糾結,好多寧願單著也不想著嫁人,大家都湊在一起也覺得挺好的,也就不急了!哈哈,而男的就不一樣了,無論在哪裡,到了該結婚的年齡,他們肯定會拼了命的去結婚,如果他們不這樣很可能就是打光棍了!哈哈!當然除了一些鑽石王老五了!

  • 7 # 曉鷹537

    中國男性會因為國家發展越來越少,到十年以後就是陰盛陽衰了,因為好多八九零後都愛生女孩,因為,生女兒以後壓力會小很多,目前還沒有哪個國家經濟發達了男的會比女的更多而是越來越少,

  • 8 # 幸福隨風

    我感覺女多男少吧,剩女多些,男人想結婚而沒結的估計是條件因素,達不到女方家庭要求,而女性沒結婚的更多的是情感因素,不要說女人拜金,她們更多的是想人生有保障有安全感,受過情傷的人更加難以相信愛情,寧可單著也不將就。

  • 9 # 鄴都情

    1.這個很明顯,當然是男性單身的多!在90年代國家推進計生政策正急,人們封建思想重男輕女嚴重,人為採用B超技術選擇墜胎。到現年齡正是婚戀生育年齡。我認為某地每生100個女孩,婚姻按一夫一妻搭配,就有約15個男孩過剩要打光棍成單身!

    2.現在農業實現了機械化,農民從繁重的農業中大量解放出來。女人的社會地位也提高了,能上學能做官!女孩上學就業城市,向望繁華都市,再也不願回到落後的農村去。在農村面朝黃土背朝天,風裡來風裡去,一年農業收入不足1萬元。你看那明星一年收入1億元,對農民種地1萬年,大大刺激了鄉下人!

    3.隨著改革的深入,城鎮化程序加快,1996年又實行大學擴招,只要家庭條件可以,基本都能上個大學。農村女人開到城裡,絕不願意再回農村這個坑低,這樣形成大城市單身女孩相對集中,甚至比單身男人相對多的假象!

    4.社會總體來說男多女少。去年有個數字說,中國男人比女人多3600萬人。在一些山區有一些娶鬼妻的舊惡習,使得平原女人死後,用水泥鋼筋護棺材防止壞人偷女屍賣屍體。聽說今年春公安抓住一個扔進了監獄!

  • 10 # 綠葉上的小蝴蝶

    我個人認為應該是女性單身的多,特別是有過一次失敗婚姻的女人。被男人傷透心以後,就不再相信愛情了。現在女人不比男人差,堅強、獨立的精神,可以獨自撐起一片天!

    男人多數害怕孤單寂寞,一般單身的很少,除非是經濟條件不好,不得已,才會單身!

    女人年輕的,或者是中年人單身的比較多。因為自己身體健康,可以養自己,或者辛苦一些可以獨自養孩子。快到老年了,身體漸漸衰退,應該很想找個老伴互相照顧!

  • 11 # 雨中漫步小魚兒

    我身邊是女性多,因為大城市物質化高,有房就刷去一大波人,北京女孩不願找外地的,要找就得北京本地的作強強聯合,外地的就要求有房高學歷…可哪有那麼多恰好合適的,於是不就剩下了麼?外地女孩在北京也會有這樣的需求,於是也這樣剩下了…社會就是這樣現實,所以好無情…

  • 12 # 青荷152583753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高速發展,家庭女奴及生兒機器不再需要了。這確實是好事。女奴社會或者可能隨之慢慢消失。所以,大家不要再生女兒了,其實早就不應該生養女兒了。

  • 13 # 柳梢兒1

    自願終身獨身的女性我身邊越來越多,還都條件優越,自身優秀者!就是不嫁,有多事好、熱心者給介紹物件,被遭嫌棄。男子少一些見到獨身主義者!我認識知道的女子獨身主義者並實施的年齡最大的已經老去,活了九十幾歲,老齡中我認識的三位,都是優秀事業心強工作負責者!中年的獨身主義者現在五十歲上下有十來位,獨立,自信,長相俊美,三十幾歲的有幾位,從業醫生法官自由職業者。男子獨身的相貌端正,工作基礎好,學歷高,五十歲上下者!再年輕的我沒有認識的,主要是與我同齡的我認識的相對多點,丁克的也開始奔六了。看看他們的日子,羨慕他們過的是生活,我過的是一地雞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持續不能復工的服務行業,我們能繼續堅持下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