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高考志願規劃師

    晉代計程車族是超級土豪,而在生活的排場奢靡萬世又及,土豪石崇是西晉吃貨的代表,《晉書》上說他“庖膳窮水陸之珍。”就是說地上跑的水裡遊的全進了他們家的廚房,可見食材之豐富。石崇還肯花心思研究烹飪的技巧,當時豆粥製作時間很慢,因為豆子很難煮熟,但是石崇家卻可以隨時喝到新鮮的豆粥,原來他預先把豆子磨成豆粉,客人來到時,隨時可以煮出香噴噴的豆粥。那時候沒有大棚技術,冬天很難吃到新鮮的韭菜。但石崇家卻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青蔥鮮嫩的韭菜羹,原來石崇先把陳年的韭菜根搗碎,再用冬麥苗加以攪拌。這樣一道新鮮爽口的韭菜羹就新鮮出爐了。正是憑著這道反季節的美食讓他在與王愷的鬥富中常常勝出。司徒何曾的奢靡更在王濟之上,《晉書?何曾傳》中說他 “日食萬錢,猶曰無下箸處”就是說他每天的伙食消費在一萬錢以上,卻仍然抱怨菜不好,根本沒法下筷子,可見何曾不僅生活奢侈,對飲食的要求也很高。他吃蒸餅,要求蒸餅必須開裂成標準的十字紋,否則就棄而不食,因為具有這樣的十字紋說明蒸餅的發酵恰到好處,口感才最佳。何曾到皇宮上朝議事,從來不吃皇宮中的飯菜,而是自帶飯菜。因為他嫌宮中的飯菜太難吃,要知道這可是皇宮御廚烹製的飯菜啊。《晉書》上說何曾家的“廚膳滋味,過於王者”看來何曾家的飯菜確實比皇宮裡的好吃,所以晉武帝也只好允許他自帶盒飯。沒辦法,誰讓自家的廚子技不如人呢。看來西晉的皇宮,壓力最大的工作是做廚子。何曾之子何邵在飲食排場方面大有乃父之風,他一天的伙食標準在兩萬錢以上,是何曾的兩倍。真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一對父子吃貨。 晉武帝的女婿王濟生活也十分奢侈。有一次他宴請武帝,其中有烤乳豬這道菜,武帝嘗過以後覺得味道異常鮮美,於是就問王濟烹製的秘訣,原來這隻小豬竟是用人奶餵養的。武帝顯然被雷到了,沒有吃完就匆匆離去。就這道菜而言絕對是好菜,人奶作為飼料,不含任何新增劑,綠色環保,全程有機可追溯。但在大部分人連飯都吃不飽的西晉時代,王濟竟然用人奶來養豬,真是奢華到了腦殘,怪不的武帝吃不下去,這份排場,連他老人家也消受不起。

  • 2 # 黃陶2

    西晉統治階級就有問題,皇帝沉迷於酒色。奸臣當道,藩王割據,互相爭鬥,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手足相殘,導致後期八王之亂,生靈塗炭,民不聊生,江山支離破碎,山河分崩離析。

  • 3 # 解讀歷史人物

    這個問題我們來看看當時西晉統治階級的社會風氣和法律法規。

    晉武帝司馬炎出生世家大族,也是在士族門閥的支援下,篡曹魏的江山奪得天下建立晉朝。

    為了籠絡士族門閥的心,大肆封賞,制定各種法律法規向士族門閥的利益傾斜。

    又對皇室藩王實行拉攏,制衡士族門閥,解除藩王參政議政的限制,放權給藩王。

    為以後八王之亂埋下了伏筆。權臣石崇和外戚王愷鬥富,更是支援舅父王愷。貪圖享受,好逸惡勞,上行下效給統治階級開了一個極壞的風氣。

    由晉武帝開創的奢華腐敗之風並沒有隨著武帝的離世而消失,反而愈演愈烈。

    而沿用了曹魏時期的選官制度“九品中正制”更是起了對波助瀾的作用。

    九品中正選拔、考察、銓敘官員的辦法未必不好,只要堅持公正公平的標準,確保嚴格的保障辦法,就能發揮其積極作用。

    然而,在腐敗之風浸潤已久的西晉帝國,即使原來盡善盡美的辦法尚會蛻化變質,更何況本意弊端百出的九品中正法。

    於是,九品中正制在烏煙瘴氣的西晉王朝裡漸漸地變味變質,成為了世家大族壟斷權力的工具,形成了等級性計程車族門閥制度。

    以至後來西晉王朝出現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奇特現象。導致以後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愈演愈烈,為八王之亂五胡亂華埋下了禍患。

  • 4 # 四♂少*ฅ

    皇帝沉迷於酒色,縱慾無度,主大權的怎樣做事,別人也跟著怎麼做事,也就是別人說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著啥人學啥人

  • 5 # 夜小紫

    西晉的統治階級確實非常糜爛奢侈。

    這背後的原因是生產力的大發展,在漢王朝崩塌之後,終於依靠佔田制、戶調製和品官佔田蔭客制,重新建立了行之有效的經濟體制,太康年間,號稱盛世,司馬炎死後,賈南風執政的那幾年,西晉的經濟依然算不上差。

    這為統治階級的奢侈奠定了物質基礎。

    而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核心利益群體的嬗變。漢王朝最開始是建立在軍功爵制度之上的軍政府,這一套制度從戰國開始,一直綿延到漢朝,這樣的時代是雄健的;而伴隨著天下的安定,沒有戰爭了,哪有什麼授爵的機會,所以漸次也按照其他標準授予爵位,後來,授爵就慢慢不如當官了,官僚群體的興盛導致了核心利益群體的嬗變。

    以官場為中心,東漢時期中國逐漸形成了一批大家族,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世家大族、門閥,他們有大莊園作為自己的經濟基礎,本來就很有經濟實力,在魏晉時期,這幫大家族的成員希望獲得更高的話語權,依靠一些浮誇的、新潮的東西來標榜身份,比如流行的玄學思想、名士範兒,竹林七賢就是這一風尚的最早代言人。

    說白了,就是小圈子文化,劃定一個浮華的標準線,用於區別彼此身份,強化認同。

    而東漢以來漸次形成的品評人物,論品授官,也深刻影響了人們的行為,大部分名士都是有表演精神的。

    這一切決定了接下來的那個時代一定是浮華而富有表演氣質的。比如魏晉時期流行娘娘的帥哥,何晏是喜歡女裝的,衛玠是因太帥被看死了的。鬥富,也僅僅就是形式之一,晉武帝幫著王愷和石崇鬥富,皇室都參與進去了,可見當時的風氣到了什麼地步。

    最後,你們有沒有覺得這一切都很像我們現如今?

    微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俄羅斯2020的紅場閱兵上,有這麼一個鏡頭,是怎麼拍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