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骨董時光微講堂
-
2 # 東家APP
定窯屬於北宋“六大窯系”,屬於北方北方窯址。
說到“南青北白”大家肯定就對定窯有了大概的瞭解了,定窯出土的瓷器大多是白色,但是也有綠色或者藍色等顏色的瓷器。總體來說,定窯還是以白釉為主。那麼定窯的瓷器和別的窯口有什麼不同呢?
定窯的瓷器帶有一些粉質,因為胎質的原因,所以施釉的時候會留存一些痕跡。但是隨著大家對定窯的重視,從土坯到釉料都有了很大的發展,釉料也慢慢變得更加細膩。甚至超過了邢窯燒製的瓷器。
(北宋孩兒枕)
但是這些都不是定窯瓷器最顯著的特徵,定窯的裝飾紋樣是非常著名的。
採用淺浮雕的樣式進行雕刻,這樣做不僅能能夠讓陶瓷表面有深淺變化,而且還會呈現非常不同的視覺感受。在當時,這樣的裝飾手法雖然存在但是都不能超過定窯瓷器。
花紋大多以花卉為主,講究的是花紋帶來的輕薄感和飄逸感。雖然只是簡單的圖案,刻制卻並不簡單,因為這些花紋的深淺變化很難掌握,想要雕刻出栩栩如生的花朵並非易事。隨著覆燒方法的成功,提高了窯位的利用率,增加了產量,印花裝飾方法又大量採用,這就形成了定窯的獨特風格。
唐代邢窯白瓷的特點為白中閃青,與定窯白瓷的胎、釉相同。它們之間如何加以區別,因邢窯遺址還未進行科學發掘,目前只能就兩窯產量最大、最具代表性的玉璧底碗為例,進行排比研究。
第一,在造型上雖然它們都是淺式,敞口,底為玉璧形,但定窯碗的口沿變化多端。
定窯白釉刻“官”字款水丞
定窯白釉穿帶瓜稜壺
定窯白釉刻“易定”銘碗
第二,定窯碗內壁加工精細光華,外壁往往留有明顯的輪旋刀痕,撫摸時有高低不平之感。邢窯內外壁均加工精緻,表面平滑,不留輪旋痕跡。
第三,定窯施釉有碗內外施滿釉、底中心也施釉的;有碗外壁施滿釉、底中心不施釉的;還有碗外壁施半截釉、近底處無釉的3種。邢窯均施滿釉,底中心也施釉。
定窯白釉刻劃花蓮瓣紋“官”字款蓋罐
第四,定窯施釉不如邢窯均勻,尤其是碗外壁釉面往往高低不平或有所謂“淚痕”現象。
第五,定窯碗底中心施釉薄而不均,並往往在中心部位有漏釉現象。邢窯施釉厚而均勻,沒有漏釉痕跡。
-
3 # 小逸說茶器
區別唐宋定窯白瓷的重要依據:
宋代白釉顏色偏黃,唐代定窯白釉呈色偏青,在造型曲線轉折變化的積釉處,常呈現較明顯的青白色。
宋代定窯白釉還有一個明顯的特徵,即所謂的“淚痕”。這是上釉過程中,釉漿流淌的痕跡,“淚痕”厚處均有明顯的偏黃色。無論是正燒,還是覆燒,“淚痕”流向均是自上往下流淌。這是鑑定定窯瓷器尤其要仔細觀察的重要特徵。
回覆列表
邢窯創燒於北齊,成熟於唐代,衰落於宋元,定窯和邢窯的關係和區別在於定窯白瓷的器形一部分是模仿邢窯,燒製的壁形底碗,在造型、釉色上與邢窯大體相同,另一部分器皿的造型,是模仿當時盛興的金銀器皿並結合瓷器的特點創燒出來的,如各種盤、碗、杯等。那麼從邢窯白瓷和定窯白瓷工藝和特點來說說二者的區分和共同之處。1.胎:胎色潔白,堅硬緻密,這是晚唐五代邢、定白瓷胎體的共同特點。加之選料精,燒製溫度較高,故胎體都是潔白,緻密堅硬。
2.釉:從施釉情況看,器物都是內外滿釉,但部分施釉較薄。釉薄者,釉面不是很光潤,釉色以潔白居多,聚釉厚處白中泛青,在高倍放大鏡有許多又圓又大的氣泡。不論是釉厚器物,還是釉薄器物,釉色純白或白中泛青的器物表面,都沒有開片現象。
3.造型:從邢窯在造型基本上相差無幾,但定窯在仿製邢窯器物時,還是略有改變,如尺寸、形狀、圖案等。例如邢窯和定窯的鳳首壺器形,鳳首處及手柄略有區別,而海棠杯邢窯白瓷印有雙魚紋,而定窯白瓷只印有一個魚紋。
4.白瓷的刻、劃、印工藝首創: 在晚唐五代時期定窯白瓷製品,沒有完全脫離模仿邢窯白瓷製品,而是在極力的仿製,每件定窯製品無不蘊含著邢窯風範。而定窯是在北宋時期才完全脫離邢窯白瓷的生產樣式,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刻、劃、印自己獨特的風格,最終成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的一代名窯。
5.工藝區分:邢窯燒造早於定窯,北距曲陽僅160公里,由於兩窯在地理位置上相處很近,所以在晚唐時期是在相互的學習,也在相互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