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寫字吧

    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前後3000多年的歷史。

    他對於自己修《史記》的目的和意義,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要透過從古至今的史實發展演變,揭示它的本質,進而尋找歷代王朝興衰成敗的道理,最後形成獨特的史學理論學說。

    聽起來有點繞口,放到書法家身上,就是我們追求的“集眾家所長,自成一家”。

    這要怎麼理解呢?舉個例子,董其昌。

    董其昌自述他的學書經過:“初師顏平原《多寶塔》,又改學虞永興,以為唐書不如晉魏,遂仿《黃庭經》及鍾元常《宣示表》、《力命表》、《還示帖》、《舍丙帖》,凡三年,自謂逼古……比遊嘉興,得盡睹項子京家藏真跡,又見右軍《官奴帖》於金陵,方悟從前妄自標評。”

    簡單地說,就是他以古為師,飽覽許多書畫真跡,又勤奮認真臨摹,最後融各家之長,集古法之大成。

    他的行草書造詣頗高,常常行中帶草,書法集顏真卿、米芾、楊凝式諸家所長,用筆有顏真卿率真之意,體勢有米芾的側欹,而佈局得楊凝式的閒適舒朗。

    文中的作品圖是董其昌節臨米芾《垂虹亭詩帖》《蜀素帖》等帖,用筆跌宕,將顏體融入米書,八面出鋒,使轉鮮明,輕捷自如又風華自足。

  • 2 # 山心石

    集各名家之長,形成自己的風格。這話說起來易,做卻很難!要遍臨諸帖,融會筆意,推陳出新。沒幾個人真的能走出古人的影子而成一體。歷史上也就幾個人。

  • 3 # 使用者易朝貴

    宋明清歷代書法家,是不同時期名人。所說集眾家所長,意指發揚與光大。書法有創新提升,集眾所長再弘揚。說法也頗有道理,其實現代書法家。很多高手在民間,雖未有書協頭冠。其作品水準挺高,實實在在好書法。並不比古人所差,甚至已超越古人!

  • 4 # 中海3284

    中國的文人愛吹呼,能吹呼,會吹呼,編筐的要會寫文章,編筐比寫字有得吹!

    什麼集眾家之長,就是自己看別人哪兒寫的好就學過來嘛。

  • 5 # 書殿堂

    初學書法不要想集眾家之長,那是妄想。所謂集眾家之所長,其實是要有這種能力才能說這種話的。

    首先你要知道眾家之長都長在哪,能明確知道,這就是能力的表現。如何知道各家之長?那就只能先深入一家。

    如何深入一家?

    那就選定一家,比如歐陽詢。選定之後,一門心思,透過大量的觀賞閱讀,細緻的臨摹,精確的分析,用最大的功力打進去,寫像,寫準,寫熟練。

    寫的像,寫的準就算是打進去了。再寫到熟練,只有熟練之後,熟能生巧,才算是打出來了,這是個自然的過程,偷不得巧,只能下苦功夫。

    之所以確定一家,是因為不能貪多。趙孟頫曾說,得古刻數行,專心學之,便可名世,是真過來人說的真心話,不是瞎說的。現代人能看到的高畫質名家名帖不比古人少,學習條件更好,之所以寫不過古人,只能歸結為不努力或不得法,或者思路問題。

    一家深入再出來之後,再學別家就很簡單了,因為好多問題就能看明白了,他為什麼這樣寫你也能基本明白,甚至不用專門去學。

    就好像,老李跟自家親爺爺學了一套拳,練了二十年。老王雲遊天下拜了八個師父,學了八套拳。同樣二十年,你說覺得誰更懂拳?學書法一樣的道理。

  • 6 # 杉子y

    遍臨諸帖,得其筆意,再保留自己原有的一些書寫習慣,這是歷史上成名書家取得名望的基本路徑。自負的人便可如此自我褒獎。

  • 7 # 楊橋山子

    集眾家之長何其難!中國幾千年的書法史,留下的偉大的書法家也就那麼幾十人,而現在中書協多少人?且都稱書法家,大多還稱著名書法家。有的實在是搞不出名堂了,便似走火入魔,以醜為美了,於是乎以魚網書之,以注射器書之,以拖把書之等等醜書亂書騷書粉末登場,後面還圍著一幫叫好之徒。書法,應精心而為之,古人的隸篆行草等諸體墨道已至巔峰,今人當以認真學習傳承。

  • 8 # 水墨江南2020

    集眾家之所長只是說明具備不同書法家的某些風格特點,但其實王羲之的書法造詣從未被超越過,因為他的風格已在自己領域達到巔峰,不可逾越。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來看,其實後世書法家都在學王羲之的書法,歐得其骨、褚得其韻、顏得其肉、柳得其筋,他們是有王羲之的風格,但只是謀一方面,並非全部。

    鍾是由隸轉楷的開路者,歐,顏,禇,柳在二王基礎上各自找到自己的特色,蘇,黃由尚法轉為尚意,但是他們的貢獻更多是改進和微調,所以地位不若王羲之高。

    所以真正集眾家之所長的人是王羲之!

  • 9 # 棲山館王老師書法課堂

    所謂的集眾家之所長,其實本質上就是什麼都學,創作使用的手法多樣。有自己的風格則是對古人一種獨特的理解或者說是透過學古人而形成的自己的慣用手法。

    比如說米芾,米芾作為宋代行書成就最高的書法家,他的風格是很強烈的,一眼看去就知道是他的風格。

    而米芾的書法在前期的“集古字”階段,用筆、結字方式簡直就是大雜燴,我想這就是所謂的“集眾家之所長”。

    就比如說米芾三十八歲寫的《蜀素帖》,我們做一個分析,能夠從裡面看到很多字的處理手法都不相同,比如“茱”字蟹爪鉤,蘭亭序中就有,而這個特點後來成為了米芾獨特的用筆標誌。

    “猥”字則接近《韭花帖》,“蜍”、“會”“郡”“樓”等字則與歐體的處理方式一致,中宮收緊,舒展左右,字形瘦長……

    總的來說,米芾的書法取法物件比較多樣,同時代的蘇軾對他的影響很大,很可能學了很長時間的蘇軾,後來又學晉人,而如歐褚顏柳也沒有放下,很多字的特點都能體現。總的來說,就是學的龐雜。

    時間進入明代,明代的書法家學米芾的眾多,比如徐渭學米芾,董其昌學米芾,王鐸學米芾……

    但是在這裡,更多的是參雜自己的筆墨技巧的學習,或者講是“擬米芾筆意”的創作,與米芾“集古字”完全不是一回事了。

    他們的集眾家之所長,其實是把所學風格糅合,使之成為自己的特點,而不再是借用某些手法特點形成自己的書風。

    也就是說,米芾學書法是學其他人的處理方式形成自己的風格,而明代的書法家則是以自己的筆墨來仿作所學的風格。

    我想 都可以稱得上“集眾家之所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生在家用家長手機發資訊給班主任請假,家長不知道,出了意外班主任有責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