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千雲閣
-
2 # 旁觀者796
文徵明是明代的文學家,書法家,畫家。他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四絕”。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
文徵明的書法楷、行、草、隸、篆各體皆能,他的楷書藝術成就最高,尤其是小楷,當時人們讚譽“小楷名動海內外”,可見其評價之高。
文徵明一生,把楷書作為繪畫,書法的基本功來訓練,他寫楷書,堅持了幾十年,從十來歲讀書習字開始,直到八十八歲依然堅持寫楷書,書史罕見,可見功力之深。他的楷書清勁秀雅,“深得智永筆法”。
他的早期小楷有趙子昂的筆意,起筆較細,體態略扁,如《高士傳》,《題趙魏公二帖》。中楷有歐陽詢的影子,筆力勁健而結體嚴謹,如《右參政吳公墓誌銘》。晚期小楷取法羲之成份較多,並綜合了各家字型,形成了自已的風格和麵貌,其小楷舒展自如,挺勁遒逸,端莊方整,秀勁典雅,如《歸去來辭》,《離騷經》,《小楷真賞齋銘並序》,文徵明老年小楷依舊骨力健勁,毫無懈怠之筆,達到人書俱老,至臻完美,表現出了高超的小楷書法藝術境界。
文徵明的行書主要學習王羲之和黃庭堅,參以顏真卿和蘇東坡的筆意,博釆眾長,形成了自已的行書風格,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綜合文徵明的書法藝術的流傳以及對後世的影響力,他的楷書成就最高。
文徵明楷書
文徵明楷書
文徵明楷書
文徵明楷書
文徵明行書
文徵明行書
文徵明行書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為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南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蘇州)人。明代畫家、書法家、文學家、鑑藏家。
文徵明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四絕”,其與沈周共創“吳派”。在畫史上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明四家”。在文學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
文徵明在書法方面取得的成就在當時幾乎是無與倫比的。他行、草、隸、篆各體皆工。
但在他的各體書中,最為人看重、藝術成就最高的是小楷。時有“小楷名動海內”之譽。他的小楷清勁秀雅,“深得智永筆法”。
在他的小楷作品中《高士傳》《題趙魏公二帖》為早期作品,趙孟頫的影子比較多,體態略扁,起筆比較尖細。中期的小楷作品就帶有歐陽詢的影子了,如《右參政吳公墓誌銘》等,勁健中帶有板滯氣息。《歸去來辭》是文徵明82歲時所書的小楷,字僅稍大於粟,舒展自如,大有疏能走馬、密不通風之勢,且筆筆到家,挺勁遒逸,表現出高超的書法技藝。這也是師歐的小楷之作,屬於文徵明小楷書中的一種風貌。
《離騷經》是文徵明83歲所做,已進入化境,毫無懈怠之筆。《前後赤壁賦》則是文徵明楷書的另一種風貌,更多地取法王羲之楷書筆意,是較常見的書法作品風格。這類作品,楷書端正方整、秀雅和勁、一絲不苟。
他88歲時書的《小楷真賞齋銘並序》,依舊骨力勁健、楷法不懈,這在中國書法史上是極為罕見的。文徵明的小楷雖然早、中、晚各階段略有不同,但卻反映了他一生都用功於小楷。
文徵明的行書大致可分兩大類風格:
一是以王羲之《聖教序》筆意為主所寫的行書小品;一是以黃山谷筆意書寫的大行楷。
在此之前,同樣經歷過博採廣識,搜遍儘可能見到的王羲之法帖,深入臨習顏真卿《爭座位》《祭侄文稿》《劉中使帖》《瀛州帖》,蘇東坡《前赤壁賦》(併為此以蘇體補書所缺三十六字)、黃山谷《經伏波神祠詩》《竹枝詞》以及米芾、趙孟頫等行書大家的墨跡。
有時他也能像祝允明那樣,以蘇、黃、米等人的筆意書寫自己的詩文。當然他並未停留在這個階段,而是入後知出,對古法進行了揚棄,最後求得適合己性的自家筆法。自成一家,風貌斐然靈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