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快樂25225
-
2 # 劉老師聊科學
入睡是一個日常但又令人困惑的過程,往往你越關注,就越睡不著。雖然我們大多數人每晚都會入睡,但我們卻不能確切地描述是如何入睡的。
研究神經的科學家也在研究大腦從清醒狀態轉換到無意識睡眠的機制。
研究表明,在睡前階段,就是當你關燈躺在床上,放下手機,閉上眼睛,慢慢“放手”這一天的經歷和情緒。這期間,腦電波呈α波活動,而你處於安靜的清醒中。正是在這個時期,大腦逐漸脫離外部世界,慢慢地在關注外部和內部之間搖擺,大腦的神經元會關閉那些讓你保持清醒的訊號。
然後,在關鍵時刻,你進入過渡睡眠階段,即第一階段。腦電波減慢,轉變θ波段活動,但仍然被短暫的α波活動打斷。α波活動的干擾會讓你覺得自己還醒著。在一個睡眠研究中,研究人員詢問被測試者在不同睡眠階段被喚醒時是否認為自己睡著了。在這一階段被喚醒的人中,只有10%的人說他們睡著了。
舉個例子,想想當我們看電影時看睡著時會發生什麼:在完全睡著之前,可能會記住一些片段。這些片段是在大腦中α波活動的短時間內獲取的,它們給我們一種清醒的感覺,儘管我們實際上是在通往夢境的路上。
接下來,你的大腦進入第二階段,這是“真正的”非快速眼動睡眠的開始,這時α活動逐漸消失。所有的神經學家都認為這個階段是睡眠,儘管你可能還不知道。在上面提到的睡眠研究中,大約60%的被測試者認為他們在第二階段被喚醒時已經睡著了,而另外40%的人會告訴你他們還沒有睡著。
睡眠第二階段與外界刺激感知的進一步減弱有關——雖然我們睡著了,我們可能還能聽到電影裡的一兩句對白。
接下來,我們進入慢波睡眠(也被稱為深度睡眠、三角波活動,或第三和第四階段),最後,經歷REM睡眠(快速眼動睡眠)——我們做夢的階段。雖然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我們個人很難察覺,但90%的人在進入第三或第四階段後,當被喚起時,認為肯定已經睡著了。這意味著我們已經完成了轉變。
從那時起,我們在非快速眼動階段2、3、4和快速眼動睡眠之間迴圈。
-
3 # 涼思霧
睡覺之前不要想讓自己會發生情緒的事,一些讓你嚮往並且享受的事情會讓你慢慢放鬆,直到睡前一秒都在迷迷糊糊中想著這個事情。外加一天的疲勞會讓你快速入睡。有人喜歡輕音樂伴隨入睡,淡淡的音樂美好的回憶,也是讓自己放鬆的一種方式!總而言之,讓你享受的事情回憶、期望起來,總是讓你無比的放鬆,直到幾乎停止工作。而你第二天起來第一件想起來的事情便是你睡前最後一秒的事情,就像看影片按了暫停鍵一樣!
科學角度來說,人想睡時大腦產生褪黑激素,由下丘腦松果腺分泌,具有鎮靜劑的作用,可以降低機體的活動,增加疲勞感以此入睡
-
4 # 炫舞飛揚123
入睡前基本是在想事,想著想著,就第二天早上醒來了。然後再想回憶夢裡的故事或是入睡前的事,那基本上是想不起來了,因為,你根本不知道是在什麼時候入睡的。
-
5 # 數碼小客
入睡前最後一秒什麼事都沒發生,只是你的大腦進入了休眠狀態,當你入睡前一秒可能還在想著事,但是下一秒後你會什麼東西不知道了,並且你在你入睡前十秒內你是沒有意識的。
回覆列表
入睡前最後一秒,到底發生了什麼?是怎麼入睡的?
答:入睡最後一秒鐘,就是好象動力機,一秒間停了。當你入睡,全身肌肉已經放鬆,大腦神經功能完全失去功能。只有肌肉碰到刺痛,在能有感覺。什麼也不想,完全沒知覺,入睡就好象和死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