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股票才子

    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如果直接在二級市場上買,破壞股票供需關係,導致股價快速拉昇,出現低價買不到的現象。可以參考大佬舉牌格力事件。

    第二個原因是故意放出來的利好,想用所謂的利好推動股價的上漲,典型的割韭菜行為。

    其實識別方法簡單,如果是優秀企業,1的可能性大,如果是渣渣企業,2的可能性大。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 2 # 汴鄭

    問題的關鍵在“收購”。

    什麼是收購?收購是新投資者確定公司的經營控制權,原來的投資者放棄或喪失公司經營控制權。

    股份公司的控制權就是體現在股東間持股比例(不考慮一致行動人)。大家都知道,公司股權關係的幾個關鍵密碼,涉及控制權的主要是三個,67%絕對控制、51%的相對控制、34%的安全控制(否決權)。但對於上市公司來說,就有另外一種風景,因為上市公司股權非常分散,即使達不到67%、51%,只要在份額上相對其他小股東擁有“絕對優勢”,仍可以取得控制權,現在上市公司中不少實際控制人的上市公司持股比例僅在20%左右。

    現在可以回答問題了。

    “收購”上市公司,取得控制權,就要在股份份額上具有“絕對優勢”。一般情況下,收購前,上市公司有實際控制人(在股份份額上具有“絕對優勢”投資者),這種場景,有兩種策略。一種,從除原“絕對優勢”投資者之外的投資者中買入股票,並使得股份份額相對其他投資者(包括原“絕對優勢”的投資者)具有“絕對優勢”;另一種,主要從原“絕對優勢”投資者手中買入股票,使得原“絕對優勢”投資者變成小股東,自己替代他的位置,直接具有“絕對優勢”。相比較,後一種方式效率高、成本低。

    因為,第一種需要買入的股票數量大,又是一種競爭性收購,價格不可控,甚至會觸發“要約收購”(持股百分之三十需要繼續收購購票的)。國內典型的案例就是爆發於2015年的“寶萬”之爭,在將近兩年股權爭奪期內,萬科股票從10元左右,上漲到25元以上,漲幅150%。如果是一個體量小的上市公司,股價還不飛上天了。

    所以,協議收購是上市公司收購的主要形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考古為何很多是開頂,而不走墓道,這樣不會破壞墓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