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千年蘭亭

    一場新冠疫情,讓今年春節失去了祥和的氣氛。一個多月前,新加坡也曾陷入疫情漩渦,但很快控制住了,究其原因,其不足武漢十分之一的面積,不得不說是一個重要原因。

    小有小的優勢,因其小,更好控制,書法亦是如此。

    大家應該都有經驗,寫一兩個字很漂亮,但創作一件作品較難。這是因為,單字只須考慮筆法和結構,而一件作品則還須考慮章法。

    這其實就是區域性與整體的關係。整體美那麼區域性也多是美的,而區域性美但整體不一定美。

    正如很多美女認為范冰冰的眼睛美,於是也去整一個“冰冰眼”,可換了人,這雙眼在另一個人臉上卻不一定好看了。

    又如柳巖的身材美,那其他美女也……哈哈,不能說了。

    有人說,我們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不論身處何處,都可存在區域性的美。

    書法作品也是這樣,每一件作品,當你將眼光聚焦於某一區域性、某一字、某一筆畫,也是可以發現其可取之處的。

  • 2 # 一笑貫長天

    那要看誰的書法?

    王羲之的書法放得越大越好看!因為王羲之的書法細節盡善盡美,不怕你放大。可是,康有為的字放大試一試?放得越大越醜陋!

    就像上面這兩個字,放大了呢才能看到書聖書法的細節是多麼的美妙而絕倫!你可以看的出點的稜角,還可以看到提,撇,捺的方筆!看一看書聖筆下的粗細變化是何等的出神入化!可能有人說,我沒看出什麼奇異之處!我告訴你,那是你沒有親自臨寫過,臨寫過,你就知道這字是多麼難寫與精彩!

  • 3 # 北京李福林

    一幅書法作品如果放大區域性,字顯得更加漂亮。原因為何?

    我們知道,在生活中,常有一見鍾情的事發生,你對她有好感之後,就會想方沒法去從各個方面去了解她的一切,甚至連細節也讓你著迷似地去回味。

    同理,我們知道一幅優秀的書寫藝術作品,能夠打動人心的,不僅僅是一些整體上的章法完美,氣韻生動,結體奇險,險而化夷等因素。它必然是由許許多多精彩而獨特的細節所組成的,也正是這些精美獨特的細節,最大程度上地豐富了這件書寫藝術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為了獲得對這件作品更多的認知,我們就會採取放大區域性的做法,去欣賞作品的細節之美,進一步深入研究它們的筆鋒是如何運轉,水墨與宣紙親密接觸之後,會融合發揮出怎樣的效果等等我們想知道的方方面面的因素。

    在有了深刻的體會之後,我們又會進一步去研究作者對每個字的寫法,字與字的如何連線以及連接出來的整體效果。

    這樣,我們就能綜合總結出作者與眾不同的做法,知曉作者獨特的筆性墨情。我們就能夠順利地、全方位地欣賞到作品散發出來的藝術美!

    這時,彷彿有一股神奇的力量,迫使我們不由自主地被它們深深地吸引、情不自禁地為它們開放我們的心靈之門……

    神奇的原因,恰似情人眼裡出西施!

    下面,請大家一起來欣賞附圖,感知一下藝術的魅力。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附圖

    李福林書寫藝術作品《山水含清暉》及區域性圖、效果圖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 4 # 星月朗宇

    基本功紮實,結構好,同時最重要的作者書寫時心態平穩放鬆,書寫速度比較快。當然紙質也不能太差。一個業餘硬筆書寫愛好者淺談,不對的望大家指正。

  • 5 # 王萬平書法

    一幅書法作品如果放大區域性,字顯得更加漂亮。原因為何?

    這有個前提,首先必須是精品,必須是優秀的書法作品,必須能夠經得住放大後的檢驗。

    放大區域性,首先看的是點畫和結體。

    第一,點畫

    我們常說,“字如其人”。人必須要有筋骨,才能立的起來,字也一樣。

    字的筋骨,就是點畫。書寫的點畫,必須要有筋骨,立體而非偏平,挺拔有彈性,方能使字立得住。並且要在調鋒到位,筆尖殺紙,線條有質感的基礎之上,具有書寫性,使線條挺拔且流暢。點畫要有血有肉、有肉有骨。

    正如衛夫人在《筆陣圖》中所言:“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多力豐筋者聖,無力無筋者病。”這樣的點畫,何愁放大數倍?

    筆者曾在甘肅省簡牘博物館零距離觀賞過大量的河西簡牘,當時的感受,堪用“震撼”來形容。在放大鏡下,古人的書寫血肉豐滿,筋骨畢現,所謂“力透紙背”、“入木三分”,大體源於此。

    所以說,“多力豐筋”的點畫,放大後,不僅僅是“漂亮”,而是震撼。不僅能讓我們更清晰的領略古人書寫的筆觸,還能感受到點畫中的筋骨血肉,令人歎為觀止。

    第二,結體

    倉頡造字,“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漢字的結體,猶如人及動物的身體,猶如自然萬物的鬼斧神工,自然而又協調。比如身材勻致的少女,遠看亭亭玉立,近看肌膚緊緻;比如運動員,經過長期科學的訓練,身材協調健美,近看骨肉勻稱;再比如攝像機前的動物世界,各種飛禽走獸被鏡頭拉近後,或翩躚流美,或剛勁若戟,都會令人美不勝收,歎為觀止。

    總之,“一幅書法作品如果放大區域性,字顯得更加漂亮。”前提必須是優秀的書法作品,必須是精品,要經得起放大。否則,便會是一堆麵條、一團亂麻、一灘墨汙。

    大家好!

  • 6 # 抱庸詩書

    視力的問題,人的視覺和諧有一個量度範圍,在這個範圍裡又有一個最理想的大小區間,也就是俗語說的不大不小剛剛好。因此,小字(硬筆書法、毛筆小字)宜適當放大了看,大字(毛筆榜書、楹聯、斗方)宜縮小了看,這有點“中庸之道”的意思。

    (中性筆區域性放大)

    因為書法是個“混元體”,既有線條、結構,又有墨色、章法,有的作品通篇宏觀去看氣象萬千,但區域性放大看並不美觀;與此相反,有的作品單字去看無懈可擊,但通視全域性卻很平常,因此,區域性放大看很美的作品也未必就一定是好作品,區域性放大看平常的作品也未必不是好書法。比如,書聖王羲之的行書無論審視全域性還是單個放大看都非常美觀,而米芾黃庭堅的作品,單字去拆解未必就很受看。

    (秀麗筆區域性放大)

    抱庸淺談。插圖為抱庸硬筆習作。

  • 7 # 翰墨今香

    這個問題確實是存在的,有很多優秀的書法作品,整體看非常的好,單字放大看另有一番驚豔。但是也不是所有的書法作品都這樣的,古代不是大書法家的作品,根本做不到這一點。現代有些書法家,就靠著一味地把作品寫大來忽悠人。

    一個真正的書法家,他的作品應該是大字經得起縮小了看,小字經得起放大了看,單個字挑出來看一樣精美,這才是真正的書法家的作品。

    上圖是趙孟頫的楷書代表作之一《湖州妙嚴寺記》,從整體上看,字的大小勻稱,雖然是楷書但融入了行書的筆法,在莊嚴肅穆之中增加了瀟灑飄逸。

    我們欣賞一幅書法作品的時候,一般是先看整體,看全篇的氣韻、神采、、氣勢、章法、佈局,然後是看整篇之中有沒有比較精彩的用筆,最後是看單字的用筆、結體。

    上三個字是從《湖州妙嚴寺記》中挑出來的三個單字放大的圖片,單字放大了看感覺更加驚豔,筆跡纖毫畢現,筆筆精緻,毫無馬虎之筆,筆勢連貫,結字生動、俊美,可謂是雅俗共賞。

    上圖是趙孟頫的行書作品《心經》,從整體上看瀟灑飄逸、婉約俊美,是趙孟頫不可多得的行書佳作。

    上面這幾幅是從《心經》裡面提取出來的單字放大圖,當時第一次看到的時候瞬間就被驚豔,行書怎麼可以寫的這麼好。

    說實話,我之前也沒有想過把書法作品可以這樣放大了來看,真沒想到放大看單字、看細節會這樣美。後來我也在想為什麼呢?

    我想,首先應該歸功這些偉大的書法家,因為他們功力超群,書法技法的卓越才創造瞭如此的精美佳作,整體看很優美,放大了看更是驚豔。

    其次,我們平時看書法作品,大多數是遠觀,而看一些展覽的時候,現代書家的作品大多數是經不起放大了看的。而去博物館看的時候,很多都是複製品,也沒那個機會讓你拿放大鏡放大了去看。因此,當我們透過網路看到這些放大了書法作品的時候,會有一種很新鮮的感覺。

    因此,有些書法作品放大了看區域性的時候會讓我們感覺更加漂亮。

  • 8 # 強哥書畫

    有時候我也感覺是這樣的。但是真正好的字,無論是縮小或者是放大,都不影響美觀的。

    首先,我拿硬筆字舉例說明一下。硬筆字本身很小,也不可能寫的很大,基本在一釐米之內,再加上硬筆很難寫出毛筆的筆鋒,所以很小的硬筆字看起來很單薄,筆畫變化也很小,但是,當我們把硬筆字放大以後,從視覺感受上來說就有些像毛筆字了,筆畫筆畫更清晰了,也會有一些毛筆感的筆鋒!但是,如果字本身寫的很差的話,那麼即使放大了,可能暴露出的問題就越來越大!只是放大以後筆畫粗了,感覺像毛筆字而已!其次,就是視覺感受大氣和小氣問題!其實,很多人認為只要把字寫好,小字也能看著很大氣,對於這種好點也不全對。在我看來,字寫的大一點會有種大氣感覺,如果字寫的很小就會有放不開的感覺,這個和畫畫的構圖是一個道理,如果一幅畫物體畫的很小,那就看著很拘謹,有種不飽滿的感覺,如果把物體畫的大點,那麼就顯著很大氣,書法也是這個道理。下圖是強哥硬筆行書。這兩張對比一下就有這種大氣和小氣感。可能這只是個藉口,因為可能強哥的兩幅字,大字本身就比小字寫的好。

    最後,我還是認為如果字的筆畫和結構都很到位的話,那麼無論是放大或者縮小,都一樣很漂亮。但是,如果寫的差的話,那麼越放大,可能越難看!

  • 9 # 問書齋

    一副書法如果放大的區域性,字顯的更加漂亮,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筆法到位,用筆方法,點畫寫法都符合規則。中鋒行筆,逆鋒,側鋒都運用到位。

    以上就是點和橫的寫法,點和橫的寫法講的很詳細,如何起筆,如何行筆,如何收筆。都有詳細的圖解和方法。中鋒,側鋒,和逆鋒運用,轉鋒,提筆,按筆的運用,都要熟練掌握,才能筆法到位。

    二:墨法到位:幹墨,枯墨,溼墨,濃墨,淡墨,漲墨,飛白等,草法大家林散之是近代用墨大家,用墨色體現字的神采韻味!他的書法主要是草書的墨法。包括墨破水、水破墨後形成枯溼濃淡的墨像,還涵蓋宿墨、枯墨等。下圖是其草書精品,供大家欣賞!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己過萬重山。

    三:結字到位:結字,在書法中是指點畫在字中的位置和處理,習慣上又稱結構、結體、間架。“

    元代大書法家趙孟頫在《蘭事十三跋》中提出:“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功 。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 。導致後面學書之人對該命題作出了多種理解和詮釋,也為習書者帶來了一些迷茫和不解。

    而近代大書法家啟功給出了一個答案,書法以結字為上,並總結出了他的黃金定律在強調書法以結字為上的基礎上, 啟功先生對歐陽詢、 柳公權等書法聖祖們的精典法帖進行了深入研究,尋找到了漢字內部結構規律,即結字的黃金律。

    黃金律的結字不同於傳統的“米字格”、“田字格”和“九宮格” 。他的要點是: 一個字的重心不在字的中心。如一方縱橫各畫十三個小方格,字的重心在中間5:8處,印一個字的交叉點“其上其左俱為五,其下其右俱為八”。此法符合數學和美學上公認的形式美的規律。

    |下圖啟功大師發明書法黃金定律圖

    再附啟功書法一副供大家欣賞

  • 10 # 成長新視點

    一個書法大家的作品,一副作品,一個字,一個筆畫,都是恰到好處的美。這是他們深厚的書法功底,高超的書法藝術的基本展現。

    毛主席的《長征》

    真正的書法家,他們都是有數十年的功底,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對筆畫寫法、運筆方式、墨汁濃淡、紙張選用、作品佈局等等不懈的研究,不斷的重複、推敲、琢磨,如何寫的更加完美。

    王羲之的《蘭亭序》

    一般人的書法作品,可能你榨眼一看感覺不錯,寫的還挺好,但經不起細看,分解來看,認真的去看。這樣,就會發現有問題,一個字一個字,你都會感覺寫的不行。這個時候就顯示書法的功底深淺了的。

    柳公權的書法

    書法愛好者,臨摹名家字帖,學其字型的形態、結構、佈局是基礎,更要理解名家作品的神韻、內涵。比如,書法家他創作作品時的心情、環境是怎樣的?瞭解這些,會對自己的書法練習,有一定的幫助。

    顏真卿書法

    書法家,書法是他們生活的全部,特別是精品,肯定不是一般的情況下寫出來的,都會有故事!

    就像,毛主席的詩詞,都是有興而發,有感而發,不是憑空寫出來的詩詞!

  • 11 # 一人筆記

    我是一人。這個問題是有問題的,字好壞和大小關係不大。

    書法到底是什麼,書法的審美標準又是什麼?

    看到提問者的提問,並且還配有幾張字的圖。不知道是不是提問者自己寫的。

    是不是提問者寫的,或者是提問者覺得不錯的字呢?一個人寫字的好壞,書法的審美標準有關係。

    字好壞和大小關係不大,字好是可以經受放大和縮小。

    當代我們使用非常多的字型:華文行楷,如下圖。

    相信在很多地方都看到過這個字型。就算是行書,或者說行楷,好看的字放大當然也是好的,而且不存在放大了之後才會變好。

    現在評判書法好壞從三個角度:筆畫、結構、章法。章法相當於通篇看,筆畫和結構就是放大區域性。三個角度很重要也是必要的。

    比如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之所以能夠稱為天下第一,筆畫、結構、章法這三個方面都是天下第一。

    《蘭亭集序》第一個“永”字,現在學習楷書大家都提“永字八法”,然而能夠證明“永字八法”的就是《蘭亭集序》第一個“永”。

    說到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還有真正意義上的縮小版。趙孟頫《縮臨蘭亭》,此版本的大小非常接近我們日常的鋼筆字。

    一人有感

    說的有點重,但這就是實話。

    書法審美很重要,不是自己看著自己的字,或者自己覺得好的字,沉靜在自己的想象中。

  • 12 # 使用者2228255600798

    書法先學端正沒有錯,

    錯的是沒有“端正”的“險絕”!例如醜書!

    張旭狂草是建立在楷郎官石記。

    張芝狂草有楷“伯英不真而點劃狼藉”。

    懷素草書有楷“圖真不悟習草得迷”。

    毛主席大草建立在楷書離騷經。

    天下三大行書建立在三大楷書晉楷唐楷宋楷。

    “攀登與乘車”都到泰山頂一樣嗎?

    蘇軾張懷瓘楷如立的意義是:文字 不等於書法!

    至今無人敢批因不能自圓其說。

    書法自由等於取法自由是思維程式化。

    書體產生順序即學書規律是思維僵化!

    學術價值等於學習價值是思維絕對化。

    凡是說”書法(為人民服務)退出實用成為純藝術”是書法外行!

    凡是說”端正好看不是書法”是書法還沒有入門,

    凡是說”民間大眾不懂”就是他不懂!

    唐楷若印刷體為何有顏柳歐褚?

    楷書無個性為何有蘇黃米蔡?

    ”今楷”有個性為何無沈旭胡張?

    祭侄稿美是有楷書背景。

    鄭板橋六分半書有楷城隍廟碑。

    如果醜書都會寫楷書,

    創新“今楷”不是多餘?

    只有敢說真話書法才能前進。

    書德是學書做人的最低要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工筆畫中的蟬衣紙怎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