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點滴生活在身邊

    出生在老家農村的我來說,小時候最大的盼望就是過節,一年最大的兩節就是中秋和過年,因為有好吃的,好玩的,能穿漂亮的新衣服。

    “這豬肉多少錢一斤”

    “4元一斤,10元3斤”

    “給我來10塊錢的哈哈哈……”

    這聲音是爸爸帶我去趕集小時候過節的聲音,中秋節了每年割4斤肉,蒸一大鍋黃糕。對於北方人來說黃糕就是節日的象徵,對於我家肉加黃糕就是我家過節的伙食,過年還好些,除了這些以外還加了雞和魚。因為那時太窮了,除了過節幾乎連豆腐都很少吃,每天的菜就是土豆,不像現在每天幾菜一湯也覺得沒有味道。

    “就等著你買的肉那”母親著急地說著。

    “趕緊下過吧”母親熟練的把肉洗了切成塊,時不時嘴上還唸叨著這肉“又割瘦了,不是讓你多割點肥的,油大後面還能多做幾次菜呢”父親憨憨的樂著說“太肥了孩子們都不吃,瘦肉他們還能多吃點,就盼望著過節吃點肉”隨著哧的一聲肉已下鍋了,看著鍋裡的肉油花四濺,肉略有焦黃開始新增蔥花,作料加水加豆腐就可以了。父親就開始坐下燒柴火,等鍋裡的菜剛翻滾起來,母親就在鍋裡的籠子裡把黃米麵撒上,等菜好了黃糕也就好了。

    中秋節家家戶戶離不開月餅,在農村那會幾乎都很窮,人們很少那錢買月餅,每年難得有一家會做月餅,人們就拿上面油糖排隊打月餅,給人家出點手工費,我家每年打5斤月餅,每年父親排隊到半夜才回來,在我們熟睡的時候,就聞見一股月餅油性的味道,然後都爬起來吃上一口,剛做好的月餅燙嘴的厲害,就這樣也迫不及待的吃上好幾口。

    晚上看著月亮慢慢升起來了,就把最大的月餅拿出來放在盤子裡,旁邊會放著一些為數不多的水果,供天上的月亮,那會老是一直看月亮,玉兔什麼時候會出現呢,月亮裡面到底是不是玉兔呢?為啥不動呢?

    一晃我也是有了自己家庭的人了,也不怎麼愛吃月餅了,每年買上幾個意思一下,中秋節和父母飯店吃一頓這個節就算過完了,再也不會排隊打月餅了,現在都是買的方便,吃著冷冷的月餅,也沒小時候的味道了,平時想吃什麼就吃什麼,對於過節也沒什麼特別的,不再想小的時候盼望著,只有過年過節才能吃的上當時算好飯菜,一年吃一回月餅,一年穿一次新衣裳,興奮的幾天都睡不著覺。那感覺真好,父母慢慢變老,對於他們來說現在就是好日子,吃穿不愁,都能買,做飯再也不用那麼麻煩了,但是家的味道,越來越淡了。

    時間不斷流逝,社會發展進步越來越快了,人們生活都變好了,但菜的味道也淡了,現在吃飯是個頭疼的問題,人們生活節奏那麼快在家做飯越來越少了,不是外賣就是快餐,吃飯反而成了頭疼的事了。

    回想母親做飯的情景,聞見了豆腐的味道,嫩嫩地,滑滑地……

  • 2 # 經典精彩鏡頭回顧

    穿著開襠褲是最小的時候

    光著腳去田裡玩耍時小學時候

    光著膀子去抓鳥時中學時候

    剩下的自己想

  • 3 # 蕭駱駝

    如何尋到小時候味道,童年的記憶中,爬大樹吃榆樹錢,掏鳥蛋,土爐灶鐵圈上老爸烤的小魚,都是記憶中的味道。還記得兒時,奶奶攤的煎餅,一邊攤我一邊吃,脆脆的煎餅,甜甜的味道,一直深深的印在腦海裡,揮之不去的記憶和味道。那時物資也不是現在這麼豐富,偶爾得一條小魚,帶鱗放到燒熱爐圈那麼一烤,撒點鹽,味道是那麼的鮮美。這是最早的鐵板燒了吧。還有兒時過節媽媽做的炸的元宵,面魚,蘿蔔丸子,都是小時候的味道。現在生活物資豐富了,選擇也多了,反而吃沒有小時候那麼香了。還有那種小小袋的酸角,大白梨...你也肯定吃過,喝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人的幽默有多誇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