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己齋論史

    宋代積貧積弱的原主要有三大點:1.冗官、冗兵導致冗費,出現嚴重財政危機。2.北宋軍隊統兵權與調兵權分開,指揮效率和軍隊戰鬥力降低。 3.北宋大力削弱武將軍權。

    最主要是土地兼併,大地主們則大量兼併,隱瞞土地,造成登記在國家版籍中的墾田大量減少,由此必然導致國家財政陷於極度困難的境地。

    冗兵冗官的結果,不僅耗費了國家巨量錢財,加重了“積貧”,而且使官僚機構的辦事效率大大降低,使軍隊的戰鬥力大大下降,加重了“積弱”。

    造成土地兼併愈益發展的推動力,既有主觀上的因素,即北宋政府對豪強地主的拉攏妥協政策,也有客觀上的因素,即中國封建社會土地所有制變革所帶來的消極影響。

  • 2 # 豫章故人

    對兩宋‘積貧積弱‘是現代史學屆比較主流的觀點之一。究其來源,可追溯至中國現代歷史學家錢穆的《國史大綱》。這一詞最早源於錢穆在《國史大綱》中為兩宋歷史部分所加的標題《貧弱的新中央》,其下細目則為《宋代對外之積弱不振》《宋室內部之積貧難療》,用“積貧”“積弱”來描述宋代內政和外交的特點,並作了詳細的論述,其結論是“始終擺脫不掉貧弱的命運”。錢穆在《國史大綱》第六編兩宋之部第三十一章《貧弱的新中央》中開篇寫道:“在不堪言狀的分裂與墮落之後,中國又重新建立起一個統一的中央政府來。這個中央,卻以他特殊的姿態出現在歷史上。與秦、漢、隋、唐的統一相隨並來的,是中國之富強,而這一個統一卻始終擺脫不掉貧弱的命運。這是宋代統一的特殊姿態。”

    對於宋代“積弱”,錢穆認為,宋朝疆域遠不及漢、唐,且先後受遼、西夏、金、蒙古欺負,直至亡國,這能說不弱嗎?宋的“積貧”表現在哪裡?錢穆說:“宋代對外既如此不振,而內部又終年鬧窮,而且愈鬧愈兇,幾於窮得不可支援……宋之疆土民庶遠不及漢唐,而國家稅入遠過之,此其所以愈貧而愈弱矣。”

    《國史大綱》是錢穆撰寫的一本通史性論著,1939年6月正式完成,1940年6月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一經面市,該書就以其獨特的見解與細緻的考證成為當時各個大學通用的歷史教科書,在學生與知識分子中間起到了積極的民族文化凝聚作用,同時也奠定了錢穆史學大家的地位。因此,宋代“積貧”“積弱”的說法隨之流傳開來。

    但我個人認為,以疆域和對外軍事兩者就認定宋朝‘積貧積弱’不勉有些以偏蓋全。宋朝在文化經濟,科學技術,等方面都對後世有著深遠影響。就軍事方面來說只是相比較漢唐來說顯得不夠強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傲慢與偏見》中的達西為什麼那麼受歡迎,成為很多人心目中的理想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