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頭薦書
-
2 # 家有二大爺
閱讀這種東西不比數學有標準的答案,而且閱讀的好處也不像數學那樣很直觀的就給顯露出來。閱讀的作用是慢慢凸顯的,對於孩子來說最明顯的效果大概有這幾方面:
一:培養閱讀習慣,從而讓孩子在長期的閱讀中接受(有可能愛上)學習。
二:增加識字量,孩子在閱讀中增加的識字量,無論從數量上還是從質量上都比單個的教孩子識字要強得多,這裡所謂的質量就是指組詞、造句這類,我們知道小學老師會專門教孩子組詞造句,但如果長期閱讀的孩子在老師進行這方面教學的時候,接受會快很多。
三:透過閱讀能積累各方面知識,無論你閱讀哪方面的內容,這些內容都會留在孩子的記憶裡,在孩子成長的路上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這種作用或許看不到,但感覺得到。
四:長期堅持閱讀的效果在孩子進入初中和高中的時候才能真正爆發出來,因為這時候孩子的理解能力上升,開始逐漸消化以前的積累,這個時候有大量閱讀經歷的孩子和沒有閱讀習慣的孩子的差距才會開始顯現並逐漸拉大,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如何科學的閱讀呢?這個我不敢妄自尊大,我只能談談我的觀點,或許不科學,但應該是有效果的。
一般來說,首先閱讀這個習慣必須每天堅持,而且最好時間在一個小時左右。我們都知道孩子的天性是玩,如果閱讀時間太短,他還沒進入學習狀態就停止了,又重新進入玩的狀態。我覺得這樣的閱讀只能叫聊以自慰。
閱讀根據不同年齡,應該採取不同的閱讀方式,我個人覺得三歲以下其實都沒必要進行閱讀,這是因為三歲以前我們還是儘可能的教會孩子一些基本自理技能為主,三歲到四歲,由家長讀孩子聽,或者直接讓孩子聽APP。四歲以後可以訓練孩子自己讀了,由父母在旁邊糾正。別說做不到,做不到很多時候是我們做家長的以為做不到,四五歲孩子的學習能力遠遠超過我們的預期。
閱讀的內容,很多家長喜歡給孩子讀繪本,或者讓孩子讀繪本,這裡我不評價繪本,但我認為我們可以選擇,唐詩、聲律啟蒙這類。這是因為孩子只要開始了閱讀,這種習慣至少都應該延續到大學,既然習慣在延續,為什麼不乾脆讓孩子的知識也同時延續呢?一舉多得什麼時候也比一舉一得划算。我只知道,唐詩宋詞從小學到大學都要學,不知道哪個階段需要學繪本。在我看來,到了一年級就被丟棄的東西讓孩子學齡前學,簡直是浪費。何況,大部分繪本使用的都是兒童語言,其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再反觀唐詩這類,語言精煉,韻律優美,篇幅短小,內容卻包羅永珍,幾乎是中華文明幾千年的濃縮,豈是區區個別兩個繪本作者所能比擬的。讀繪本的作用也僅僅是比不讀強。所以如果讓我建議孩子讀什麼,我認為唐詩、宋詞、論語、聲律啟蒙這類。
-
3 # 艾悅之洲
如何科學地閱讀?大寶我們讀了不下2000本繪本,可是感覺沒啥效果,二寶該講究點了?
不知道題主覺得孩子讀了很多繪本應該有什麼效果。單從數量上看,這孩子的繪本真沒讀,2000本,如果一天讀一本,得5年多,如果一天讀好幾本,那就是一直在泛讀,估計沒有進行多次重複、反覆地閱讀。
泛讀其實也很好,讓孩子能夠愛上閱讀,不利因素就是孩子能記住的內容少。想讓孩子真正記住一些內容、再表述出來,必須反覆、多次讀同一個內容才行。
現在的繪本製作都很精美,不但有美麗的圖畫可以欣賞,還有很不錯的文字內容,雖然短小,但很簡煉,非常適合小朋友閱讀。如果孩子反覆閱讀,一些內容就會印到孩子的腦海裡,會不時從孩子的口裡傳出。比如說出哪句文中的內容,或者相關知識等。
我女兒小時候很愛看一套小海狸的故事,其中有一個小海狸叫小福瑞,他喜歡給人家修理東西,可很次修出來的都是別的東西。這時他就會說:“總能派上別的用場。”這一句臺詞由於反覆出現,我女兒就記住了,拿起什麼玩具也會修理來修理去,再叫上一句:“總能派上別的用場。”
如果孩子只是泛泛讀一次或者幾次,再也沒有翻閱過,那這本繪本給孩子留下的印象就不會很深。孩子的記憶力是需要不斷重複來加深的,對於自己印象不深刻的東西,孩子沒有辦法做到脫口而出也是很自然的事。
所以說,題主覺得大寶讀了不下2000本繪本卻沒有什麼效果,也許就是重複性小的原因吧。
到了二寶,建議給孩子精選繪本,讓孩子反覆讀,讓繪本真正發揮作用。
選一些知識些、常識性的繪本,比如安全方面、生活常識方面的。一方面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另外一方法也學知一些日常小知識。
還可以選一些韻律特別優美的繪本,比如《逃家小兔》那樣,小兔一直在逃,媽媽一直在找,每一次都換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方法。這種有節奏感的繪本,孩子多讀成誦,會體會出文字的美感。
繪本反覆讀還可以變換形式,比如讓孩子講給聽,或者讓孩子續編故事等等。
孩子讀繪本,一般都喜歡反覆讀。這一階段把這一本讀很多遍,下一階段又讀另一本。過一段時間,又可能會再回頭讀從前的那一本。
這樣反覆讀的結果就是孩子對繪本內容會有很深的印象,說不定哪一天就會冒出其中的一句或者幾句臺詞,也可能把其中的詞語“甩”出來,讓家長吃一驚。
孩子的閱讀學習要下慢功夫,效果也許不會立竿見影,但多讀書,反覆讀,效果早晚會體現出來。就讓二寶試試吧。
-
4 # O開心每一天O
我認為小孩小時候就該玩的年級,我孩子兩歲多時我也給讀過故事書,她都會看著書講出一個大體意思了,但是有一個壞處就是,故事裡說兩小孩搶玩具,都哭了大人講道理後又合好了,然後她就記住搶玩具了,就不像以前那麼願意別人玩她的玩具了,後來我就不怎麼給讀了,讀了也不讀像這樣會讓孩子誤解的書了,就感覺小孩子她不能完全理解時,還是別學了,別再學岔了,那就不好了,改毛病不好改啊
-
5 # ge明慧
孩子在幼兒時期看繪本沒有多大的作用,而看動畫片理解的要多一點。我家的在幼兒時期都是教一些順口溜,鍛鍊語言能力,上學時都是根據年齡段買一些成語故事,兒童文學,十萬個為什麼還有少兒報刊之類的。個人認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平時多與孩子交流,字詞語要有聲有色,這樣孩子容易接受些(僅個人觀點,謝謝你的邀請)!
-
6 # 影子育兒
讀了2000本繪本,沒覺得有效果,可能是成效還沒有凸顯出來,畢竟語文是需要一個長期積累和內化的過程,在有限的時間裡並不能判定讀了這麼多繪本就是無效的,但我覺得讀繪本,還是需要一些些技巧,而不是隻讀不想。
1.選擇繪本,應該選擇些圖案鮮豔,能夠吸引孩子的書,語言對於1-2歲的寶寶,應該簡短,生動,對於比較大的寶寶,通常選擇語句優美,比較多語言對話的繪本。
2.讀繪本。父母在給孩子讀繪本時,應該繪聲繪色,用誇張的語氣加上動作,讓孩子深深喜歡聽繪本,看繪本,同時能有效的加深孩子對繪本內容的理解。
3.講繪本。一本繪本,不是讀一遍就可以了,泛讀常常不能起到什麼效果,只有一遍遍的精讀,孩子喜歡的繪本,讀到他自己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說出來,這樣才說明孩子已經掌握了故事的內容,繪本不在多而在精。
4.畫繪本。可以增加讀繪本的樂趣,和孩子一起畫出書中的動物,景物,加深印象的同時用鍛鍊的動手能力。
說到底,讀繪本,在於用心堅持!
-
7 # 安妮吉雅卡門的甜筒
親子閱讀,親子比閱讀更重要。這是父母和孩子之間一段高質量的時光,沒有手機,只有書籍和陪伴,你們享受過程就好了!再說說我家寶寶這五年多也讀了很多書,孩子愛讀書的習慣培養了,專注力超級好,想象力也很豐富……習慣是根基,愛讀書得根基有了學習成績什麼的都是水到渠成的。
-
8 # 七寶學詩詞
我孩子三週歲多,從十幾個月開始看書,兒歌,唐詩等等的小畫冊,再就看睡前啟蒙故事,後來也買了些繪本,但寶寶似乎不感興趣。看過一遍再就不看了,反而睡前故事都翻爛了,很多故事也能講個大概,比如有幾篇特別喜歡巜小蝌蚪找媽媽》和《幼兒園吃午飯》。現在沒有彩圖的書,他有時也看得很認真。所以在我看來,寶寶不一定喜歡繪本,他喜歡哪類的就自然會多看,自然而然地也就學到很多東西。要善於發現興趣在哪裡、一味的追求數量,或者跟風似的填鴨教育未必有效果。
-
9 # 梅花媽媽育兒
一. 建立聯絡
學習能力中的“舉一反三”,完全可以從閱讀繪本中做起,而且無論何時引入繪本都可以做,就是建立聯絡的方法。
1、和生活的場景有什麼相同?
小梅花 6個月引入繪本後,我就會有意識地和她聊繪本、看圖說話,“寶寶你看,這是一個娃娃寶寶。跟你一樣哦,也是圓圓的臉蛋、有眼睛、鼻子和嘴巴。這是寶寶,你也是寶寶,一樣的。”閱讀繪本時,將繪本中的內容與實際生活的人,物相結合,寶寶透過對比會更容易理解,而且會引發寶寶更多的思考。
2、和之前的繪本有什麼相同?
家裡“藏書”多的,總會發現新的繪本里會有一些和舊繪本相同的元素,這也是特別好的建立聯絡的機會。
例如,讀到了《小老鼠的裁縫店》,可以說:“小老鼠愛麗絲,是個愛幫小動物們做衣服的小裁縫,小梅花之前看過的哪本繪本也有小老鼠啊?對,《象老爹》裡也有小老鼠。小老鼠不做衣服了,她能幫象老爹修好去天堂的斷橋”。這樣把之前的繪本和當前讀的繪本進行聯絡,讓孩子明白有什麼是相同的。
這些都是在培養舉一反三的能力,讓孩子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聯絡之前學的舊知識。這樣知識的雪球就會越滾越大。
而從孩子的角度來說,我們讓孩子知道了“閱讀繪本”對我有什麼好處:“原來我生活所經歷的方方面面,與繪本都是有關的”,而且 “繪本里的東西,和我的生活是有關的”。這樣的互動迴圈,會讓孩子更有讀繪本的積極性。
二.學會提問
親子閱讀,親子是第一步。父母在閱讀的時候,千萬不要只是追求“孩子可以靜靜聽完我讀繪本”。在親子閱讀過程中學會一些簡單提問不僅可以促進互動,也是在提高孩子的閱讀和思考能力。
“小海豚在哪裡?” -引導觀察,進一步提高孩子的參與感
“你看這裡有一朵小黃花,這朵花香不香啊?”-引導想象,然後拿起繪本,湊近鼻子,深吸一口氣:“嗯~好香啊,寶寶要不要聞一下?” 這個假裝聞花動作,也會讓孩子彷彿身臨其境的閱讀。
這樣的提問,可以讓孩子不再停留在被動接收,而是真正地開始思考。閱讀中是否“帶著思考閱讀”,效果是千差萬別的,提問就是很好的按下了思考的開始鍵。
三. 記憶電影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在陪伴閱讀繪本過程中,我們需要引導他們讓更多高階的思考能力參與進來。“記憶電影”的方法就是更加高階的閱讀能力,它需要大腦進行整合運作,不僅僅是記住讀了什麼,還能在腦海裡形成畫面。
小梅花兩歲多的時候對於熟悉的繪本完全可以和我一起讀完了。讀完後,我就會合上繪本、閉著眼睛說:“這本繪本讀完,媽媽閉上眼睛,看到了這樣一幅畫面:有個小老鼠特別特別小,它肚子好餓好餓,於是偷偷爬上了曲奇罐。它想開啟罐子,因為它看到裡面有好多餅乾”。引導幾次後,鼓勵小梅花也把自己腦海裡的畫面複述出來。
所以,讀完繪本之後,我們要繼續引導孩子嘗試想:“繪本讀完了,我們大腦裡有什麼片段”,鼓勵寶寶把腦海裡的畫面複述出來,既鍛鍊了寶寶的記憶能力,也鍛鍊了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綜上,父母在陪伴寶寶閱讀繪本時,嘗試將以上三種技巧運用起來,不僅能讓寶寶愛上閱讀,而且還能幫助提升寶寶的閱讀能力,對今後的獨立自主閱讀的發生非常有利。
-
10 # 噹噹小叮噹
讀書的收穫,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不要太心急,更不要過早地下定論哦!
在這滿滿的2000本繪本中,也許是某個故事,也許是某個片段,也許是某張圖片……一定會有讓孩子印象深刻、銘記於心的部分。這些都是孩子從中所汲取到的養分,它們將在未來融會到孩子的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考能力、創造能力中。
堅持讀吧,不要因為當前看不見所謂的“效果”而質疑閱讀的力量。如果一定要有所“講究”的話,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嘗試:
1.讓孩子挑選他喜歡的繪本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興趣點,像我們家小子,他更喜歡看一些車輛、武器、太空航行之類的帶有普及知識性的繪本,因為喜歡,讀的過程他非常的享受、愉悅。有時我們沒有時間陪他讀,他自己也能拿書出來自己翻著看。
2.重複的重要性
這一點很多答友也都提到了,大家可以說都是親證了這一條的有效性。我兒子(3歲半)有一本《宇宙》的書,我們時常拿出來讀。現在,不用翻書,孩子也能隨口說太陽系八大行星的排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真是溜得很。我想這和重複閱讀一定有著必然的聯絡吧!
3.合上書,和孩子一起回顧書中的內容
回顧是鞏固記憶的最好辦法!每當閱讀結束以後,尤其是熄燈睡前,是最好的回顧的時間。躺在床上,摟著孩子,和他一起回顧剛剛讀過的書,不一定是一字不漏的複述,你可以起個頭,例如:“兔媽媽有事要出門,她的三個兔寶寶留在家裡……”,然後問孩子“兔寶寶們在家裡自己玩,不一會兒,咚咚咚,是誰來了呀?”……透過這樣的方式引導孩子去回憶故事情節,用他自己的話去複述他所記住的內容。
-
11 # 豆媽育兒育己
你好,關於閱讀我也嘗試了很多次,諮詢了很多閱讀推廣人,最開始是陪著侄子閱讀,侄子也是看了很多繪本,可是現在8歲了,喜歡看有圖的不喜歡文字的閱讀書本。即使對有圖的也沒有小時候感興趣了,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做的還是堅持,不斷去堅持一些東西。同時也可以用一些方法,去延續這種興趣。
01
什麼是親子共讀?
親子共讀,就是以書為媒,以閱讀為紐帶,讓孩子和家長共同分享多種形式的閱讀過程,在學生課外閱讀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是讓孩子愛上閱讀的最好的方式之一。當爸爸媽媽和孩子共讀一本書時,很容易會讓孩子覺得讀書是一件非常快樂事情,進而更願意自發地去進行閱讀。
02
對於擁有親子閱讀經驗媽媽的你,可以總結大寶的經驗,開始整合,用耳鬢廝磨的方式去接近你的二寶,可以嘗試:
a. 不斷重複。看了很多書後和對孩子真實心理的瞭解後發現,其實嬰幼兒時期的孩子,尤其一歲半之前寶寶並不需要那麼多書(當然,會有特例有些寶寶會提出很多的需要),他們更喜歡不斷重複的在某一些故事或者那幾頁書上,不斷重複去加深寶寶的意識和安全感,就像《騎鯨之旅》書上說像媽媽帶領孩子無數次認識回家的路,他們在重複是會有我知道,我記得!的感慨,這樣他們充滿信心和篤定。
b. 尋找寶貝的興趣點。比如,豆瓣喜歡車車和小動物,他會在喜歡的書頁上不斷停留,媽媽會說:“你看昨天看到的掃地車”“上週末我們去看過的羊駝”加深寶貝的印象,讓他凝視專注力,去思維轉換和跳動。
c. 接受孩子不願意閱讀的心理,最開始的時候孩子總是從不斷扔下然後拾起開始閱讀的,因為他們不會按照你想象的樣子去做,而是你最後總是按照他想象的樣子去做了,所以學會去尊重他。
d. 環境準備。如果寶貝已經有閱讀習慣,那就準備一個獨立的書架,讓孩子有自己選擇書的權利和自由,讓孩子的自主意識萌芽階段開始享受自主的快樂,不久後你會因為他的興趣愛好狂歡,因為這也是他抉擇和獨立的開始。
e. 按原文閱讀。有助於長大後的接受。
f.營造閱讀氛圍。晚飯後,媽媽拾起自己的書本,爸爸彈彈琴或看看書,讓孩子學著坐在沙發上翻看他喜歡的圖畫,當大家都在做一件事情,孩子自然也會去模仿。
回覆列表
首先不太清楚你認為閱讀繪本想要達到什麼效果呢?
首先要正確認識,繪本是什麼?
繪本起源於西方,它是發達國家家庭首選的兒童讀物,國際公認"繪本是最適合幼兒閱讀的圖書"。是後來才引進中國的,它以繪畫為主,並附有少量文字的書籍。這種圖畫為主的書咱們並不太懂,也有很多人不會讀,覺得這種書沒有什麼用,只是聽說挺好的,跟風買了不少,可是感覺效果不理想,其實好的繪本是窗戶,它打開了孩子看世界的眼睛和心靈,也打開了我對教育的新認知!
繪本是最適合孩子閱讀的圖書形式。兒童心理學的研究認為,孩子認知圖形的能力從很小就開始慢慢養成。雖然那時的孩子不識字,但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讀圖能力,如果這時候家長能有意識地和孩子們一起閱讀繪本,營造溫馨的環境,給他們讀文字,和他們一起看圖講故事。那孩子們從剛開始接觸到的就是高水準的圖與文,他們將在聽故事中品味繪畫藝術,將在欣賞圖畫中認識文字、理解文學。
繪本中的文字非常少,是作者用簡短的文字構築出一個跌宕起伏的故事。它們一般都風趣活潑,符合孩子們的語言習慣。特別要注意的是繪本中要讀的絕不僅僅是文字,而是要從圖畫中讀出故事,所以每本書每次讀都可以讀出不一樣的故事,這個需要家長們用心探索或者啟發孩子一起創造,這才是繪本最大的魅力,反思一下你讀對了嗎?
著名心理專家郝濱老師認為:"如果家長能有意識地選擇一些優秀的繪本和孩子們一起閱讀,既有助於幫助孩子建構精神世界,促進心智化發展,又有助於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善加使用,可以在人的一生中起著奠基的作用。"
當然,繪本不能立竿見影地實現我們對孩子的所有期望,但繪本中高質量的圖與文,對培養孩子的認知能力、觀察能力、溝通能力、想象力、創造力,還有情感發育等等,都有著難以估量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當你念完一本書後,緊接著對孩子提出一連串的問題:這本書好不好看?哪裡最有趣?你最喜歡哪一幅畫?故事在講什麼…這時,你可曾考慮過孩子的心情?
對孩子來說,聽媽媽講繪本本應該是一件非常快樂輕鬆的事,但為了應付媽媽馬上會提出的問題(這些問題多半有跡可循),孩子只好一邊聽故事,一邊假設問題,一邊準備答案。比如,媽媽一定會問“你覺得哪裡最有趣”,所以這一段要記清楚…
這麼以來,孩子怎麼能快樂的聽故事?當孩子覺得故事有趣,剛想沉浸在情節中,卻必須急剎車,準備一會可能要回答的問題。孩子就在這種想要陶醉,卻又不得不保持清醒的情況下,聽完了整個故事,然後接受“等待已久”的讀後指導及問題。這樣的閱讀方式當然不能滿足孩子,只會使他們排斥並討厭看繪本。
松居直:繪本不是教科書,更不是問題大全,它應該是孩子的快樂源泉。當孩子正沉醉在故事中,在幻想的世界裡天馬行空的自由想象時,大人只管好好講繪本就好了,不要問東問西,不要為了滿足大人的需要去打斷孩子們的想象世界。如果是自然地互相討論,當然最理想,但一定要做到不露痕跡。
所以我建議家長放平心態,做好親子閱讀,儘可能給孩子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會有收穫,靜待花開吧!#大頭愛閱讀書單#希望對您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