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孩子媽媽,一直挺喜歡中醫,平時生病基本中醫,孩子去年肺炎一次住院輸液,搞得身體不好。經過疫情中西醫分別治療新冠得結果,更加喜歡中醫,奈何我們已經成年,來不及系統學習中醫,想要給孩子啟蒙中醫卻沒有方向。就算將來孩子不從中醫發展,也想讓孩子多多瞭解學習中醫,對自己對家人也有好處。
回覆列表
-
1 # 遊走在邊緣的老鐵
-
2 # p鏗鏘玫瑰q
支援你,你可以跟娃一起學習,相互影響,當父母的很多東西都是跟娃共同學習的,雖然沒時間系統學習,但業餘時間學點皮毛也是好處多多的。
-
3 # 易眼看世
說句不愛聽的話,不要刻意讓孩子接觸中醫,這個職業太苦,而且是終身的。學個一知半解還不如不學。如果您打定主意要做壞人,我的主意是讓孩子從小體弱多病。只有病痛才能促使他從醫,而且有了成為大家的機會。
-
4 # 手機使用者同仁閣
先把“藥性賦”當兒歌教他背,然後再買一些識草藥的兒童讀物給他讀,每一味草藥名的來歷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我也準備以後有了孫子我就教他學中醫,最起碼可以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也可以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人……
中醫講究望、聞、問、切。現在孩子小主要從兩方面入收,首先培養他的興趣愛好,給他講一些中醫藥歷志故事,讓其產生興趣,另外一點就是給看一些植物圖片,分清形狀名字,從而強化其對形狀,顏色,氣味等的感知。
總的說來就是先讓小朋友們愛上中醫藥。讓他們經常接觸中草藥,看形壯、聞氣味,逐步認識中藥。多使用中藥給小朋友們治病,讓他們切身體會到中醫藥的神奇療效。
多給小朋友們講講杏林故事,如骨碎補是如何被發現的,千里光是如何被發現的,孫思邈神針救治產婦,張仲景去當學徒等等。我小時候我父親常跟我講這些故事,我聽的津津有味 。
在小朋友面前多說一些術語,如:諸溼腫滿皆在於脾,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亡,舌面光如鏡神仙都不應等等等等,說的多了耳濡目染自然就懂的多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讓小朋友們看看《藥性賦》《湯頭歌》等
後面的路更長,學經典,跟名師,多臨床,勤思考自會有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