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無止境

    項羽為何與范增始亂終棄?

    一個原因是陳平離間的效果,另一個原因是項羽的一時糊塗。項羽為人沒有劉邦那麼有城府,也沒有劉邦那麼歹毒,這也是多年以來博取同情的一個因素,他對范增的懷疑就是一時的衝動,項羽性格上的這個弱點是被陳平看得很清楚的,否則以陳平那樣的智商也不會玩那麼低階的一個把戲,這就像皇太極師法蔣幹盜書玩弄崇禎一樣道理。對付什麼樣的人採取什麼樣的策略,對付項羽這樣喜歡拍案而起的膽汁質的人就要用這樣的手段倒是范增看得很明白,范增求去最大的因素不是他沒有能力識別和幫助項羽識破這種低階的陰謀,而是他看透了項羽最終不是劉邦的對手,與其以後玉石俱焚,不如給自己留個總結歷史教訓的機會。可是,范增和項羽感情太深,他對於項羽所傾注的心血也太多,就這麼一個低劣的把戲就把他們形同父子的關係給破壞了,這次范增輸得實在憋氣,正是這麼憋氣硬把范增給氣死了,所以,范增也是窩囊死的。

    我不同意項羽和范增的決裂是由於兩人的權力內鬥形成的多年矛盾積累的結果,因為,范增去後不久,大將鍾離昧就向項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項羽隨即也翻然醒悟,假如項羽是藉機解除范增的權力或者項、範之間權力鬥爭久已不決,鍾離昧自然不敢就此表態再者,項羽也沒有必要表示對范增的惋惜。倒是因此可以看出來,項羽一時疏忽中了陳平之計,而後也有所明白,只不過此刻已然晚了。

  • 2 # 成武暢通

    陳平是一個有大謀略的人。他一生為劉邦獻上六大奇計,為劉邦獲取江山立下汗馬功勞。

    不過,在這六大奇計中,陳平離間范增、項羽的計策,確實顯得太小兒科了,稍微有一點頭腦的人都看得出來,這是一出反間計。為什麼偏偏項羽看不出來呢?難道項羽真的那麼笨嗎?

    (陳平)

    咱們先來看看陳平出的這個計策。

    這事記載在《史記·陳丞相列傳》裡。原文是這樣的:“(項王)使使至漢。漢王為太牢具,舉進。見楚使,即詳驚曰:‘吾以為亞父使,乃項王使!’復持去,更以惡草具進楚使。楚使歸,具以報項王。項王果大疑亞父。”

    就說項羽把劉邦圍困在滎陽的時候,項羽派使者去見劉邦,劉邦準備了“太牢”這樣級別的飯菜招待他。但是,看到使者後,卻大驚說:“我以為是亞父(范增)的使者呢,原來是項王的使者。”於是把好酒好肉撤走,換上“惡草”這樣的食物。使者很不高興,回去給項王一說,項羽便嚴重懷疑范增與劉邦暗中勾結。

    看到這裡,可能大家都會覺得,不對啊,項羽就是用腳趾頭想想,也會明白,這是劉邦搞的反間計,范增絕對不會和劉邦暗中勾結。為什麼呢?因為如果真是暗中勾結,那絕對不能讓項羽知道。只有項羽不知道,勾結才能成功。而現在這樣做,就是明目張膽對項羽說,咱們正在和亞父勾結呢。

    (項羽)

    難道陳平就不擔心,這一招會被項羽看出來,結果適得其反,項羽不但從此不再懷疑范增,而且君臣同心嗎?

    因此,我認為,陳平使的這個計策,根本就不叫反間計。

    叫什麼呢?

    其實,項羽早就不待見范增了,早就想攆走范增了,只不過陳平遞了一個理由給他而已。

    項羽這個人,身上最缺乏的就是孝道。我為什麼這麼說?其一,他是被他叔父項梁養大的,他的本領也是項梁交給他的,可是項梁被章邯殺死後,他竟然還封章邯為雍王(完全沒有多大的必要)。其二,陳勝吳廣起義,都要打著他爺爺項燕的旗號。而他當了西楚霸王以後,從沒聽說過他要追封項燕這樣的事情。其三,范增是他的“亞父”,可這個“亞父”不是他心甘情願認的,而是項梁讓他認的,他其實並不認可這個。

    項羽這個人不孝道,可是呢,范增卻還多次在他面前表現出“爹”,而且表現出是“真爹”的樣子。

    (鴻門宴)

    比如說,鴻門宴上面,項羽不聽范增的,就是不殺劉邦。我甚至覺得,如果沒有范增反覆提醒項羽殺劉邦,項羽就把劉邦給殺了(“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項羽從來沒有把生命當回事,從來沒把別人看上眼,他坑殺20萬秦朝降卒就是個證明。所以,項羽要殺劉邦,也就是一念之間。但是因為范增反覆不斷說,項羽對范增就有點反感,因此最終乾脆不聽范增的,就是不殺。

    再比如,鴻門宴結束後,范增不但把張良送的玉斗給砍了,還大罵項羽:“唉,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范增雖然被稱為“亞父”,其實還是臣子。在古代,周武王稱姜太公為“尚父”,秦王嬴政稱呂不韋為“仲父”,齊桓公稱管仲為“仲父”。後世還有劉禪稱諸葛亮為“相父”等等。但是不管怎麼稱呼,這些人畢竟都是臣子。是臣子,就要做好臣子的樣子,而范增在項羽面前如此託大,還罵他為“豎子”,項羽心裡怎麼會沒意見呢。

    陳平正是看出項羽對范增早就有天大的意見,所以才會選擇這麼一個低階的反間計,讓項羽有藉口把范增趕走。

    而最終,項羽果然像陳平希望的那樣,真的就把范增趕走了。

  • 3 # 歷史名將錄

    楚漢相爭最為膠著之時,謀士陳平為劉邦獻上了一個離間計,陳平要離間項羽和范增,若項羽失去范增,就有如失去左右手,如項羽失去季布、鍾離眜等人,就有如失去左膀右臂。

      為了使陳平的離間計成功,漢王劉邦給陳平四萬金,讓陳平隨便使,隨便用來賄賂楚軍中的貪財好物分子,使流言儘快地散佈於整個楚軍之中。

      最後,陳平的離間計效果驚人,不但成功地離間了項羽和范增,而且逼死了范增。為什麼陳平的離間計能取得如此驚人的成功恩?

      按照陳平的解釋,是因為項羽的性格有缺陷,好猜疑。我們不能否認項羽的確在性格上有缺陷,更不能否認陳平對項羽性格的洞察力,但除了這一原因之外,恐怕是因為,陳平發現了項羽和范增之間的一個秘密。

      這個秘密要從鴻門宴說起。

      鴻門宴開始前,項羽的確是要殺劉邦的。但經過項伯的勸說,項羽突然明白過來,劉邦是友非敵,如果貿然擊殺劉邦,會使他項羽陷入不義的境地,到那時,得利者既非他項羽,更非劉邦,而有可能是遠在彭城的楚懷王熊心。

      想到這一層,項羽決定,只要劉邦甘願俯首稱臣,他項羽就不動劉邦的一根毫毛。

      劉邦也果如項羽期望的那樣,一到鴻門,就明確地向項羽表達了俯首稱臣的意思,項羽也甩鍋曹無傷,說他項羽之所以會下達擊殺劉邦的命令,純粹是因為小人曹無傷從中作梗,傷了他和劉邦之間的兄弟情。

      眼看一場將起的干戈化作玉帛,亞父范增坐不住了。范增找到項莊,跟項莊說,如果不殺了劉邦,日後你們項家人都會成為階下囚。

      項莊當然不想做階下囚了,於是就按范增說的辦。由此有了一出“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戲碼。

      鴻門宴發生時,陳平是在場的。

      雖然當時的陳平並不是楚軍中的核心人員,但事後回想起驚心動魄的鴻門宴,陳平一定有著比樊噲更深的觀感。

      或許陳平也從這深深的觀感中意識到,或許項羽和范增是貌合神離的。

      范增其人,好奇計,但從項羽陰殺宋義到項羽於鉅鹿大破秦軍到項羽逼降秦將章邯到項羽坑殺二十萬秦軍降卒,從來都沒有范增的身影,有的只有當陽君英布、蒲將軍、陳餘等少數幾人,這說明什麼?這說明關鍵的決策,項羽都沒允許范增參與。

      為什麼項羽不允許范增參與?為什麼鴻門宴上,項羽明明已經改變了主意,不想殺劉邦了,卻不讓范增知道?

      說明項羽一直疑心范增的,項羽一直疑心范增是跟楚懷王熊心一夥的。

      所以項羽根本就不會讓范增參與到非常機密的軍國大事中來。

      也就是說,雖然表面上,范增是項羽的楚軍的二號人物,但實際上,項羽根本就是既用著范增又防著范增。

      陳平想明白這個秘密之後,就主動請纓,請求漢王實行反間計。

      但是,陳平總不能跟劉邦說,我的反間計之所以能成,是因為項羽本就不跟范增一條心吧?如果陳平這麼說了,還怎麼能顯示出陳平的高明來?如果陳平這麼說了,只能證明他陳平掌握了別人沒有掌握的資訊,陳平是在利用資訊不對稱來行使計謀,計謀的科技含量也就少了很多。

      所以,陳平得跟劉邦說,說項羽這個人疑心病大,總是用項家人和外戚,除此之外的所有人,他項羽都不信任。

      這麼一說,陳平的高明之處就顯現出來了,陳平並不是利用資訊不對稱來行使計謀,而是利用項羽的性格弱點在行使反間計,反間計的難度也會顯得很大。

      但實際上,正因為項羽一直都懷疑范增,所以陳平的反間計才能成功。不然,為什麼陳平離間項羽和季布、鍾離眜等人就沒成功呢?

  • 4 # 一本夏

    范增70歲左右出道,跟隨項梁,因他有奇謀,深得項梁器重,項梁後在同秦軍的作戰中不幸戰死,能力不差的侄子項羽順利接手楚軍,范增因此為項羽服務,他被項羽尊為‘’亞父‘’,拜為軍師,在項羽和范增相處的日子裡,很多策略都來自范增。

    范增有智慧,但老頭年紀大了,脾氣也有點怪怪的,作為項羽的亞父,在楚軍中的地位也是非常高的,項羽的小叔叔項伯跟他沒法比,正因如此,范增經常沒有注意場合,用不合時宜的語言責備項羽的不足,有時甚至是苛責,剛開始項羽還能忍受,後來隨著項羽的名氣和戰功越來越大,幾乎成了眾人心中的偶像,此時范增再苛責,項羽心裡就非常不痛快。

    范增也沒有改變自己,該說還要說,管你高興不高興,誰叫我是你的‘’亞父‘’,這樣做一切都還不是為你好嗎!一個不愛聽,一個偏要說,於是心裡就有隔閡,有了矛盾總會在一個不經意的時間爆發。

    項羽與范增的不協調,身邊的人看在眼裡,也不敢說什麼,畢竟那是人家父子之間的事,讓他們自己消化吧!項羽是一代戰神,他幾乎是戰無不勝,像秦軍名將章邯在有絕對兵力優勢的情況下,都敗在了項羽手中,不得已只好向項羽投降。

    我們知道項羽真正的對手是劉邦,劉邦看起來一點都不顯眼,也沒有什麼特長,在項羽眼裡劉邦團隊簡直就是烏合之眾,成不了大氣候。可范增並不這麼認為,劉邦在先攻取咸陽後,並沒有像土匪一樣燒殺搶掠,而是安撫民心,秦三世子嬰投降劉邦後,劉邦還很善待子嬰,這說明劉邦不只是想要咸陽,而是心懷天下,范增感覺到這一點,於是想出奇謀,操辦了一場鴻門宴,準備在鴻門宴上,讓項莊殺死劉邦。

    范增的計謀非常好,可惜的是項羽集團出了內鬼,這個人就是項伯,項伯急匆匆的把這個計劃告訴了張良,計劃被洩密就等於失敗了一半。張良把這個訊息告訴劉邦,劉邦是大驚失色,來了一句他的名言:為之奈何?項羽的請帖已發至劉邦,不去那是不可能的,憑項羽當時的勢力,分分鐘捏死你劉邦,去就是送死。

    不過劉邦有張良這樣謀士,不怕,張良告訴劉邦去赴宴時,跟項羽示弱,表忠心,也許項羽會饒他不死,劉邦本來就是個表演藝術家,在鴻門宴上,表演得滴水不漏,項羽被捧得不知東南西北,於是劉邦借上廁所之機逃之夭夭,鴻門宴計劃失敗。

    鴻門宴計劃失敗,項羽並沒有反思自己的過錯,而是自以為是的認為劉邦懼怕他。他的剛愎自用,在接下來的日子裡,被他原來的手下,後投靠劉邦的陳平利用了,陳平跟隨項羽時間也不短,對項羽的為人處事套路都很熟悉,因此立功心切的陳平給劉邦獻上一計,去離間項羽與范增,劉邦在聽完陳平的離間計之後,鼻涕都笑出來了,這個連三歲小孩都能看透的離間計,項羽能信?

    不過劉邦就是劉邦,他卻是有過人之處,雖然他自己並不看好陳平的離間計,但還是支援陳平,要錢給錢,要人給人,結果是項羽竟然相信陳平的離間計,開始冷落范增,范增是聰明人,明顯的感覺到項羽的不信任,便自言自語的說:豎子不可教也。既然如此,范增再留在項羽身邊毫無意義,於是寫了一份辭職報告,以身體有恙為由,回家養老,項羽連辭職報告看得沒看完,拿起筆就簽了‘’同意‘’兩個字。

    可憐范增本有一腔熱情,想好好輔佐項羽,讓他奪得天下,自己也能做個開國功臣,沒想到自己的夢想,這麼快就破滅了,鬱悶之極的范增,病死在回家的途中。沒有了范增的項羽最後在垓下被劉邦打敗,自刎烏江,英雄匆匆落幕。

    陳平的離間計並不高明,高明的是陳平了解項羽的弱點,這叫知己知彼。項羽隨著聲譽不斷增大的同時,性格的弱點也充分表現出來了,他開始剛愎自用,目中無人,對人多疑,狂妄自大,范增雖然有才,卻不知人性,處事的方式不夠委婉,以至於項羽對他很牴觸。因此我認為,與其說是陳平的離間計讓項羽同范增反目,還不如說是陳平給項羽提供了一個藉口。

  • 5 # 雪花講史

    而項羽本身重武輕文,所以不喜文人這些彎彎腸子,雖稱范增為亞父,但范增的建議他一次都沒采納過,足以見得他對范增的不以為然,相反他認為范增總是小事大做,對他反感起來,甚至遠離。

    不過我認為項羽腦子就是缺根筋,是典型的四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型別,因陳平的離間計就認為范增與劉邦有私情,但怎麼不想想范增不只一次的勸說自己殺掉劉邦,這是有私情的人會做的事嗎?

    以下就詳細講下范增哪幾次的意見不被採納和最後陳平的離間計。

    劉邦先入主關中,范增勸項羽乘機消滅劉邦勢力

    楚王曾對劉邦和項羽下令:誰先進入關中誰就可以當關中王,劉邦和項羽本是同時出發前往關中,但項羽本事大也就責任重,楚王還讓他中途順便救下趙國。

    項羽救了趙國,從此聲名大振,諸侯王害怕他的威儀,無不對他俯首稱臣。但因此項羽耽誤了奪取關中的先機,讓劉邦先進入了關中。

    這時范增就勸項羽一舉殲滅劉邦團伙,說劉邦入關後,不取錢財,也不寵幸美女,跟他貪財好色的本性不符,這樣的人必然野心不小,而且劉邦還帶有天子之氣,要趕緊消滅,不然後患無窮。

    消滅劉邦這對項羽來說是小菜一碟,因為當時項羽號稱有40多萬軍馬,而劉邦只有10萬,兵力懸殊,項羽又最擅長打仗,就此殲滅劉邦也不是不可以。

    但項羽猶豫了,因為劉邦託項伯向項羽表達了自己的投降之意,並願意雙手奉上關中,項羽就給了劉邦一個機會,設了一個鴻門宴,讓劉邦前來赴宴。

    范增三次示意項羽殺劉邦,但項羽不應

    著名的鴻門宴大家應該都知道,范增本來是想等劉邦一進入,就示意項羽殺掉劉邦,但范增示意了項羽三次,項羽都沒有理會。

    於是范增就自作主張讓項莊舞劍乘機殺死劉邦,不料項伯想保護劉邦,與項莊耍起劍來,張良離了酒席並喚來樊噲保護劉邦。

    項羽因樊噲直接用劍吃了他賞的豬前腿,很是喜歡樊噲,稱他為壯士,樊噲趁機說劉邦雖先入關中,但並未稱王,而是退軍等待項羽的到來,好打消了項羽想殺死劉邦的念頭。項羽也沒應,只是讓樊噲坐下。

    接著劉邦以想上廁所逃離了宴席,項羽派人召喚劉邦,劉邦本想先辭行再走,但樊噲的一句話,讓劉邦逃過了一命。

    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劉邦走後吩咐張良送一對白壁給項羽作為賠禮,項羽收下了禮物,這就表示他已經打消了殺劉邦的念頭。范增這時就說出了那句神預言。

    唉!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劉邦項羽對峙滎陽鴻溝,劉邦採用陳平離間計離間項羽和范增

    劉邦和項羽在滎陽(象棋裡的楚漢河界就是指滎陽)這個地方打的如火如荼,誰也不讓誰,最後楚軍切斷了漢軍的糧草,劉邦不得已向項羽請和,項羽打算同意,但范增認為應該此時打敗劉邦,不然以後就會後悔。

    劉邦的謀臣陳平認為只要離間了范增與項羽的關係,那麼請和就能達成。於是在項羽的使者到來時,他們一開始就奉上了美食美酒,但細看使者,假裝驚訝的說:“我們以為是亞父的使者,原來是項王的使者”,便把美酒美食換成了粗食。

    使者回來就報告了項羽,項羽認為范增有反心,就漸漸奪取了范增的權利。最後范增對項羽心已死,就辭行回家,生病死在了回家的路上。

    小結

    我認為項羽就是沒有好好用范增,沒有聽從范增的意見,才導致了他最後悲慘的結局。陳平的離間計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為項羽本人驕傲自大,光疑心自己人,而對外人劉邦則寬宏大量的多,這個腦子不好也是硬傷。

    參考文獻:史記

  • 6 # 水一白聊歷史

    說反目略微有點過,按照史記的說法是項羽“稍奪其權”,而范增“大怒”,“願賜骸骨歸卒伍”。也就是說,兩個人合作不下去了,范增只能走了。

    這裡面有兩個問題:

    1、范增不是一直以項羽的謀士聞名麼?他有多大的權力呢?還要一點點奪走?

    2、項羽真的僅僅是因為陳平的反間計,才開始懷疑范增的麼?

    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這兩個問題。

    一、范增的權力

    范增的權力有多大?與劉邦手下的酈食其、張良等人掛個閒職不同,范增在項羽手下是非常有實權的。

    王召宋義與計事而大說之,因置以為上將軍,項羽為魯公,為次將,范增為末將,救趙。——《史記》

    楚懷王命項羽去救趙的時候,三個主要負責人即是宋義、項羽、范增。宋義被項羽殺死以後,范增自然也就上升位次了,至少項羽不可能在這時候把范增的權力剝奪。

    之後,就是鉅鹿之戰,項羽成為天底下權力的西楚霸王,只要項羽和范增之間保持良好關係的話,范增也必然是項羽手底下最重要的負責人之一。而在這之後,項羽還加封了范增為歷陽侯,也說明了他們之間還是比較和諧的。

    二、項羽與范增的關係

    表面看來,項羽與范增一直是非常和諧的,透過上面的分析也看得出來,但是實際上,項羽與范增在很多方面的想法都是背道而馳的。

    1、立楚懷王

    范增出場投奔項梁的時候,陳勝已死,景駒已被立為楚王的時候,范增給項梁的建議是找到楚國王室的後人,立他為王,以便有足夠的號召力,因為他認為陳勝失敗就是因為自立,而沒有立楚國後人。

    但是,這個建議項羽是打心底裡不滿意的,而且也差點讓他大權旁落。

    原本,楚懷王是項梁扶持的,但是當項梁死了以後,楚懷王馬上開始削項羽的權。不但攻秦的任務交給了劉邦,連救趙的頭兒都給了宋義,而不是他項羽。要不是他項羽當機立斷,殺了宋義,並在鉅鹿之戰威震華夏,最後怎麼死都不知道。

    為了封王,項羽還需要先把楚懷王抬高成義帝,再由他這個西楚霸王來分封,要不然還得等他楚懷王過來分封。這都是讓項羽非常不爽的,而這個主意的根源就在於范增。

    2、戰略思想相背離

    從結果往回推,自然項羽應該先滅劉邦,但是在項羽看來,他更應該滅的是齊。原因一是項梁的死,他一直耿耿於懷;二是他認為劉邦比齊國好打,三是齊地他也更看重一些。

    范增先是鴻門宴上讓項羽殺劉邦,咱暫且認為鴻門宴確有其事,但是在眾多諸侯面前,把劉邦殺了這個事兒,也是絕對不合時宜的,項羽是不可能做這種低階事情的。後面范增的建議也多是讓項羽將劉邦置於死地,項羽也並非都是不認可的。就在陳平計策實施之前,項羽就想同意劉邦的和談,因范增的反對而作罷。

    可以說,范增與項羽的戰略思想是相背的,但是,在具體關係上,還是非常不錯的。看起來有點矛盾,但是事實就是如此,所以范增才一直留在楚營,項羽也還是把他當作“亞父”,保留該有的權力。

    三、陳平之計

    陳平的計策也很簡單,就是項羽的使者到了漢營,就主動說,“這是項羽的使者啊,我還以為是亞父范增的使者呢”之類的話,以圖離間項羽和范增的感情。

    “使者歸報項王,項王乃疑范增與漢有私,稍奪之權。”——《史記》

    《史記》裡說的確實是因為陳平這個計策導致項羽懷疑范增。

    但是根據范增提的建議多是與劉邦為敵來看,項羽倒不至於因為這個原因懷疑范增,反而更大的可能是因為上面提到的“立楚懷王”和“戰略思想相背離”導致項羽逐漸缺乏了對范增的信任度,然後“稍奪其權”,等范增感受到不再值得信任的時候,便主動選擇離開了。

    與其說項羽因為這個懷疑范增,倒不如說項羽因此覺得范增地位更高可信度更高一些,儘管這兩個想法,水一白認為都有些低估項羽了。

  • 7 # 長島男爵

    項籍和范增一開始就不是一路人。

    范增一開始輔助的是老謀深算的項梁,不是狂妄自大的項籍。

    項梁死後,范增投靠了同樣老謀深算的楚王,要問為什麼,因為楚王安排的遠征軍以宋義為首,項籍為次,范增為末,楚王要奪項氏兵權,不可能安排兩個項氏的人,所以范增此時應該是親楚王派的。

    之後項籍兵變奪權,尊范增為亞父更多的是一種拉攏,而非親近,就是自來熟,老二幹掉老大,要控制大局是不是應該籠絡老三?這是很顯而易見的事,范增輔助項籍並非發自內心,而是被逼無奈的。

    范增勸項籍殺劉邦,看似好主意,其實包含禍心,此時殺劉邦絕對不是一個好主意,殺劉邦會跟劉邦部下反目,被長期滯留關中,楚王就有機會擺脫控制,到時候秦地待不了,楚地回不去,威信掃地!

    范增最後的身份是歷陽侯,誰封的,什麼時候封的,都不知道,很可能是楚懷王封的,他不像項伯一樣有個左令尹的實差,只封侯沒有官職,范增多次罵項籍“豎子不足與謀”,范增喜歡的是項梁那麼有城府的主子,不是項籍這樣的愣頭青,兩人衝突十分之多,結合他最後被反間,我有理由認為他們的關係並不像想象中那麼好。

    認為范增跟項籍關係好的,多半是受到影視劇影響,至少從史書隻言片語中沒有相關的表述。

  • 8 # 青梅煮酒論江湖

    1.脾氣大,自視才高。範曾,不得不說,是一個謀略型的奇才,有謀略,有膽識,當然,脾氣也是很大的。創業之初,範曾跟著項梁的時候已經是七十出頭了,那個時候項羽不過二十不到,後來項羽接過項家軍的指揮權,因為秦軍還很強大,項羽手下不過三萬人。在外部環境險惡的情況下,項羽隱忍,對范增言聽計從,認為亞父,表面親密無間,實則一忍再忍。

    2.滅秦以後,范增作用降低。滅秦以後,項羽作為天下之主,意氣風發,不到三十歲的人卻號令天下,莫敢不從。暫時找不到對手,自然對范增的依賴度就降低了,可范增還在按照以前的態度對項羽,耳提面命,事事都要插手。作為一個已經奪取天下的帝王來說,確實不太受得了,加上范增作用降低,所以就不太忍讓了和聽話了。

    3.彼此性格,范增脾氣大,直言不諱,動不動就以亞父身份教訓項羽。而項羽此人,有勇無謀,頭大無腦,脾氣火爆。處於為難之中,二人可以相互忍讓,而在太平時候卻無需再忍,二人都是火藥桶,一點就著,另外,項羽還小心眼。

    4,意見衝突,范增和項羽在很多重大問題上都有衝突,比如在坑殺秦軍,火燒阿房宮,封劉邦為王的這些大事上二人意見不一,矛盾深刻。范增多次進諫,項羽都沒有聽從,反而駁斥范增。特別是范增多次要求幹掉劉邦,項羽都沒有同意。

    綜上所述,二人本來就勢同水火,不是一路人。一個自信滿滿,一個驕狂自負。陳平小小的離間計,就成為了壓倒他們關係的最後一根稻草!

  • 9 # 減水書生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陳平能夠輕易離間項羽、范增,主要是因為這兩個人的關係有問題。可能都不用陳平動手離間,項羽和范增都會分道揚鑣。再者就是,這兩個人也都有性格弱點,且弱點都很明顯。

    1.項羽和亞父的關係,是不夠徹底的主公與謀臣的關係

    職場無處不在,用職場的框架模式套在秦末楚國集團中,有些問題會更清楚。

    項梁是秦末楚國集團的創始人,但是這個創始人被章邯乾死了。繼任者項羽太年輕,而且口碑特別差,所以不僅被邊緣還得被董事會的那些老江湖們整。

    所以,宋義為上將,項羽僅為亞將,而亞父范增尚為末將。也就是執行層裡面,項羽和亞父是平級。

    但項羽這個人確實有能力,鉅鹿之戰前後的猛操作,硬是把自己打造成楚國集團的最強實力派。

    這就有問題了,亞父和項羽之間到底應該是什麼關係?他倆能形成主公與謀臣的關係嗎?

    亂世以武力定英雄,所以勉強能夠形成,但亞父真心服項羽嗎?他可能服項羽能打仗,但其他方面就好為人師了,把項羽當小孩子看。

    所以,項羽和亞父之間,絕不是大佬和小弟的關係,而是大佬與合作者的關係,至少在亞父心中是這樣定位的。

    2.項羽和亞父的性格,都是咄咄逼人的鷹派

    從鴻門宴就能看出來,亞父建議殺劉邦,項羽猶豫不決。既然你猶豫不決,那我就替你決定,於是來了一個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從這件事上看,亞父絕對是一個殺伐果斷、說一不二的狠辣角色。他可不是一個鴿派政委,而是一個外柔內剛、而且十分剛的狠人。

    亞父是狠人,而項羽呢?這個問題不用論證,楚漢爭霸裡,基本上就沒有比項羽更狠的角色,他是一個標準的鷹派領袖。

    項梁是一個鴿派勝於鷹派的領袖,所以身邊有一個鷹派一點兒的范增謀士,是可以的。但項羽血氣方剛、鷹性十足,他是容不下一個比他更強勢的鷹派謀士的。

    之後的一系列戰略決策中,我們可以看出基本上都是項羽主導的,因為老謀深算的范增不會如此輕率。既然你項羽不聽我的,那范增就得在言語上跟項羽硬懟,在行動上該獨斷就獨斷、該專行就專行。

    3.亞父在楚國集團以及後來的西楚集團裡都是很有實力的

    這種實力不僅僅是元老的威望和亞父的稱謂,而是有幕僚和擁護者的實力。

    項羽使者至,陳平好酒好菜來招待,後又換之以草具惡食,而且有意無意地說還以為是亞父使者,原來是項羽的人啊,那就沒啥客氣的。

    從這個離間計中,就可以看出亞父范增在西楚集團是很有實力的,他能夠派出自己的使者,當然會有自己的幕僚、有自己的支持者。

    輕項王使者而貴亞父使者,這不足以讓項羽生氣動怒,項羽情商低但智商不低。然而,亞父能派出使者,關鍵是個能字,這是對項羽地位的挑釁,楚國集團哪能有兩個太陽。亞父派出使者,關鍵是個派字,沒我項羽的命令你可以獨自與劉邦集團互通聯絡,這是對項羽權威的挑釁。

    所以,項羽疏遠亞父,也就是必然的了,甚至這都是輕的,時間一長,項羽就該殺伐果斷了,亞父能活能死都不好說。

    范增或是真有脾氣:行,項羽你個小兔崽子竟敢懷疑我、竟敢輕視我,那我還不伺候你了,我走還不行嗎?這是范增的性格剛烈使然。

    但是,范增或是真識時務:項羽已經懷疑我了,項羽下一步是不是該殺了我啊,那我得趕緊走。這是范增的謀略使然。

    所以,陳平離間,可能只是加速范增離開項羽。沒有陳平,只要楚漢戰事繼續膠著,項羽和亞父的關係也會破裂。

  • 10 # 記錄怪咖

    老爹有話說:

    《史記》中的項羽本紀篇,對於謀士范增離開項羽的原因,也有所記述。不過挺讓人費解的,導致范增離開項羽的事件,竟然是一件小事情。

    漢軍被楚軍圍困在滎陽,項羽又多次攔截了漢軍的糧食,導致劉邦軍隊因為缺糧而恐慌。在這種情況下,劉邦就請求講和。

    項羽也有意握手言和,就派了使者過去劉邦的軍營,商討具體的和談事宜。項羽的使者,去了劉邦的軍營之後,端著好酒好菜的人,看到不是亞父范增的使者,就將好酒好菜都換成了粗茶淡飯,給那個項羽的使者吃。

    還故意說道:“我以為是亞父的使者,沒想到卻是項王的使者。”後來,項羽的使者回去後,就添油加醋了一把,將自己的遭遇告訴了項羽。

    就這樣,項羽猜疑亞父范增,懷疑他和漢軍有往來,漸漸地剝奪了他的權力。范增一氣之下,請求告老還鄉,項羽就答應了。

    整個過程,大體上就是這樣。導致項羽和范增之間,產生猜疑的,竟然是因為使者在漢營的不同對待。明眼人一看就懂的小把戲,沒想到項羽,卻是相信了。

    但深究原因,還是因為項羽的性格。項羽是那種爭強好勝的性格,凡事都必須得他是第一。自己的使者,到了漢營的待遇,竟然不如范增的使者,這是項羽接受不了的。

    范增在被誤解的情況下,做出離開的決定,除了有賭氣的成分以外,也有對項羽失望的成分。

    總的來說,導致范增離開項羽的原因,是多個方面的,《史記》裡記載的這件事,只是一個導火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明星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