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本德看世界

    對自己孩子施行高壓教育,期待孩子從小自律成材,真的適合所有人嗎?

    筆者觀點:精英教育和普通人教育應該不一樣。

    我們都知道聰明人的容錯率是很高的,哪怕教育中有問題,也能像蓬勃的野草一樣透過各種途徑瘋長。普通人反而像是室內鮮花,得百般呵護才能讓他不被摧殘。這也為什麼精英可以在虎狼教育之下成材,不是因為教育多成功,而是他們的基因總是能發揮作用,不管是在學校的成績,還是工作中的創造發揮。

    但是這不代表對於普通人也同樣適用。

    因為普通人的心智很脆弱,對於小孩子來說更是這樣,從小嚴格到扭曲的要求會讓他們的本性從小自卑壓抑,過早地叛逆,失去上進的動力。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底層的孩子本來是家長的希望,結果卻在高壓之下對上進失去了興趣。

    有人會說你這麼一說那普通人在競爭當中豈不是註定就是劣勢嗎?

    沒錯,這就是現實啊,聰明人容易呈現一些優秀的品質,比如堅韌,比如樂觀,而不聰明的人,由於能力有限,在生活的打磨中本身品性就容易出現反覆,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即使你覺得不公平,不願意接受,但是也改變不了事實。

    對於庸人來說,要想透過貫穿一生的教育和自律改變人生軌跡,不知道要經歷多少挫折,本來容錯率就低,有時候一個環節出問題,就會停止前進,這正是社會的不公平的一個體現。

    教育學理論中有一個最近發展觀的概念,這個很多人都知道。就是說對於一個孩子的教育,應該是設定稍微提前於他的認知水平去引導,但是又不能過於挑戰他的能力。一個人努力學習才能達到八九十分,那麼只要他努力了,我們就應該給予鼓勵。你非得要求他每次都到95分以上,對於他來說這就是一個不可及的任務。

    舉個通俗點的例子就好像,你跳起來夠蘋果,如果你能跳一下就能夠到,這是最好的挑戰。如果蘋果遠在你能力範圍內,甚至高的你都快看不到了,那這種挑戰式的教育就沒有任何意義,只能讓孩子看不到希望。

    很多高壓教育最後之所以成功,一方面是孩子真的優秀,遺傳了好的基因,出生在好的環境,自己也夠努力,所謂比你聰明的人還比你努力。在成長過程中他們不斷取得成就,這可以很大程度上緩解高壓教育對於心理的扭曲。待以後事業成功以後,更是可以脫離父母享受事業成功漸漸改良心理。但是這不代表高壓教育就是多麼值得提倡,甚至可以向社會大眾去傳播。

    我們完全可以試想一下,如果很多虎媽式教育下的所謂的“成功”孩子,得到的是既有自律性的教育,又有愛和包容,那麼他們的成就是不是會比原來更大呢?他們是不是不僅可以成為優秀的工匠,更可以成為偉大的藝術家、科學家呢?

    所以其實教育講究因材施教,就是因為每個學生的能力是不同的,如果強行用目的去引導他的成長,就會出現違背自己初衷的結果,這樣的孩子長大後也許會比原來的他要成功,但是可能會同樣功利,他們所組成的社會不是我們想要的。為什麼不能根據孩子的真實情況階段性地去引導他的發展,直到他能獨立生存思考呢?

  • 2 # 園藝工作者

    未必是成了馬雲、比爾蓋茨、愛因斯坦才叫成材,那不是培養出來的,那是要天賦的,天賦培養不出來。即使一個孩子一出生就開始培養,也未必成世界冠軍。

  • 3 #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謝邀。但我挺不喜歡這類問題的,因為“成才”、“成功”的定義對於不同的人來說是不同的。比如你覺得成為娛樂明星算不算成功?成為富翁算不算?那麼如果是一個學識學歷非常厲害的人但是他(她)卻選擇了一份在你看來很平凡的工作——比如當老師、當公務員、當志願者……你覺得這些人是失敗還是成功呢?一定有人會認為他們是失敗者,因為太多的人會把“成功”、“成才”直接跟收入、地位去掛鉤……

    蔡美兒

    她的另外一個稱謂是“虎媽”。

    蔡美兒(Amy Lynn Chua),女,1962年生,祖籍福建。其父獲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就職於加利福尼亞大學。蔡美兒幼年隨父母移民美國,獲哈佛大學文學學士、法學博士,現任耶魯大學法學院終身教授。

    1987年畢業於哈佛大學法學院,獲博士學位,曾任《哈佛法律評論》執行編輯。畢業後她供職於華爾街律師事務所,並曾在杜克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大學及斯坦福大學任教。她撰寫並出版的《火爐上的世界》(World on Fire,2003)和《帝國歲月》(Day of Empire,2007)兩本暢銷書,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榜,並被譯為中、法、意、日、韓和芬蘭、西班牙、印度尼西亞等多種文字行銷世界各地。 蔡美兒經常在CNN等美國電臺、電視臺的節目上擔任嘉賓,此外,她還為《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福布斯》、《金融時報》、《哈佛商業評論》等刊物撰寫文章。同時,她為許多政府和包括世界銀行、布魯金斯學會、聯合國和美國中央情報局等在內的決策機構擔任顧問,在多國講學,並受邀出席2011年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 蔡美兒教授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合同法、法律與發展、國際貿易法以及法律與全球化領域。她曾獲得耶魯大學法學院頒發的“最佳教學獎”。這張圖是《紐約客》中諷刺“虎媽”蔡美兒的漫畫。

    2011年她寫的《虎媽戰歌》(原版是《我在美國做媽媽》)在國內發行。

    火爆程度就不多說了,只說一點就行了,同年(2011年)被美國《時代》週刊選入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100強。

    虎媽孩子的是否成才需要你自己來判斷……

    老大Sophia:本科畢業於哈佛、研究生畢業於耶魯。她還加入美國軍法部隊,成了一名二級少尉。她將會在華盛頓巡迴法院任職一年,這之後,還會為部隊效力三年。

    2018年她的一篇博文火爆網路——如何像哈佛學生一樣學習。

    我把原文以及譯文發過來,有耐心的人的人可以看看,也許你會明白為什麼當初這篇博文能夠火遍中美兩國(其他國家不知道是否也火過)。

    可以聽聽Sophia怎麼說的:世人其實誤解了媽媽,其實正是她獨特的教養方式教會了自己如何拼盡全力地去生活。而這份“拼盡全力”也會讓她坦然面對命運拋給她的一切難題,“即使明天就會面對死亡,我依然覺得自己曾經110%地活著”。

    就老大的目前情況而言,在我看來是成才了,但是在有些人眼裡可能還不夠……

    二女兒Lulu:

    緊隨姐姐的步伐,她考取了哈佛大學藝術歷史系。如今,從哈佛畢業的她決定先去紐約工作一年,隨後再去研究生院深造。

    我們也可以看看Lulu自己是怎麼說的:人們總覺得嚴厲的態度會打壓到孩子,而事實上自己卻是一個自信心爆棚的人。因為她很小的時候就知道,“自尊自信是要靠自己贏來的,而這背後的訣竅就是努力”。

    無論是Sophia還是Lulu,都表示自己將來也會像母親那樣做個“虎媽”,會嚴厲的教育手段延續。同時她們也表示,這種方式雖然看似嚴苛,但遠沒有傳言中那麼“變態”到令人髮指。

    不知道是不是很多人看到虎媽女兒如是說作何感想……

    個人對“虎式教育”的看法

    我個人是比較能夠接受和認同的。

    但是我認為這種方式不應該被推廣。

    原因很簡答:首先你自己的得有這個能力去做一個“虎媽(爸)”!

    看看蔡美兒的履歷,再看看我們自己……

    當然,我並不是說當我們的履歷也足夠漂亮的時候才能夠駕馭的了這種教育孩子的方式。我只是想說:在外人看來是過於嚴厲甚至是變態嚴厲的管教方式並不是人家給孩子的全部教育——還有很多是我們根本看不到的。

    你總不會認為Sophia和Lulu兩姐妹說的那些話是在她們的媽媽逼迫、威脅下才這麼說的吧?

    對孩子嚴厲本沒有錯,有錯的是很多家長自己無法控制自己的嚴厲——他們往往把這種嚴厲單純的變成了一種個人的發洩!這種嚴厲是要不得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汽車冬季保養#冬季發動汽車時容易出現哪些故障?需要檢查哪些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