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行者文孜
-
2 # 春回芳去一玫到
農民和農民不一樣,這裡是指古代給地主種地的農民,一般可分為長工和短工,都以工資形式支付,豐收的果實不屬於他們,賺收的惡果光顧著他們,無論是豐年還是荒年,他們就是個飢寒交迫的級層,造成這個原因的是糧行無限的屯積居奇,賤買貴賣,致使九穀流散於豐年,百姓餓死於荒年。
-
3 # 東方巨龍ww
在此分析一下兩個關健詞的意思,“糴”字是近幾年不用的字了,有些年紀較大的朋友一定會記得小時候,因為家裡缺糧去外面糴些玉米,糴點小麥。“糴”就是買糧食的意思。
“穰歲”就是指豐收年。“九穀”在這裡泛指農作物糧食。那麼,大家就會對這句話不難理解了。
“散”在過去是指豪強囤積居奇,只有糧食被豪強囤積,才會使農民在凶年“貴糴”。也就是花很高價買糧食。
下面再引《漢書.食貨志》:“糴甚貴傷民,甚賤傷民,民傷則離散,農傷則國貧。故甚貴與甚賤,其傷一也。”
總結以上大意:過去農民因為豪強在豐收之年囤積,無奈在災荒年花很高價錢買糧食維持生活,使得農民生活更加貧困。而社會的矛盾是農民需要買口糧時,糧食價格會很高,農民都紛紛賣糧時,糧食價格會很低。
所以說糧高傷農,糧低傷農是指特定時期對糧食的評定,也同樣祈盼的如今社會不再重蹈覆轍。
關於您的問題:“農民貴糴,九穀散於穰歲,百姓困於凶年。”是什麼意思?
糴(dí):買糧食。
九穀:黍、稷、稻、粱、三豆、二麥。
穰歲:豐收年。
農民種地還吃不飽,還要買高價糧食,豐年缺糧,百姓生活貧困,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這幾句話出自《九朝紀事本末》,記載的是關於王安石變法前的的一些社會現實問題。
原文:
“豪強蓄賈,乘時賤收,而拙業之人,旋致罄竭。水旱則積,伏而不出,須其翔踴,以牟厚利。而農民貴糴,九穀散於穰歲,百姓困於凶年,雖勸課官家至日見,亦奚益於事哉。”
——《九朝紀事本末》
王安石變法團隊改革觀點:
結合“豪強蓄賈”得出豪強囤積居奇;
結合“而農民貴糴,九穀散於穰歲”得出農民生活貧困;
結合“雖勸課官家至日見,亦奚益於事哉”得出農業政策收效甚微。
王安石變法指出:對待貧民和富民的態度、關注民生、統籌各方利益。
豪強囤積居奇;
農民生活貧困;
農業政策收效甚微。
改革措施:
實施青苗法;
賑濟百姓;
招募貧民興修水利。
影響:緩和社會矛盾;促進農業發展。
原因:嫉富惠貧;打擊富民;言行不一;用人不當。
啟示:關注民生;統籌各方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