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梁在德國
-
2 # 大河向西
醫學分好多專業,大體有臨床科室、影像科室、檢驗科室、電生理科室(如心電圖、腦電圖)、內鏡科室等等。
而臨床科室又按系統分為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急診科、精神科、康復科。這是一級分科。二級分科是更細的分科,如內科分為呼吸內科、心血管內科、消化內科、內分泌科、風溼科等等。還有更細的三級分科,如心血管內科分為冠心病、高血壓、心瓣膜病等等。
對醫生的能力要求還是不低的。需要有系統的醫學教育,也就是說現代醫學都是從正規的醫學院校畢業的,這也包含了在有資質的醫院裡的實習。還有就是規範化培訓,簡稱規培,需要在有資質的醫院培訓三年。醫學學士學位的臨床醫學生在綜合醫院工作一年後才有資格考取“執業醫師”執照,如果是大專生只能考“助理執業醫師”,後者在執業醫師指導下工作三年可考“執業醫師”。執業醫師才有行醫資格。而執業醫師有等級,也就是醫師的各級資格職稱,具體就是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四等,是由省衛健委和省人社廳認定的,需要考試和評審。為什麼有這麼多等級呢?就是對很多疾病的難易程度來選擇醫生,這在術科比較明顯,如主治醫師才可以做的,住院醫師不能做,主治醫師可以做的,副主任醫師不能做。這可以保證醫療安全。
上面說的是醫生的教育和培訓,以及入職後的再教育,挺煩人的,但這個職業就是這樣,天天都要學習。當然還有別的。如身體要求,身體很差的,沒多少體力的恐怕很難勝任臨床工作。心理健康也重要,如自己的心理很扭曲,也不能做臨床。特殊的,如眼科,自己的視力不能太差。術科醫生雙手不能顫抖。
至於記憶力,如果都受了那麼多教育和培訓,那麼這個人的記憶力肯定是正常的,正常的就夠了!
-
3 # 好醫生2792
學醫是純理科的學科。前提是必須理解的基礎上記憶。你理解不了,根本記不住的。死記是記不住的。學醫主要是臨床醫學,基礎醫學,醫學影像學,麻醉學這四個是醫學核心專業的核心。必須要有良好的理科基礎(物理化學生物)和醫學關係特別緊密,到醫學院大一上學期學的就是有機化學無機化學,醫學物理,微積分,細胞生物學,就是要給學醫奠定堅實的醫學基礎課。臨床醫學又分為臨床醫學5年制,臨床醫學5+3(本碩連讀),臨床醫學8年制(本博連讀),其中臨床醫學8年制錄取分數線特別高。全國只有極少數醫學院開設這個專業,不超過15所。其次下來是臨床醫學5+3,在下來臨床醫學5年制。學醫是很有前途的職業。很高明的選擇。待遇高收入穩定,醫院永遠不會倒閉。只要有人類存在。就需要醫生這個職業。
-
4 # 慧空80130471
什麼人都不要,你需要一個刀槍不入的身體,還要一顆鐵打的心,還需要一個好身手。其他的不重要,如果你想去國外,就當我沒說。
回覆列表
我隔壁就是醫學生,各個類別的能力要求我不是很清楚,但是記憶力真的特別特別特別特別特別重要。
記憶力不好的同學如果想學醫的話,要麼逼著自己記憶力變強,要麼就只能轉專業。我在德國,這邊醫學生比國內的醫學生日子還艱難,因為他們需要記大量的英語、拉丁語專業詞彙,這些東西沒點本事和毅力真的記不下來的,更別說熟練掌握應用了。
而且德國學醫很難畢業,很少有人能按時畢業,一般都會掛科然後重修,比規定時間晚畢業兩年三年十年八年…一入醫學深似海,記憶力稍有遜色就會很吃虧,而且壓力很大,你連基本的知識點詞彙都記不熟、地基都打不牢,在上面蓋的樓肯定是搖搖欲墜的。
不過記憶力這個東西通過後天的練習是可以提高的,現在增強記憶力的方法層出不窮,所以如果真的熱愛醫學還是鼓勵的,做好萬難的準備,玩命學就完事了。