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逯陽光
-
2 # 五千年的那一瞬光陰
聽說過天壇,也去觀賞過。
據說,北京選址那陣子,古人費了一番周折。
那地方所處的位置,要有能表達天的元素存在。房子蓋起來後,是為:天壇。
名字很大。那地方,自然就有講究與名堂。
當年,諸葛亮,借風的地方,也專門築了一個壇。但是,只能稱為:祭風壇,或者簡稱叫:祭壇。未敢用:地,也未敢用:天。
聽說過天壇,也去觀賞過。
據說,北京選址那陣子,古人費了一番周折。
那地方所處的位置,要有能表達天的元素存在。房子蓋起來後,是為:天壇。
名字很大。那地方,自然就有講究與名堂。
當年,諸葛亮,借風的地方,也專門築了一個壇。但是,只能稱為:祭風壇,或者簡稱叫:祭壇。未敢用:地,也未敢用:天。
把我家孩子的一篇讀書交流稿分享給你
《我與地壇》讀書報告
——衡水中學實驗學校 七年級B部 72班 逯夢佳
寒假,學校要求閱讀一本自己喜歡的書,我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我頗為愛戀的《我與地壇》。
《我與地壇》是由作家史鐵生所著。史鐵生是現代著名作家,生於北京,代表作有小說《務虛筆記》、《命若琴絃》、《我遙遠的清平灣》,散文《我與地壇》《合歡樹》《病隙碎筆》,他是我最喜歡的作家之一,其雖身殘卻以志堅著稱,我總能從他的字裡行間讀出他與命運抗爭的倔強。人生是不可捉摸的命運造就的,命運的造就也就決定了角色的分配和承擔的方式,在苦難中默默忍受命運的重壓正如作者史鐵生的母親。
本書以作者與病魔頑強抗爭的過程做主線,涵蓋了無數的深情和對人生的思考,在瀏覽其中時,我感悟甚深。他在雙腿癱瘓的那段時間,天天跑到地壇感悟人生,還有一個掛念他的母親去偷偷看望他,幾乎每個人都會受到挫折。因為對意義的尋求是人最基本的需要。當這種需要找不到明確的指向時,人就會感到精神空虛,當這種需要有明確的指向卻不可能實現時,人就會有受挫之感。所以,承受痛苦也就不可避免了。但我們又該怎樣看待生命的苦難呢?倘若一個人遭遇了某種不幸,基本上失去了積極創造和正面體驗的能力,他的生命是否就沒有了意義呢?
史先生堅定地告訴我們,不是的!我們接受苦難並不代表我們要做苦難的犧牲品。如果我們像史鐵生那樣弄明白生死不是由自己決定的,人活著就應順其自然,苦難是人生中要遇到的,肯定苦難在人生中的意義,就能獲得頑強活下去的信心,開闢一條屬於自己的幸福之路。
《榮耀》中有一句歌詞說的是:“黑夜給了我黑色眼睛,我卻用它去尋找光明”。這件事來形容史先生再適合不過了,作者由最初的對生命的厭惡到努力活下去,這巨大生命信念的轉變,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相對而言,生活中有些人雖然擁有健康的身體和青春的活力,卻不懂得珍惜,或因一次考試失利,或因被批評一次,甚至或因失戀了就輕易結束自己的生命,讓生命的花朵過早凋謝。這些人成為人類發展過程中輕的不能再輕的灰塵,輕輕一吹便煙消雲散。我希望大家都來讀讀史鐵生先生的這篇文章,相信大家將會對人生有更清晰的認識,從中汲取奮勇向前的力量,活出不一樣的人生。
史鐵生的文章讓我學會了感恩、學會了堅強、學會了正視。也讓我進行了一次對心靈的搜尋和對生命的詰問,加深了對生命意義的理解。我要向史先生學習,學習他“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豪邁氣概,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卓越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