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皖法播報
-
2 # 石小釋
1.板胡
板胡又名梆胡、秦胡。它是伴隨著戲曲梆子腔出現,在胡琴的基礎上產生的樂器。大約在明末清初,隨著梆子腔的興起而流行。之後又被多種地方戲曲和曲藝所吸收,比如河北梆子、評劇、呂劇、豫劇、秦腔、道情等。
板胡
板胡的音箱用椰殼或者木頭製成,面板用薄桐木。琴桿用較硬的紅木或者烏木。兩根弦,馬尾竹弓。音色明亮、高亢。適用於表現熱烈、奔放的曲調。
板胡按照它的發音高低和適用範圍大致可分為高音板胡(即梆胡,用途最廣)、中音板胡(即秦胡,共鳴箱比高音板胡更大,琴桿也更長,定弦比高音板胡低五度,音色渾厚柔和)和次中音板胡(音箱更大一些,定弦比中音板胡低小三度或純四度,適宜演奏低沉的曲調)。
建國後,板胡又經過了一系列改革,如今板胡已經由伴奏樂器發展成為了合奏、獨奏樂器了。
2.二胡
二胡也稱胡琴,琴筒由木或竹製成,一端蒙蛇皮,張兩根弦。竹弓,張馬尾,夾在兩根弦只見拉奏。二胡的音色柔和優美,不但用於聲樂的伴奏和器樂合奏,早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就已經發展成了獨奏樂器。
多年來,二胡的製作也在不斷改革。比如把絲絃改為鋼弦,擴大了音量;採用“雙千斤”,增加了低音把位,使低音擴大了四度,使有效音域達到了三個八度左右。
二胡普遍採用五度定弦法,偶爾也有為了表現某些地方樂曲而用四度定弦。
二胡
3.曲胡
曲胡又稱墜胡,原先因流行地區不同,名字也不同,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定名為曲胡。琴筒跟二胡的有些相似但稍長,一面蒙蛇皮,琴桿用三絃的指板。曲胡的音色高亢,是河南戲曲音樂小調曲子和山東琴書、呂劇等戲曲曲藝的主要伴奏樂器。流行於河南山東一帶。
除了作為伴奏樂器,曲胡也可以用於合奏和獨奏。
曲胡
一、琴筒的構造不同
1、板胡:琴筒呈圓筒形,用堅硬的椰子殼做成,也有用木質、銅質或竹質的,七十年代以後還用低發泡(ABS)材料模壓成型。琴筒一頭大一頭小的形狀,能使音響共鳴集中並造成板胡的特色。
瓢大發音低沉不宏亮,瓢小則發音尖嘯刺耳。琴筒前口不蒙皮膜而膠以桐木板。它是板胡音色優劣的關鍵,以用木質鬆軟、紋理順直、勻密、無痕節和水漬的梧桐木為佳。筒後口有的敞口,有的開五個音孔,呈金錢眼狀。
2、二胡:琴筒形狀有六角形、八角形、圓形、前八角後圓形等,常用的是六角形。琴筒後面鑲嵌著一個音窗(一般為雕木花窗),不僅對琴筒起了裝飾作用,而且對發音、傳音和濾音有一定的好處。
二、歷史時間不同
1、板胡:始於清朝,板胡是伴隨著中國地方戲曲梆子腔的出現,在中國大約有300多年的歷史。
2、二胡:二胡始於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三、名稱由來不同
1、板胡:因為琴筒用薄木板粘成而得名的。
2、二胡:最早發源於中國古代北部地區的一個少數民族,那時叫“奚琴”。在唐代更名為“胡琴”,到了近代,胡琴才更名為二胡。
而曲胡是一種拉弦弦鳴樂器,墜胡的一種,河南曲劇、越調等戲曲的主奏、領奏樂器。琴筒八方,區別於張桐木板的墜子,一般直徑(0.08)米,長度(0.14)米,前端蒙蛇皮;張兩根弦,琴身琴筒全用硬木製作(紫檀 烏木等)琴身全長(0.88)米 聲音傳透力很強。低音區淳厚略帶沙啞,中音 高音洪亮清脆。音色接近人聲,主要用於戲曲伴奏和獨奏,四度定弦,演奏技巧與二胡近似,擅長滑奏。流行全國各地主要分佈在河南。在河南、山東民間,有時人們把各種墜胡又統稱為曲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