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南昭雲藍莓技術
-
2 # 鄉農小胡
獼猴桃灰黴病是一種真菌病害,一般在溫度18~25 ℃、溼度80%以上環境中均可完成侵染。病菌從春季感染獼猴桃葉片開始,相繼侵染花蕾、花朵、幼果。如果氣候條件適宜,幼果感病率可達10%~15%,尤其在定果後至套袋前後,會出現持續的侵染高峰,造成獼猴桃套袋前後大量落果。在長江流域降雨較多地區,獼猴桃採果前灰黴病、炭疽病、黑斑病交叉疊加感染,促使獼猴桃早期落葉。
獼猴桃採果期,無論長江流域還是黃河流域都是降雨集中期,果實表面附著大量灰黴病菌。隨果實後熟、糖分轉化,病菌乘機侵染,使果實軟腐黴爛,不堪食用。因此,灰黴病不僅影響獼猴桃樹體和果實生長髮育,而且還會在採果後和果實入庫貯藏期危害果實,造成果實品質下降。在果實運輸上市銷售過程中,灰黴病感染率可達30%左右,這也是消費者買回家的獼猴桃鮮果未曾吃完就已經軟爛的主要原因。
果實入庫後的主要病害仍是灰黴病。隨獼猴桃貯藏量的增加和貯藏時間的延長,灰黴病菌的亞種和變種對冷庫低溫已經適應。果實未完全成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於7.5%,入庫溫度較低(中華系品種貯藏溫度低於2 ℃,美味系品種貯藏溫度低於0.5 ℃),果實含水量較高,果實沒有提前預冷,果實採摘運輸機械傷較多,冷庫消毒不徹底——以上因素均可加大病菌感染機率。據調查統計,冷庫貯藏的獼猴桃感病率一般在3%~5%,嚴重的超過10%。
由上可知,灰黴病在獼猴桃上具有侵染期長、感染率高、感病點多等突出特點,生產上要引起高度重視,採用有效措施防控。
1 ; 農業措施
1)搞好通風透光。夏季修剪是搞好果園通風透光的基本措施。具體措施:對樹冠外圍結果枝要連續摘心控制,面積較大的規模化種植園區,可對結果枝萌發的二次枝人工摳芽或掰除,阻止三次四次枝梢萌發,降低工作量和生產成本。對樹冠內膛的細弱枝、過多的營養枝要及時疏除,避免枝梢纏繞,保證更新枝獨立生長。密植園要求樹冠下透光率至少達到25%~30%,行間透光帶達到0.5~0.8 m,特別是採果前1 ; ; 個月。
回覆列表
獼猴桃灰黴病主要在現蕾期、花期、幼果期和貯藏期發生為害,造成葉片黴爛、脫落,花朵萎蔫、壞死,果實腐爛、脫落等。嚴重的年份果園發病率和貯藏期發病率可達50%以上,已成為影響獼猴桃產業健康發展的主要病害之一。
一、危害症狀
在葉片上的表現:被侵染的葉片從葉邊緣開始發病,葉背面病部可見大量灰白色菌絲和灰色孢子,葉正面病部變褐枯焦。葉片感病後,病部逐漸擴大,嚴重時葉片脫落。
在花上表現:病菌侵染花後,萼片和花柄上密生灰色菌絲和孢子,之後病部逐漸萎蔫,造成花朵壞死、脫落。
在果實上的表現:染病的花瓣附著在果實上,使得幼果果毛變褐,果實區域性腐爛,導致落果。
二、發病規律
灰黴病病菌主要在枯枝爛葉、病殘體、土壤中越冬,一般能活4-5個月,越冬的病菌成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第二年春季,病原菌侵染葉片和花瓣,之後逐漸侵染果實。
該病菌主要靠氣流、雨水或園區管理傳播。低溫高溼條件下易發病,病菌生長最適溫度為18-23℃。園區不通風、光照不足易發病。
三、預防及防治措施
1、冬季修剪後,及時清除園內及周圍各類植物殘體、農作物秸稈。
2、合理施肥,改良土壤,提高樹體抗病性。
3、及時抹芽摘心,保持果園的通風透光性。
4、加強果園管理,合理灌水和排水,控制果園溼度。
5、發病初期,及時疏除病葉、病花、病果,帶出田外深埋,防止病菌傳播蔓延,再用“腐黴利或者嘧黴胺”噴霧防治,重點噴施葉片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