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現在的春節年味沒有小時候那麼濃了,過年基本都是打牌,感覺都是麻將桌上度過了幾天,你們家鄉有沒有比較新奇的風俗呢?
9
回覆列表
  • 1 # 陝北微之聲

    全國的春節風俗基本都是大同小異,記得小時候有一種風俗叫放生,把全村的牲口都放出村來,孩子在後面用炮炸,牲口聽到炮聲就滿村的飛跑,其實挺危險的,這種風俗基本取消了,主要是牲口少了。我們還有一種風俗就是過年晚上至初二晚上給每一處貼對子地方打香燒紙,孩子們跟在後面磕頭,這種風俗還在延續,感覺過年是嚴肅、神聖的事情。其餘的扭秧歌、搞社火等等基本都差不多,只是方式不一樣吧。#我的家鄉在榆林#

  • 2 # 直心1

    題主問的是春節家鄉新奇的風俗,那一般的風俗我就不講了。

    我所在的位置是貴州省長順縣。這裡布依族、苗族人口占縣裡總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多。此外,在馬路、新寨兩個鄉,還居住著屯堡人。他們是明朝洪武年間屯兵雲貴軍人的後裔。六百年來,他們依然保留著一些當年衣著、飲食和其它習俗。還有廣順鎮金氏,其家譜記載,為夜郎王多同後裔。明時的廣順安撫司使金鏞,墓前古碑稱其為“夜郎候五世”。由於這些族群的存在,長順縣春節的風俗便多姿多彩。

    首先是一進臘月,這裡的居民就要做“血豆腐”、“雞辣椒”。血豆腐用豆腐、少量豬血或雞血(血現在已用食品顏料代替)、肥肉做成小碗大的團,可以儲存食用一年到頭。我認為這應該是屯軍食品。雞辣椒的做工也比較複雜,色香味俱佳。過去,春節前無論街道農村,都有千戶萬戶打粑聲。有的人家會用粑槽打出數百斤糯米粑,半乾後泡在大瓦缸裡,食用數月。現在生活好了,市場裡隨時都有糯米粑賣,自已儲存粑粑的人已經很少了。

    到了正月初三以後,布依族青年男女相約唱山歌,丟花包。初十以後,苗族同胞開始“跳花場”。跳花場據說起源於“亞魯王”(我們這裡也有人稱為“楊六郎”)的傳說,其主要目的是讓苗族青年男女在聚會中尋找自己的意中人。元宵節晚上,大家要上墳山為逝去的親人“上燈”。過去上燈都用明火,加上在山上放煙花爆竹,常常引發山火。現在提倡文明祭奠,嚴禁帶明火上山,經過多年的宣傳和機關幹部們的圍追堵截,近年來再難見到山火,保住了森林和綠地。

    圖一,被稱之為戲劇活化石的屯堡地戲

    圖二,布依族攔門酒,對歌。

    圖三,屯堡婦女

    圖四,苗族花場

  • 3 # Tic 首農河北

    我的家鄉在河北趙縣,古稱趙州,春節的習俗就是遠在千里之外的人,年三十要趕回家吃一個團圓飯,然後一家人做在一起說話談心,孩子們穿新衣戴新帽一起做遊戲,春節鞭炮是不能少的。一般分三次燃放,年三十飯前第一次鞭炮放的比較多,第二次是午夜,第三次是初一早上六七點鐘,剩下的初五、初十、十五少量的放幾個表示一下就行。然後是吃飯年三十的晚飯是非常豐盛的,之後初一到初五早飯一直都是餃子。

  • 4 # 旺蒼虎牙哥

    我們家鄉每年過年前兩三天就要提前準備年貨,當然這個全國各地的老百姓都一樣,要把房子四周打掃的乾乾淨淨每個臥室裡面換上紅色的。被套,枕頭,被子,象徵著明年的生活紅紅火火,大年三十上午就要全家一起去祭祖,上墳燒紙放鞭炮,祭祖活動。晚上一家人在一起吃飯,看春晚,打麻將,12點鐘就放煙花非常熱鬧,大年初一到初六相互走親戚,現在城裡面生活久了就找不回原來過年的感覺。

  • 5 # 一杯古道茶

    除夕 這天家家戶戶遠遊在外的、分家出去的全回老家過團圓夜,圍爐吃年夜飯,年夜飯裡最不可少的是一條大魚,但不可吃完,以象徵「年年有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死諸葛嚇死活仲達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